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组织工程日新月异的进展为组织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学者们将收获的细胞通过温度敏感型培养皿在体外进行孵育、增殖并构建细胞片,保持细胞表面蛋白、胞外基质及细胞间连接的完整,将该膜片以单层、双层或多层形式植入体内可以获得缺损组织的完全再生。该方法优于传统组织工程方法,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本文就传统组织工程方法的局限性和细胞片组织工程的构建方法及相关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细胞片层 组织工程 再生
  • 简介:伴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及种植义齿所独有的优点,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牙列缺损与缺失患者选择了种植义齿修复,然而种植义齿也存在着不足。种植体由于无牙周韧带的附着,和周围的骨组织直接发生紧密的骨结合。当咀嚼发生时,依靠其颈部周围的牙槽骨为支点,发生微动和位移完成咀嚼过程。在咀嚼过程中受力的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组织更易被重新改建。就此有学者研究了种植体-基台界面的骨吸收情况,并将研究重点集中到影响咬合力传导的各个方面,如颌骨骨质、种植体形态、上部结构设计、咬合力和材料种类等。本文就平台转换(PS)设计在种植义齿临床运用的现状与前景综述如下。

  • 标签: 平台转换 种植体 骨吸收
  • 简介:目的探讨吸烟对牙龈上皮棘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于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济南市口腔医院和山东大学口腔医院进行。选取52例具有不同吸烟史、无严重系统疾病且行牙冠延长术或智齿拔除术的患者,根据吸烟史、日平均吸烟支数和总吸烟支数将患者分为轻度吸烟组(吸烟史〈5年或日平均吸烟≥2~10支,且总吸烟支数约1.5万支以下)21例、重度吸烟组(吸烟史≥5年或日平均吸烟≥10支,且总吸烟支数约1.5万支以上)31例。另取无吸烟史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dT-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法检测各组患者牙龈上皮棘细胞的凋亡情况;Student-Newman-Keuls(SNK)法计算各吸烟组与对照组及各吸烟组之间的差异,取α=0.05水准;PV免疫组化法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进行组织定位。结果各吸烟组患者牙龈上皮棘细胞凋亡阳性的表达与对照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患者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在吸烟者牙龈上皮的基底层和棘表达较对照组减弱。结论吸烟可能通过降低促Bcl-2的表达,促进牙龈上皮棘细胞凋亡的发生,干扰牙龈上皮的正常代谢。

  • 标签: 吸烟 细胞凋亡 原位末端标记法 牙龈上皮
  • 简介:近年来,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逐渐成为人造冠桥的主要修复形式,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出现因瓷厚度问题导致PFM瓷体的折裂。究竟瓷厚度对PFM的各种性质,如色彩、冠抗折裂强度等有什么影响,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 标签: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瓷层厚度 色彩 抗折裂强度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应用悬臂片段弓技术辅助矫治前牙阻生,检验其疗效。方法选择6例前牙阻生患者在外科手术后使用悬臂片段弓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牵引,共有7颗阻生前牙需要矫治。结果5例患者矫治效果良好,阻生牙顺利排入牙列。1名患者的阻生牙出现牙根粘连,无法进行正畸牵引。多数患者阻生牙均在外科手术暴露后1~2个月被牵出。与以往方法相比缩短了阻生牙牵引的疗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悬臂片段弓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矫治前牙阻生的方法。

  • 标签: 阻生牙 矫治器 正畸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包埋材料对铸件表面硬化的影响。方法用铸造蜡片制作尺寸为20mm×20mm×1.5mm的片状试件共6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新型铸钛包埋材料包埋,对照组采用ReinatitanP1us专用铸钛包埋料包埋铸造。铸件处理后用显微硬度仪测试表面硬度,负重200g持续5s.测量维氏显微硬度值,比较不同铸钛包埋材料所铸的铸件表面显微硬度,从而判断包埋料对铸件表面硬化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纯钛铸件表面的维氏显微硬度值较高,为(255.33±16.042)HV;随着测量位点与表面距离增加,维氏显微硬度值降低,纯钛铸件表面的硬化厚度约50μm。对照组纯钛铸件表面的维氏显微硬度升高显著,为(416.33±6.506)HV;随着测量位点与表面距离增加,维氏显微硬度值逐渐降低,但硬化较厚,约140μm。结论用新型铸钛包埋材料所铸的纯钛铸件表面的硬化厚度较低.对铸件的理化性能影响较小.能满足精密铸造修复体的应用要求。

  • 标签: 显微硬度 硬化层 铸钛包埋材料 纯钛
  • 简介:目的:为下颌后牙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临床测量方法及定量指标.方法:埘90名50岁以f上中t老年患者的曲面体片下颌后牙区不同部位颌骨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高度,有牙侧15.91±1.85mm,无牙侧9.07±2.48mm,平均值相差6.84mm;颏孔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3.64±2.69mm,无牙侧23.65±4.28mm,平均值相差9.99mm;下颌后牙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0.68±2.76mm,无牙侧20.96±4.15mm,平均值相差9.72mm.结论:通过曲面体片测量颏孔和颏孔后1.0cm颌骨高度,了解下颔后牙区骨量丧失情况.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定量数据,方法简单,位置较恒定.下颌后牙区颌骨垂直吸收7~10mm,可供该区牙槽嵴增高术参考.

  • 标签: 下颌骨 曲面体层片 骨测量 牙槽嵴增高术 颌骨高度
  • 简介:目的:构建牙本质混合原位再矿化诱导模型,并从微观形态学角度探讨其矿化效果,为仿生再矿化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5mm×5mmⅠ型胶原海绵块作为3D胶原支架,结合电镜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评估成核诱导物多聚磷酸钠(STTP)和硅酸盐水门汀树脂的仿生矿化诱导潜能。在此基础上,将仿生矿化技术与牙本质粘接程序结合,以STTP作为治疗性底剂应用于酸蚀脱矿牙本质面,在完成常规粘接处理后以硅酸盐水门汀树脂为洞衬剂,构建临床相关的混合原位再矿化模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矿化1~3个月后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再矿化区域的分布和再矿化程度。结果矿化诱导28d后的3D胶原样本,纤维内可见磷灰石纳米晶体的有序沉积,纤维重现了与天然矿化胶原结构类似的横纹特征。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在900~1200cm-1和500~600cm-1区域,矿化胶原基质出现与纯羟基磷灰石特征峰相吻合的吸收峰,提示矿化胶原中形成的无机物是磷灰石。混合原位矿化诱导1~3个月后,混合内可见纤维内再矿化现象的存在,纳米晶体在胶原纤维内呈现迭序排列特征。结论在牙体粘接修复过程中,以矿化诱导物STTP和硅酸盐水门汀树脂作为治疗性底剂和洞衬剂,能使混合内树脂渗透不良的胶原基质发生纤维内矿化。通过混合原位再矿化模型的成功构建,初步证实仿生矿化技术应用于临床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损伤修复的可行性,建立了研究方法学,为仿生再矿化技术的最终临床应用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 标签: Ⅰ型胶原 混合层 原位再矿化 多聚磷酸钠 硅酸盐水门汀
  • 简介:选择种植修复的患者,关注的不是种植体,而是种植体所支持的修复体的功能与美观效果,同时希望尽可能提高性价比和缩小手术创伤。如今,上颌前牙种植修复体的美学效果已经能做到非常逼真.和天然牙难以区分。因此.在评估种植修复体时,要将其与传统牙支持固定桥在美学和功能上进行比较。种植修复上颔切牙缺失是口腔种植学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种植体的数目和种植体的位置对于能否获得最佳的最终修复效果尤其重要。本文阐述将2颗平台转换的种植体植入到中切牙的位置,使修复体获得足够的生物机械性能和最佳的美学效果。

  • 标签: 种植修复体 切牙缺失 上颌前牙 种植体植入 设计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平台转换和平齐对接两种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在固定修复时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95例患者,其中41例患者植入平台转换种植体53枚,54例患者植入平齐对接种植体88枚。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功能负载12个月时,四个时间点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12个月时,平台转换种植体和平齐对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00±0.00)、(0.08±0.04)、(0.24±0.16)、(0.36±0.19)mm和(0.00±0.01)、(0.18±0.12)、(0.65±0.38)、(0.79±0.41)mm。两组骨吸收量经检验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台转换种植体在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方面比平齐对接种植体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种植体 边缘骨吸收 平台转换
  • 简介:目的这篇回顾性文章评价了单基牙、单桥体树脂粘接固定局部义齿(FPDs),并与两基牙、单桥体非悬臂树脂粘接FPDs对比。材料和方法通过2个数据库检索了一篇有关设计原则的出版物和11篇临床研究论文。6篇论文主要是有关两单位悬臂树脂粘接FPDs的研究,5篇论文是有关双端固定设计的树脂粘接FPDs和悬臂树脂粘接FPDs的对比研究。结果如果能遵循正确的预备准则,单个牙缺失的两单位悬臂树脂粘接FPDs修复体更可信赖,预后更好。结论根据论文回顾,同样条件下,两单位悬臂FPDs较双端固定树脂粘接固定局部义齿显示出更长的寿命。

  • 标签: 悬臂梁 固定义齿修复 文献回顾 临床研究论文 固定局部义齿 数据库检索
  • 简介: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和曲面体片对正畸患者上颌窦异常的检出率进行研究。方法筛查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影像资料,共纳入480例同日拍摄曲面体片与CBCT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和评估曲面体片及CBCT图像中上颌窦异常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一致性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曲面体与CBCT对上颌窦异常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46.32,P=0.000)。在纳入的480例、960侧上颌窦CBCT图像中,40.8%有上颌窦异常。其中,潴留性囊肿的检出率最高(18.2%),其次为黏膜增厚(15.1%)。男性与女性上颌窦异常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4.98,P=0.000)。青少年组与成年人组上颌窦异常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26,P=0.612)。结论对于上颌窦异常情况,CBCT检出率明显高于曲面体片。在正畸人群中上颌窦异常较为常见,且以潴留性囊肿最为多见,患者的性别对上颌窦异常有影响,而年龄对上颌窦异常无影响。

  • 标签: 正畸治疗 上颌窦异常 锥形束CT 曲面体层
  • 简介:目的:评价2种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键槽缓压(ASC-52)附着体13副,按扣Revaxsystem附着体10副,分别修复14例牙列缺损患者.其中肯氏Ⅰ类缺损3例,肯氏Ⅱ类缺损6例,肯氏Ⅲ类缺损5例.对临床修复效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进行的、同类别缺损的RPD对照.结果:经6个月-5年观察,85%以上患者认为附着体义齿美观、舒适、稳固、易适应、咀嚼有力.对74颗基牙复查结果显示,基牙无叩痛、松动,无根尖周病变及牙槽骨吸收,其中16颗基牙有龈缘充血水肿现象,附着体上少量牙石沉积;对照组56颗基牙中24颗(42.86%)有龈缘充血水肿,其中12颗(21.42%)甚至有颈部继发龋发生.所有修复患者咀嚼效能测定:PAD组6个月后的咀嚼效能可达同龄正常牙列者的82.40%,5年后达正常牙列者的93.30%;RPD组6个月后达53.90%,5年后达71.90%,P<0.05.结论: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冠外附着体 精密附着体 固定-活动联合修复 牙列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饰瓷和核心瓷(牙合)面厚度对双层结构氧化锆全瓷冠内部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为临床修复设计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3-7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教研室进行.利用螺旋CT断层图像,构建上颌第一磨牙氧化锆全瓷冠(核心瓷和饰瓷)、黏结剂、牙体组织、牙根、牙周膜、牙槽骨6部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垂直集中载荷600N的加载方式,观察不同饰瓷(牙合)面厚度(V)与核心瓷(牙合)面厚度(C)两因素变化对全瓷冠的最大主应力(S1)分布情况.结果随着饰瓷厚度增加,饰瓷本身的应力先减小后上升,即饰瓷厚度为0.7mm时,S1为73.20MPa;厚度升至0.9mm时,S1下降至54.56MPa;厚度升至1.7mm时,S1则上升至60.16MPa.而随着核心瓷厚度增加,核心瓷的应力在减小,即核心瓷厚度为0.3mm时,S1为ll6.40MPa;厚度升至1.3mm时,S1下降至4.17MPa,其应力峰值下降幅度为96.75%.结论对全瓷冠的应力分析,得出双层全瓷冠的V和C范围:0.9mm≤V≤1.5mm,C≥0.5mm.这就要求在全瓷冠临床预备过程中,必须留出至少1.4mm的空间,即为两者最低限之和.

  • 标签: 全瓷冠 有限元分析 应力 饰瓷 核心瓷
  • 简介:目的:利用计算机生成下颌中切牙的三维实体模型和三维有限元模型,生物力学角度分析瓷贴面复合体粘接的受力情况,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Micro-CT获得的牙体原始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利用topo算法和Ansa软件生成下颌中切牙三维实体模型和三维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法分析瓷贴面复合体不同厚度的粘接,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分布规律,使用ABAQUS/Standard求解器对该计算模型求解,并进行应力分析.结果:获得较为精准的下颌中切牙三维实体模型和三维有限元模型;应力云图可见:垂直载荷下,VonMises应力主要集中于舌面远中1/3处和粘接切端中1/3处;斜向载荷下,VonMises应力主要集中在唇面切端远中1/3处和舌面颈部远中1/3处;VonMises应力值斜向加载均大于垂直向加载;不同载荷条件下粘结厚度均为100um时VonMises应力值最小.结论:下颌中切牙瓷贴面修复应重点注意粘接切端边缘的处理,并引导下颌牙齿延牙体长轴受力;树脂粘接在厚度为100um附近时更有利于瓷贴面的粘接效果.

  • 标签: 下颌中切牙 瓷贴面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布
  • 简介: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开放程度与咬肌细胞凋亡情况的改变,以及二者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程度;用电镜观察咬肌线粒体以及细胞凋亡形态;用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实验组拔牙侧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程度均大于实验组非拔牙侧和对照组(P〈0.05),其中4周组达到最高。除8周组,其他各实验组拔牙侧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实验组非拔牙侧(P〈0.05),且2周和6周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非拔牙侧MPTP开放程度与咬肌细胞凋亡指数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49245,P〈0.05)。结论:偏侧咀嚼过程中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的相关信号通路被激活,引起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

  • 标签: 偏侧咀嚼 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 细胞凋亡 透射电镜
  • 简介:目的:比较酸碱唾液浸泡环境下动态循环加载对氧化锆/饰面瓷叠瓷抗弯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氧化锆/饰面瓷叠瓷圆片试件45个,随机分为酸性、碱性及中性浸泡三组,循环加载10000次后进行双轴弯曲测试。用二参数Weibull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性环境下的弯曲强度值最大,碱性环境下的弯曲强度值最小。pH=7组的平均抗弯强度比pH=4组高14%左右,而比pH=8组高45%左右。本实验测得到的Weibull模量值分别是pH=7组15.5,pH=4组15.3,pH=8组8.9。R2值分别是pH=7组0.98,pH=4组0.97,pH=8组0.94。结论:牙科氧化锆全瓷修复材料使用后出现性能下降的疲劳现象,与牙科陶瓷修复体处于不同酸碱度唾液环境有关。

  • 标签: 牙科陶瓷 层状结构 循环载荷 Weibull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植系统埋置与非埋置骨水平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变化。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种植修复的患者256例,总计450枚种植体。测量种植Ⅰ期、种植Ⅱ期、修复后当天及修复后1年4个时间点的数字化曲面断层片或根尖X线片,因非埋置无二期手术,故选择与之相对应时间点的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结果在非负荷愈合期(从种植Ⅰ期到种植Ⅱ期)及负荷1年(从修复后当天到修复后1年)两个时间段,埋置与非埋置愈合对Dentium、Begon及3Ⅰ三种骨水平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种植系统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埋置或非埋置种植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量没有明显影响;3种种植系统的种植体周围骨变化无明显差异,临床效果均较好。

  • 标签: 埋置式 非埋置式 骨水平种植体 骨吸收量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颧骨骨折在手术治疗中既保持面部美观,又能达到良好复位固定的方法。方法对17例患者行上颌前庭沟切口+颧骨颞骨头钢丝牵引复位固定后,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行临床检查,3个月时加作计算机体摄影术(CT)检查及定位X线片头影测量双侧外侧缘高度、眶下缘宽度、双侧颧骨长度,并对计量资料作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软组织均I期愈合,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未见明显复发,复位颧骨无移位、变形现象.3个月时CT示颧骨对位对线良好,头影X线片测量分析:双侧眶外侧缘高度、双侧眶下缘宽度、双侧颧弓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简单颧骨骨折手术进路与固定术改进方法.是一种在术后面部不留瘢痕、手术复位与固定效果稳定、功能修复良好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颧骨骨折 手术进路 术式改进 面部美观外科
  • 简介:目的:降低赝复体的制作难度,提高赝复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侧上颌骨缺损的患者11名,应用改良赝复体修复缺损,评价疗效。结果:11名患者均对外观的恢复效果表示满意;口鼻腔通道封闭严密。制作技师认为降低技工室的制作难度。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取理想颌位记录。结论:采用改良方式制作赝复体可较容易地获得一完整的中空赝复体,降低了赝复体的制作难度。是一种对临床医师和技师均具有实用意义的修复体制作技术。

  • 标签: 颌骨修复 赝复体 中空式恒基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