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侧颅底区域是指眶下裂岩枕裂延线相交的三角形解剖区域,由于该区域内含颈内动脉、颈静脉球、后组脑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耳蜗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故该区域的手术对从事耳神经及侧颅底外科的医师一直极具挑战。面神经出脑桥后可分为6段,即小脑脑桥角段、内听道段、迷路段、

  • 标签: 颅底肿瘤(Skull Base Neoplasms) 面神经损伤(Facial NERVE Injuries)
  • 简介:随着助听器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听器已成为听力康复的最主要手段.对于大多数不需手术治疗的耳聋患者,通常采用气导式助听器来缓解听力障碍.随着气导式助听器的发展,其适应症不断扩大,设备也愈加先进,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各种耳聋患者的要求.

  • 标签: 助听器发展 发展应用 式助听器
  • 简介:2014年11月12~14日,“2014年中国听力论坛”将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面向未来的听力学教育”,届时来自国内外听力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将围绕听力学教育课程体系及内容、听力学教育模式及听力学现代教育技术等相关内容进行广泛交流和探讨。值此论坛前夕,本刊特别推出“听力学教育”专题,邀请相关专家撰文介绍国内外听力学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这些专家来自医学、康复、教育、企业等不同领域,其关注点、视角等不尽相同。本着尊重作者的原则,本刊将各位专家的观点原汁原味地呈现于此,以飨读者。

  • 标签: 教育发展 听力学 临床 现代教育技术 学教育模式 课程体系
  • 简介:探讨听神经瘤手术的听力保护.方法报告两例经乙状窦后进路、内镜辅助和术中用CAP和ABR连续适时监测下切除听神经瘤的结果.结果例1MRI示内听道口外瘤体直径约1.5cm,术前语频纯音听阈平均在30dB,能引出ABR各波.术中以ABR适时监测,完全切除瘤体后仍可引出清楚的ABRⅠ、Ⅲ、Ⅴ波,术后无面瘫.术后7个月复诊,纯音听阚及ABR波间期恢复术前水平.例2为双侧听神经瘤.MRI示左右听神经瘤直径分别为4cm和5cm.一侧肿瘤切除后间隔4个月行另一侧听神经瘤切除术.为保留第二次手术耳听力,术中用CAP监测.术中虽未能保留蜗神经,但切除肿瘤后仍可记录到CAP.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的CAP监测结果无法评判术后能否保留听力,而ABR则能够及时反映听神经及其通路的功能状态,肿瘤切除后引出ABRⅠ、Ⅲ、Ⅴ波可有望保存术前听力.

  • 标签: 听神经瘤 手术治疗 听力保护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术中准确寻找识别甲状旁腺,并对其功能加以妥善保护尤为重要。本文对识别甲状旁腺和功能保护的要点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能力,尽量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甲状旁腺 功能 保护
  • 简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约40多家耳鼻咽喉专科医院,在众多的民营医疗机构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少,是民营资本不青睐耳鼻咽喉专科还是驾驭不了这个专科?现有的耳鼻咽喉医院发展状况如何?耳鼻咽喉医院适合连锁化发展吗?本文试图通过案例来探究耳鼻咽喉专科发展的若干问题。

  • 标签: 医院 私营 耳鼻咽喉科学 医院 专科
  • 简介:听力语言残疾的预防康复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0余年的努力,我国听障儿童康复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听障儿童康复工作体系;制定、颁布了听力障碍预防康复的系列法规、政策;指导兴办上千所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培养组建起一支上万人的康复专业队伍;设立全国“爱耳日”,普及了听力健康理念和知识,增强了公众“爱耳、护耳意识”;帮助近40万听障儿童改善了听力语言康复状况。

  • 标签: 听障儿童 康复教育 新起点 听力语言残疾 听力语言康复 残疾人事业
  • 简介:目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离和鉴定距今已70多年,对治疗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如肠球菌和结核杆菌感染有着强大的功效。然而,随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药疗程的延长或(和)剂量的增加往往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于非耳毒性抗生素也具有较广的抗菌谱,用于许多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使得曾经作为优先选择使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逐渐被取代。然而现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处于一个潜伏的复兴时期,正逐渐用于治疗对大多数一线抗生素耐受生物所引起的严重性感染,如多重耐药结核、复杂性院内获得性急性尿路感染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的增加,再次向科学家和医生提出了挑战,即。肾毒性和耳毒性的问题,尤其该类抗生素导致的耳聋对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患者往往是极重度且不可逆转的。基于这个原因,在过去二十年里,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种分子治疗策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的耳毒性副作用相抗衡。本文主要概述了:①氨基糖苷类药物杀菌的分子机制,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何导致具有遗传易感倾向的患者发生耳毒性,③到目前为止,在临床实验和,或临床上已被证明的能阻止和调节氨基糖苷类耳毒性的药物和化合物,④减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剂量来减少耳毒性的发生率。

  • 标签: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毒性 非综合征型耳聋 链霉素 巴龙霉素 庆大霉素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中耳炎患者手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水平段(鼓室段),避免术后面瘫的发生。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中耳炎患者46名,共50耳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颞骨CT平扫+三维重建,术前仔细阅片。手术方式包括鼓室探查术、鼓室成形术、乳突改良根治术和听力重建术。术前估计面神经在水平段和垂直段暴露的几率,结合术中所见,总结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水平段的操作要领。结果术中发现面神经水平段暴露13例,乳突段(垂直段)暴露2例,术后出现短暂面瘫1例,出现短期头晕的患者8例,术后无永久性面瘫患者。结论在慢性中耳炎手术中面神经有较高的暴露几率,面神经水平段的暴露几率较其他部分偏高,掌握保护面神经的操作要领,才能有效的保护面神经,避免面瘫并发症。

  • 标签: 慢性中耳炎 面神经 临床解剖
  • 简介:随着临床听力学、实验听力学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助听器基本上完成了从模拟线路到全数字线路的转换。开放式选配、多频段声处理、高效率降噪、多环境不同放大、反馈抑制或者仿生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助听器清晰度和适应性。而十几年前的深耳道式助听器技术早已基本解决了外观隐蔽的问题。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听障者受益,但同时我们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 标签: 聋(Deafness) 助听器(Hearing Aids) 卫生服务使用研究(Marketing of HEALTH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颞骨岩部胆脂瘤的外科治疗、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护及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79例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按House-Brackmann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根据术中探查所见,依据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分别采用面神经减压、吻合、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等方法进行修复;随诊1年以上,资料齐全的48例患者,根据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分级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79例岩部胆脂瘤患者经过手术切除病灶,术中发现面神经受累部位以迷路段最为多见。面神经损伤修复方法:面神经减压48例(60.76%);面神经端端吻合5例(6.33%);面神经改道吻合3例(3.80%);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3例(3.80%);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10例(12.66%)。剩余10例术中面神经未处理。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预后:面神经减压:29例,术前面神经功能Ⅰ级13例,Ⅱ级1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4例,Ⅵ级2例;术后Ⅰ级22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3例,Ⅴ级1例。端端吻合:4例;术前Ⅰ级1例,Ⅴ级3例;术后Ⅱ级1例,Ⅲ级3例。改道吻合:3例;术前Ⅴ级1例,Ⅵ级2例;术后:Ⅲ级2例,Ⅳ级1例。耳大神经移植:2例;术前均为Ⅴ级;术后:Ⅳ级1例,Ⅴ级1例。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7例;术前Ⅴ级4例,Ⅵ级3例;术后:Ⅲ级1例,Ⅳ级4例,Ⅴ级2例。3例术中未处理面神经病例,面神经功能无变化。结论颞骨岩部胆脂瘤术中需仔细保护面神经,发现面神经损伤后应及时修复,依据损伤程度和范围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 标签: 岩部胆脂瘤 耳外科手术 面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番茄红素(LP)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取60只模型大鼠根据血糖水平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番茄红素(5、10、20mg/kg)治疗组和盐酸二甲双胍(200mg/kg)治疗组,并另取12只同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治疗4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第14、28天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并通过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较模型对照组,番茄红素治疗组“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减轻;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体重显著升高,肾指数显著降低;尿量显著减少、UPro显著降低,血清中BUN、SCr、UA含量显著降低,肾脏组织病理变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番茄红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肾功能 番茄红素 保护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听力学的迅速发展.听力检测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项新的听力检测技术的发明,都为准确诊断听力障碍带来惊喜。听力检测技术已成为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其临床和科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标签: 检测技术 听力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耳鼻咽喉科 听力障碍 神经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熊果酸(UA)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选取8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熊果酸(40、80和120mg/kg)治疗组,并另取20只同龄大鼠做为假手术组;各组大鼠均于插入栓线后立即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药。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熊果酸(80、120mg/kg)能够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能力、促进翻正反射和脑电的恢复、降低脑组织含水量、抑制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熊果酸(80、120mg/kg)能够改善脑组织中SOD、CAT活性,降低LDH、MDA含量,降低TNF-α、IL-6含量,其中120mg/kg治疗组IL-1β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熊果酸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熊果酸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减轻自由基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熊果酸 全脑缺血再灌注 保护作用 机制
  • 简介:目的通过对1例5岁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进行阶段性言语听觉反应评估(EvaluationofAuditoryResponsetoSpeech,EARS),纵向比较、动态评价听障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听觉发展情况,从而为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使用EARS评估词表及标准评估程序对该儿童进行评估,对评估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该儿童的听觉言语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不断进步的趋势,尤其是在开放式单音节词、问句、语言细节句子3项测试上进步明显;听觉发展、音节、封闭式单音节词3项测试第一次测试成绩已较好,因而进步不明显;封闭式句子、声调成绩不稳定。结论EARS评估可动态监测听障儿童听觉发展的过程,为制订教学计划提供依据;经过人工耳蜗术后9个月的训练,该听障儿童具备了听觉识别能力,听觉理解能力也在逐步发展

  • 标签: 人工耳蜗 听觉发展 言语听觉反应评估 个案
  • 简介:多年来,全国省级聋儿康复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对湖南省有关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基层聋儿康复社区指导网络、早期听障筛查早期康复训练、各级政府对聋康事业的投入等三大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地方聋儿康复事业的发展。笔者提出:发展省级聋儿康复事业,关键是要站在一定高度看待聋儿康复事业,要加强管理,加强协调,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同时要更新理念,普及宣传。其核心是加强网络管理,加速省级康复中心的建设,以省级中心为龙头支柱,带动基层聋儿康复工作。

  • 标签: 聋儿康复 发展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血清对体外缺氧条件下纯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出生1d的新生乳鼠30只,采用“两步筛选法”纯化培养SD新生乳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选取出生7d的SD大鼠6只,采用“改进的酶消化法”纯化培养新生SD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然后按照125的比例将RGCs接种于被视网膜Muller细胞包被的培养基中建立共同培养模型,在体外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葡萄糖(50mmol?L-1)和连二亚硫酸钠(1.0mmol?L-1)(高糖缺氧组);仅加入葡萄糖(50mmol?L-1)(高糖组);加入连二亚硫酸钠(1.0mmol?L-1)(缺氧组);在上述基础分别加入制定好的20%体积分数的补肾活血中药血清进行干预,分别测定24、48、72h培养模型外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结果补肾活血中药可以明显降低高糖、缺氧条件下RGCs细胞LDH漏出量及提高视网膜Muller细胞GS活性结论高糖或缺氧条件下可以造成RGCs、视网膜Muller细胞的细胞膜稳定性变差,通透性增加,补肾活血中药可以改善细胞膜的稳定性,提高GS的活性,从而达到保护RGCs细胞的目的。

  • 标签: 补肾活血中药 缺氧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Muller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性耳蜗毛细胞损害中药复方健耳剂两种喂药方法干预的作用。方法选择1月龄C57BL/6J小鼠22只用于本实验,其中4只小鼠每日饮用自来水直到出生后3个月作为幼龄对照组;6只小鼠每日饮用自来水直到出生后7个月作为老年性聋对照组;6只小鼠每日自动饮用中药复方健耳剂直到出生后7个月;另6只小鼠每日自动饮用同样中药至4个月后改用每日人工灌服直到出生后7个月。各组动物实验到期终止后,取耳蜗进行全耳蜗基底膜铺片,将全耳蜗内、外毛细胞计数结果输入计算机并应用耳蜗图软件进行耳蜗毛细胞密度对比分析,其中选择基底膜上重要的病变区间的毛细胞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月龄对照组小鼠耳蜗外、内毛细胞缺损仅仅出现在耳蜗底回钩端区域;7月龄对照组外、内毛细胞缺损从底回基底膜起始端扩展到距离耳蜗顶端约40%区域;7月龄中药灌服组和自动饮用组动物的内、外毛细胞缺损范围和程度相似,均显著比7月龄对照组为轻(P〈0.001)。结论中药复方健耳剂能够有效延缓C57BL/6J小鼠老年性耳蜗毛细胞损害的发生和发展,两种喂药方式所起作用相同(P〉0.05),其药理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微循环,清除活性氧,保护线粒体等作用相关。

  • 标签: C57BL/6J小鼠 老年性聋 毛细胞 中药
  • 简介:目的通过追踪一例人工耳蜗植入幼儿术后3年的发展情况,探讨人工耳蜗术后康复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利用聋儿听觉语言康复评估词表、希-内学习能力测验工具及标准评估程序,在个案术后康复3年内,对其进行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阶段性评估。结果个案的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逐年提高,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其他人工耳蜗术后儿童相比,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结论人工耳蜗术后幼儿康复速度存在个体差异,智力是影响听觉言语发展的因素之一。

  • 标签: 人工耳蜗 幼儿 康复 个案
  • 简介:2010年4月.《Nature》杂志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10周年之际发表社论,“基因组测序完成了.人们原本期望测序结果能够很快地运用于医疗实践.但是我们的希望破灭了。”基础临床脱节,已严重阻碍了医学应有的快速发展。在传统分类中,基础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目的是认识世界,其表达方式是发表学术论文。临床学科属于应用科学,目的是服务于人群,改善其生存质量,表达方式为诊治、预防疾病。两者各有发展轨道,最终产生了距离和鸿沟,有人甚至称之为“死亡谷”。

  • 标签: 转化医学 耳科学 《NATURE》 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组测序 医疗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