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效果。方法以脑卒中高危人群80例进行研究,40例是参照组,应用常规管理,40例是研究组,实施健康管理,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管理后空腹血糖、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优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脑卒中 高危人群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5年随访干预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实施随访干预之前社区服务中心筛选的135例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对照组,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进行随访干预,将社区预防综合随访干预后的135例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实验组,收集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依从性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访干预有助于改善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依从性,提升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社区 脑卒中 高危人群 随访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中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对护理双师型教师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需求.为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9年、2010年四川省护理双师型教师省级培训的71名教师进行调整。结果:最需要的培训内容前5项依次为: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急救、复苏相关技能,各种护理新技术的应用(静脉留置针等),护理教学相关理论及技能,各专科疾病护理新进展。选择培训方式最多的前5项依次为:观摩教学,课堂讲授,操作示范,病房参观学习,技能训练。结论:培训要充分考虑学员的工作背景、学历、职称、所教授课程等因素,注重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培养适合中高职护理教育需求的护理师资力量。

  • 标签: 护理双师型教师 培训需求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方法,明确高值耗材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手术室于2021年5月引入高值耗材管理系统,对比实施前(2020年7月至12月)、实施后(2021年5月至12月)高值耗材配送核对情况、管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手术室高值耗材配送所需时间、核对每日耗材用量用时、发放次日耗材用时、核对前一天耗材用量用时均明显更短,且实施后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值耗材 手术室 管理系统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康复护理中针对高龄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及其效果评估,目的是为提升高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文章概述了高龄患者的全面营养评估和个性化饮食调整的必要性,包括评估身体和生化指标、适应特殊需求的饮食调整以及必要时的口服或肠内营养补充。接着,通过监测生理指标如体质指数(BMI)和血清蛋白质,以及功能性评分如日常生活能力(ADL)等,研究显示这些策略显著提升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这些发现强调了在康复护理中实施个性化营养支持策略对于高龄患者的重要性,旨在通过综合性的营养干预,提高高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护理 高龄患者 营养支持
  • 简介:目的探讨基础护理学实训模式在中高职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7月选取420名中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基础护理学实训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对两组中高职护生进行成绩考核,并采用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生成绩考核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效果评价中,试验组课堂注意力、接收知识能力、与教师互动、课堂气氛、时间合理性、与同学交流、参与主动性7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础护理学实训模式有利于提高中高职护生的考核成绩,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中高职护生 教学模式 基础护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高年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骨科进行手术的64例骨科高年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中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快速康复护理理念,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高年龄患者的围术期中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具有非常理想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患者更好更快康复,还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骨科 高年龄患者 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对骨科高龄围手术期患者使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骨科高龄围手术期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将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均

  • 标签:
  • 简介:目的针对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及衔接不当的问题,探索适应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模式下的课程结构。方法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对黑龙江省8所中职及高职院校中的30名教师进行3轮专家函询。结果最终确定4大课程群,共42个科目2550学时。文化课课程群9个科目(必修考查课3个、必修考试课5个、选修课1个),共522学时;公共基础课程群5个科目(必修考查课2个、必修考试课2个、选修课1个),共532学时;专业基础课程群9个科目(必修考查课3个、必修考试课6个),共548学时;护理专业课课程群19个科目(必修考查课6个、必修考试课6个、选修课7个),共948学时。结论最终形成的42个科目的教学进度计划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对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教育 护理 职业教育 课程 德尔菲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静脉血栓栓塞症中高危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分组,本次研究人数共1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并将两组护理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7.52±1.52)d、输液时间(5.52±1.74)d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 高危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护理管理在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造影剂渗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5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观察组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对比两组高压注射造影剂渗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实验证明,观察组造影剂渗漏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风险护理管理 CT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造影剂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多学科护理干预的实施,对体检中高尿酸血症患者健康管理的影响展开详细分析。方法:将2021.8~2022.7期间体检中发现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纳入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40例),2022.8~2023.7期间体检中发现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纳入观察组(行多学科护理干预,40例),运动管理、饮食管理达标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运动管理、饮食管理达标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检中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多学科护理干预,促进运动管理和饮食管理达标率提高,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学科护理干预 高尿酸血症患者 健康管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提高骨科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方法:运用品管手法,分析骨科深静脉血栓基础落实不佳的主要原因并拟定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QCC手法,骨科深静脉血栓基础落实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护理人员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知晓率也大大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使现有问题得到整改,让临床医护人员更加了解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重要性,大大提高了骨科深静脉血栓的落实有效率,使患者满意度增加的同时更加规范临床医护人员对骨科深静脉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的的管理,减少了院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

  • 标签: 品管圈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年轻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中的价值。方法:从我血站2019年6月-2020年2月献血者中随机选取120名,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名。观察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模式。而后比较两组献血者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评分。结果:对照组献血者在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后成功率高于观察组,而有痛感低于观察组。结果: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缓解献血者及年轻护士的紧张情绪,且有效按压穿刺点,能有效防止穿刺部位淤血。因此,在临床上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年轻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年轻护士 静脉穿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评估其进行撤机护理时使用高流量温湿化治疗仪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间我院神经重症科收入院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共30例,患者均采取经口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是否高流量温湿化治疗仪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例患者,采用高流量温湿化治疗仪,实施高流量温湿化供氧;对照组14例患者,采用传统气泡式湿化瓶装置,与吸氧管相连接,实施给氧。观察两组撤机24h后的最终湿化效果以及住院时间长短。结果 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5),撤机成功例数相比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观察组撤机24h后的最终湿化效果相比对照组,显著偏优(P<0.05)。结论 针对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神经重症患者,在其撤机后进行护理时,采用高流量温湿化治疗仪实施干预,能促进氧疗效果的提升,降低痰液粘稠度及肺部感染发生,实现住院时间的缩短。

  • 标签: 神经重症 高流量温湿化治疗仪 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了解糖尿病中高危足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患者及家属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180名住院糖尿病中高危足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其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中高危足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82.80±9.623)分,4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预测性。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中活力维度得分最低为(45.22±19.489)分,生理功能维度得分最高为(85.56±14.731)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个维度与生活质量的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和精神健康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糖尿病中高危足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会影响其生存质量,医护人员可通过减轻家属照护过程中的疾病不确定感程度,以提高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中高危足 家属 疾病不确定感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方法]以“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为主题成立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病房进行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的现况调查,采用头脑风暴,运用品管手法,分析原因,查阅文献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并不断检讨与改进,比较改善后效果,最后制定标准化流程。[结果]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由改善前42.86%提高至改善后71.82%。[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通过品管圈活动制定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的流程,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提高了护理人员独立工作能力,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减轻了压力,提升自我成就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精神科 年轻护士 护理程序考核优秀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护理教学中采取标准化病人情境教学对高职护生临床应对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级高职护生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观察组给予标准化病人情境教学法,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语言沟通能力评分(93.24±0.67)分、突发情况应对能力(96.25±0.45)分、健康教育能力(92.53±0.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2.34±0.36)分、(81.47±0.54)分、(80.36±0.47)分(P

  • 标签: 高职护生 标准化病人情境教学法 临床应对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级护生职业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态度量表和自我价值感量表对一年级和四年级的中专升本科、专科升本科、统招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一年级护生的职业态度得分高于四年级护生(P〈0.05);统招本科护生的职业态度得分高于专科升本科护生和中专升本科护生(P〈0.05);影响一年级护生职业态度的因素为家庭生活压力、其他专业同学态度、求职需求、亲戚朋友的看法等,影响四年级护生职业态度的因素为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态度、工作压力、收入水平、职称等.[结论]应结合护生的自身特点、职业情感、护理职业特殊性、复杂的护理工作环境和就业形势等因素给予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

  • 标签: 职业态度 自我价值感 年级 实习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