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76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分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纳冷刀锥切术治疗,研究组采纳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手术情况、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研究组较少,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较短,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可有效缩短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时间,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癌前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共108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HR-HPV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癌前病变 临床效果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EPH)与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痔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PH组和PPH组,各40例。EPH组给予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治疗,PPH组给予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PH组手术时间短于PPH组,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少于PPH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H组并发症发生率1.03%较PPH组9.28%低(P<0.05)。结论与PPH手术相比,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EPH PPH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宫颈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宫颈锥切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宫颈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纳米银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n=40)与常规组(n=40)。常规组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纳米银凝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阴道感染与出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阴道感染率(2.50%)及出血率(5.00%)分别明显低于常规组的阴道感染率(20.00%)与出血率(27.5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纳米银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突出,能够最大程度预防术后出血与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纳米银凝胶 慢性宫颈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治疗脱垂性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4月我院诊治的脱垂性内痔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行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内痔立即回缩率、2w内痔核萎缩率、肛门疼痛率、肛门充血率、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治疗脱垂性内痔的相关病症,疗效明显,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 脱垂性内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0例的临床资料,作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评定和侧枝循环(Rentrop)的分级,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侧枝的循环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侧枝循环的呈正相关;侧枝循环(Rentrop)分级分别与收缩压、高血压病史、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侧枝循环(Rentrop)分级与高血压病史、吸烟年数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侧枝循环形成相关,也与侧枝循环形成程度各危险因素如吸烟年数、高血压病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危险因素 冠心病 侧枝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糜烂伴宫颈管炎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伴宫颈管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高频电波刀(LEEP刀)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n=30)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小环形电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29±0.76d,对照组为6.58±1.14d,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环形电极切除术可有效提高宫颈糜烂伴宫颈管炎治疗效果,对于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糜烂 宫颈管炎 宫颈环形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子宫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下段环形捆扎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7年12月间我院在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超过1000ML和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改手术止血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和单纯改良B-Lynch等其他手术止血方案,实验组采用常规药物加子宫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下段环形捆扎术,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总出血量和子宫切除率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术后发热、晚期产后出血以及血性恶露等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联合下段环形捆扎术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子宫切除率明显降低,保留了子宫有益于女性的身心健康,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改良B-Lynch缝合 子宫下段环形捆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冷刀锥形切除(CKC)和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级)的预后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份到2017年3月份所接收的60例患有CIN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CKC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LEEP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在术中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预后复发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经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手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伤口愈合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患者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该种治疗方式值得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 预后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联合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对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患者,研究时段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试验组(45例,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与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联合)、对照组(45例,常规止血治疗),比较产后24h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24h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与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联合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 子宫峡部环形捆扎术 产后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宫颈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应用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9月15日—2017年09月15日于我院治疗的宫颈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5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常规组25例患者进行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疗法,观察组25例患者行LEEP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分析之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治疗之中应用LEEP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的保障患者近期确切疗效,手术期间并未出现严重不可逆损伤,值得推广。

  • 标签: LEEP术 宫颈上皮 治疗效果 瘤样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置胎盤伴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宫颈子宫下段环形缝合术对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母婴结局影响。方法对2013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64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者75例(观察组),仅单纯为前置胎盘者289例(对照组),分析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75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中25例术中行宫颈子宫下段环形缝合术(环形组),50例行传统手术(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母婴结局。结果孕次、流产史、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类型是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发生的单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次、流产史、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类型均是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环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共计输血量、住院天数、ICU转入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min、5min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率、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次、流产史、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类型是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宫颈子宫下段环形缝合术可有效减少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对母婴的危害。

  • 标签: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危险因素 宫颈子宫下段环形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在阴道镜下进行活检及在宫颈环形电切手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对于宫颈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我院经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及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或在检查无发现异常但经肉眼发现宫颈柱状上皮出现中重度外翻的患者548例,对这些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宫颈环形电切术前后的病理诊断结果的改变。结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49.27%;两种诊断方法对CIN分期Ⅱ/Ⅲ级及原位癌诊断的一致性经Kappa分析,Kappa=0.63,一致性较高;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总的准确诊断率分别为82.30%、68.43%,对诊断CINⅡ/Ⅲ级的准确诊断率分别为79.63%、81.48%,漏诊断率分别为20.37%、18.52%;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对CINⅡ/Ⅲ级及原位癌的诊断与联合诊断的一致性分析,K值分别是0.80、0.83。结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的病理检查对诊断宫颈病变的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种方法联合诊断能显著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活检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止血带捆绑下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扎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胎盘常规处理,观察组实施止血带捆绑下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4总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7.5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50%(P<0.05);观察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与对照组的30.00%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带捆绑下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扎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效果显著。

  • 标签: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止血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生化仪检验中血清标本溶血对其测定值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来院健康体检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模拟的50份自然溶血样品,对两组血清样品进行常规生化检验与诱导溶血生化检验,比较两组血清相关指标。结果正常血液样本的Hb(0.27±0.01)g/L、LDH(126.79±4.50)U/L、GLU(4.22±0.47)mol/L、TBIL(8.91±4.53)mol/L、AST(29.01±2.27)U/L与ALT(23.10±2.11)U/L水平,均低于模拟溶血样本Hb(1.57±0.24)g/L、LDH(218.03±6.80)U/L、GLU(5.01±0.41)mol/L、TBIL(10.90±5.00)mol/L、AST(53.85±2.79)U/L与ALT(57.90±3.15)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生化仪检测过程中血清标本溶液对其存在明显的干扰,对血糖自动生化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因而需要采取各种方式避免溶血标本的发生。

  • 标签: 自动生化仪 血清标本 生化检验 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自动血型仪在血性检测中应用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应用全自动血型仪,本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11月检测了12763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型鉴定样本。结果在12763例样本中,仪器无法判断结构的样本有85例,其中自身对照阳性样本和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样本分别有50例和35例。结论对于血性检测来说,全自动血型仪的检测效率与准确性都比较高。

  • 标签: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 血型检测 应用
  • 简介:临床生物化学分析中,自动化分析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掌握基本理论及技术对于提高检验人员对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操作技能有重要作用。作者认为全自动生化分析的理论教学应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重点讲授,一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结构介绍;二是介绍全自动分析仪的应用。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 自动化分析 教学重点 理论教学 参数设定 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