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卧床患者加温雾化吸入对改善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术后卧床的恢复期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8例患者采用加温雾化护理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雾化护理治疗;以排痰量、血氧饱和度、胸片为观察参数评价两种雾化方法的治疗效果;除以上常规治疗外,对照组及观察组术前3天及术后5天停止。结果加温雾化治疗组患者的排痰量、血氧饱和度和胸片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雾化治疗组。

  • 标签: 雾化吸入 药液温度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达到更好的研究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持续加持加温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1月到2018年07月的86例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其后随机性的将全部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划分为人数均为43例的对比组及研究组这两个小组。其中对研究组中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持续加湿加温的气道湿化方法,对对比组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常规气管内滴入药液的气道湿化方法。结果研究组的治疗状况明显好于对比组,可以得出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给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持续加湿加温的气道湿化方法,可以看到有极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建议持续加湿加温的气道湿化方法应该成为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和气道湿化的主要方法。

  • 标签: 神经外科患者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持续加温加湿
  • 简介:摘要: 目的:为需要加温湿化吸氧的患者减少冷空气对气道的刺激,自制了一种吸氧连接装置。方法:对 我科 2019年 11月到 2020年 3月针对需要加温湿化吸氧的 23例患者,应用自制的加温湿化吸氧连接器进行吸氧, 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加温湿护效果理想,对气道刺激减少,利于痰液排出。结论:连接器使用方便、经济实惠、安全,实用于需要加温湿化吸氧的患者,减轻气道刺激,利于痰液排出。

  • 标签: 吸氧 加温 自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鼻加温湿化氧疗在儿童重症肺炎中的疗效。方法 入组病例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入院,筛选出的70例儿童重症肺炎患儿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在治疗中给予鼻导管吸氧干预,观察组以经鼻加温湿化氧疗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PaO2、PaCO2、SpO2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童重症肺炎 鼻导管吸氧 经鼻加温湿化氧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加温输液输血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室(ICU)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依据早期抗休克治疗中是否加温输液输血分为2组,每组均为30例,观察组加温输液输血,对照组未性此操作,对比两组寒战、死亡率,另比较两组ICU驻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ICU驻留时间、PT、APTT相比对照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10.00%)、死亡率(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16.67%,P<0.05)。结论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通过开展早期加温输液输血,能改善机体凝血功能、组织灌注与供氧,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加温输液输血 寒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应用加温压缩雾化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压缩组(n=29)和加温组(n=29)。压缩组患者接受压缩雾化器治疗,加温组患者接受加温雾化器治疗,雾化药物均选择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咳嗽、哮鸣音、喘息、呼吸困难)和临床疗效(显效、好转、无效)。结果 加温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咳嗽、哮鸣音、喘息、呼吸困难)均优于压缩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给予加温雾化器雾化治疗,相较于常规压缩雾化器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症状消失,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加温 压缩雾化器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加温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应用肠内营养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温营养制剂,实验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加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腹泻发生率、腹泻天数、腹泻得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为9.3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腹泻天数(11.59±2.64)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针对肠内营养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加温可有效降低腹泻发生率,缩短腹泻天数,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肠内营养制剂 加温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温加湿暖箱应用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新生儿4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加温加湿暖箱,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日均增加体重、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加温加湿暖箱效果显著,能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护理前景,值得推广。

  • 标签: 加温加湿暖箱 新生儿护理 睡眠时间 日均增加体重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病患的心理和生理创伤应激,促进病人术后的快速康复。加速康复外科(ERAS)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丹麦外科医师Kehlet在20世纪末率先提出此概念,并应用于临床。目前,国内外ERA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外科相关领域,关于小儿外科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较少,而这一人群往往面临更为复杂的外科应激,优化围术期处理措施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目前在成人择期手术中已取得的成功经验不可能全部照搬应用至小儿这一特殊人群,而这一人群中如何实施ERAS,急切需要去探索和规范。

  • 标签: 小儿 加速康复外科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输血加温仪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7月15日期间在我院及外院出生及外院出现胆红素脑病征象并接受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的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进行相同的换血操作,观察组40例,静脉输入通道中输入的血液为经过输血加温仪加热至37℃的血液,对照组40例,将血液取回后静置30min后再由静脉输入通道对新生儿进行输血。通过观察两组患儿的肛温、生命体征以及其他指标的情况,看有无低体温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有2例患儿出现了打寒颤和体温下降现象,但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有17例患儿出现了打寒颤和体温下降现象,其中有13例患儿心率和呼吸减缓,血压下降,并有4例患儿出现休克现象。结论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中应用输血加温仪对血液进行加温,能够有效减少术后患儿低温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输血加温仪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 低温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加速康复外科在骨科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2年7月-2023年3月收入的骨科患者中随机抽取32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加速外科康复护理,对比患者综合护理满意率、HSS指标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对照组综合满意140例(85.89%),观察组综合满意151例(92.64%),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患者的HSS指标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前HSS各指标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23例(14.11%),观察组并发症10例(6.13%),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速外科康复护理可以提升骨科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推广。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骨科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简称(FTS)核心思想是帮助患者术后更快地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患者的医疗负担。FTS的概念主要源于循证医学,通过对患者资料的观察和随访进行护理措施的优化和总结,在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措施加以优化,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临床多个科室当中运用,可以使患者受益。

  • 标签: FTS 护理研究 外科手术 研究进展
  • 简介:骨科手术常见切口并发症包括切口渗液、出血、肿胀、水泡、瘀斑、感染、愈合不良、瘢痕等,切口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加速康复以及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骨科手术切口管理是实施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本指南,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本指南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切口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期望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切口并发症;第二部分介绍骨科手术切口缝合技术;第三部分是各种常见切口并发症的定义、病因及防治。

  • 标签: 骨科手术 切口并发症 加速康复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为临床护理干预的安全、高效干预手段之一,该护理干预措施对一系列医疗行为进行改进,能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循证医学支持,被一系列权威文献所肯定。故文章基于大量临床研究与试验结论,总结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发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应用优势,为临床优质护理干预提供新方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