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会阴缝合在产科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治疗的8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缝合,观察组实施改良会阴缝合,并给予产妇护理管理。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应用效果。结果全部产妇的切口均完全愈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疼痛时间短、切口出血量少,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缝合,改良会阴缝合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再给予合理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帮助产妇快速恢复,尽快出院。

  • 标签: 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 产科 应用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缝合采用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斜、阴部神经阻滞麻和20可吸收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对照组用皮内缝合缝合会阴切口。结果两组在产后切口疼痛、产后72h活动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性,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连续缝合法 皮内缝合法
  • 简介:传统会阴切分三层缝合即:阴道内膜层、肌层、皮层。由于缝线等异物存在其中,易造成红肿、硬结、哆开等,需要5d拆线出院。给患者及医护人员造成诸多不便。我院自2005年3月~2005年8月采用改良内“8”字缝合会阴。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传统缝合 改良缝合 会阴侧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在于探讨会阴伤口缝合方法的相关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选取2022年1月份到2022年12月份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并且符合条件的阴道分娩行会阴的100例产妇进行研究,采取数字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每组患者各50例。对于对照组的50名产妇来讲,采取传统的羊肠线间断或者是连续缝合会阴各层、利用丝线缝合产妇的会阴皮肤,在4~5天内进行拆线处理。对于实验组的50名产妇来讲,则采取吸收线连接缝合的方法,缝合产妇的会阴各层,并且在皮肤缝合的过程中也采取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方法,对于实验组的50名产妇不需要进行拆线处理。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产妇在伤口的缝合耗时量、会阴伤口的感染概率、患者的伤口出血量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产妇进行会阴伤口缝合的过程中,相较于传统的羊肠线缝合方法,通过采取皮内缝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地缩短产妇的缝合时间,并且还能够帮助产妇减少会阴伤口的出血量、减少产妇的会阴伤口感染概率。所以会阴伤口采取皮内缝合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会阴 侧切 伤口 缝合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进行会阴缝合的不同阶段中给予利多卡因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展开观察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0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68例行自然分娩会阴缝合产褥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床位分配依次分为1-15床收治的85例为观察组,16-30床收治的83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利用利多卡因进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皮下浸润麻醉,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规格和剂量完全一致。其中对照组在前进行麻醉,而观察组则在会阴缝合前进行麻醉。干预后,采用WHO疼痛分级标准对两组产妇的切口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另对两组产妇会阴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切时至缝合20min的时间段内,观察组产妇临床切口疼痛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产妇在该时间段末的疼痛评分不仅明显高于观察组,而且还较切时大幅升高,组间以及组内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会阴缝合中于胎盘娩出后会阴缝合前应用利多卡因,其可有效改善产妇切口疼痛感受,临床切口愈合情况较好。

  • 标签: [] 会阴侧切缝合术 利多卡因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初产妇常规会阴与选择性会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会阴,观察组行选择性会阴。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软产道损伤及损伤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会阴可以显著减少产妇产后2h出血量及产妇恢复时间,对新生儿及软产道无损伤,临床上对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应根据产妇的个体情况,行选择性

  • 标签: 常规会阴侧切术 选择性会阴侧切术 阴道分娩 初产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会阴正中切开以及会阴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月份收治的80例阴道分娩产妇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入院进行分娩。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会阴;观察组患者予以会阴正中切开。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口肿胀、疼痛发生情况、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会阴切口肿胀、疼痛发生率较低,数据对比所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会阴I期愈合率较高,感染率以及裂开率较低,数据对比所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会阴正中切开,可改善产妇的阴道分娩情况,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 标签: 会阴正中切开术 会阴侧切术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会阴正中切开以及会阴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份到 2018年 1月份收治的 80例阴道分娩产妇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入院进行分娩。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会阴;观察组患者予以会阴正中切开。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口肿胀、疼痛发生情况、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会阴切口肿胀、疼痛发生率较低,数据对比所得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会阴 I期愈合率较高,感染率以及裂开率较低,数据对比所得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会阴正中切开,可改善产妇的阴道分娩情况,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 标签: 会阴正中切开术 会阴侧切术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两种不同方法在会阴缝合的临床护理。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于2020年1月至6月收治的106例孕妇,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铬制羊肠线和丝线完成传统缝合,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合成缝线完成皮内连续缝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切口疼痛评分以及愈合情况缓和缝线反应。结果 术后6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相近,观察组患者疼痛感略低对照组,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率、缝线反应分别为100.0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67%、24.52%,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6.36,χ2=14.81,P<0.05)。结论 可吸收合成缝线搭配皮内连续缝合技术对会阴切口反应更小、疼痛感更弱、住院时间更短、术后预后效果更好,可以减轻产妇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不同方法 会阴侧切 缝合术 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 会阴伤口感染影响原因及预防方法。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行 会阴的患者 120 例 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 观察组( 伤口感染者) 60 例和 对照组( 未感染者 ) 60 例 ,比较两组会阴伤口感染单因素以及进行感染原因的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基础疾病、 BMI、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分娩季节、阴检肛查次数、产程时间、途径与切口缝合方面存在差异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切口缝合、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阴检肛查次数、 BMI、产程时间是导致会阴术后合并伤口感染的高危独立因素 (P<0.05)。结论: 影响会阴伤口感染原因众多,涉及妊娠期、分娩期以及产褥期各个环节,而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能保证会阴手术质量以及提高产科手术质量。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伤口感染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双会阴阻滞麻醉来探讨进行降低会阴率是否存在影响关系。方法:对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240名产妇项目数据进行计算,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对其进行分组,每组120名患者,对实验组产妇在抬头拨露时进行会阴冲洗消毒,并采用双会阴阻滞麻醉,而对比组产妇则进行常规的日常分娩,根据两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和缝合时的疼痛及产后伤口的疼痛等来进行对比。结果:在对实验组进行采用双会阴阻滞麻醉之后,实验组产妇在会阴缝合时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比组;实验组的第二产程时间比对比组要短;实验组的产妇在会阴裂伤程度上比对比组产妇要低;实验组产妇在产后的出血量比对比组要少(P0.05)。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双会阴阻滞麻醉之后,能够大大的降低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和分娩时的疼痛程度,减少产妇在产后的出血量。因此对产妇进行双会阴阻滞麻醉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双侧会阴阻滞麻醉 降低 会阴侧切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会阴伤口与自然裂伤后缝合后的愈合状况。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会阴伤口类型分为组和裂伤组,对所有产妇均进行会阴伤口缝合,对比两组产妇愈合状况。结果裂伤组产妇Ⅰ期愈合率与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裂伤组产妇出血量与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裂伤组产妇伤口疼痛率与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会阴自然裂伤缝合后更利于产妇恢复,临床需根据产妇实际状况选择合适会阴切口方法,尽可能减少产妇会阴

  • 标签: 会阴伤口 侧切 自然裂伤 缝合 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会阴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护理措施。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产科会阴产妇中,选取50例切口感染的产妇和50例未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分析引起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BMI指数、合并其它疾病比例、生殖道感染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夏季手术比例以及阴道检查次数均明显更高(P<0.05),其备皮-间隔时间明显更长(P<0.05)。结论会阴术后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较多,临床上应在围手术期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切口感染 原因 预防护理 产科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