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结合护理临床经验综述了护士时间管理策略及其意义,探讨国内外护士时间管理的研究现状。认为临床护士需做好时间管理,要有强烈的时间概念、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合理安排时间等,增强驾驭时间的能力,保障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并且高效率地展开。希望护理管理者和研究者能够制定出时间管理的统一方法和标准,应用更多更好的研究方法和合适的评价工具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计划和利用时间,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士 时间管理 策略 研究进展
  • 简介:【 摘要 】 随着军队体制编制的逐步调整,部队中卫生技术人员逐渐减少,为确保医院规模在日益发展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据整体优势,部队医院建设发展及服务领域不断壮大,弥补军人缺编以及人员不足引发的发展受限,军民融合下部队医院逐渐从地方聘用医学相关专业本科实习生、研究生及进修生(简称“三生”),以确保部队日常医疗保障。但目前国内尚缺乏统一的、标准的“三生”管理制度和体系,为此本文特深入分析军民融合下部队医院中“三生”管理问题现状,并提出对策。

  • 标签: 军民融合 部队医院 “三生”管理 问题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在胃癌术后患者癌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便为 胃癌术后患者的 癌性疼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 2015 年 1 月~ 2018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 72 例进行分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 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开展的各项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 VAS 评分、疼痛控制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优,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更短,芬太尼用量更低( P < 0.05 )。 结论: 在胃癌术后患者癌性疼痛管理中, 癌症疼痛 护理策略团队对提升患者的各项临床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推广与普及价值极高。

  • 标签: 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 胃癌 癌性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中医学是我国现代医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理论基于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分析方法,创新中医理论,研究理论中医学,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医学理论的历史、理论基础与中医学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传播状况,提出几点关于中医理论创新以及理论中医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1 】 。

  • 标签: 中医学 中医理论 创新 研究
  • 简介:摘要:新兵集训期间卫勤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新兵训练质量,本文结合新时期新兵集训卫勤保障问题,从集体检疫、卫生监督、医疗保障、健康教育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兵集训卫勤保障策略,为我军各部队新兵集训卫勤保障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新兵集训 卫勤保障 集体检疫 卫生监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收治的 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6年 6月至 2017年 12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50例患者接受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 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0.00%远远高于对照组 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大大提高了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普外科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每一位临床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师的必经之路,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尽管目前我国 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及 模式上逐步完善,但在具体的规范化培训开展中仍面临 诸多 问题,本研究就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问题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 2017年 8月 ~2018年 8月收治的 88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改善了护理质量,另外还改善了护理满意度,缓和了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血液透析 护理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 3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 n=150)及观察组( n=150),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分析组间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 P< 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风险管理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效果。

  • 标签: 风险管理 妇产科 护理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普外科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 后,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普外科收治的 102 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51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 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 的相关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抑郁自评分数和焦虑自评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另外在入院当天两组的各项评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对普外科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自身的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提升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护理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普外科患者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 ICU护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任意抽选 60名于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10月接收的相关科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看护模式划分为考察组、对照组。对考察组病人施加看护风险管理。对对照组病人施加基本看护。对二组病人的住院时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看护满意程度进行考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接受看护风险管理的考察组病人在所考察项目中表现更优。相关指标的组间比较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区别( P< 0.05)。结论 风险管理看护对病人恢复产生积极效果。因而,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看护模式。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ICU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在医学上,螺旋 CT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医疗设备,在大多数疾病的诊查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若螺旋 CT出现故障则会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产生偏差。 64排的螺旋 CT最为普遍的故障有参数漂移以及元件磨损、老化等,除此之外人为因素如开关机频繁或开关机未按照正常程序操作、对开关、键盘、按钮等过重的敲击等大多不当的操作行为和外部环境因素如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清洁度等等。本文分析了 64排螺旋 CT的常见故障,并探讨了对其的维修及日常保养的方法。

  • 标签: 64 排螺旋 CT 故障维修 保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管理模式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6月至 2017年 9月间,本院产科病房收治的 80例产妇进行研究,将 这80例产妇以入院先后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 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产妇开展层级管理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期间护理差错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期间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 P值< 0.05。结论:在产科病房管理中,采用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率,并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层级管理 产科病房 护理管理 护理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对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间我院集中消毒供应室实施常规管理方式,并将其设为参照组,再对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间我院集中消毒供应室实施综合管理方式,将其设为试验组,分析两组的工作人员的各项意识以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实施综合管理方式后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各项意识得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综合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明显,可在医院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综合管理 集中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 2015年 2月 ~2016年 12月我院的 5500份病案作为对照组,再选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间我院 5500份病案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病案管理模式,研究组则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比两组的病案管理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医疗纠纷、病案缺页缺项发生率更低,首页质量合格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使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医院病案管理,可提高管理质量,减少医疗事件发生,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病案管理 医院 精细化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实施了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组实施了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手术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从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2月之间 收治的门诊手术室患者并发生晕厥的30例事件进行回顾,分析所有事件中患者晕厥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因素分析寻找护理策略,优化整体护理效果。结果:经过调查分析与后续的患者观察沟通,了解到门诊手术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原因为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反应、心源性晕厥、药物副作用、情绪因素、其他因素。相对的强化患者心理素质、缓解患者疾病痛楚、更换患者的体位、布置适宜环境、进行基础健康教育等方式并结合以上的原因进行药物干预,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结果。结论:门诊手术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原因有多种,应结合患者的就诊记录,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发展规律,严密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分析晕厥的因素并对症下药,可综合优化护理效果。

  • 标签: 门诊手术室患者 发生晕厥 原因分析 护理策略 分析
  • 简介:[摘要 ]临床检验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其他临床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与参考,这对于确保临床医疗工作的科学性而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临床检验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提升临床检验管理工作质量为出发点,对临床检验管理工作、临床检验管理规范、临床检验管理资历认证与准入制度的现状以及对策作出了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 ]临床检验; 管理现状;管理对策    在医疗工作中,临床检验能够为临床医疗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参考,并能够发挥出临床检验质量、疾病预防、对疾病演变做出认知以及对患者健康做出监测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临床检验管理工作中,仍旧有一些问题有待得到解决,而对临床检验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作出认识并有针对性的探索相关策略,无论是对于临床检验水平的提高还是对于临床检验学科的发展而言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1.检验科管理现状与管理对策    临床检验科是负责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部门。临床检验科管理工作包括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方法的管理、工作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在当前的临床检验科管理工作中,由于一些医院将经济效益当做对实验室工作做出评价的主要标准,因此这些医院中的临床检验科往往将经济效益以及硬件建设放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管理。事实上,质量管理应当是检验科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从检验科室管理观念入手来对检验科管理工作做出优化,即引导检验科工作人员将质量管理、工作方法的优化、工作设备的完善与经济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避免因为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医疗质量,同时避免因为忽略医疗质量而产生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检验科室管理质量需求与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检验科室管理工作中,室间质量评价与室内质量评价已经在众多医院中普遍实行,在此方面,临床检验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各项工作与措施的落实,从标本采集、标本检测等众多方面入手来对操作规程做出完善以做好检验项目管理,从而实现临床检验科室的制度化管理并为检验科室中检验工作与管理工作的优化构建基础。     2.临床检验管理规范现状与对策    在当前一些医院的临床检验管理工作中,并没有相对统一的管理规范,相关管理规范的欠缺则让临床检验管理工作过分依赖于临床检验科室的高层管理人员,这让临床检验科的领导人所具有的管理能力以及业务能力成为了实验室管理成效的决定性因素,如果领导人具有着较强的综合素质,则临床检验管理工作则可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否则临床管理工作则会出现各类问题。因此,全行业中参差不齐的整体水平,对临床检验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以及临床检验学科建设工作产生了制约作用,这决定了构建统一的临床检验管理规范对于规范临床检验管理工作而言十分必要。     3.临床检验资质认证现状与对策    临床检验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临床检验管理工作需要具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实践管理工作中,临床检验资历认证工作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控制。在一些医疗单位与科研单位的临床检验管理工作中,临床检验实验室在设置方面与开放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其中不仅一些基层的医疗单位在设置临床检验实验室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并且一些个体诊所或者药店也都私自进行检验项目的开设,这些行为不仅是医疗秩序以及医疗市场产生了混乱现象,而且也为社会大众的安全健康和医疗单位的安全管理与规范管理等工作制造了隐患。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医疗行业以及社会大众的重视,并通过严格资质认证来对临床实验室的设置进行了审查与监督,但是事实上,许多不合格、不规范的临床实验室并不在相关行政管理管理范围之内,对于这种情况,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疗行业组织需要构建规范性的审查与监督办法,并通过落实严格的资质准入制度来确保新项目以及新技术的规范性,从而为临床检验工作水平的提高构建保障。     4.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准入机制现状与对策    另外,临床检验工作不仅和临床医学具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具有着技术性以及专业性的特点,因此,临床检验工作对临床检验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临床检验工作的开展中,不仅要求工作者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水平,同时要求临床检验工作者具备较高的理论应用水平与实践能力。因此医疗单位需要不断强化在职临床检验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来实现临床检验工作者整体素质的提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