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在胃癌术后患者癌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3

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在胃癌术后患者癌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童秋萍

常德市肿瘤医院,湖南 常德 415125

【摘要】目的:探讨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在胃癌术后患者癌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便为胃癌术后患者的癌性疼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2例进行分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开展的各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干预后VAS评分、疼痛控制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优,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更短,芬太尼用量更低(P<0.05)。结论:在胃癌术后患者癌性疼痛管理中,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对提升患者的各项临床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推广与普及价值极高。

【关键词】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胃癌;癌性疼痛管理

Application value of cancer pain care strategy team in cancer pain management after gastric cancer surgery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ancer pain nursing strategy team in cancer pai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fter gastric cancer surgery,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ancer pai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fter gastric cancer surgery. 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8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vari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by cancer pain nursing strategy team.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VAS score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in contro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were shorter, and the dosage of fentanyl was lower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 after gastric cancer surgery, the cancer pain nursing strategy team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patients, and has a high value of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cancer pain care strategy team; gastric cancer; cancer pain management

胃癌(gastric carcinoma)属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人群。据统计,目前胃癌的发生率高居各种恶性肿瘤首位,且带有明显额地域性特征,其中南方地区该病的发病率与东部沿海和西北相比明显更低。随着临床护理事业的发展,虽然胃癌围术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但术后癌性疼痛依旧相对明显[1]。借此,本文将选取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在该病患者术后癌性疼痛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胃癌诊断标准(WS 316-2010)》和第13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CGCC2018)制定的胃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期、诊断依据

[2]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主要筛选条件,纳入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1月,合计72例,以整群随机化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7.4±3.0)岁;实验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7.9±3.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型等常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心理、饮食、药物、健康教育等。

实验组:行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开展的各项护理干预。(1)组建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在团队组建基本定型后,选取癌症疼痛护理经验极为丰富的疼痛专科或肿瘤专科护士长担任本次护理任务的队长,确立队员基本护理事项分工,定期对所有成员进行癌症疼痛护理培训。在准确掌握疼痛护理评价标准与药物处理方法后,根据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内容,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准确分析,以便快速缓解患者术后癌性疼痛,在定时收集护理数据与反馈意见的同时,指导护理人员更好的开展各项术后癌性护理工作。(2)个性化疼痛护理:耐心聆听患者心理诉求,在予以患者心理暗示和疏导的同时,让患者能真实的表达对癌性疼痛护理及临床护理的相关想法;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而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稳定患者临床护理期间的那个各种负性情绪,适当播放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的轻音乐或看电视、看报纸等来转移其注意力,尽量减少药物服用剂量与次数;多进食高热量、易吸收食物,促进患者肠道功能快速恢复;在保持舒适的体位的同时,适当进行穴位按摩,减轻患者术后癌性疼痛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的疼痛程度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总分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疼痛控制满意率采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分量表调查与统计,最高10分,<5分为不满意,6~8分为满意,≥9分为非常满意。并准确记录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芬太尼用量等。

1.4 统计学方法:根据患者术后癌性疼痛情况建立Excel数据库,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纳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独立,正态,方差等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对比:实验组干预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对比[n,(%]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6

7.12±1.56

5.12±1.46

实验组

36

7.01±1.74

3.47±0.47

t

0.282

6.455

P

0.778

0.000

2.2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芬太尼用量对比: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耗时更高,芬太尼用量更大,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芬太尼用量对比[n5dd4aecc18681_html_fa6eb2d43a02a70.gif±s]

组别

例数

下床活动时间(h)

平均住院时间(d)

芬太尼用量(mg)

对照组

36

60.12±4.50

21.47±3.80

1.07±0.23

实验组

36

42.78±5.57

16.76±3.20

0.42±0.10

t

14.529

5.689

15.550

P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满意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疼痛控制满意率更优(P<0.05)。详见表3:

2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满意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对照组

36

18

12

6

30(83.33)

实验组

36

27

8

1

35(97.22)

x2

-

-

-

10.988

P

-

-

-

0.001

3 讨论

3.1 胃癌的相关性分析:在肿瘤科治疗中,胃癌的病因与地域环境、饮食生活、油门螺旋菌感染、癌前病变、遗传和基因等存在较大关系。据统计,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当人体发生Hp感染时极容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外加环境致病因素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极大程度的加重了黏膜上皮细胞的过速增殖。同时幽门螺杆菌又能有效的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两种致癌物质,亚硝酸盐与亚硝胺,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3]

3.2 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在胃癌术后患者癌性疼痛管理中的价值:术后疼痛是绝大多数胃癌患者术后的常见症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疼痛治疗缺乏了解,外加胃癌所产生的各种负性情绪的影响,极大地刺激了患者大脑神经调节中枢,更是增加了患者胃癌术后患者的疼痛的主观感受。而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认识到减轻胃癌患者疏忽疼痛,对提升其治疗与护理效果是就有帮助的。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经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的针对性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VAS评分显著降低,疼痛控制满意率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学者陈海珠[4]的研究结果相近。说明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在胃癌术后患者的癌性疼痛护理管理中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是减轻其癌性疼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晓霞, 冼少眉. 快速康复理念在胃癌根治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 21(4):658-660.

[2]刘红丽, 杨鸿, 余维倩. 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延续护理模式在癌痛患者居家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24):3636-3638.

[3]朱玉花, 李秋玉, 蔡卫梅.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癌痛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9):857-859.

[4]陈海珠. 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在胃癌术后患者癌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3):1887-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