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英语词典的雏形是为帮助人们学习拉丁语等外语的词汇对照表。随着文艺复兴期间人们对外语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强,各种类型双语词典层出不穷。1603年由考德雷编写的ATableAlphabeticall是最早的英语单语词典。本文对这部在词典编纂史上起着承先启后作用的词典作了评介。

  • 标签: 单语词典 词典编纂史 考德雷
  • 简介:春秋语料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6个,即“我、余(予)、朕、台、吾、卬”。“我”、“余(予)”常见,其余不常见。“余(予)、朕、卬、吾、台”等只表示单数,而“我”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余”、“朕”、“台”、“我”这些第一人称代词不具有方言性。“卬”是“吾”的源头,“吾”是“卬”的变体,它们是西方周族人的方言词,“卬”始终未能进入共同语,“吾”在春秋时代开始进入共同语。

  • 标签: 春秋 第一人称代词
  • 简介:汉语鼻音输出的声学线索表明,音节末尾的鼻音差别经常难以辨认。迄今为止,少有研究探讨汉语第一、二语言学习者的鼻音感知过程差异,即他们在辨认鼻音的过程中程度和方向上有何异同。同时还应考虑语言背景(第一还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元音组合(如[i、?、a、y、ua、u?、ia])、语音环境(如音节首还是音节尾)等因素对感知的影响。经过实验统计和分析,由印欧语发展而来的言语学习理论,例如言语学习模式和标志性差异假设在解释汉语鼻音感知方面存在局限性,需要建立个新的三维交互模型以解释其认知机制。

  • 标签: 汉语鼻音 鼻音融合 感知 交互模型
  • 简介:<正>公元前五一四世纪,正是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发展和繁荣时期。当时,科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适应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产生了种研究演说的学问,这就是古希腊的修辞学。古希腊奴隶主民主制度,为演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象伯里克利执政时代(公元前443—429年),民主政体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举凡城邦大事,都在会上讨论。雅典公民只要年满二十岁,就不受财产或其他资格的限制,人人都有发言权、选举权。参政者或在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或在议事会上进行争辩,都须具有演说的才能和训练。再者,当时诉讼十分频繁,而在民主制度下实行的是陪审法庭制度,陪

  • 标签: 亚里斯多德 修辞学名著 修辞学简介
  • 简介:般认为,第一人称代词没有敬称的形式。但在河北平山方言中,却发现有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敬称用法。在称说自己长辈时用“我”,在称说平辈或晚辈时用“俺”,音[n]。两者在其他语法表现上也不同。

  • 标签: 第一人称代词 敬称
  • 简介:本文依据《汉语大字典》所列音项、义项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前410组字中选用字与异体字的音义对应关系进行了全面测查,对表中的完全异体字、包孕异体字、交叉“异体字”和讹误“异体字”及其下属类型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测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表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以期为总结异体字整理工作的经验教训和研制《规范汉字表》提供参考。

  • 标签: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前410组字 定量分析
  • 简介:由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三家主办,泉州师范学院承办的“第一届中国语言及方言语言接触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14~15日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与会代表均是近年来在语言接触方面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来自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10余所高校研究所。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语言接触 中国语言 泉州市 方言 中央民族大学
  • 简介:<正>为了促进修辞学研究工作、培养和扩大修辞学研究和教学队伍,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于一九八二年暑期在青岛师专举办了第一期修辞学讲习班。讲习班为期三周。一百二十多名学员来自华东和全国各地院校和有关单位。大部分是高校教师、也有记者、诗人等。担任讲习班主讲的教师是:上海外国语学院王德春副教授、河北师范大学黄宏煦教授和华中师范学院郑远汉副教授。他们讲了现代修辞学理论、国外修辞学研究方法和传统修辞学等方面的问题。讲习班采取大班上课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

  • 标签: 中国修辞学 举办修辞学 会华东
  • 简介:<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修辞学奖——“陈望道修辞学奖”首届评选活动已于1994年春天①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复旦大学副校长施岳群先生到会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修辞学研究在复旦有着悠久的传统。老校长陈望道先生早在二十年代初就在复旦开设修辞学课程,并开始撰写修辞学专著。出版于1932年的《修辞学发凡》,被公认为我

  • 标签: 修辞学 陈望道 我国历史 复旦大学 评委 评奖活动
  • 简介:摘要学习策略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对大理大学46名初级与中高级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调查,认为性别、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记忆、认知、补偿、元认知、情感和社交等策略的选择使用,而不同级别留学生对汉语学习策略的选择进步又影响着自身汉语水平的提高。

  • 标签: 东南亚留学生 初级 中高级 学习策略
  • 简介:符号指向对象,而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则在真实与不真实之间摇摆;其中真实性较强的部分,可以称之为证据。本文将通过对镜像、雕塑等系列符号的分析,来突显各类可能的证据符号的特点及其真实性的所在。

  • 标签: 证据 真实关联度 意指 证据间性
  • 简介:摘要新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参与”研究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参与的理解似乎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课堂上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参与度不高。因此,本论文开展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初中英语 学生参与 参与研究 新课程
  • 简介:历史叙述在我们的文化记忆、艺术与身份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作者与读者用符际空间,利用社会文化语境、文化记忆和回忆行为(包括他们的个人文化记忆)去创造或阐释文本的意义。"纠缠的记忆"是指这空间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不同的现象,并将不同时空语境下的历史叙述连接起来。本文首先分析不同的时间(包括历史的、现在的、神话的、和虚构的)与空间的(包括地理的、神话的与虚构的)建构如何在历史与神话叙述中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叙述如何影响集体文化记忆和身份。另个重要问题是集体和个人文化记忆如何被卷入历史、神话叙述以及当代文化。本文的第二个目的是通过研究爱沙尼亚和芬兰的文学作品来分析该类叙述中的符号间性机制。索菲·奥克萨宁的小说《清洗》再现了爱沙尼亚二战后的历史事件,安东·汉森·塔姆瑟尔的戏剧《朱迪思》用种新的方式重释了《旧约》中朱迪思的故事,将朱迪思的故事与萨洛米的故事以及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话语联系起来。本文最后部分分析了几个世纪以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叙述意义和主题在爱沙尼亚的文化中,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语境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标签: 纠缠的记忆 历史叙述 神话叙述 文化身份 当代文学 爱沙尼亚文学
  • 简介:第二届“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于2016年11月22-23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发布了42016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该年报基于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CI,从全国1200多种人文社科期刊中遴选出TOP5%期刊(共计60种)列为“2016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语言研究》再度入选其中(第39位);

  • 标签: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人文社会科学 国际影响力 图书馆联合 清华大学 国际评价
  • 简介:2016年6月23日-24日,“第一届汉语史研究的材料、方法与学术史观研讨会暨南京大学汉语史研宄所成立大会”在南京大学举行。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和揭牌式,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教授、民盟中央副主席龙庄伟教授、教育部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方新教授等在开幕式上致辞。

  • 标签: 汉语史研究 南京大学 成立大会 学术史观 材料 研究所
  • 简介:<正>读了《略谈词语解释的简明性》(《修辞学习》1984年第三期),对该文对词语解释提出的高标准要求,感受良深。文章的议论确乎做到了准确和精细。由于受这良好学风影响,带着这种眼光,不觉发现了处尚欠确的地方,冒昧提出,唯愿白璧无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