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引言:档案是人类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是优秀文化遗产流传的载体,是"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的历史文化财富,有着"历史科学的粮仓"之称。随着时代的变迁,教会有些珍贵的资料在非常年代已不复存留,其损失真是无法估量.做好教会档案管理工作,对教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规范管理档案,是衡量教会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神在教会中赐下丰富恩典的历史凭证.近年来,各地教会和各级基督教两会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着手收集资料和鳊撰教会历史,为今后的教会发展提供宝贵的财富.本文就教会档案管理这一话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 标签: 档案管理工作 教会管理 人类历史 文化财富 科学规范化 文化遗产
  • 简介:本文在辨析联共(布)档案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发现的诸多材料,认为关于中共与1922年“非基”运动之关系,应该区别对待: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和青年团成员两种方式参与了这场运动,但就“领导”问题而言,中共并未取得决定性的领导地位,只是在共青团影响所及范围内领导了“非基”运动。中共参与并在一定范围领导“非基”运动的行为,启迪了此后中共对待“非基”运动的态度,影响深远。

  • 标签: 联共(布)档案 中共 非基运动
  • 简介:民国时期,云游道士来到北京后往往受到警察的怀疑,通常被带回警局讯问,多数依据相关律文受到处罚。这些道士未能及时了解情况,调整自身的行为。他们依靠化缘能够取得很好的经济收入,与民众的信赖密不可分。1914—1942年,进京的道士日益年轻,在财富观念上日益功利;仍然有不少道士为道教事业努力,显示出处于衰落状态中的道教仍然不乏复兴的希望。

  • 标签: 民国道教 云游道士 化缘 违警罚法
  • 简介:巴黎耶稣会档案馆藏有晚清上海圣墓堂天主教士墓碑拓片169种。圣墓堂墓地由明末来华耶稣会士潘国光建立。清初,潘国光、吴历等著名耶稣会士殁后都葬于此。雍乾禁教时期,该墓地同其他教会产业皆充公易主。1841年新耶稣会返华,天主教会在条约体制之下逐步收回包括墓地在内的多种教产,圣墓堂由此成为新耶稣会在上海的墓地。旧、新耶稣会在经过时空上的断裂之后在此得到连接。直至清末,墓地陆续葬入包括非耶稣会士在内的教士近二百人。文革时期,墓碑遭毁。将此批拓片与其他史料对比互观,善为考订,对于晚清江南地区天主教史的发掘和书写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耶稣会 圣墓堂 天主教 墓碑拓片
  • 简介:<正>道教书名。6卷。分道,术、德、仁、食、俭六,共110篇。五代时道士和道教学者谭峭作。见《谭峭》。

  • 标签: 道教学 谭峭 书名 代时 道士
  • 简介:在宏观上用佛学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在微观上用科学来工作、学习,是我们处于当今复杂的世界上,将佛学和科学辨证统一的方便之说,以此可达到扬长补短,增进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笔者幼年时代生活在全家信佛的家庭氛围中,因此早岁即受佛教熏陶。青年时代在大学学习理工,建国初进入科研生产第一线工作,也算是术有专攻,一直做到高级工程师。回顾平生,可谓典型的科学和佛学的结合者。80年代改革开放,宗教政策明确落实,自己学佛愈深,

  • 标签: 学佛 辨证统一 宗教政策 思维能力 家庭氛围 第一线工作
  • 简介:本文简要叙述了祭司传统的历史、祭司阶层的重要地位和"祭典"的神学与灵命信息,指出旧约献祭和节期等敬拜制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预表"新约时代某些事物,而且在于教导我们持守一种庄严、有序的敬拜生活,并负起为邻舍代祷的责任。

  • 标签: 祭司传统 旧约敬拜制度
  • 简介:汉魏之际,佛教在中国的流布主要有禅学和般若学两大体系.当时缁素对般若学的理解、注释,都脱不了魏晋盛行的、玄学思想.而名僧与名士颇相投缘,与又相互发挥,故史称晋代之玄学、之合流,为学术界之大宗.也借玄风得以广为流行.禅宗历代大匠与佛陀核心思想--拈花不二宗旨是一脉相承的,所谓中国禅宗老庄、玄学,是不能分辩玄佛同异之混淆之论,是不能成立的.

  • 标签: 佛学 禅宗 《老》《庄》 玄学化
  • 简介: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神学上对中国神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反省与应对,探求中国神学教育的处境、规范和现代,以推动当代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教会健全成长,提高教牧人员的素质,办好教会。

  • 标签: 中国神学教育 处境化 规范化 现状 反省与应对
  • 简介: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与非系统性。滞后性与非系统性的结果最终只能指向“中国”向度。在这一制度中国的过程中,东晋的道安、庐山慧远及南山律宗创始人道宣、禅宗的百丈怀海、天台宗知礼和遵式等等,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在佛教仍然能够保持其主流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之时,佛教制度的中国革新仍然能够遵循在“契理契机”前提下的“与时俱进”。而在元代之后,随着中国佛教逐渐“边缘”与“民间”,中国佛教制度便同时背离了“契理契机”与“与时俱进”的原则,佛教无论在教义方面,还是在各种制度方面,都停滞不前了。

  • 标签: 中国化 佛教制度 佛学思想 宗教信仰
  • 简介:儒教是儒学与华夏传统宗教相结合的产物。儒学作为轴心时代哲学理性突破传统宗教禁锢的新思潮中的温和一支,内部存在着哲学和宗教两极间的张力。儒教形成以后,其教义便成为儒学的一部分,但儒学并不完全等于儒教教义。儒学中有各种派别。对“神道设教”这一儒学宗教观的基本概念,各派理解各不相同。趋向哲学一极的,强调“设教”,其中走得最远的成为无神论。趋向宗教一极的,强调神道,其远端则已陷入粗俗的鬼神迷信。

  • 标签: 谶纬 儒教 教义 宗教观念 宗教运动
  • 简介:学界关于观音女性化成因的探讨文章很多,成果也非常丰富,然亦有所不足。佛陀"相好"之女性这一关键因素为学界所普遍不曾提及。它不仅较早地直接影响了佛教造像的女性,而且通过佛教造像又间接影响了人们的视觉器官。这使得菩萨形象在人们观念中越来越显现出女性特征。随着观音菩萨在中国的广受信奉和深受膜拜,以及女性信众的增加,人们便很自然地产生了女性观音的联想。于是,人们便把佛陀"相好"及其实物化的佛教造像的女性特征集中到观音身上并不断强化,最终导致了女观音的诞生。

  • 标签: 佛陀相好 佛教造像 视觉冲击 观音 女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