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例1:一台电冰箱,经查压缩机损坏。该冰箱数月前出故障已被他人修过,内置高压泄漏改为处置冷凝器。该冰箱压缩机为R134a型,由于没有此型压缩机,故改用R12’型,并用R12作为制冷。当割断工艺管口后,根据经验判断前一位修理者所加的制冷为R12(R12有腐蚀性与毒性,闻后会感到胸闷气喘、头昏恶心,而新型制冷,如R134a、R600a,则无此现象),又因R12具有腐蚀性,

  • 标签: 制冷剂 电冰箱 R134a型 压缩机损坏 冰箱压缩机 R600A
  • 简介:本文就纸板电池封口的材料及混合配比展开研讨,重点对纸板电池在不同环境下的防漏能力进行分析试验,并根据生产实际,作应用性调整,摒弃了传统的封口加温形式,使之既提高纸板电池的防漏能力、减少电池在贮存期的容量下降,又降低能耗,简化生产操作。

  • 标签: 锌锰电池 封口剂 防漏
  • 简介:蔚山国立科技研究所(UNIST)、韩国能源研究所(KIER)和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的三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组新的基于“有序排列、孔状、卟啉碳原子(M—OMPC)”的不含贵金属的燃料电池催化,它表面积大,其孔状结构还可以人为调节。这种催化在氧还原反应方面的性能超过金属铂,对于燃料电池非常重要,但是生产成本仅为铂的10%。

  • 标签: 燃料电池 催化剂 韩国 能源研究所 国家实验室 氧还原反应
  • 简介:在苯胺单体作为保护的条件下,用乙醇还原氯铂酸水溶液,制备了铂胶体;通过进一步加入氧化(过硫酸铵)和质子酸(盐酸)对苯胺进行掺杂,合成了导电聚苯胺稳定的纳米铂。采用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研究了整个合成过程,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合成的纳米铂进行了电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聚苯胺对铂粒子有很好的稳定作用,制备的纳米铂直径小于10nm,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在作为燃料电池电催化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燃料电池 聚苯胺 铂胶体 催化剂 纳米铂 合成
  • 简介:本文实验研究了部分预混沼气火焰在参比燃烧器(KTB)上的稳定性极限。使用管道天然气掺混CO2配制了6种不同比例的试验气模拟CO2体积分数为30%-45%的沼气,在不同火孔直径和火孔出口气流温度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绘制了相应的火焰稳定性极限曲线。结果表明:当沼气组分、火孔直径和未燃混合气流温度不同时,沼气火焰具有相似的离焰和黄焰极限曲线。当火孔热强度和一次空气系数都较小时,会发生火焰“飘离”火孔的现象。离焰极限随火孔直径和混合气流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C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黄焰极限随火孔直径、混合气流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随CO2含量增大而增大。离焰曲线在半对数坐标上显示为直线,其截距随沼气中C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火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其斜率随混合气流温度的增加而轻微增加。

  • 标签: 沼气(BG) 火焰稳定性 参比燃烧器(RTB)
  • 简介:小扰动稳定性是微电网运行控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逆变型微电网的小扰动稳定性问题,现有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特征值分析法、基于阻抗建模的阻抗分析法以及基于分岔理论的非线性分析法。本文对这几种主要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分析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针对如何提高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分别从优化设计控制器参数、改进下垂控制方式和优化设计分层控制策略三方面对其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微电网 小扰动稳定性 特征值分析 阻抗分析 分岔理论
  • 简介:具有超高比能量的锂-空气电池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电解质和空气电极催化是锂-空气电池的重要研究内容。介绍了有机体系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催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碳、贵金属、氧化物三类催化材料的特征及性能,进而提出了新型、高效、兼具催化氧还原/氧析出功能的纳米催化的发展方向。

  • 标签: 锂-空气电池 空气极 氧还原 氧析出 催化剂
  • 简介:铂的纳米化是提高铂催化催化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当前纳米铂制备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纳米铂制备过程中广泛使用的稳定稳定机理以及稳定对铂性能产生的影响;认为未来制备纳米铂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双重效应的稳定

  • 标签: 燃料电池 催化剂 纳米铂 稳定剂
  • 简介:检修制冷设备,制冷的充注量很关键。充注量不准确将会导致设备制冷效果差。压缩机过早老化甚至直接损坏。尤其是小型制冷设备其充注量的偏差更不能过大(一般不超过+5g)。每年,由于检修制冷设备因为充注制冷剂量不准确而导致压缩机损坏事件常有所闻。因为厂家是利用定量充注仪定量充注的,充注量比较准确,而一般的维修点由于接修机型品种较多,

  • 标签: 制冷设备 制冷剂 充注量 制冷效果 压缩机
  • 简介:采用金属粒子在载体上的不同负载顺序制备了甲醇电氧化PtRuPMo12/C催化。TEM测试结果显示,PMo12能吸附在PtRu表面并在载体表面均匀分布。循环伏安测试表明,与PtRu/C催化相比,PtRu/C-PMo12催化具有更高的活性和更负的起始氧化电位。计时电流曲线表明,PtRu/C-PMo12催化活性衰减较慢,具有较高的抗CO中毒能力。XPS结果表明,在PtRu/C-PMo12催化中,Pt主要以零价态存在。

  • 标签: 阳极催化剂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磷钼酸 活性 稳定性
  • 简介:目前,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无氟制冷在该公司炼油厂问世并投入生产,这使冰箱、空调等家电实现真正无氟成为可能。这种新型制冷的成分是异丁烷(R-600a),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制冷效果好,又不会产生环境问题,其蒸发温度低,又具有节能的特性。

  • 标签: 节能无氟制冷剂 异丁烷 制冷效果 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简介:采用多刚体和有限元耦合的MADYMO软件对某工程车进行动力学建模,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工程车的下坡制动、转弯和后轮过坑等特殊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表明在上述的3种工况下,该工程车能够保持行驶稳定性,能正常工作。

  • 标签: 工程车 行驶稳定性分析 动力学建模 多刚体系统 MADYMO软件
  • 简介:金属卤化物(以下简称卤化物)蒸气压的大小与金卤灯发射光的强弱密切相关,卤化物的稳定性则涉及到灯内金属卤化物循环能否正常维持以及是否会与管壁、电极等相互作用的问题,这些都将对灯的性能,即光效、寿命、色温、颜色的一致性等参数产生直接的影响.该文对各种卤化物的蒸气压进行了分类和探讨.对卤化物的稳定性及其他材料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问题,用热力学方法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并与灯燃点后的现象和实验测定进行了对照.

  • 标签: 卤化物 蒸气压 稳定性 金属灯
  • 简介:自1959年发明碘钨灯以来,光源界的研究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理想循环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灯的光效和寿命,本文就作者在实验室的一些研究结果作一介绍:一、历史回顾1897年,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白炽灯,但因碳蒸发剧烈,玻壳短时间就发黑了。1902年美国人斯克利布聂尔就提出在碳丝真空白炽灯内加入少量的氯防止泡壳黑化的设想,后未获成功,但他的革命性设想为当今卤钨循环白炽灯的发明打下了基础。为克服碳丝蒸发过快的问题,1906年,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白炽灯。钨丝灯的光效和寿命比碳丝灯提高了一大步,但钨的蒸发问题仍影响白炽灯光效和寿命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就希望白炽灯内蒸发的钨返回灯丝,事实上,到1959年这个设想才付诸实现,第一只卤钨循环白炽灯—碘钨灯问世了。该灯利用碘钨循环,使泡壳上沉积的钨返回灯丝,阻止泡壳的黑化,使白炽灯的光效和寿命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碘钨循环在某些场合仍有局限性,影响卤钨灯光效和寿命的进一步提高。碘蒸气在黄绿光区有吸收,使光稍带紫色。在碘钨循环的基础上,1963年发明了溴钨灯,溴比碘活泼,当灯丝工作温度更高时,溴钨循环仍能保证泡壳干净;另外溴钨循环要求的泡壳工作温度低,对可见光的黄绿光区无吸收。自1963年美国人舒尔根提出用溴化氢作为循环代替碘充?

  • 标签: 理想循环 泡壳 光效 碘蒸气 玻壳 工作温度
  • 简介:简要阐述了锂空气电池的研究现状;围绕正极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综述了不同类型碳材料及非碳催化材料的电化学催化性能及结论分析;指出了通过改进材料的制备方法和优化制备条件来获得高活性正极催化材料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锂空气电池 碳材料 非碳催化剂 催化活性
  • 简介:臭氧层的破坏及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由于制冷空调行业广泛采用的CFC与HCFC类物质。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以及产生温室效应。因此,CFC与HCFC的替代已成为当前国际性的热门话题。

  • 标签: 压缩机 制冷剂 全球气候变化 制冷空调行业 HCFC 环境问题
  • 简介:从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障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基本要求,并针对提高商丘电网稳定运行水平,提出了相应安全约束的控制措施。

  • 标签: 电力系统 静态稳定 暂态稳定 约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