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于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中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这一实验,传统的教学策略是教师讲解该实验的原理与步骤之后,由学生进行操作验证某些生物组织的三大有机物。笔者践行此传统教学策略之后,发现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于实验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将这一实验进行了探索与改进。

  • 标签: 实验理论 生物组织 蛋白质 糖类 检测 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联合检测尿液四项微量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治疗患者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45 例进行肾病检查, 45 例正常人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含量,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无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他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 P<0.05 )。 结论 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性肾病中 mAlb 、 RBP 可以作为指标,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早期肾损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微量蛋白质 肾脏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蛋白印迹法是一种被广泛的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免疫遗传学的实验方式,其最基本的远离便是把经过电泳分离之后的细胞或者组织蛋白,由原本的凝胶,转移至固相支持物上,之后,再通过抗体检测对其进行着色,按照着色的位置以及颜色的深度,将蛋白的实际表达情况体现出来。基于此,本文从蛋白印迹法的实验原理入手,详细探讨了具体操作中的实验方式。

  • 标签: 蛋白质印迹法 实验操作 试验方法
  • 简介:问题提出: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该蛋白由m条多肽链组成,已知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求该蛋白的相对分子量x数学模型:z=na-18(n-m)说明:n-m是指脱水缩合合成该蛋白时,形成肽键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在教学过程中,关于蛋白(或多肽)相对分子量的相关计算要求并不相同,在不同题目中会有所变化,在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给出的具体条件计算.但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公式的关键并灵活利用公式展开计算,从而顺利计算出要求数据.

  • 标签: 平均分子量 蛋白质 问题提出 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氨基酸
  • 简介:目的应用混合样本策略的蛋白组学方法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中寻找与疾病相关的蛋白。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以及健康受试者血清蛋白样本各8例,混合样本后用不同的CyDye荧光染料标记后进行胶内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并对获得的图谱进行分析及对差异蛋白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和生物学信息分析。应用DeCyderV6.0软件中的胶内差异分析及生物学差异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成功建立炎症性肠病和健康受试者的胶内荧光差异染色双向凝胶图谱,发现了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存在56个表达异常蛋白点,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筛选后共鉴定出30个点有意义,包括结合珠蛋白、补体B因子、载脂蛋白A-Ⅱ、K—ras基因等。结论采取混合样本策略、双向差异凝胶电泳、MALDI—TOF—MS技术路线的蛋白组学方法能很好显示炎症性肠病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血清蛋白表达差异,所鉴定的蛋白可为研究炎症性肠病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蛋白质组学 血清
  • 简介:现在发现一些病原菌的烈性侵染因子是用糖残基进行共价修饰的,这些侵染因子因此被认为是真正的糖蛋白。在该文提到的几种细菌中基因聚集现象表明,发现了一常见的蛋白糖基化系统,同时发现编码高度特异性糖基转移酶的基因与烈性侵染因子有关。这些发现,提出了致病过程中糖基化的潜在功能问题。这篇综述集中讨论革蓝氏阴性病原菌的蛋白糖基化。

  • 标签: 糖基化 革蓝氏阴性菌 一致序列 残基
  • 简介:本文对南京大学《有机化学》等书中所作的蛋白合成示意图提出磋商其中存在的错误,以及出现错误的原因,并提出两种改正错误的方法,以供同行讨论。

  • 标签: MRNA TRNA 核糖体 DNA “密码” “反密码子”
  • 简介:国外已广泛应用蛋白组学从脑组织、脑脊液、血浆等方面对阿尔茨海默病(AD)进行研究,而我国的研究也正在与国际同步展开^[1]。下面主要从AD患者脑组织的蛋白组学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蛋白质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蛋白能量消耗(PEW)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类患者PEW以及预后改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学会关于PEW诊断标准共纳入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肾内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行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治疗未发生PEW的老年患者112例为非PEW组,同期纳入114例发生PEW的患者归为PEW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人体学测量、生物电阻抗等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D和PD患者发生PEW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PEW组与非PEW组比较,PEW组平均年龄更高(t=0.951、P<0.001),≥65岁者占比更高(χ2=17.161、P<0.001),体质指数更低(t=6.740、P<0.001),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更高(χ2=14.176、P<0.001),血液透析率更高(χ2=4.543、P=0.033),透析月龄更长(t=2.306、P=0.023),转铁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总胆固醇、体细胞质量指数更低(t=6.262、13.405、9.507、8.341、4.610、5.599、2.499,均P<0.05),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水分比更高(t=6.380、4.519,均P<0.001),上臂肌围更小(t=5.418、P=0.000)。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5岁、透析龄、血清白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HD治疗的老年患者PEW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2.762、0.182、2.694、2.980,P=0.023、0.007、0.009、0.027);≥65岁、体质指数、血红蛋白水平是PD治疗的老年患者发生PEW的独立影响因素(OR=2.452、0.671、0.962,P=0.013、0.000、0.000)。结论HD老年患者的PEW发生率较PD者低,临床应根据影响因素进行干预,预防PEW的发生。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蛋白质能量消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体量化治疗与常规营养指导对婴儿蛋白能量营养不良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童保健科90名6-12个月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婴儿,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观察干预前后患儿的营养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状况好转率干预组为60.8%,对照组为31.8%,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宜喜宜嗔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体量化治疗能改善蛋白能量营养不良患儿的营养状况,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营养干预婴儿
  • 简介:目的: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非标定量技术,研究里氏木霉中磷酸化蛋白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表达差异,以期获得与纤维素酶表达调控相关的磷酸化蛋白。方法:分别在阻遏条件、诱导条件和中性条件下培养里氏木霉,提取胞内总蛋白,进行酶切和非标记定量分析。结果:对比诱导条件与阻遏条件、诱导条件与中性条件、阻遏条件与中性条件下培养的里氏木霉的胞内蛋白表达量差异,分别发现差异蛋白90、61和90个。根据其功能,可将这些差异蛋白归为四,即锌指蛋白、ATP结合蛋白、具有N-乙酰化转移酶活性的蛋白以及具有氧化还原酶活性的蛋白。它们主要参与糖酵解、蛋白合成、DNA修复以及转录调节过程。结论:发现的这些差异蛋白为研究调控纤维素酶的表达调控提供了新的线索。

  • 标签: 里氏木霉 磷酸化蛋白组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非标记定量 纤维素酶
  • 简介:摘要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2002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大流行以来,SARS-CoV-2的出现并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标志着冠状病毒再次跨越物种屏障并导致在人类中大规模流行。目前对于SARS-CoV-2的防治主要借鉴于对冠状病毒的治疗经验,仅局限在对症支持治疗,并无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措施。本文从基因组、蛋白及疫苗方面综述了SARS-CoV-2的研究进展,为防治SARS-CoV-2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基因组 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 蛋白质
  • 简介:浓度的IBA处理进行枣嫩枝扦插对比试验,探究插穗生根过程中韧皮部、叶尖和叶基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IBA处理显著提高插穗生根率,其中处理浓度1500mg/L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91.1%.插穗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与韧皮部、叶尖和叶基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消长紧密相关,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中,以韧皮部和叶尖消长最为活跃,叶尖是叶片产生可溶性糖的主要场所,可溶性蛋白的动态变化中,叶尖和叶基与韧皮部互助协同、平衡调控了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

  • 标签: 枣树 扦插 生根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群中主要的不可逆致盲眼病,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年龄增长、遗传变异和生活方式等,但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蛋白组学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手段已经逐步应用于眼科领域。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对该疾病患者的血液、泪液、房水、玻璃体液、视网膜和脉络膜、玻璃疣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标本进行了蛋白组学分析来筛选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并探究疾病相关机制。这些研究结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对疾病作出更加准确的诊断,还能在治疗靶点的选择以及预后判断中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鲍曼不动杆菌(AB)侵袭烫伤家兔致淋巴细胞蛋白组的变化。方法将24只健康成年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烫伤组、AB侵袭2h组、AB侵袭6h组,每组6只。对照组家兔37°C模拟烫伤,其余3组家兔均造成背部30%TBSAⅢ度烫伤,AB侵袭2h、6h组分别于伤后18、22h经耳缘静脉注射2ml对数生长期AB悬液。4组家兔致伤后24h取颈动脉血分离获取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结果4组家兔淋巴细胞平均蛋白点数为960个,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筛选出差异蛋白点17个,鉴定10种蛋白点,包括9种蛋白,表达下调或明显上调。结论家兔烫伤后或烫伤后感染AB后淋巴细胞蛋白组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可能与伤后免疫抑制和脓毒症的发生有关。

  • 标签: 烫伤 鲍曼不动杆菌 淋巴细胞 蛋白质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生物催化代替化学催化法生产原料药的应用越来越广,生物催化法涉及的最大问题是总蛋白含量残留的检测。通过配制一定浓度范围内的BSA(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测试其吸光度,绘制以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将待测样品经预处理后,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也进行吸光度的测试,换算出以BSA标准牛血清蛋白计算的待测样品中的蛋白总含量。磷酸西格列汀蛋白总含量残留检测方法的定量限、线性、回收率良好。

  • 标签: 磷酸西格列汀 水合物 蛋白质含量 检测分析
  • 简介:蛋白组学的新技术为我们研究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提供了更广泛和崭新的思路,它克服了传统技术的局限性,实现了对蛋白的高通量分析。简要综述了蛋白组学技术在信号转导过程中信号分子的确定、定量,磷酸化等翻译后修饰的识别,以及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的蛋白组学技术鉴定和分析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病变骨膜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取CPT伴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患者(NF1-CPT组)、CPT不伴NF1患者(非NF1-CPT组)和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对照组)的胫骨骨膜标本。采用基于TMT的蛋白组学技术,对各组胫骨病变骨膜组织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和分析。设定倍数变化≥1.5或≤0.66且P值<0.05作为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的阈值。以在线工具DAVID和STRING生物信息学资源用于生成差异蛋白的GO注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结果NF1-CPT组中有347种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212种上调、135种下调;非NF1-CPT组中有467种差异蛋白,其中281种上调、186种下调。NF1-CPT组与非NF1-CPT组共有差异蛋白231种,除HLA-DRB1(在NF1-CPT组中上调而在非NF1-CPT组中下调)外,其余230种差异蛋白在两组中表达趋势相同(上调117种、下调113种)。有116种蛋白仅在NF1-CPT组中发生改变(上调94种、下调22种),236种蛋白仅在非NF1-CPT组中改变(上调164种、下调72种)。与非NF1-CPT相比,NF1-CPT组的47种蛋白变化1.5倍(P<0.05)。结论CPT病变骨膜组织与正常胫骨骨膜组织蛋白表达存在差异,NF1-CPT与非NF1-CPT的病变骨膜蛋白表达也存在差异,有助于对CPT发病机制的理解。

  • 标签: 胫骨 假关节 骨膜 质谱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