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协同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指标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起始时间为2019年1月,选取的终止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的研究对象为61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家属的自由意愿将这61例患者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28例和33例,采用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和协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护理前组内对比(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更优,两组组间对比(P<0.05)。在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更低,两组对比(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应用协同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有较大的帮助和作用,不仅如此,该护理模式对于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较为积极的影响,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协同护理 心血管事件 心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rh幼儿园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胃肠炎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诺如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rh幼儿园的幼儿符合病例定义患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的高危食品,详细询问该食物的来源、储存、加工方式等各环节的危害因素。采集5位患儿肛拭子,进行了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均未检出,其中4位患儿诺如病毒阳性。采集环境样本10份,志贺氏菌、沙门氏菌未检出,1份诺如病毒阳性。采集食品样本2份,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均未检出。结论:此次事件患儿集中在rh幼儿园大班,全校学生77人、老师4人,同食相同食物,幼儿园其他班级学生和老师无类似情况发生,经流行病学调查和患者临床表现综合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判断此次事件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人传人引起急性胃肠炎疾病班级聚集性事件,排除食源性疾病事件

  • 标签: 幼儿园 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对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120例住院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6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总满意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中,可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 住院患者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症状、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康复时间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录的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40例)与研究组(n=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康复时间等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炎炎症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研究者(95%)与对照组(77.5%)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5%)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22.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实施个性化护理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也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IKAP模式的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等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IKAP模式的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的患者采用IKAP的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更能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IKAP 院外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 遵医行为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格瑞洛联合急诊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编号的单双进行分组,其中编号为单数的39例患者设为研究组,而编号为双数的39例则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急诊PCI治疗,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加入替格瑞洛,分析两种不同方法对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1周,可见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64%(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兼具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推荐。

  • 标签: 替格瑞洛 急诊PCI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建立“绿色通道”的护理模式,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住院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2021年4月-2021年4月)和2组(2021-2022年4月),各组37例。对照组在急诊患者中采用“绿色通道”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心脏功能的改善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急诊就诊时间、现场急救时间、送到介入病房或溶栓时间、抢救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但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与治疗前的心脏功能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观察组的心脏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绿色通道”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抢救时间,改善病人的心脏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绿色通道 抢救效能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收治于重症监护室的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探究细节规范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收集时间范围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纳选对象以入住于ICU的冠心病并心肌梗死患者为例,共计84例,利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细节规范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落实相应的护理计划后,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测定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值为(P<0.05)。结论:收治于ICU的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细节规范化护理可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有利于促进转归,值得借鉴。

  • 标签: 细节规范化护理 冠心病 重症监护室 心肌梗死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11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则给予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PIEGEL 睡眠量表评分、焦虑评分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系统化失眠干预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观察 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心梗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急性心梗患者共 68例,入组时间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根据治疗时间,将 68 例患者分成 2 组,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 n=34 )发病 3 ~ 12 h 内治疗,观察组( n=34 )发病 3h 内治疗,均实行急诊冠脉介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7.05% ,高于对照组 82.35% ,二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 5 例不良心血管事件,对照组共 12 例,比较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急性心梗,超早期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疗效更显著。

  • 标签: 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 时间窗 急性心梗 不良心血管事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研究时段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抽选出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将88例患者作为样本,以简单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对比2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组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睡眠,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 冠心病 高血压 生活质量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观察 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心梗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急性心梗患者共 68例,入组时间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根据治疗时间,将 68 例患者分成 2 组,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 n=34 )发病 3 ~ 12 h 内治疗,观察组( n=34 )发病 3h 内治疗,均实行急诊冠脉介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7.05% ,高于对照组 82.35% ,二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 5 例不良心血管事件,对照组共 12 例,比较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急性心梗,超早期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疗效更显著。

  • 标签: 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 时间窗 急性心梗 不良心血管事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与曲美他嗪结合用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间入住我院的80名老年冠心病患者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形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以接受单一曲美他嗪用药的患者为对照组(40例),以接受阿托伐他汀钙与曲美他嗪结合用药的患者为观察组(40例)。需要观察、分析与记录的数据为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从治疗效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有效率是92.5%,对照组为6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心血管问题的患者比例为20.0%,对照组为57.5%,观察组发生率比对照组要低, P<0.0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 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钙结合用药,治疗更加有效,心血管各种问题的发生率降低,可以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曲美他嗪 老年冠心病 心血管事件 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延续性干预护理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采用延续性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干预护理可降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干预护理 冠脉介入治疗 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比较BANACH评分和TIMI评分对急诊室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NSTE-ACS)患者7d和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17日-2013年8月14日在医院急诊室首诊的年龄≥18岁的NSTE-ACS患者.计算患者BANACH评分和TIMI评分(NSTE-ACS);并随访6个月,记录7d、6个月的MACE情况,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评分对患者短期和中期MACE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105例NSTE-ACS患者.BANACH评分与TIMI评分相比,BANACH评分对患者7dMACE的发生有更高的预测价值[AUC=0.948,95%CI(0.887-0.982)vsAUC=0.646,95%CI(0.547-0.737)],AUC差别为0.302,95%CI(0.004-0.599),P〈0.05;两种评分均能良好地预测患者6个月MACE的发生[AUC=0.847,95%CI(0.763-0.910)vsAUC=0.689,95%CI(0.592-0.776)],AUC差别为0.157,95%CI(-0.0847-0.399),P〉0.05.结论BANACH评分对NSTE-ACS患者7dMACE的预测价值高于TIMI评分.BANACH评分和TIMI评分对NSTE-ACS患者6个月内MACE的预测价值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BANACH评分 TIMI评分 预测价值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 要】 目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护士工作心理压力源及自我应付方式,为管理者制定护士心理卫生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3名护士采用问卷星的方式进行心理压力源及应付方式问卷(CSQ)调查。结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护士工作心理压力大,压力源总分中高水平,其中外科(70.70 8.17)分,内科(70.28 7.67)分,辅助科室(65.58 9.24)分;在应付方式上护理人员除了运用“解决”应付方式,倾向于采用“退避”、“幻想”、“自责”等应付方式,总体应付水平中等。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护士工作心理压力大,对突发应激事件应付水平中等。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型冠状病毒 心理压力源 应付方式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研究结合应急管理和图书馆信息服务基础理论构建应急信息服务体系的理论架构,包括响应体系、服务体系、风险体系三部分,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韶关学院医学院图书馆为案例分析其应急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并提出医学院校图书馆应急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的建议。

  • 标签: 应急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学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