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康熙)宛平县志》是已知仅有的一部该县县志,最初是为编纂《(康熙)顺天府志》准备的资料,后经增补修订而成。它的修纂开创了北京历史上为附郭县修志的先例。该志编成后即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刊刻流布,保留至今的有不同时期的七种印本及抄本。经过比勘发现,各种印本和抄本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之处;就版本的完整性和内容的科学性而言,或多或少都存在缺陷。因此,确有通过校勘整理形成新版本的必要。

  • 标签: 《宛平县志》 印本 抄本 王养濂
  • 简介:乾隆《林县志》与其他志书相异之处,即在于详记民生。其《风土志》一目在全书中分量最重,涉及当地风土、农事、商贾、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这种详于民事记载的志书,在同期的方志中较为少见,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 标签: 清代 《林县志》 民生状况 乡土情怀
  • 简介:新编《辰溪县志》,已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最近在省内外公开发行。这部100万字的志书,从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建县到1987年止,记述了

  • 标签: 辰溪县 新编 汉高祖 目的层次 风俗习惯 纲目体
  • 简介:道光《褒城县志》所载苏轼牛头寺诗,各种苏轼诗集皆未收录,但这一记载渊源有自,明清相关方志可为佐证,此诗题目当为《赠牛头寺明上人》。苏轼至少两次经过褒城,具备创作此诗的条件和可能,且此诗深层意蕴与熙宁元年苏轼除父丧还朝时心境若合符契。牛头寺诗存在并未收入苏轼诗集、仅在褒城地区长期流传的可能,诗作本身也没有任何有意作伪痕迹,因此,我们认为这首牛头寺诗为苏轼佚诗当无可疑,应当据以补遗。

  • 标签: 《褒城县志》 苏轼 佚诗 《赠牛头寺明上人》
  • 简介:晚清卢蔚猷、吴道镕修纂的《光绪海阳县志》保存了不少创作于广东海阳(今潮州)地区的宋代诗文,不仅刻画了金山与西湖的秀丽风光,还提供了一些较为珍贵的历史内容,兼具文学与史学的价值。同时,其中有不少作品并未被《全宋诗》和《全宋文》收录,所以此类作品还有着非常高的文献价值,将它们整理出来,既可以为潮州的乡邦文化追溯一条远源,又可以为完善宋代文献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光绪海阳县志》 潮州 《全宋诗》 《全宋文》 补遗
  • 简介:合江方言隶属于西南方言中的四川方言,其方言词语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本文以民国十八年《合江县志》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该书中20个较有特色的方言词,分析词义,探讨理据,厘清源流,希望有助于四川方言的研究。

  • 标签: 《合江县志》 方言词 考释
  • 简介:摘要:新冠疫情的到来带给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以重大威胁,对中国社会的公共卫生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造成严峻挑战。在以党中央为领导的人民群众集体抗击疫情行动之下,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率先走出新冠疫情影响而恢复社会生产经营秩序,给世界带来有效抵抗新冠病毒疫情的希望与经验。在历史上,江苏地区曾经多次发生公共卫生事故,文章以江苏府县志为视角探讨传统中国社会的疫情应对背景、经验与对策,为抗疫行动提供前人智慧。

  • 标签: 江苏府 县志疫情 疫情应对背景 疫情应对经验 疫情应对对策
  • 简介:宋代职官制度复杂,州级长吏不仅因为州望级别不同而配备不同职阶的长吏,而且还分虚设不到任的遥领武职长吏如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和实任的文职长吏知州。另外,州级武职长吏中又有正任官和遥郡官的品阶区别。贺州历代方志对宋代职官制度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导致对宋代贺州长吏的记载错漏较多,今予补正。

  • 标签: 《贺县志》 错漏 宋代 贺州长吏 补正
  • 简介:明编《汶上县志·艺文志》收录了李白、高适、骆宾王、文天祥的部分诗作,以示作于汶上。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分析可知,除了李白有3首诗歌确定作于汶上外,其余诗歌均与汶上毫无关系。《汶上县志·艺文志》的载录与诗人的各种诗集校注、选本等相关内容虽有许多不同,但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 标签: 汶上县志 唐宋文人诗 汶上 汶水 汶阳
  • 简介:《石阡县志》是贵州省现存为数不多的一部旧地方志,其内容涵盖面广,包括人文、历史、地理、资源、艺文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当地历史、人文、地域风貌等的宝贵资料.作为该志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文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伴随着历史的流转而沉淀下来.文章立足于文学角度,就《石阡县志·艺文志》的文学倾向、文体分类、“采诗、观风”观念等方面做浅要分析,并试图揭示它的文学文体观.

  • 标签: 《石阡县志·艺文志》 "治道" 文体 观风
  • 简介:摘要:物产名称指对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的命名方式或称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物产名称也在不断变化。地方志记载了丰富的物产信息,以地方志为依据考察某一地区物产名称的变化,可以对地方语言文化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本文从康熙和民国时期天津静海地区的地方志出发,通过梳理县志中所载的物产名词,分析静海地区物产名称自清代以来历时的演变状况,深入了解中国地方文化和语言的发展,以期为探索专名变化以及中国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变迁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地方志 物产名称 语言 文化 变化
  • 简介:《永清县志》作为章学诚编纂的地方志代表作之一,在内容上体现了"方志乃一方全史"的主张,在体例上渗透了方志分立"四体"和"三书"的思想演变,是章学诚"志属信史""经世致用"及"备国史要删"等方志理论的具体实践。章学诚的方志理论推动了方志学的发展,可为当代修志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章学诚 《永清县志》 方志理论 实践
  • 简介:谢长震最早入传康熙《瑞金县志》,其形象是一位因忠于明朝而遭到杀害的"义烈"之士。但到了乾隆《瑞金县志》,谢氏的形象发生了重大变化,被改写成因忠于清朝而遭到杀害的"忠烈"之士。史实表明,谢氏死于一场夹杂着租佃权益争夺与族群矛盾冲突而无所谓公平正义的地方动乱。谢氏之死,既谈不上对明朝的忠,也谈不上对清朝的忠。谢氏入传县志及其形象的建构与变化,是经由其直系裔孙直接操控的结果。他们在县志持续编纂的过程中,不断根据主流政治伦理和现实情怀来定位和重新定位其先祖与明清皇朝之间的关系,映射出兼有"国家史官"与"家族精英"双重身份的县志编纂者,攀附正统皇权以抬升宗族地位的历史意识。

  • 标签: 传记书写 皇权攀附 地方志 谢长震 形象建构
  • 简介: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工作迄今已逾八个年头了,各地出版了不少的志书,并在编纂过程中,对一些理论与工作方法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地讨论,但是,对档案志的编纂研究却未列入足以引起人们关注的地位。笔者翻阅了14部新版县志,发现诸志书对档案事业这一“志书功臣”的待遇并非尽人意。为此,谨将阅读随感赘述如下,敬请各位行家指正。

  • 标签: 档案事业 分志 工作方法 编纂过程 县档案馆 临海县志
  • 简介:清代地方科举人才与所处的地方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数量总体偏少和波浪式出现是清代山东郯城科举人才集团最突出的特点。郯城科举人才数量总体偏少与清代郯城的经济状况不佳密切相关;科举人才波浪式出现的特点主要源于特定时期内官员的重视及其家族影响的推动。清代郯城科举人才积极参与到家乡教育、社会公益等具体事务中去。虽然清代科举人才思想中不乏忠君等封建糟粕成分.但他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乡社会的发展,实现了科举人才与地方社会的良好互动。

  • 标签: 清代 郯城 科举人才 地方社会
  • 简介:与史学家修撰的方志不同,理学家修撰的方志往往具有理学色彩,成为载道之具。民国年间,关学传人牛兆濂、张元勋、李铭诚修纂(民国)《续修蓝田县志》对旧有的类传体例进行了理学化解读,同时创造新的体例来适应理学的表达。理学家的修志活动使得作为史料的方志兼具了理学价值。

  • 标签: (民国)《续修蓝田县志》 牛兆濂 张元勋 关学
  • 简介:根据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戴遂良(LéonWieger)系列汉语教材和民国《献县志》对当时献县方言的描述,并对比当代献县方言,可以总结出河北献县方言一百二十多年来的语音变化。声母的主要变化是尖团合流的完成。韵母的主要变化是:(1)韵母[ue](中古曾合一入声)消失;(2)韵母[](中古假开三章组)变为[],前后音的音长比例由“短长型”变为“长短型”;(3)中古止开三日母字“儿二”等字音值由以辅音为主的[]变为元音为主的[];(4)韵母[o]在唇音条件下变为[]。儿化韵和声调格局与当代献县方言相同。韵母在音色上的变化源于北京话的影响,而音长类型上的变化仍维持献县方言自身的格局。语音层次方面,清末献县方言的中古宕江曾梗通摄入声字韵母文白层与当代一致,但白读层势力较强,文读层辖字很少。中古清声母入声字声调散入四声,但派入阴平和上声的较多,其中派入阴平的为本源层次。

  • 标签: 献县方言 戴遂良 语音演变 语音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