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窟顶藻井音乐图像中包含着许多乐器,这些乐器呈中心对称式排列,是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的组合,是传统乐器、外来乐器和佛教法器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外音乐的交流融合及北魏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

  • 标签: 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 音乐图像 乐器
  • 简介:阳城犁镜是中国传统铁范铸造硕果仅存的活化石.本文依据作者的调查研究成果,对犁镜冶铸工艺及其历史沿革作了全面的剖析与总结.

  • 标签: 铁范 阳城犁镜
  • 简介:<正>近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敦煌五台山文献校录研究》是兰州大学历史系杜斗城副教授继《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后的又一新作。其书的主要特点是:一、校录了敦煌遗书中的有关五台山文献,为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同时,也扩大了敦煌学研究的领域。二、对敦煌遗书中的《五台山赞》进行了分类,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同时,又对《五台山赞》和《五台山曲子》的创作年代提出了与著名敦煌学家任二北先生的不同观点。

  • 标签: 五台山崇拜 敦煌遗书 敦煌莫高窟 佛教圣地 敦煌本 山西五台
  • 简介:<正>一九八二年十月中旬,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和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在江西省吉安地区召开了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文博、高等院校和出版编辑部门等一百多个单位的一百四十多人.大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吉州窑和与之相关的全国各地的黑釉瓷窑,重点是吉州窑的造烧年代、特点以及它在古代瓷窑中的地位等问题.会议还为今后的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中国古陶瓷 陶瓷研究 吉安地区 吉州窑 中心议题
  • 简介: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寺彩绘罗汉像是我国宋代泥塑罗汉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罗汉像保存现状较差,彩塑存在颜料脱落、残损、酥碱等病害,亟待保护修复。为此,本工作选取彩绘脱落严重的两尊宋代彩塑罗汉像,利用光学显微镜(OM)、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S)等分析其彩绘颜料样品。结果表明,彩绘罗汉像从塑制之初至今,经过数次彩绘,可确定的多达六次。黑色颜料为炭黑(C);红色颜料为朱砂(HgS),铅丹(Pb3O4),以及朱砂、铁红(Fe2O3)和方解石(CaCO3)混合物;绿色颜料为巴黎绿(Cu(C2H3O2)·3Cu(AsO2)2)和舍勒绿(Cu(AsO2)2),还发现有斜氯铜矿(CuCl(OH)3)及其与铅白(2PbCO3·Pb(OH)2)的混合物;橙色颜料为铅铬黄(PbCrO4)和铅丹混合物;蓝色颜料为蓝铜矿(2CuCO3·Cu(OH)2),人工合成群青(Na3CaAl3Si3O12S);白色颜料为铅白和方解石;黄色颜料为铁黄(FeO(OH));金色为金箔(Au);沥粉的主要成分是方解石。白色底层为铅白和以硅、铝、钙为主的细白土。彩塑罗汉像重绘过程中,保持了将细白土作为底层和衣领镶边沥粉贴金的传统。彩绘颜料所用铅铬黄、巴黎绿、舍勒绿表明,彩塑罗汉像最近一次彩绘在清末之际,与文献记载相符,且这些人工颜料应是西方舶来之物。本分析研究结果为灵岩寺罗汉像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丰富信息,同时为保护修复工作开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长清灵岩寺 宋代 彩绘罗汉 颜料 拉曼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简介:女子跳远选手关英楠在1998年8月举行的世界杯比赛上以6.75m获得第3名。12月曼谷举行的第13届亚运会上又以6.89m获得冠军。另外,7月份参加欧洲大奖赛——奥地利的一站比赛以6.91m夺冠。此成绩排名当年女子跳远世界前10名。

  • 标签: 关英楠 身体素质训练 训练原则 训练方法 协调能力训练 跳远
  • 简介:1915年9月,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离婚,并于同年10月25日与宋庆龄结婚。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珍藏了六封孙中山与卢慕贞离婚后写给卢慕贞的信函。笔者介绍了这些信函的内容,考订了寄发地点、时间,分析了他们相互的情感。

  • 标签: 孙中山 卢慕贞 信函 考订
  • 简介:卷轴是书画艺术的一种独特展示与收藏形式,卷轴书画画芯表面的折痕不仅影响展陈效果,而且降低了书画文物的保存寿命。为此,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卷轴书画折痕的微观结构,探讨了折痕产生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表明:小直径收卷是书画产生折痕的重要原因之一;收卷直径越小,书画出现折痕的现象越明显。通过在地杆处加轴管以增大收卷直径,能够有效减少折痕和断裂的产生。该方法保持了中国传统卷轴书画的装裱形式,维持了书画的原貌,并能够有效保存书画展示的传统韵味。研究结果为探讨书画折痕产生的机理和防治对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卷轴书画 折痕 轴管 收卷
  • 简介:本文通过对龙门出土的一组唐代女性墓志的研究和探讨,不仅从微观案例角度透视出龙门唐代殡葬文化中充斥着浓郁的佛教信仰意识,更从宏观视域揭示了当年龙门地区佛教文化殷殷繁荣的总体态势。

  • 标签: 龙门 唐代 女性 墓志 佛教
  • 简介:建国以来两甾钱的发现和研究蔡万进,寇川,陈国友两甾钱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种圆形方孔青铜铸币,币文“两甾”,篆文横读,分两种形制:一种面背无内外郭(下简称无郭两甾);一种面背均有外郭,无内郭(简称有郭两甾),“甾”即“锱”省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量单...

  • 标签: 半两钱 战国晚期 南阳市 考古发现与研究 货币史 河南南阳
  • 简介:新近出版的《滨田德海蓖藏敦煌遗书》中存有一件小说《黄仕强传》写本,文本与业已公布的其他写本不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异文比较的方法,对该写卷的文本传抄系统进行初步研究,并重新校录,以便学界了解利用。

  • 标签: 敦煌写本 《黄仕强传》 传抄系统
  • 简介:本文从语料、词汇、语音和语法四个方面对整个20世纪的敦煌变文语言研究作了简单地总结和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 标签: 敦煌变文 语言研究 综述
  • 简介:朱开沟遗址甲类遗存墓葬主要集中在中心居住区东、西两侧的两个茔地,可分成四个等级,东侧茔地的人群在朱开沟社会具有较高的地位;朱开沟遗址人群虽然来自多个地方,但他们在此相处融洽,发生文化融合,生活习惯逐渐趋同;当时朱开沟是尚右的男权社会,女性的地位一般要低于男性。

  • 标签: 朱开沟甲类遗存 墓葬 布局 性别 等级
  • 简介:自1890年涞水县张家洼“北伯”铜鼎、卣的发现,1921年王国维先生在其《观堂集林》一书中作“北伯鼎跋”至2005年,燕文化的发现砑究历史已经八十年之久。为了更好的把握这八十年的研究史,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燕文化这八十年的研究史。

  • 标签: 燕文化 展望 研究史 涞水县 王国维
  • 简介:浆糊是书画装裱过程中主要的黏合材料,是装裱优劣和成败的关键,浆糊的制作条件决定其使用品质。为此,本工作以书画装裱用的粘接剂小麦淀粉为原料,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制作糊化淀粉,研究了不同浓度、搅拌速率、搅拌时间和最高温度等制作条件对糊化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衰减值和回生值分别增大,说明浆糊的稳定性差、冷却后凝胶性强。随着搅拌时间和速率的增加,最终粘度下降。最高温度对糊化特性曲线形状有影响,最高温度越高,糊化温度升高,最终粘度增大。利用物性仪测试了不同陈化时间对成糊淀粉粘接力的影响。陈化时间越长,糊化淀粉发生大分子链降解或重结晶等不同程度的老化,表现为剥离强度减小,粘附性下降。由实验结果确定浆糊的最优制作条件是浓度3g/25mL,温度95℃,搅拌时间2min,搅拌速度120r/min。以上工作在验证传统经验的同时也给书画装裱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装裱 糊化淀粉 粘度 剥离强度
  • 简介:吴越青铜器发展到春秋中晚期,出现了一批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铜器,器表饰有细绳纹和细薄而峻深的纹饰,或在纹饰间布满细芒刺突起的棘刺纹.本工作通过对吴越青铜器陶范铸造技术的探索和吴越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复原试验,以期揭示出这类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成形技术.实验过程是以绳索为模,在湿陶范内埋入绳索,当陶范入窑焙烧时,绳索焚烧后形成绳索状凹槽,浇注青铜液后则成为具有突起状绳纹装饰的青铜器.焚烧绳索形成纹饰,是一种在平面上形成三维纹饰的技艺,能在青铜器表面形成规整的绳纹,可能为东周时期吴越地区古代工匠铸造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一种方法.

  • 标签: 东周时期 吴越地区 细绳纹青铜器 成形技术 复原试验
  • 简介:西汉诸侯王墓的墓道、墓圹周围时常见有柱洞,其性质与功用较为特殊.墓道周围的柱洞,有的应是为送葬人员搭建临时建筑的遗迹;有的应与墓道建筑有关.墓圹周围的柱洞,应是为防止墓葬被破坏而建的修陵防护设施遗迹,可看作预作寿陵的证据.总之,要根据柱洞位置、分布特点、层位关系作具体分析.今后的发掘工作也应更加关注此类现象.

  • 标签: 西汉 诸侯王墓 柱洞 临时建筑 预作寿陵
  • 简介: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是迄今为止中国北方现存最为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自1986年作为祁县民俗博物馆馆址对外开放以来,乔家大院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大院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 标签: 乔家大院 文化遗产 保护 研究与实践
  • 简介:本文通过对墓葬间层位关系的分析以及对墓葬中所出陶器和铜器的类型学研究,将前掌大墓地分为三期,并进一步论证基地的主体年代为西周早期。

  • 标签: 滕州前掌大 墓葬 分期研究 西周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