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1论文题目及原文摘要1.1论文题目HighResolutionSizeAnalysisofFetalDNAintheUrineofPregnantWomenbyPaired-EndMassivelyParallelSequencing1.2摘要BackgroundFetalDNAinmaternalurine,ifpresent,wouldbeavaluablesourceoffetalgeneticmaterialfornoninvasiveprenataldiagnosis.However,theexistenceoffetalDNAinmaternalurinehasremainedcontroversial.Theissueisduetothelackofappropriatetechnologytorobustlydetectthepotentially

  • 标签: 胎儿 尿液 高分辨率 非侵入性产前诊断 孕妇外周血 测序技术
  • 作者: 周丽娜 吴宁 赵世俊 杨琳 王亚龙 王若冰 杨守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PET-CT中心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对于同时多原发肺腺癌与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131个病灶)同时多原发肺腺癌和31例(67个病灶)肺腺癌伴肺内转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按照病灶类型,纯磨玻璃结节(pGGN)、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和实性结节(SN),将患者分为7种影像配对类型,比较同时多原发肺癌(原发组)与肺癌伴肺内转移(转移组)的影像配对类型差异。将肺内多发病灶按照大小分为主病灶和伴随病灶。分析主病灶和伴随病灶的大小(总体长径,实性成分长径)、磨玻璃成分、形态、分叶、边界、毛刺、空泡征、胸膜牵拉及胸膜贴邻,比较原发组和转移组主病灶与伴随病灶间的影像学特征差异。结果原发组影像学类型以pGGN+mGGN和mGGN+mGGN多见,病灶中均含磨玻璃成分(pGGN或mGGN)者占62.9%(39/62),至少有1个病灶内含磨玻璃成分者占96.8%(60/62);转移组仅有2种类型,其中大部分为SN+SN(93.5%,29/31),少数为mGGN+SN(6.5%,2/31)。两组间影像配对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组和转移组性别、吸烟史、主病灶长径、实性成分长径、磨玻璃成分及贴邻胸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无磨玻璃成分(实性病灶)及病灶贴邻胸膜是主病灶伴发肺内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原发组伴随病灶以pGGN多见,而转移组伴随病灶均为SN(P<0.01)。转移组的伴随病灶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贴邻胸膜(P<0.05)。结论HRCT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很好地鉴别同时多原发肺腺癌和肺腺癌伴肺内转移。同时多原发肺腺癌以含磨玻璃成分的病灶(pGGN或mGGN)多见,而肺腺癌伴肺转移以SN占绝大多数。当主病灶为SN并贴邻胸膜时,肺内伴随病灶亦是SN,且无分叶、毛刺和空泡征,可提示肺癌伴肺内转移的诊断。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多原发 高分辨率CT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CT检查与高分辨率CT检查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方面的效果价值。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弥漫性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CT检查(对照组,37例)与高分辨率CT检查(观察组,37例)时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接受高分辨率CT检查的观察组患者,除肺小叶间隔增厚外,其余检查项目同对照组相比,检查图像均更加清晰、准确,分辨更高,对比其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时可以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方法,同常规CT检查相比高分辨率CT检查的检查图像更加清晰,分辨更高,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常规CT检查 高分辨率CT检查 诊断 肺弥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患者的临床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征象,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决策提供有效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临床确诊的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数据、HRCT征象、治疗及预后,应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48岁;首次误诊为难治性哮喘的4例(27%)。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副鼻窦炎症14例(93%),其次为咳嗽喘息13例(87%)。实验室检查中嗜酸粒细胞增多13例(87%),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者5例(39%)。常见胸部HRCT征象为:纤维条索影13例(87%)、磨玻璃斑片影12例(80%)、小叶间隔增厚10例(67%)及小结节9例(60%)。应用五因素评分体系(FFS)进行评分,FFS为0分5例(33%)、1分6例(40%),最后共12例(80%)患者治疗缓解后出院。结论EGPA发病低,临床表现及胸部HRCT征象不具特征性,结合副鼻窦检查、肌电图、实验室等综合检查结果,有助于EGPA诊断正确的提高。

  • 标签: 血管炎,变应性肉芽肿性 体征和症状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在大脑中动脉(MCA)斑块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及非急性期药物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及脑外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因MCA粥样硬化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住院并行HR-MRI管壁成像检查患者,根据患者最近一次症状到HR-MRI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急性卒中组与非急性卒中组,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接受抗血小板药物及强化降脂治疗,并进行HR-MRI随访复查。HR-MRI扫描序列包括T2WI、T1WI、增强T1WI,同时行常规头颅T2WI、DWI扫描,将治疗前后的HR-MRI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责任血管管腔狭窄、斑块强化、斑块体积及斑块负荷变化差异及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生化指标变化差异;采用χ2检验对比急性卒中组及非急性卒中组患者脑缺血事件复发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责任血管为MCA的急性卒中患者,20例非急性卒中患者。急性卒中组平均随访时间(671.71± 522.86)d,药物治疗后管腔狭窄(P=0.039)、斑块强化(P<0.001)、斑块体积(P=0.024)、斑块负荷(P=0.031)均较基线明显好转,神经系统功能NIHSS评分(P<0.001)较基线明显改善,12例随访后进行血脂检查的患者总胆固醇(TC)(P=0.01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47)较基线明显降低。非急性卒中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95.35±555.90)d,随访后HR-MRI图像斑块变化:管腔狭窄、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均较基线稍减小,斑块强化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系统功能NIHSS评分较基线变化不明显(P>0.05),7例随访后进行血脂检查患者TC、甘油三酯(TG)、LDL-C变化较基线无明显变化(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基线升高(P=0.02)。随访期间两组患者颅脑DWI图像均未发现复发新鲜脑梗死灶,急性卒中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复发6例,非急性卒中组患者TIA复发5例,两组TIA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9,P=0.632)。结论HR-MRI可作为MCA粥样硬化斑块药物治疗随访的重要评估方法,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抗血小板及强化降脂治疗后MCA责任斑块体积及斑块负荷减小、斑块强化减低,而非急性期患者斑块治疗后变化不显著。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卒中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讨论了在风电场地形图测量项目中利用 0.4米 WorldView高分辨率卫星立体像对作为数据源来进行地形图测量的作业方法,检测了 DOM和 DEM的高程精度,能够满足 1:2000山地的平面和高程精度要求,为风电场测量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工程技术手段参考。

  • 标签: 高分辨率卫星 立体像对 DEM 风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现为肺磨玻璃结节(GGN)的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性腺癌(MIA)的超高分辨率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41例AIS与61例的MIA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缘以及邻近支气管、血管的影像特征。结果AIS与MIA在最大直径、最大密度以及病灶与支气管关系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综合评价肺磨玻璃结节大小、结节内部密度及邻近支气管改变,对AIS与MI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原位腺癌 微浸润性腺癌 磨玻璃结节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形态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影响斑块稳定性的病理学因素。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103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行前瞻性研究。术前均行颈动脉高分辨率MRI多序列扫描,术后对斑块切片行HE染色、油红O染色、Masson三染以及CD6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并和MRI检测结果比较。结果10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共有易损斑块42例、稳定斑块61例。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胶原含量明显降低(10.37%±3.19%vs17.02%±4.56%),而脂质含量则明显升高(19.14%±3.26%vs13.99%±3.47%),CD68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69、7.585,P值均〈0.01)。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平均管腔面积、最小管腔面积、平均管壁面积、最大管壁面积、平均管壁厚度、最大管壁厚度、平均标准化管壁指数、最大标准化管壁指数均明显升高或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99、7.513、4.068、2.535、3.182、3.503、10.868、6.233,P值均〈0.05)。与病理检查比较,MRI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富含脂质的坏死核、斑块内出血、钙化检出偏低,而纤维帽表面破裂检出偏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在病理形态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将高分辨率MR多序列技术相结合,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测量其管壁结构、斑块成分以及体积,可用于斑块的风险评估。

  • 标签: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分辨率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22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病理结果显示,22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转移,联合组对疾病诊断的检出高于超声组与CT组,(P<0.05),且CT组诊断检出略高于超声组。结论:高分辨率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检出比较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高分辨率超声 CT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 CT与常规CT检查在肺结节和早期肺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医院于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病变病人88例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将他们分成2组,对照组做常规 CT扫描,观察组做高分辨率CT检查,对比各种方法下的肿瘤征象方面的检验情况、影像质量等,分析各自的诊断符合。[结果]:观察组中出现的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结节内部钙化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束征的检出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CT图像优良分别为95.5%、72.7%,患者的CT检查符合分别为95.5%、70.5%,且都存在着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的现象,比较有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高分辨率 CT在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的诊断中,能更清楚地看到病变的内部结构和形态特征,从而获得较清晰的显示,有助于提高肺癌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高分辨率CT 常规CT 肺小结节 早期肺癌
  • 简介:唐山开滦林西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座于1889年投产的大型煤矿企业,已经开采100多年,浅部资源开采殆尽,目前主要开采深部资源。该区内煤层发育较多,构造也较发育,地表分布有多个村庄、以及连片的鱼塘和蟹塘,塌陷集水区遍布区内,地震地质条件和构造条件都非常复杂。

  • 标签: 勘探报告 三维地震 高分辨率 矿业 唐山 资源开采
  • 作者: 赵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0
  • 出处:《医师在线》2021年 第23期
  • 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江苏 苏州215006
  • 简介:目的:分析高分辨率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89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高分辨率超声与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观察诊断符合。结果:本组89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淋巴结转移患者50例,其中32例为颈部单侧淋巴结转移,28例为双侧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共236枚。以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单纯高频彩超诊断符合70.00%,单纯CT诊断符合62.00%,联合诊断符合96.00%,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联合应用高分辨率超声与CT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

  • 标签: 高分辨率超声;CT;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动态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及手术方式选取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肠镜病理确诊的154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高分辨率MRI动态增强扫描并进行肿瘤TN分期,根据术前分期结果拟定手术方式,比较术前拟定手术方式与最终手术方式的差异。结果154例直肠癌患者中,高分辨率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于直肠癌MRI表现T分期准确性为87.7%,N分期准确性为38.9%。拟定术式与实际术式符合为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拟定术式与实际术式一致性很强(Kappa值=0.873)。117例中高位直肠癌拟定手术方式与实际手术方式的符合为98.2%,拟定术式与实际术式一致性很强(Kappa值=0.915)。37例低位直肠癌拟定手术方式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为86.5%,拟定术式与实际术式一致性较强(Kappa值=0.643)。结论高分辨率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与病理诊断相接近,拟定手术方式与实际手术方式一致性高,高分辨率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 肿瘤分期 动态增强 手术方式
  • 简介:2015年11月20日,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等部门主办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承办;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与河北省遥感应用协会共同协办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应用暨空间信息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在石家庄市举办。

  • 标签: 空间信息产业 对地观测系统 数据应用 高分辨率 对接 专题
  • 简介:在油气井钻探过程中,泥浆及其滤液侵入储集,不可避免地对测井资料解释产生影响,利用高分辨率阵列感应准确确定原状地层电阻、冲洗带电阻和侵入半径,克服了常规电阻测井纵向分辨低、探测深度浅等缺点。分析了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泥浆滤液的侵入特性,研究了高分辨率阵列感应在确定泥浆滤液侵入及储渗透性、识别油气层、预测产能等方面的应用。

  • 标签: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 侵入特性分析 储层评价
  • 简介:针对开发地震资料对分辨的要求,分析了影响地震资料分辨的因素,研究了以保护和提高资料高频成分信噪比为基础的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胜利探区永新工区开发地震资料处理应用效果表明,成果剖面的弱反射层次清楚,地质信息丰富,勘探目的的主频得到有效提高,极大提升了开发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

  • 标签: 开发地震 分辨率 频率补偿 永新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