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protein 1,BMAL1)在大鼠牙周炎诱导肝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牙周炎组大鼠通过结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颈部建立牙周炎模型。建模8周后检测两组大鼠牙周临床指标并处死。显微CT(micro-CT)扫描大鼠上颌骨并分析牙槽骨吸收情况。HE及油红O染色分析两组大鼠牙周组织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等肝功能相关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PCR,qRT-PCR)、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BMAL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试剂盒染色法检测肝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结果上颌第一磨牙HE染色和micro-CT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牙槽骨吸收明显。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牙周炎组肝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肝索结构紊乱且肝细胞中可见大量脂滴形成。大鼠血清生化检测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血清中GOT[(62.77±2.59)U/L]、GPT[(47.54±1.04)U/L]、TC[(3.19±0.23)mmol/L]和TG[(1.11±0.09)mmol/L]均较对照组GOT[(38.66±2.47)U/L]、GPT[(31.48±1.57)U/L]、TC[(1.60±0.05)mmol/L]和TG[(0.61±0.09)mmol/L]含量显著升高(P=0.003,P=0.001,P=0.002,P=0.038)。qRT-PCR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BMAL1 mRNA的表达[(0.60±0.04)%]较对照组[(1.01±0.07)%]显著下调(t=4.80,P=0.009),NF-κB、TNF-α mRNA的表达[(1.62±0.12)%、(2.69±0.16)%]均较对照组[(1.00±0.03)%、(1.03±0.16)%]显著上调(P=0.008,P=0.00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BMAL1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11.58±2.15)较对照组(22.66±1.67)显著下调(P=0.015),而NF-κB、TNF-α表达(31.77±2.69、24.31±2.32)均较对照组(19.40±1.82、11.92±0.94)显著上调(P=0.019,P=0.008)。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BMAL1蛋白表达[(0.63±0.10)%]较对照组[(1.00±0.06)%]显著下调(t=3.19,P=0.033),NF-κB、TNF-α表达[(1.61±0.12)%、(2.82±0.23)%]均较对照组[(1.00±0.12)%、(1.00±0.11)%]显著上调(P=0.022,P=0.002)。TUNEL染色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凋亡细胞较对照组增多。结论牙周炎可能通过下调大鼠肝组织中BMAL1的表达激活NF-κB信号分子,引起大鼠肝脏组织中炎症水平和凋亡水平升高,最终诱导肝损伤。

  • 标签: 牙周炎 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子 肝损伤 动物,实验 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 大鼠,Wista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平台对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治疗中全程骨健康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进行骨密度检测,之后对对照组患者嘱以钙剂补充、健康讲座、实时管理等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互联网+"的全程骨健康管理干预。1年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骨质疏松知识问卷总分分别为(21.38 ± 3.29)、(12.54 ± 5.0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P<0.05);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分别为(1.042 ± 0.138)、(1.058 ± 0.127)g/cm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3,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分别为(0.951 ± 0.108)、(0.854 ± 0.100)g/cm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7,P<0.05)。干预1年后对照组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5.00%(21/6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1.67%(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9,P<0.05)。结论"互联网+"平台在AIs治疗乳腺癌患者的骨健康管理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乳腺肿瘤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 骨健康 "互联网+"平台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阳入阴推拿联合精油芳香疗法改善乳腺癌围化疗期患者失眠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温州市中医院住院的199例乳腺癌围化疗期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产生的随机序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引阳入阴推拿组(50例)、芳香疗法(52例)、引阳入阴推拿联合芳香疗法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引阳入阴推拿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引阳入阴推拿方案,芳香疗法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芳香疗法方案,引阳入阴推拿联合芳香疗法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引阳入阴推拿和芳香疗法方案。干预6个化疗周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量表(FACT-G)对4组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引阳入阴推拿组、芳香疗法组、推拿联合芳香组干预后3、6个化疗周期的失眠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推拿联合芳香组干预后3、6个化疗周期的失眠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引阳入阴推拿组、芳香疗法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组患者PSQI、HAMD、FACT-G得分的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HAMD、FACT-G得分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HAMD、FACT-G得分的干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引阳入阴推拿联合精油芳香疗法能够改善失眠、抑郁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生活质量 失眠 引阳入阴推拿 芳香疗法 中医护理
  • 简介:题录的组合物可用于电气和电子设备,它含100份芳香族聚碳酸酯,5—100份含苯乙烯和12—20%(甲基)丙烯腈的共聚物,1—40份含磷阻燃剂,0.1—5份聚氟乙烯。例如,将聚(4,4-亚异丙基碳酸酯)(IupolonS3000)100份,ABS共聚物(含15%丙烯腈)25份,缩聚磷酸盐(FP500)15份;PTFE(PolyflonF201L)0.4份混合,于240℃造粒,注射模塑后得试验块,其悬臂式冲击强度为41kg—cm/cm,UL-94阻燃值V—O。

  • 标签: 组合物 聚碳酸酯 耐冲击性 芳香族 丙烯腈 模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护理联合薰衣草芳香疗法对颈椎病患者术后疼痛、睡眠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病手术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颈椎病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ROY适应模式护理联合薰衣草芳香疗法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术后疼痛、睡眠质量以及自我效能。结果实施ROY适应模式护理联合薰衣草芳香疗法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OY适应模式护理联合薰衣草芳香疗法干预可显著降低颈椎病患者术后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升自我效能。

  • 标签: ROY适应模式 薰衣草芳香疗法 颈椎病 术后疼痛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RNA(miR)-124-3p及其靶向基因芳香烃受体(AHR)在胃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和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获得miR-124-3p在胃腺癌患者的临床和预后特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24-3p水平高低与不同病理分期、TNM分期、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和无进展间期胃腺癌患者的关系。由Target Scan 7.1网络工具预测miR-124-3p与互作分子AHR mRNA的作用位点,通过小鼠皮下成瘤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双荧光素酶检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实验验证miR-124-3p在AHR mRNA中的靶结合位点。选择9只4~6周龄、体重为(18.43±0.29) g的雄性Balb/c裸小鼠,分别由小鼠尾静脉注射miR-124-3p模拟物(miR-124-3p组)、阴性对照模拟物(阴性对照组)和0.9%氯化钠溶液(氯化钠对照组),用miR-124-3p模拟物、阴性对照模拟物和0.9%氯化钠溶液转染胃癌细胞(MKN-45、AGS),分析生物学实验中3组小鼠AHR和连环蛋白β1基因(CTNNB1)的mRNA表达水平,AHR和β-联蛋白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miR-124-3p对转染的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Holm-Sidak法校正的多重t检验。结果miR-124-3p低表达与胃腺癌患者严重的病理分期、TNM分期均呈正相关(R2=0.83、0.86,P=0.031、0.023);miR-124-3p高表达与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和无进展间期延长均呈正相关(R2=1.00、0.99、0.99,P=0.029、0.044、0.049)。小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显示,miR-124-3p组瘤体内的凋亡细胞数多于阴性对照组和氯化钠对照组[(43.33±1.86)/高倍视野比(20.00±1.73)/高倍视野、(18.67±1.76)/高倍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5、8.33,P=0.013、0.01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iR-124-3p组小鼠体内肿瘤组织的AHR蛋白质的光密度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氯化钠对照组(0.081±0.008比0.276±0.019、0.273±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9.06、7.51,P=0.012、0.017)。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124-3p模拟物的野生型AHR MKN-45细胞中荧光强度低于转染阴性对照模拟物的细胞(0.293±0.020比1.000±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6,P<0.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124-3p模拟物的MKN-45细胞中AHR和CTNNB1的mRNA水平均低于未处理的MKN-45细胞(0.51±0.09比1.02±0.02、0.46±0.03比1.03±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16.60,P=0.046、0.004)。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R-124-3p模拟物的MKN-45细胞中的AHR和β-联蛋白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低于转染0.9%氯化钠溶液和阴性对照模拟物的细胞(3 332.94±81.25比9 041.60±439.79、8 276.54±562.52,2 725.79±167.57比9 701.94±410.02、8 081.66±275.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49、7.91、17.35、19.42,P=0.004、0.016、0.003、0.003)。结论miR-124-3p与胃癌诊断和预后相关,可通过负向调节AHR mRNA和蛋白质表达,进而下调CTNNB1 mRNA和β-联蛋白通路相关蛋白质表达,于体内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因此,miR-124-3p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 标签: 微RNA-124-3p 胃肿瘤 受体,芳基烃 生物标记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卵巢功能去势与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他莫替芬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卵巢功能去势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获益率为59%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获益率37%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6.1017,P<0.05);观察组患者无病进展生存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t=6.03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功能去势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增加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与耐受性,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卵巢功能去势 芳香化酶抑制剂 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
  • 简介:通过取代苯甲酸与N-羟乙基苯并异噻唑啉-3-酮反应,制备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苯并异噻唑啉-3-酮-2-基)芳香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确认。采用比浊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lbus)及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及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优良的生长抑制活性,其半数抑菌浓度(MIC50)约为4mg/L。

  • 标签: N-羟乙基苯并异噻唑啉-3-酮 合成 抑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芳香疗法在老年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以及对其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均为老年晚期肿瘤患者80例,入院日期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0例)与实验组(常规护理加芳香疗法,40例),分析护理后的焦虑、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0%和70.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加芳香疗法,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芳香疗法 老年晚期肿瘤患者 睡眠质量及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芳香烃受体核转录蛋白样1(BMAL1)对肾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K-2细胞简单随机分组:对照组(A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 ng/ml组(B组)、TGF-β1-10 ng/ml组(C组)、TGF-β1+si-BMAL1组(D组)、TGF-β1+BMAL1-OE组(E组)、TGF-β1+si-BMAL1+PD98059组(F组),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MAL1、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Ⅰ型胶原纤维蛋白(COL-Ⅰ)、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将24只SD雄性大鼠简单随机分组:假手术组(G组)、UUO-3 d组(H组)、UUO-7 d组(I组)、UUO-7 d+sh-BMAL1组(J组),各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用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胶原纤维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BMAL1、Fibronectin、COL-Ⅰ、E-cadherin、ERK、p-ERK蛋白的表达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随着TGF-β1的浓度增加,HK-2细胞BMAL1、Fibronectin、COL-Ⅰ表达量逐渐升高;随着UUO时间延长,大鼠的BMAL1、Fibronectin、COL-Ⅰ表达量、Masson染色肾间质蓝色胶原纤维面积比值逐渐升高;D组的Fibronectin、COL-Ⅰ、p-ERK表达量高于C组(4.94±0.74、3.46±0.28、3.18±0.48比3.14±0.52、2.42±0.20、2.05±0.31,t=3.455、5.269、3.400,P<0.05),BMAL1、E-cadherin表达量低于C组(0.28±0.11、0.25±0.10比2.69±0.27、0.58±0.08,t=-14.179、-4.586,P<0.05);E组的Fibronectin、COL-Ⅰ、p-ERK表达量低于C组(1.76±0.21、1.69±0.12、1.52±0.11比3.14±0.52、2.42±0.20、2.05±0.31,t=-4.032、-5.375、-2.788,P<0.05),BMAL1、E-cadherin表达量高于C组(3.80±0.36、0.79±0.05比2.69±0.27、0.58±0.08,t=4.244、3.875,P<0.05);J组的Fibronectin、COL-Ⅰ、p-ERK表达量高于I组(16.48±1.42、3.68±0.31、2.36±0.44比8.93±2.35、2.65±0.31、1.55±0.14,t=6.258、5.141、4.440,P<0.05),BMAL1、E-cadherin表达量低于I组(0.51±0.21、0.22±0.07比5.26±0.48、0.55±0.09,t=-19.928、-6.841,P<0.05);F组Fibronectin、COL-Ⅰ、p-ERK表达量低于D组(4.03±0.29、2.51±0.24、0.85±0.09比4.94±0.74、3.46±0.28、3.18±0.48,t=-1.979、-4.475、-8.196,P<0.05),E-cadherin表达量高于D组(0.43±0.05比0.25±0.10,t=2.828,P<0.05)。结论BMAL1可通过抑制ERK磷酸化改善肾纤维化。

  • 标签: 芳香烃受体核转录蛋白样1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肾纤维化
  • 简介:噻唑-4-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是非常好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合成。在无催化剂存在下,芳香胺、异硫氰酸酯和丁炔二酸二甲酯在乙醇中加热回流,高产率地生成了多取代噻唑-4-酮衍生物。共合成和鉴定了14个多取代噻唑-4-酮衍生物,并提供了该多组分反应的一个合理的多步连续反应机理。

  • 标签: 多组分反应 噻唑-4-酮 异硫氰酸酯 芳香胺 丁炔二酸二甲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芳香烃受体(AhR)激活后的树突状细胞(DC)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化的影响。方法收集10例PBC患者和10名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分选出CD14+单核细胞,诱导其成为DCs,被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英激活后与初始CD4+ T细胞共培养。然后采用CCK-8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与ELISA检测Th17分化相关因子变化。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大量DCs,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表面大量突起,CD11和CD14双阳性的细胞占96.48%。共培养后,PBC患者组初始CD4+ T细胞的增殖能力高于健康对照组,CCK-8法72 h测得的吸光度(A)值(1.02±0.04),较24 h(0.69±0.04)和48 h(0.82±0.04)时的A值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SD-t1=10.2,P<0.05;LSD-t2=6.3,P<0.05);PBC患者组初始CD4+ T细胞IL-17的相对表达量(1.24±0.40)高于健康对照组(0.61±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0,P<0.05);IL-22表达量(0.96±0.46)同样高于健康对照组(0.42±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5);PBC患者组培养上清液中IL-22的表达量为(77.4±2.9)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49.6±4.0)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8,P<0.01);IL-17表达量为(170.9±2.7)ng/ml,同样高于健康对照组(130.6±7.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0,P<0.05)。结论AhR激活后的DCs可以影响Th17的增殖和分化,并诱导其分泌Th17细胞相关的炎性因子,因此AhR激活后的DCs在PBC的发病中可能促进作用。

  • 标签: 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 芳香烃受体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 要 目的:对薰衣草芳香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措施实施后,女性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患者入选时间均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所有患者均按照奇偶分组法进行分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分为研究组(薰衣草芳香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照组(薰衣草芳香疗法),分析两组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不良情绪状况评分(抑郁、焦虑)以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薰衣草芳香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女性精神分裂症 缓解期 不良情绪 睡眠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气管插管患者合理使用芳香化浊1号漱口液进行治疗,研究分析此药物对口腔异味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口腔病原菌变化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变化所存在的临床影响。方法:利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将我院在2021.04-2022.03治疗的重症气管插管患者(9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45例患者)。结果:较之对照组(西吡氯铵含漱液)、观察组(芳香化浊1号漱口液)口腔异味总有效率均更高(P

  • 标签: 芳香化浊1号漱口液 重症气管插管 口腔异味 口腔病原菌变化 VAP变化影响
  • 简介: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初级芳香胺检测逐渐向着快速、高灵敏、多组分检测的方向发展。成熟、广普性的检测方法是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的保障。因此,初级芳香胺向各种食品基质中迁移量的检测研究以及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将成为该领域的重点。

  • 标签: 食品接触材料 聚氨酯胶粘剂 芳香胺 安全技术 复合膜 软包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芳香族抗癫痫药物(AEDs)所致交叉过敏反应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C、DRB1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收集的31例因芳香族AEDs(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奥卡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所致交叉过敏反应的患者纳入病例组,52例服用上述5种芳香族AEDs后未出现过敏的患者纳入耐受对照组,500例同期未服用AEDs的健康体检者纳入正常对照组。入组人群均为中国汉族人。采用高分辨率测序法分析3组受试者HLA-A、B、C、DRB1基因型,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上述基因型与交叉过敏反应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HLA-B*13:01的阳性率为45.2%(14/31),耐受对照组患者HLA-B*13:01的阳性率为15.4%(8/52),正常对照组患者HLA-B*13:01的阳性率为14.6%(73/500),病例组患者HLA-B*13:0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耐受对照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17)。除HLA-B*13:01外,未发现其他HLA-A、B、C、DRB1基因型与芳香族抗癫痫药物导致的交叉过敏反应相关。结论HLA-B*13:01是芳香族AEDs导致交叉过敏反应的危险基因型。

  • 标签: 芳香族抗癫痫药物 交叉过敏反应 HLA-B*13:01 汉族人群
  • 简介:2,2’-二(1,1’-4-甲基-吡啶)联咪唑(L)、芳香二羧酸与乙酸镉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Cd2(L)(p-bdc)2(H2O)2]n(1)和[Cd(L)0.5(m-bdc)]n(2),并用单晶衍射仪定义了其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属于正交晶系,Ibca空间群,配合物2结晶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进一步分析表明,所合成的2个化合物都是有扭曲α-Po拓扑的三维网络结构.在室温条件下,配体L和2个配合物均表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质.

  • 标签: 晶体结构 联咪唑 羧酸 荧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