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康复综合治疗改善产后肌肉强度,预防和治疗产后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2名重度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常规组(28名)和研究组(24名)。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综合治疗。将两种方法的应用结果进行比对,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前肌力、漏尿量与常规组指数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肌力、漏尿量均较常规组得到理想改善,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在产后45d均采用生物反馈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产后45d采用康复训练。观察2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肌力、阴道静息压力、阴道收缩压及随访1、3、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肌力、阴道静息压力、阴道收缩压力水平均明显升高,随访1、3、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对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提高产妇的肌力,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 标签: 阴道分娩 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肌力 尿失禁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护理在女性功能障碍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6例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产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障碍发生状况。结果B组患者尿失禁、盆腔痛、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性生活满意度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产后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能有效防治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性生活满意度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治疗仪联合雌激素治疗女性功能障碍(PFD)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开封市妇产医院收治的267例PF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5例)和观察组(132例),对照组给予雌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治疗仪联合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肌力、临床症状、机电位及血清松弛素(RLX)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功能障碍问卷评分(PF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电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RL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仪联合雌激素治疗女性PFD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肌力及其临床症状,降低血清RLX水平。

  • 标签: 雌激素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训练的实施方案及其联合护理对产妇产后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20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DZ组110例和YJ组110例,两组产妇产后开展一致的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DZ组产妇开展常规性的康复锻炼,YJ组产妇设计系统性的训练路径,开展整体康复干预。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产妇肌力改善效果。结果:在肌力改善获效率上,YJ组为92.73%,高于DZ组的76.36%(P<0.05)。结论:通过整体路径式的系统康复训练可促进产妇肌功能得到更好的改善,恢复控尿功能,预防SUI,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功能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改善产后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 。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阴道分娩 PFD 患者 80 例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0 例。对照组在产后 6 个月、观察组在产后第 42 天 行 产后康复训练 ,比较两 组产妇的 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肌电位和阴道收缩压 。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肌电位及阴道收缩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 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肌电位及阴道收缩压升高更加显著( P< 0.05 )。 结论 对阴道分娩产妇在产后第 42 天行康复训练 取得 的临床效果最为显著, 可以有效的改善产妇的肌电位和阴道收缩压 。

  • 标签: [ ] 阴道分娩 盆底康复 不同时间 盆底康复训练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对产后肌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后功能患者实施此次研究,例数为120例,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使用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肌肉恢复至3级及以上发生率为86.66%,对照组为70.00%(P﹤0.05)。观察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功能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用于产后功能障碍患者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肌力,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产后盆底肌功能 护理干预 盆底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索产后早期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收治的120例产妇,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研究对象,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仅予以产后常规康复指导,实验组产妇予以产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后的肌收缩能力和肌力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I类肌纤维、IIA类肌纤维和IIB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且持续时间亦明显长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示P<0.05;实验组产妇III级、IV级和V级的肌力分布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示P<0.05。结论接受产后早期康复治疗的产妇,功能恢复良好,该治疗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盆底肌 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治疗对产后子宫恢复以及女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后康复治疗的患者174例,以及在此期间在我院接受女性功能障碍治疗的患者245例,利用康复治疗仪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在用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后的康复情况。结果患者均有较明显的康复表现。结论用康复治疗仪对产后子宫恢复以及女性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仪 产后子宫恢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开展早期训练对产妇功能的影响。方法所选对象均为我院足月分娩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平均分为顺产组、剖宫组,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肌锻炼治疗,比较两组康复训练效果。结果治疗后,顺产组肌力提升较剖宫产组产妇显著,产妇产后SUI及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较剖宫组低(P<0.05)。结论对产妇开展盆地康复训练,能帮助其恢复产后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盆底功能 盆底康复治疗 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康复护理防治女性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女性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组均40例,各组分别给与产后康复护理和普通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肌纤维情况。结果对比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可知,对比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研究组肌纤维改善情况明显优越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功能障碍防治环节,产后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较高,这一护理措施值得推荐。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护理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产后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后肌力减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入院并接受产后肌力减退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此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即治疗后肌力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恢复情况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后肌力减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工作顺利完成,对于临床治疗意义重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 盆底肌力减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产后妇女功能障碍实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收的产后功能障碍妇女共100例纳入研究中,将其展开随机平均分组,组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锻炼,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呢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分析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肌力评分、治疗后损伤修复情况以及患者治疗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存在产后功能障碍的妇女可实施康复治疗,其可改善患者功能。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 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功能的影响以及产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50例即将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各75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方式,观察组产妇选择顺产的方式,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不同分娩方式对于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妇在康复治疗后尿失禁、子宫脱落、阴道壁膨隆的发生率明显比治疗前的发生率低,且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后对于肌力水平都有所提升,观察组产妇比对照组产妇肌力水平提高的更为明显,两组产妇的康复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于产妇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并且产妇在生产后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各种功能疾病的发生率,有效提高产妇康复效果,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不同分娩方式 盆地功能 盆底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早期康复锻炼与近期功能及预后状况。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本院接诊的250例产妇进行研究,其中200例为自然分娩产妇,50例为剖宫产产妇,均为初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四组。顺产、剖宫产对照组患者给于常规护理;顺产、剖宫产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的康复训练。对顺产产妇以及剖宫产产妇的产后以及训练12周后的肌肌力评定结果、最大收缩力收缩的维持时间、15 s内最大收缩次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顺产研究组产后肌肌力、最大收缩力收缩的维持时间、15 s收缩次数与剖宫产研究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顺产研究组与剖宫产研究组产后12周后肌肌力、最大收缩力收缩的维持时间、15 s收缩次数显著高于顺产对照组与剖宫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1年,顺产研究组、剖宫产研究组产妇便秘,压力性尿失禁,尿流不畅、膀胱排空后有尿滴下、难以完全排空等尿道症状,性交痛,腹痛,阴道干涩,性生活满意度下降等情况与顺产、剖宫产对照组产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早期阴道分娩对肌的影响力较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大,但长期而言阴道分娩对肌的影响力较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并无明显的差异;采用早期功能康复锻炼能够在产后早期改善产妇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 盆底康复锻炼 近期 远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功能障碍性患者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肌锻炼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对我院分娩的 90例产妇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 45例,分别对其实施单纯肌锻炼和在此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夜尿次数、阴道肌电压、阴道肌张力情况均优于常规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5.5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 77.78%,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和肌锻炼对产妇进行治疗,可减少不良症状,帮助产妇更好的生活,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产后盆底康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康复训练治疗功能障碍的干预性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 120 例功能障碍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 ,各 60 例, 分别选择 康复训练治疗、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 FI 评分( 18.76±2.68 )分高于对照组,肌力分级( 4.86±0.57 )级低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对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肌锻炼对产后康复效果的积极作用。方法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接诊的产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中选择68例进行此次调查分析,依据信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肌锻炼,观察组则加以实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各34例。结果观察组Ⅰ类及Ⅱ类肌力合格率为95.3%及8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也提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产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肌锻炼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肌力,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产后盆底康复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