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乳腺癌患者服用他莫昔芬所致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乳腺癌术后雌激素受体(ER)阳性需长期口服他莫昔芬的绝经前患者50例,按其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服用他莫昔芬前均在月经干净后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示:子宫内膜分泌期改变.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他莫昔芬,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分别在用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经阴道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并在12个月后两组均再次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活检.结果研究组子宫内膜活检示:子宫内膜腺体萎缩伴扩张,间质蛻膜样变,符合药物性子宫内膜改变.研究期间研究组有4例出现卵巢囊肿,1例多发子宫肌瘤增大行子宫切除,术前乳腺外科会诊后结合患者病史、年龄、意愿术中同时行双附件切除,退出试验.1例拒绝复诊退出试验.对照组子宫内膜活检示:14例子宫内膜增生期改变.4例分泌期改变.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1例乳腺癌复发退出试验.1例拒绝复诊退出试验.5例子宫内膜息肉住院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研究组用药后12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够有效预防乳腺癌患者服用他莫昔芬引起的子宫内膜病变.

  • 标签: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乳腺癌 他莫昔芬 子宫内膜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端粒酶基因(hTERT)、p5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130例石蜡包埋标本中的Hp感染、p53蛋白和hTERTmRNA的表达。结果①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和胃癌患者中Hp的感染率分别为40%、60%、70%和72.5%。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病变中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25%、50%、62.5%,其中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ERT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0、10%、30%、78.75%,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感染阳性的胃癌病例,p53、hTERTmRNA阳性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胃癌病例(P〈0.05);p53阳性的胃癌中端粒酶基因表达均为阳性,p53阴性的胃癌中有部分端粒酶基因表达阳性(66.7%)。结论Hp感染与p53基因的突变、hTERT活性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可导致端粒酶活化,但端粒酶激活可能不完全依赖于p53基因的调控。

  • 标签: 胃癌 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 P53 端粒酶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的8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CT平扫,研究组采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比较两组的病理检查结果和比较两组的检出率。结果对照组的CT平扫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检出结果具有明显差异,且研究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采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有利于降低失误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可广泛用于临床推广中。

  • 标签: 64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影像学诊断方式中X线、CT、MRI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限定为2018年12月到2021年1月,以该阶段间本院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5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分别实施X线、CT、MRI影像学检测,对比分组组间调研中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结果的应用价值。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中,X线检查中,明显可见关节骨密度异常表现、CT检查中,关节软骨组织异常状态明显、MRI检查中,信号表现异常,信号强度不均匀、脂肪沉积T1WI、T2WI信号呈带状高信号;ASJL分级检出率分析,0、3、4级检出率中,各组数据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级、2级检出率分析中,X线较之MRI检出率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各级检出率较之MRI组检出率差异较小(P>0.05),但MRI检出率更高。讨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诊断方面,X线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较之CT与MRI诊断方式差异较大,其中MRI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在临床应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体现。

  • 标签: X线 CT MRI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 骶髂关节病变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胸心脏超声造影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站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心脏站位性病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患者经胸心脏超声造影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的心脏站位性病变诊断准确率。结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脏站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85.00%,经胸心脏超声造影检查对心脏站位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为70.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站位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可以清晰显示出患者心脏站位的实际情况,表现出心脏站位的位置、大小、毗邻关系以及形状等,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提供了准确的诊断依据,临床检查意义重大。

  • 标签: 经胸心脏超声造影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脏站位性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常规口服降糖药物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同时加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月。并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主侧肢体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后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盐酸丁咯地尔
  • 简介:目的探讨山西地区家庭聚集性HBV感染患者基因型特征与病毒载量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随机采集临床确诊家族聚集性的慢性HBV表面抗原携带者(ASC)35例和轻型CHB患者65例。分别进行HBV基因分型、HBVDNA载量、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HBV基因型显示:B型7例,HBVDNA主要为低载量(57.14%)病理损害程度较轻。BC混合型11例,HBVDNA以低、中载量为主(45.45%、36136%),病理损害多为轻至中度≤G210例(90.91%),S29例(81.82%)。C型82例,其中ASC29例,HBVDNA以高载量为主(72.41%),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100%);CHB53例,HBVDNA主要为中、高载量(39.62%,49.06%),病理损害≥G2者38例(71.70%),≥S2者25例(47.17%)。结论山西地区家族聚集性ASC和CHB以基因C型为主、病毒载量高、肝组织病理损伤较严重.为乙型肝炎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家族聚集性ASC不仅存在HBV病毒高载量.而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损伤.临床可视肝组织病理结果酌情抗病毒治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ASC和CHB患者治疗前的常规检测手段,为规范CHB的抗病毒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患者80例,均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应用阿司匹林、维生素B1、甲钴胺治疗,实验组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0.0%(P0.05)。治疗后实验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TNF-a显著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通过合用眼底激光与雷珠单抗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为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合用眼底激光、雷珠单抗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视力水平、眼压以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视力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眼压以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7.14%、10.71%,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通过合用眼底激光及雷珠单抗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并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眼底激光 雷珠单抗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孤立性小结节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于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30例肺孤立性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根据其活检结果分析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对肺孤立性小结节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结果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71.43%以及准确度为76.67%,良性病变患者的边缘有清晰状态57.14%显著高于恶性病变患者的边缘状态,而良性病变的内部结构有一半的患者为钙化状态,而恶性病变中有62.50%的患者为均匀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64排螺旋CT 肺孤立性小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孤立性小结节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于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30例肺孤立性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根据其活检结果分析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对肺孤立性小结节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结果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71.43%以及准确度为76.67%,良性病变患者的边缘有清晰状态57.14%显著高于恶性病变患者的边缘状态,而良性病变的内部结构有一半的患者为钙化状态,而恶性病变中有62.50%的患者为均匀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64排螺旋CT 肺孤立性小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研究目标是主要针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视网膜病变采用贝特类与他汀类降脂这两种药物相互结合和优质护理的方法对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研究。方法本次主要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患有糖尿病出现视网膜病变情况的患者不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选取了2017年5月~2018年5月一年时间内本院患者70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取他汀类降脂药物和一般护理的方法,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贝特类与他汀类降脂这两种药物相互结合和优质护理的方法,并最后根据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判断其两种不同方法的差异性。结果通过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对比患者TG、HDL-C、FBG这三个指标,我们发现观察组的指标结果优于参照组,并且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相对于参照组明显有减弱。结论采纳贝特类与他汀类降脂这两种药物相互结合应用和优质护理的治疗方法对患有糖尿病出现视网膜病变情况的患者能有更大改善,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此方法值得推行使用。

  • 标签: 贝特类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CTRP3)和IL-18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突发性神经性耳聋病变的关系研究。方法  选择180例糖尿病患者,78例为糖尿病合并神经性耳聋病变患者,其中102例为单纯性糖尿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CTRP3及IL-18的变化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突发性神经性耳聋组较单纯性糖尿病组CTRP3 [ (162.72±8.68) 比(191.72±6.58)ng/L]降低而IL-18[ (112.28±2.87) 比(91.39±6.239)pmol/l]显著增高(p<0.01)。结论 CTRP3和IL-18在2型糖尿病合并突发性神经性耳聋病变患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IL-18 2型糖尿病 突发性神经性耳聋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男,65岁。2000年4月因乏力、皮下淤斑就诊。体格检查:脾重度肿大。血常规检查:血小板122g/L,白细胞306×10^9/L,中性中幼粒0.79,血红蛋白330×10^9/L。骨髓检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t(9;22)(q34;q11)[6]/46,XY[4]。羟基脲诱导缓解后予以重组干扰素α-1b(赛诺金,300万u皮下注射,每日或隔日一次),治疗6年,间断使用小剂量阿糖胞苷和羟基脲,其间多次复查B型超声示脾轻度肿大,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临床分析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共116例,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及既往史及血糖情况分为冠心病组(CHD组)4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CHD+T2DM组)33例及正常组35例。对入选对象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测定血清Hcy水平,进行HRV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1)三组间比较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冠脉病变程度增加,HRV(包括SDNN、SDANN)水平下降(P<0.05);(2)CHD+T2DM组Hcy水平及Genisi评分在三组中最高;(3)通过对单支、双支、多支分组比较发现随着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cy水平升高,HRV下降;(4)Gensini评分和血清Hcy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和HRV变化对冠脉病变程度有评估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糖尿病 同型半胱氨 心率变异性 Gensini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2010年2月~2015年5月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不同的病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为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对照组为不合并酒精性脂肪肝,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胰岛功能及血脂水平等资料。结果观察组的HOMA-IR、AUCC、HOMA-β和AUC1等胰岛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TG、TC等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DL-C、LDL-C等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确定BMI、TG、ALT、AUC1、常数项、腰臀比及合并代谢综合征等因素是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会伴有肥胖、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等的代谢综合征表现,且和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 标签: 2 型糖尿病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元化护理模式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早产儿1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元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家长嘱医行为及患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后,参考组患儿家长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参考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状况为4.30%,明显优于对照组(16.13%)(P<0.05)。结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应用多元化护理模式可提升患儿家长遵医嘱行为,减少患儿并发症风险。

  • 标签: 视网膜病变筛查 多元化护理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元化护理模式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早产儿1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元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家长嘱医行为及患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后,参考组患儿家长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参考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状况为4.30%,明显优于对照组(16.13%)(P<0.05)。结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应用多元化护理模式可提升患儿家长遵医嘱行为,减少患儿并发症风险。

  • 标签: 视网膜病变筛查 多元化护理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对其肢体症状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的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30例,观察组A(西医基础治疗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30例,观察组B(西医基础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针灸组)30例,对比3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肢体症状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均具有明显改善。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针刺 周围神经病变 黄芪桂枝五物汤 神经传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3.0 TMR功能成像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及扩散峰度成像独立及联合应用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了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77例乳腺病变患者资料,研究当中所有患者均采取MRI检查并且采取IVIM技术联合DKI技术,对不同技术参数情况进行分析,并且评估患者不同参数临床诊断效能。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良性病灶D值显著高于恶性病灶,f值则低于恶性病灶,数据差异存在意义(P<0.05);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D值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灶ADC值以及MD值显著高于恶性病灶,MK值低于恶性病灶,组别之间数据对比存在意义(P<0.05)。采取D+MK联合诊断方式对患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果较好,AUC能够达到0.918。结论 在临床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期间,采取IVIM技术联合DKI技术可以得到较好效果,且对患者使用D+MK联合诊断方式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