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五)、内志撰写时间小识今按墓志和内志,明德夫人死后第二年,即“乾德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安厝于成都府成都县文学乡成均里之南原”;王宗侃则是“其年(乾德五年)十一月六日……葬于国门之东亢灵池县强宗乡花严里龙辏原”,也就是现今发掘的这座魏王夫妻合葬所在地——成都市东近郊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五组。“安厝”与“葬”固不相同。盖明德夫人之棂柩,

  • 标签: 五代 前蜀 魏王墓 考古学
  • 简介:文莱国位于我国东南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北临南海,南邻马来西亚与印尼,是东南亚一个小国,土地仅5770平方公里,人口仅17万余人。1972年德国教授傅吾康旅游文莱,寻觅古迹,发现了一个七百年前我国宋代华侨的坟墓,它是中南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实物史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 标签: 文莱国 宋墓 泉州港 加里曼丹岛 蒲寿庚 占城国
  • 简介:泸州市发现南宋后室谢荔,陈文1991年7月26日,泸州市中区灯杆山56168部队70分队基建工地发现南宋石室一座。在70分队大力支持下,7月26日至8月5日市文管所文物部对该进行了清理工作。现将该有关情况简报于下:南宋石室,座北向南,为双室...

  • 标签: 泸州市 石刻 石室墓 双室墓 首次发现 博物馆
  • 简介:永修县柘林公社易家河大队,于1966年在水库基建工程中,发现明代刑部尚书魏源,并取出了一些文物。1972年3月,在当地党组织、革委会和贫下中农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我们进行了清理。魏源位于永修县易家河大队的黎家山。前有石翁仲、石马和汉白玉神道碑。为石构单室券棚式,墓门是用青石凿成兽首啣环双扉枢轴式门。因墓室早年被挖毁,故出土

  • 标签: 石翁仲 刑部尚书 黎家 基建工程 豆青釉 石马
  • 简介:2010年9月15日,西安市临潼区供电局于临潼区代王镇斜杨村清泉组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在挖掘电线杆坑穴时发现一座古墓葬。临潼区文管会委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陵考古二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墓葬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西安市临潼区 清理简报 秦墓 农村电网改造 2010年 秦始皇帝陵
  • 简介:<正>一、前言1972年冬,在湖北省襄阳县余岗公社(后改为伙牌公社)施坡大队北部的蔡坡山岗上,发现了一处战国墓地。基地中心南距襄阳市区约9公里,东距山湾东周墓地①约1公里。蔡坡是一座平面略呈椭圆形的低矮山岗。东与山湾土岗隔沟相望,西北为丘陵地带,东南为汉水的冲积平原,北山岗的山坡坡度平缓,为良好的农耕地。山岗最高处约高出附近地面30米,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0.6公里。墓葬主要发现于山岗的中部偏南的坡面上,较大的集中在中部偏西地势较高的地方。

  • 标签: 战国墓 图版 车马器 墓葬 湖北省 二层台
  • 简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天本来就是多雨的季节,那雨细细的,柔柔的,飘在人的身上原本也没有什么感触。但今天是清明节,是缅怀烈士的日子,灰蒙蒙的天

  • 标签: 清明节 纪念碑 战斗 台阶 生命 年轻
  • 简介:洛阳北窑西周是我国西周时期洛邑成周城的周人贵族墓葬,它位于洛阳市老城北北窑村湟河西岸的庞家沟。1963年以来,先后在这里钻挥发现西周墓葬480余座,其中考古发掘了348座,车马坑7座,出土了青铜器、陶瓷器和玉石骨蚌器9500多件。由我和贺官保、陈长安等编写的《洛阳北窑西周》考古发掘报告,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周折,最后在国庆五十周年大庆前夕,1999年4月才得以出版。

  • 标签: 西周墓 洛阳北窑 中国 文物考古 河南
  • 简介:曲阳县田庄大由神道、墓道和墓室几部分组成。其墓室部分,就有前室、后室及耳室共12室,其形制和规模非同寻常,十分罕见。

  • 标签: 耳室 曲阳县 后室 李宝臣 棺床 章怀太子
  • 简介:在重庆西北部,坐落着一座依江而建、因水而兴的美丽城市——合川。这是一座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嘉陵江、渠江、涪江在城区汇合,清清的河水缓缓地流入重庆、注入长江。三江之水滋养出沃土,更养育着三江儿女。一大批仁人志士从这里走出去,成为时代骄子,让人敬仰不已。张森楷先生便是其中一位。先生虽未名冠天下,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业绩影响着中国的历史。

  • 标签: 张森楷 西北部 嘉陵江 走出去 重庆 城市
  • 简介:战国秦汉时期,中国是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时期,民族融合、文化融合是总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晋南地区战国秦汉墓的分群研究,探讨了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生活习俗各有差异,因此,反映在其文化上也是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面貌,这一点在晋南地区的战国墓葬中有着非常直接的反映。秦汉大一统后,由于全国各地实行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人们在生活习俗上也逐步趋于一致,到了汉武帝晚期,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汉文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墓葬上的反映就是随葬器物等方面日趋一致。

  • 标签: 晋南地区 战国秦汉墓 社会发展趋势
  • 简介:1882年,荷兰"司白脱勃"号货轮在北海上起航,满载着货物,缓缓驶向苏格兰,该船船长密朗斯比是一位经验丰富、性格刚毅的人,曾在大海上度过了半个世纪的生涯。几十名船员,以荷兰人为主,还有一名意大利水手和若干英国血统的职员。当时航海业是一项充满风险,又有着巨额利润的职业,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在航行中出现事故,船破人亡,并非罕见。"司白脱勃"号刚刚启程,海面上风平浪静,船员们有的坚守岗位,有的则在甲板上待着闲聊,其中,惟一的意大利水手神色忧郁,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中午时竟然没有吃饭,将盘子里的食物倒入了海里。他的异常表现引起另一名英国血统职员的注意,跟着他来到休息舱内。英国职员平时与意大利水手相处不错,无话不谈,在迫问再三的情况下,意大利水手才吞吞吐吐的讲了一件事。

  • 标签: 危险航程 航程蛇 蛇墓
  • 简介:1975年8月,内蒙古林西县大营子乡和平村小哈达自然村儿童在村西边玩耍时发现一座古墓。这一墓葬的暴露,是由于山洪冲刷,致使北壁裸露而被人们发现。遗物被当地群众取出,具体陈放位置不清。县文物管理部门得知消息后,立即派吴宗信、李学忠同志前往调查清理,并...

  • 标签: 随葬品 辽代墓葬 东后贝加尔 底径 绿色釉 色不匀
  • 简介:2002年9月14日至29日,嘉峪关文物部门抢救性清理发掘了新城乡魏晋群南区一座晋。嘉峪关市与酒泉交接处的新城乡境内的戈壁滩上散布着千余座汉、魏晋时期的古墓葬。20世纪70年代曾对该区进行过一定规模的发掘,发现8座砖壁画古墓葬。

  • 标签: 嘉峪关 魏晋时期 砖墓 出土器物
  • 简介:环太湖地区包括浙北地区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古文化遗存分布区,仅浙北地区的土墩就有上万个。近四年来的遥感考古工作,已获得不少关于土墩的影象特征和土墩分布规律等的研究成果。航空遥感照片上的土墩的影象大小、色调、灰度、形态等是土墩解译的基本依据;同时影象所在的地貌部位,海拔高度是土墩解译的重要参考依据。浙北土墩主要集中在长兴和安吉两县,湖州市郊的西部也有较多分布,而德清和余杭土墩较少。浙北土墩的分布类型有山脊型、山麓型和平原高地型;浙北土墩就形态而言,有卵圆形、圆形;面积也有大中小之分,大者底径可达50余米,小者仅3—5米;另外就土墩的组合而言,有串珠型、集群型和离散型。土墩集中分布在海拔50—200米的丘陵缓坡上,海拔略高的平原岗地上也有较多分布,这种分布特征与古地理环境是有联系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地理环境特征

  • 标签: 土墩墓 遥感影象 类型 分布
  • 简介:2011年4月29日,丁家沟乡郝川村甜水社村民在甜水河东岸的何家山坡地里平田整地时发现一砖砌墓葬。墓葬形制比较完好,仅顶部西侧局部被推土机刮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会宁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对该墓葬及时进行了清理发掘。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清理简报 会宁县 文物考古研究所 宋墓 墓葬形制 工作人员
  • 简介:<正>西汉大臣朱买臣(?~前115年)的籍贯与址一直有几种不同说法.一、嘉兴说.见明代吴敬所《国色天香》(卷七).明清时修的嘉兴府志、县志也持此说.而朱买臣的.陆广微《吴地记》载:“嘉兴县,……(天心池)东二里有会稽太守朱买臣坟.”《太平寰宇记》嘉兴县条,清光绪《嘉兴府志》等有类似记载.二、建德说.新编《建德县志》(1986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如是说.持此议的还有民国《建德县志》宋淳熙《严州图经》(卷二)载:“朱太守祠在乌陇,汉会稽太守朱买臣之神也;又有别庙在朱池.”建德亦有朱买臣,明万历十年(1582)建德知县俞汝为之立碑,《中国名胜词典》(第376页)有此记载,现墓碑尚存.三,吴县说.自宋范成大《吴郡志》至明清历代的《苏州府志》、《吴县志》都作此说.据《吴县志》及其他地方志乘记载.朱买臣的故宅就在苏州城西边的穹窿山.《光福志》载:“穹窿禅寺在穹窿山麓,俗曰茅蓬,旧名福臻禅院,相传来买臣故宅.”另据有关古籍记载,或曰朱买臣故宅在茅蓬显忠寺,或云即藏书乡朱家场.

  • 标签: 朱买臣 墓址 县志 故宅 嘉兴 会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