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伴发泌尿系结石的相关因素及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就诊的IBD患者中伴发泌尿系结石者68例(结石组),按1∶2纳入性别和年龄匹配的不伴泌尿系结石者136例(非结石组)。泌尿系结石诊断依据腹部平片、泌尿系超声、腹部CT或静脉尿路造影。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临床特征与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测定其中10例结石组患者和18例非结石组患者粪便样本中微生物群落及代谢物构成。结果结石组男49例,女19例,年龄(36.0±12.4)岁;非结石组男98例,女38例,年龄(36.1±12.5)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克罗恩病(CD)患者中,结石组(n=34)既往行回肠造口术或小肠切除术的患者比例(26.5%比7.4%,P=0.019)和红细胞沉降率[26.5(12.0,40.8)比13.0(7.2,32.5)mm/1 h,P=0.022]高于非结石组(n=68)。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结石组(n=34)与非结石组(n=68)比较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患者中,既往行回肠造口术或小肠切除术是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OR=4.619,95%CI:1.178~18.111,P=0.028)。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两组间α及β多样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门水平上,两组肠道菌群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属水平上,结石组肠球菌属(P=0.049)、挑剔真杆菌属(P=0.036)等丰度降低。在种水平上,结石组Bacteroides_coprocola丰度升高(P=0.035),Blautia_caecimuris(P=0.042)等丰度降低。两组间代谢产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判别(Lefse)分析显示,鞘脂单胞菌目、Fenollaria、粪居拟杆菌是结石组中对差异贡献显著的标志物种。结论既往行回肠造口术或小肠切除术是CD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肠道菌群可能参与IBD患者泌尿系结石的发生。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尿路结石症 肠道菌群 粪便代谢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经皮经肝建立肝内胆管窦道,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在高龄肝胆管结石合并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肝胆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断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狭窄的56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穿刺引流,同时一次性逐级扩张穿刺窦道,在胆道镜下联合钬激光进行肝内胆管结石碎石、取石。分析术中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一次性建立窦道,取出结石并解除狭窄,2例穿刺出血,1例钬激光解除狭窄时出血并及时中转手术。患者接受激光治疗2~8次,平均4次,每次操作时间平均30(28~32)min,所有患者狭窄环解除,切开处胆管黏膜修复,复查彩色超声或胆道造影无异常后拔除T管,平均随访6个月。无结石残留,肝功能及胆红素均正常,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经皮经肝一次性建立窦道,采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对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良性狭窄的无法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胆管狭窄 高龄患者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离体猪肾模型初步探讨使用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辅助清除肾结石碎片的可行性。方法在离体猪肾结石模型(含100 mg干燥的、≤ 1 mm人结石组分的猪肾6个,含100 mg干燥的、≤3 mm人结石组分的猪肾6个)中检验输尿管软镜配合12/14Fr输尿管导引鞘。实验组使用网篮-粘合剂取石(≤1 mm结石,n=3;≤3 mm结石,n=3);对照组仅使用网篮取石(≤1 mm结石,n=3;≤3 mm结石,n=3),对比两组的取石效果、结石清除率和操作时长等。收集健康人尿液,将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形成的凝胶放入其中,观察其特性。结果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能在生理盐水和尿液中形成凝胶并黏附包裹结石碎片。≤1 mm结石者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操作时长分别为(14.0±4.2)和(29.0±0.7)min,(P<0.05),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0.9±1.4)%和(48.4±15.7)%(P<0.05);≤3 mm结石者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操作时长分别为(12.8±4.0)和(30.0±0)min(P<0.05),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1.1±5.0)%和(20.7±8.0)%,(P<0.05)。凝胶在健康人尿液和生理盐水中37 ℃静置24 h自行溶解。结论浓度适宜的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可用于辅助软镜碎石术中清除小结石碎片。

  • 标签: 肾结石 逆行肾内碎石术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在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选取我院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78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后拔除尿管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除尿管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给予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能减少手术时间,促进身体恢复,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关键词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腹腔镜手术;输尿管上段结石;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多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与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ECIRS)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多通道PCNL及单通道ECIRS治疗的鹿角形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手术体位均为斜跨位(即斜仰卧-截石位),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两组均常规留置F6双J管与肾造瘘管。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平片(KUB)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结石清除率(SFR),无结石残留或残留碎片<4 mm视为结石清除。比较分析两组的SFR、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女70例,男65例,平均年龄50.8岁。其中74例行多通道PCNL,61例行单通道ECIRS。PCNL组肾结石长径为(58.5±11.4)mm,ECIRS组结石长径为(57.7±11.6)mm(P=0.658)。两组术后24 h的SFR(81.1% 比 80.3%)与术后1个月的SFR(91.9%比9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NL组对比ECIRS组需更长的手术时间[M(Q1,Q3)为130(100,171)比105(90,135)min,P=0.015]。PCNL组的Clavien-Dindo 2级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18.92%比1.64%,P<0.01),且住院时间长于ECIRS组[M(Q1,Q3)为8(7,9)比6(5,8)d,P<0.01]。结论斜跨位多通道PCNL和单通道ECIRS处理鹿角形肾结石均安全有效,两种手术方法的SFR相当,ECIRS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率、更短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鹿角形肾结石 斜跨位 多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 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