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9 个结果
  • 简介:树突状细胞(DC)的发现和研究进展为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阐述了DC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反应、肿瘤宿主DC表型改变与肿瘤免疫抑制、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进展以及从DC探讨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的初步思路。

  • 标签: 中药多糖 树突状细胞 影响 抗肿瘤 免疫药理学
  • 简介:以中药材麦冬的现代研究为例,通过对本课题组20多年来进行麦冬类中药材系统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经验的实例分析,探讨中药材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以此文纪念徐国钧院士诞辰84周年。

  • 标签: 中药材 现代研究 思路与方法 麦冬
  • 简介:目的:采用HPLC测定林下山参、园参及红参中3种主要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采用HPLC建立林下山参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人参皂苷含量测定HPLC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流速1.0mL·min^-1,分析时间100min;指纹图谱HPLC条件:色谱柱为ZorbaxSB+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流速1.0mL·min^-1,分析时间90min。结果:园参、红参和林下山参的人参皂苷Rg1,Rb1)。含量测定值没有显著性差异,-Re的含量测定值有差异,林下山参〉园参〉红参;共标示出林下山参药材指纹图谱中19个共有峰。利用指纹图谱相似度测试软件,以夹角余弦为测度,测得10批林下山参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均在0.90—1.00。结论:人参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测定林下山参的3种皂苷的较好方法;本实验所建立的林下山参药材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为有效控制林下山参药材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人参 林下山参 人参皂苷 HPLC 指纹图谱
  • 简介: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剂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方法:舌下iv氯化钡和氯化钙造成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结果:双黄连60、30mg/kg舌下iv治疗性给药可使85.71%、71.4%氯化钡心律失常的大鼠转为窦性心律;双黄连60mg/kg可减少氯化钙致室颤的大鼠死亡率并可使80%大鼠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且可耐受较大剂量氯化钙的快速注射。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对氯化钡和氯化钙致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对抗作用。

  • 标签: 双黄连粉针剂 心律失常 氯化钡 氯化钙 抗心律失常作用
  • 简介:系统生物学在中药复杂体系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已经获得了中药研究者的认可。在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也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实例。作者在近年来部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技术及蛋白质组学在中药复杂体系研究中的应用思路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中药 生物信息学 系统生物学
  • 简介:用500mg/kg对乙酰氨基酚所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了小柴胡冲剂及柴胡煎剂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小柴胡冲剂13.4g/kg和26.8g/kg可通过升高肝内GSH水平显著地降低对乙酰氨基酚肝脏毒性,且具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而小柴胡冲剂6.7g/kg和柴胡煎剂(6.4g/kg)却不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病理学检查也支持小柴胡冲剂的保肝作用。

  • 标签: 小柴胡冲剂 对乙酰氨基酚 谷胱甘肽 保护作用 药理学 肝损伤
  • 简介:菊花是别样茶的一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由前期作为物候特征使用到后来的茶用、药用及观赏,引起了全球业内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作为传统的中药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疾病。本文对菊花的传统使用、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全面的概述。为以后更好的探索菊花的治疗潜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菊花 传统使用 植物化学 药理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益肾通脑宁对大鼠脑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诱发大鼠肾阴虚,并同时灌服益肾通脑宁,测定大鼠下丘脑中DA和5-HT含量.结果:益肾通脑宁可明显增加氢化可的松肾阴虚模型大鼠下丘脑中5-HT的含量,对DA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益肾通脑宁可能是通过升高脑内5-HT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

  • 标签: 益肾通脑宁 偏头痛 神经递质 治疗机理 多巴胺 5-羟色胺
  • 简介:目的:为人参源杀菌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洋葱球茎内表皮膜法研究人参茎叶总皂苷对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盆栽法研究其对白粉病菌的温室防效。结果:人参茎叶总皂苷对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5.74mg·mL^-1;温室防效的EC50为23.51mg·mL^-1。结论:人参茎叶总皂苷可抑制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温室防效良好,可进一步研发为中药杀菌剂。

  • 标签: 人参茎叶总皂苷 白粉病菌 孢子萌发 防治效果 杀菌剂
  • 简介:人参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病害问题是人参生产中的难点。化学防治造成环境污染、农残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人参品质和使用安全。生防微生物作为化学农药的有效替代品,在防治人参病害的同时,还能有效解决化学防治带来的诸多负面问题。本文从真菌、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混合制剂等方面阐述了人参根部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生防微生物防治人参根部病害的作用机理,并就微生物农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生防微生物 人参 根部病害 生物防治
  • 简介:目的:研究延胡索配伍不同止痛中药对小鼠痛阈昼夜节律的影响,探求止痛中药镇痛的最佳用药时间。方法:采用热板实验、扭体实验、热辐射实验等药理镇痛实验观察小鼠痛阈昼夜节律变化。结果:小鼠的痛阈存在显著的昼夜节律差异(P〈0.05)。延胡索及各中药配伍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痛阈值(P〈0.05),且镇痛作用存在显著的昼夜差别。结论:止痛中药的择时使用不仅可以依从疼痛自身敏感性的昼夜节律差异进行,还可适当参照镇痛药物在不同时辰的镇痛作用差异择药择时。

  • 标签: 延胡索 配伍 痛阈 昼夜节律
  • 简介:2006年代谢组学的香山科学会议以来,代谢组学的中药研究和国内外合作交流活跃。中国工程院与天津市等在2007年召开的“环渤海生物医药发展前沿论坛”以中药代谢组学为主题研讨会展示了代谢组学在中药研究的成就和问题,也看到代谢组学研究中医药的前景和艰巨性。《中国天然药物》杂志编辑部第二次组织了“中药代谢组学研究”的专栏,这3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应用代谢组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方剂的近况、问题和前景。

  • 标签: 中药复杂系统 代谢组学 中国工程院 香山科学会议 中药研究 合作交流
  • 简介:目的:研究贵州地方品种粗毛淫羊藿与黔岭淫羊藿中淫羊藿总黄酮(TFE)对化学药物诱导的痴呆小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比较两种黔产淫羊藿TFE对小鼠学习记忆改善效果差异。方法:实验选用东莨菪碱、戊巴比妥、环磷酰胺3种化学药品分别复制出学习记忆损伤模型,按剂量l300,650mg·kg^-1灌胃TFE14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以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能力为指标进行其行为学检测。结果:两种TFE均能改善东莨菪碱等3种化学药物致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且呈量效依赖关系。粗毛淫羊藿比黔岭淫羊藿改善记忆能力效果更好一些。结论:两种黔产淫羊藿TFE可明显改善东莨菪碱、戊巴比妥、环磷酰胺3种化学药物所致的空间记忆障碍,其效果与脑复康效果接近。两种TFE作用差异明显,粗毛淫羊藿优于黔岭淫羊藿。提示ICA是TFE中增强记忆的主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提示除了ICA外,TFE中尚有其他改善学习记忆的有效成分。

  • 标签: 黔岭淫羊藿 粗毛淫羊藿 淫羊藿总黄酮 学习记忆 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考察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体外实验中对肝细胞的毒性。方法:MTT法检测了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对人正常肝细胞株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酶活法检测了肝酶在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作用下细胞内释放水平,从而进一步确证其毒性。分别利用荧光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荧光法检测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作用下细胞内谷胱甘肽和活性氧水平。结果:黄药子二萜内酯对肝细胞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在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作用下细胞内测谷胱甘肽下降同活性氧的上升呈相关性,而NAC能明显抑制二萜内酯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论:黄药子二萜内酯体外对肝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该成分引起肝细胞氧化应激有关。

  • 标签: 黄药子 二萜内酯类 黄药子二萜内酯 肝细胞毒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研究三七茎叶皂苷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七茎叶皂苷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达玛烷-20(22)-烯-3β,12β,25-三醇[dammarane-20(22)-en-3β,12β,25-panaxatriol,Ⅰ],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20(R)-dammarane-3β,6α,12β,20,25-pentol,Ⅱ],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20(R)-dammarane-3β,12β,20,25-triot,Ⅲ],20(s)-人参二醇[20(s)-panaxadiol,20(s)-PD,Ⅳ],20(s)-原人参二醇[20(S)-protopanaxadiol,20(s)-PPD,Ⅴ],20(R)-原人参二醇[20(R)-protopanaxadiol,20(R)-PPD,Ⅵ],20(s)-人参三醇[20(S)-panaxatriol,20(S)-PT,Ⅶ],20(s)-25-甲氧基-达玛烷-3β,12β,20-三醇[20(s)-25-me—thoxyl—dammarane-3β,12β,20-triol,Ⅷ]。结论:化合物Ⅱ和Ⅴ为首次从三七茎叶皂苷水解产物中分得。

  • 标签: 三七茎叶 人参皂苷衍生物 水解产物 化学研究
  • 简介:目的:建立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中对叶百部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蒸发光检测法建立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中对叶百部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其体外释放度。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Extend-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2%三乙胺溶液(40∶60);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进样量为30μL;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97℃、空气流速为3mL·min-1。结果:本品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对叶百部碱的质量浓度为0.02~0.30m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6%,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在2、8、12h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10%~30%、50%~70%、80%~100%,均符合规定。结论:该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具有代表性,可作为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百部 总生物碱 缓释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体外释放度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波提取法提取蓝莓中花青素类成分的工艺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选用L9(34)正交表考察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时,提取液的甲醇比例、提取液的盐酸含量、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蓝莓中花青素类成分提取率的影响。花青素的总含量用HPLC法测定。结果:超声波提取法提取花青素类成分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盐酸含量>甲醇比例>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液80%甲醇-水溶液,提取液含盐酸0.2%,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50min。结论: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蓝莓中花青素类成分的含量为5.12mg·g^-1。

  • 标签: 蓝莓 花青素 超声波提取 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