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性成像技术在小器官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了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手术的63例乳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应用弹性成像技术后的诊断以及病理结果。结果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7例,导管内癌8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髓样癌5例,浸润性混合性小叶导管癌1例。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乳腺疾病附加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 标签: 弹性成像 乳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四维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1200例孕24w-28w左右的正常妊娠孕妇的胎儿心脏进行二维切面及四维成像检查,首先先采用二维超声对胎儿心脏的基本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等进行观察,然后采用彩色多普勒对其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发现异常情况选取合适的二维切面为基础进行四维成像,然后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果120例高危妊娠胎儿中,发现心脏大血管畸形53例,其中心内膜垫缺损15例,肺动脉狭窄9例,法洛氏四联症8例,单心房4例,单心室3例,右室双出口2例,室间隔缺损8例,永存动脉干3例,主动脉离断1例,漏诊1例室间隔缺损。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胎儿心脏畸形产前诊断的基本检查方法,四维超声心脏容积信息联合应用二维超声影像技术,通过表面成像、反转成像、断层显像等一系列后处理技术可实时动态显示胎儿心脏三维容积信息,更直观显示心房、心室和大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空间关系,并能评估胎儿心脏容积,测算射血分数和每搏量明显提高胎儿先心病的检出率,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四维超声 产前诊断 胎儿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大肠息肉腺体开口的特点,评估其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染色放大内镜观察息肉pit开口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放大内镜结合染色内镜对非肿瘤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是89.47%,对诊断为肿瘤病变的准确率是95.16%,,整体准确率是84.21%。结论放大内镜对肠道息肉的定性诊断是可靠的。

  • 标签: 肿瘤性病灶 非肿瘤性病灶 放大内镜 腺开口 早期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A1C在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5例。分别给予采血检测,检测两组的HBA1C水平、FPG水平。结果经过检测后得知,A组FPG(8.94±1.56)mmol/L,显著高于B组(5.12±0.20)mmol/L,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处于4-6.5%的HBA1C水平时,A组为26.1%(8/35),明显高于B组的95.6%(32(35处于6.5-10%的HBA1C水平时,A组为35.8%(1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1/35),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A1C检测,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HBA1C 糖尿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进行术前超声检查,共检查70个半月板,分析结果并与关节镜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诊断半月板损伤准确性80.0%,内侧半月板损伤准确性75.5%,外侧半月板损伤准确性86.7%。(半月板前角损伤准确性93.3%,后角损伤准确性76.9%)。结论超声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无放射性,能直接显示半月板内部结构,并且重复性好,可以用于动态观察病情的发展等优点,且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重要辅助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膝关节 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盘植入的应用价值,胎盘植入的产前声像图特征。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产后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胎盘植入的患者98例。分析胎盘植入的产前声像图特征,以及三维、二维超声检出率。结果中央型前置胎盘及前壁胎盘,胎盘植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维彩超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检出率受众多因素影响,如胎盘位置、胎儿位置、检查者手法及孕周大小等,产前诊断漏诊率高,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尤其是三维能量多普勒,在产前诊断胎盘植入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师的诊治提供可靠保证。

  • 标签: 胎盘植入 产前 三维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副乳腺及副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副乳腺及副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副乳腺多位于腋窝,边界不清,位置较为表浅,与皮肤相连,副乳腺纤维腺瘤边界清晰,有包膜,位置表浅;高频超声诊断副乳腺及副乳腺纤维腺瘤符合率高(91.3%)。结论高频超声因具有廉价、无辐射、操作简单、诊断符合率高等优点,因此可以作为诊断副乳腺及副乳腺纤维腺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高频超声 副乳腺 副乳腺纤维腺瘤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多种超声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都在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但是各种技术又都有各自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所以应该是多种技术联合应用,取长补短,才能使乳腺癌的诊断更加的及时准确合理。

  • 标签: 超声 造影 弹性成像 三维超声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胸部CT血管造影技术在早期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经胸部CT血管造影诊断检查证实为肺动脉栓塞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来总结胸部CT血管造影在早期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中的意义。结果本组2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胸部CT血管造影诊断显示,合计检出病灶累及处172处。其CT征象包括了直接与间接两种征象。结论胸部CT血管造影检测技术对于早期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具有重要意义,应在临床广泛开展实施。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血管造影 胸部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60例,其中39例行胸透或X线胸片检查,15例行普通CT扫描检查,6例行螺旋CT及三维重建。结果60例患儿中,经X线胸片或胸透检查结果为异常的39例患儿中,38例均证实为异物诊断,1例误诊;15例行普通CT扫描检查中,12例结果异常;6例行螺旋CT及三维重建的患儿,结果检查均见异物。结论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但是不能作为是否进行手术的绝对依据。

  • 标签: 放射影像 小儿气管 支气管异物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DOG-1是目前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相对较高的抗体,为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充分而肯定的治疗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010年共159例病例的蜡块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59例胃肠道间质瘤、100例非胃肠道间质瘤,观察镜下形态、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OG-1、CD117、CD34等抗体的表达情况,并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胃肠道间质瘤表达DOG-1(54/59,92%),表达CD117(49/59,83%),表达CD34(47/59,80%);胃肠道间质瘤DOG-1和CD11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99,P>0.05),胃肠道间质瘤DOG-1和CD3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675,P>0.05)。在神经纤维瘤等6种共70例非胃肠道间质瘤中DOG-1总阳性表达为(10/70,14%),胃肠道间质瘤DOG-1表达与非胃肠道间质瘤DOG-1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6.4060,P<0.01)。结论DOG-1是目前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相对较高的抗体。与CD117和CD34、PDGFRA、Nestin联合使用有互补作用,可提高GIST的诊断率,为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化 诊断
  •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的羊水及绒毛细胞原位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细胞原位培养载玻片法,对100例羊水和30例绒毛标本进行原位培养收获,制备好的玻片于GSL-120染色体全自动扫描系统进行克隆识别扫描。结果结合染色体全自动扫描平台,建立了条件稳定、操作简单、分析过程简化的原位培养载玻片法。100例羊水标本均培养成功,其中异常4例,核型分别为2例46,XX,inv(9),1例47,XX,+21,1例45,XY,rob(13;14);30例绒毛标本中,10例为介入性产前诊断标本,均培养成功,核型均正常;余20例为流产绒毛,成功17例,其中5例异常,核型分别为2例47,(XX/XY),+16,1例47,XX,+14,1例45,X,1例47,XX,+3。结论细胞原位培养载玻片法培养周期短,操作简便,染色体形态好,核型多且完整,配合染色体全自动扫描系统,大大缩短阅片时间,能更加及时准确地得出产前诊断结果。

  • 标签: 羊水 绒毛 原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超在闭合性肌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肌腱损伤患者术前、术后应用高频超声探头作彩超检查,对比检查结果与术中探查情况。结果70例患者术中探查均与彩超报告相符,彩超检查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彩超检查在闭合性肌腱损伤诊断中,具有准确率高、简便、迅速等特点,是肌腱疾病诊断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肌腱 闭合性损伤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方法与Itoh5分评分法,在乳腺实性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方法进行检查,对照组应用Itoh5分评分法进行检查乳腺实性肿块定性。结果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法诊断乳腺实性肿块定性的准确性明显胜于Itoh5分评分法,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法对乳腺实性肿块定性的诊断价值优于hoh5分评分法,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提供科学客观的诊断标准。

  • 标签: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乳腺肿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功检验与B超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到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脂肪肝病人共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肝功检验与B超检测。结果观察组的ALT与AST值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影像诊断特点为回声不均匀(可高、可低),卫星结节,门脉期及实质期病灶增强消退,动脉期病灶弥漫性迅速增强。结论肝功检验与B超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大,可有效判断发病状况与预后,在临床上可结合使用。

  • 标签: 肝功指标 B超 脂肪肝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96例肺结核患者的低剂量螺旋CT表现,并与X线胸片(DDR片)作对照,总结两种方法对肺结核的检出率和诊断率。结果DDR片检出阳性病例71例,检出率73.96%,诊断肺结核38例,诊断率39.58%;低剂量螺旋CT检出阳性病例96例,检出率100%,诊断肺结核65例,诊断率67.71%。低剂量螺旋CT在胸部阳性病灶的检出率和肺结核诊断方面均明显高于DDR片,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胸部可以既不影响扫描成像质量,又可降低扫描剂量,还可明显提高肺结核的检出率和诊断率。

  • 标签: 螺旋CT 低剂量 肺结核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胰腺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胰腺期和门静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注射对比剂后23s、40s、65s。分别测量各期正常胰腺、病灶及胰周大血管的CT值,依照CT征象诊断胰腺癌并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本组100例,胰头部83例,胰腺体尾部17例。显示肿块影57例,病灶直径大小为1cm~2.5cm,肿块影的强化特点为①不规则的低密度影,在胰腺期显示清晰。②病灶略有强化,在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在胰腺期略有强化。③病灶均匀强化,在动脉期略有强化,胰腺期均匀强化。43例只显示总胆管及胰管略有扩张,总胆管下端截然中断,局部未见明显软组织密度影。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多层螺旋CT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