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运用荧光光谱对酒石美托洛尔与牛血清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酒石美托洛尔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动态猝灭.测定了酒石美托洛尔与BSA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观结合常数Ksv,Ksv分别为2.271×10~5、3.698×10~5、5.923×10~5.同时也测定了两种物质分子之间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其中不同温度下酒石美托洛尔与BSA的结合位点数都约为1,说明酒石美托洛尔与BSA有单一的结合位点且受温度影响较小.在酒石美托洛尔与BSA的作用过程中反应的焓变ΔH〉0、熵变ΔS〉0,说明酒石美托洛尔与BSA之间的主要相互作用为疏水作用力;吉布斯自由能ΔG〈0,表明结合过程是一个熵增加、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

  • 标签: 生物医学光子学 酒石酸美托洛尔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 简介:胆汁淤积是指由于胆汁生成障碍、胆汁分泌和(或)胆汁流动受损所引起的病理改变。临床上最显著的表现是黄疸。还常伴乏力、瘙痒等症状。根据胆汁代谢异常发生部位.可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引起胆汁淤积的病因复杂.其临床表现各异.且具有各自的诊断标准及治疗特殊性.只有及早、正确地识别胆汁淤积。明确其病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启动合适的治疗或干预方案。

  • 标签: 胆汁淤积 病因 诊断
  • 作者: 邓永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1)【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16-02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胃炎疾病。最近几年,胆汁返流性胃炎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对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主要是由于人们不规律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导致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而容易发生胆汁返流性胃炎这种疾病。并且在生活中患者会时常有一些不良情况,如,胃酸、胃胀等,因此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很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概述,以及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应该如何护理,包括预防护理、以及患病以后的护理措施,仅供参考。1胆汁反流性胃炎概述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胃粘膜受到刺激而发生的胃炎疾病,主要是由于胆汁本来正常下应该到肠道中,而胆汁却通过幽门逆向流入到人体的胃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可能伴随一定的并发症,如,溃疡、出血等。此外,胆汁逆向流入到胃中也可能侵蚀患者的气管、声带等,从而导致气管炎、慢性咽炎。如果胃液逆向流入到呼吸道里面,可导致出现更加严重的吸入性肺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在通过胃镜检查,不但会有胃粘膜水肿的情况,而且会有胃粘膜充血的状况,并且可以观察到胃腔里面有很多的呈现绿色颜色的留液。此外,蠕动的十二指肠会产生很多的黄色的小泡沫,这些泡沫会陆续不断的流入到患者的胃里面。2胆汁返流性胃炎应该如何护理胆汁返流性胃炎护理很重要,本文针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护理主要从两方面来说,其一是胆汁返流性胃炎的预防护理,其二是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2.1胆汁返流性胃炎的预防护理首先,要注意饮食。平时要合理膳食,多吃一些低脂肪的食物,从而有效的降低饮食以后反流情况产生的几率。倘若不注重饮食,饮食以高脂肪为主则会使小肠粘膜会产生很多的胆囊收缩素,从而引发反流情况发生。其次,要注意体重。如果体重超过正常体重要减肥,主要是由于身体体重过重就会导致腹腔内的压力持续升高,从而导致胃液发生反流情况,尤其是肥胖者平卧状态发生的几率更高。所以要适当的锻炼减少重量,减少身体的脂肪,从而有效的缓解这种情况的发生。再有,要注意卧位。在处于卧位状态情况下,要把床头垫高,最好在15厘米到20厘米范围内。此外,要注意睡姿。不要把手臂放到枕头下面或者举高,否则会使膈肌抬高,这种会增大胃里面的压力,从而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42例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探讨治疗方胆汁淤积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内胆汁淤积症的42例病例。结论肝内胆汁淤积症总结治疗,认真总结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愈效果。

  • 标签: 胆汁淤积症 治疗
  • 简介: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胆汁生成和(或)胆汁流动障碍所致的临床和生化异常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瘙痒和疲劳.生化异常主要是血胆红素(TB)及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胆汁淤积可因病理损伤分为肝内及肝外两大类,肝内胆汁淤积也可称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诊断常较困难。

  • 标签: 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性肝病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白色念珠菌改良热酸性酚法RNA提取方法与玻璃珠法、超声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的比较,确定一种有效提取白色念珠菌早期生物膜RNA的方法。方法将培养3h和6h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分为2组,每组分别采用热酸性酚法、玻璃珠法、超声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提取酵母相白色念珠菌的RNA,用分光光度计及甲醛变性凝胶电泳检测RNA的浓度、纯度以及完整性。结果1~8号样本RNA总量依次为:9.96、12.72、2.88、4.56、2.76、4.92、7.32、10.68μg。结论热酸性酚法是提取白色念珠菌早期生物膜RNA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生物膜 白色念珠菌 RNA提取
  • 简介:牛乳,豆乳是一种液体食物,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许多营养成份。目前,消毒牛乳、消毒豆乳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大众营养品,其质量问题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大多数牛乳与乳制品中的脂肪、蛋白质、游离氨基的简易分离及测定方法,并对消毒牛乳(一周内)消毒豆乳的上述几种成份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 标签: 消毒牛乳 总游离氨基酸 蛋白质 豆乳 游离氨基酸含量 测定方法
  • 简介:研究半夏生物碱(PTA)对青霉素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大鼠的对抗作用,以及对海马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GABA和GABA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抗癫痫机制。通过青霉素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大鼠观察PTA对癫痫潜伏期、发作程度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GABA的含量。同时用逆转录PCR技术来分析PTA对大脑GABA_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GABA和甘氨酸水平减少,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水平增加,GABAA受体mRNA表达减少;而高、低剂量PTA均可以延长青霉素诱发癫痫的潜伏期,并能减轻其发作程度,同时可显著增加GABA以及GABA_A受体mRNA水平,减少谷氨酸的水平,而对甘氨酸和天冬氨酸无明显影响。总之,PTA对大鼠青霉素慢性点燃模型有对抗作用,它可以增加γ-氨基丁酸含量和GABAA受体mRNA水平,以及降低谷氨酸含量。

  • 标签: 半夏生物总碱 青霉素慢性点燃 抗癫痫作用 神经递质 GABAA受体mRNA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胆汁-法尼醇X受体(FXR)-脂质代谢通路探讨天然高负氧离子对亚健康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亚健康模型组30只。对照组予普通饲料,模型组予高脂高糖饮食及限制日常活动,造模时长5周。亚健康模型建立成功,恢复饲养条件,高负氧离子干预组(康养组)带往天然高负氧离子环境康养7 d,自然恢复组大鼠喂养地点不变。比较康养前后大鼠外观、力竭游泳时间。收集外周血进行血生物化学检测。荧光双染法检测肝组织FXR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荧光强度。实时荧光半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胆汁-FXR信号通路相关指标[FXR、PPA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加,活力下降,甘油三酯[TG,(1.18±0.20)mmol/L与(0.65±0.12)mmol/L]及胆固醇[TC,(1.23±0.29)mmol/L与(1.00±0.25)mmol/L]水平升高,P值均< 0.05,提示存在肝脂肪变性;康养组与自然恢复组大鼠TG、TC水平均较模型组下降,康养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模型组相比,康养组及自然恢复组大鼠肝脏内FXR、PPARα的表达增强,而SREBP-1c的表达下降;康养组与模型组FXR、PPARα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9.27±0.26与6.77±0.20、9.71±0.21与7.09±0.24,P值均< 0.01;自然恢复组FXR、PPARα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7.99±0.30、8.44±0.28,与模型组比较,P值均< 0.05。康养组与模型组的FXR、SREBP-1c的蛋白水平比较,分别为1.30±0.19与0.43±0.28、1.56±0.22与2.43±0.19,P值均< 0.01;自然恢复组的FXR、SREBP-1c蛋白水平分别为0.81±0.33、2.10±0.38,与模型组比较,P值均< 0.05。表明天然高负氧离子环境可增强肝脏脂质代谢能力,改善脂质紊乱情况。结论天然高负氧离子具有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的能力,对轻度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标签: 亚健康 脂质代谢 天然高负氧离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尿酸(UA)、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三组A组(心功能Ⅱ级,n=62),B组(心功能Ⅲ级,n=116),C组(心功能Ⅳ级,n=22),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患者血清尿酸、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CHF组患者血清UA、胆红素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UA、胆红素和CRP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判断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功能 尿酸 胆红素 C-反应蛋白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外周血嗜粒细胞(EOS)计数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对支气管哮喘(哮喘)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哮喘专病门诊就诊的疑似哮喘患者120例,其中哮喘组80例,非哮喘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9例,慢性咳嗽患者2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临床资料、危险因素调查、肺功能测定、FeNO测定、外周血EOS计数、血清IgE测定。分析哮喘组及非哮喘组FeNO、外周血EOS计数、血清IgE的表达水平差异,探讨三者对哮喘的单独诊断价值及联合诊断价值。采用SPSS 24软件及MedCalc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作图。结果哮喘组中FeNO、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非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6.15、-4.93、-4.68,P值均<0.01)。FeNO、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IgE均能从疑似哮喘患者中鉴别诊断哮喘。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FeNO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0.78~0.91,P<0.001)。外周血EOS计数的AUC为0.78(95%CI:0.70~0.86,P<0.001)。血清IgE的AUC为0.76(95%CI:0.68~0.85,P<0.001)。FeNO、外周血EOS、血清IgE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效能,AUC为0.86(95%CI:0.80~0.92,P<0.001)。结论FeNO、外周血EOS计数、血清IgE在哮喘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相比,这3个生物学指标较普遍、廉价、安全,三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哮喘 诊断 呼出气一氧化氮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 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IgE(TIgE)在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变化意义。方法对20例哮喘、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检测TIgE,并与16例健康体检者相对照。结果哮喘组TIgE(108.33±57.32IU/mL)显著高于对照组(27.98±10.18IU/ml)(P<0.05);慢性支气管炎组TIgE(60.37士48.06IU/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TIgE与慢性支气管炎组TIg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IgE联合检测更有助于哮喘气道过敏性炎症的诊断,对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患者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 标签: 总IgE 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血清IgE水平及其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喘息性疾病(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住院婴幼儿(年龄<2岁),共482例。测定所有婴幼儿的血清IgE水平,并分析血清IgE水平与哮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中,选择的所有婴幼儿中,共存在380例婴幼儿的血清IgE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值,占比78.84%;其平均水平为(23.61±10.22)IU·ml-1,高于正常值(0~15IU·ml-1);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占比分别为74.21%、25.78%;在380例血清IgE水平增高者中,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共121例,占比60.20%(121/201);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共259例,占比92.17%(259/281);经跟踪随访发现,164例接受随访的婴幼儿中,共发现38例先后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占比23.17%。结论本研究中共存在78.84%喘息性疾病婴幼儿存在血清IgE水平升高情况,由此可推断,IgE水平与喘息性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同时也可作为评价支气管哮喘发生的依据。

  • 标签: 喘息性疾病 婴幼儿 血清总IgE水平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清IgE在西班牙指南下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如A型肺气肿或慢支非频发型,B型慢阻肺-哮喘重叠综合征(ACOS),C型肺气肿为主频发型及D型慢支为主频发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诊治A组患者20例,B组患者20例,C组患者20例及D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4组患者FeNO、血清IgE差异,排除干扰因素如年龄、身高、体重、性别、频发次数等因素。结果四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两两对比标准差P>0.05,无统计学意义,频发次数各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FeNO、血清IgE表达水平为B组>C组=D组>A组。结论FeNO、血清IgE、频发次数在ACOS患者中表达增高,有望成为诊断ACOS的客观指标,FeNO、血清IgE及频发次数同时升高的患者需注意ACOS的存在。

  • 标签: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 血清总 IgE 慢阻肺-哮喘重叠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炎症
  • 简介:通过对过度训练大鼠补充黄柳菇黄酮,观察大鼠血清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过度训练后机体的氧化损伤状况及黄柳菇黄酮对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过度训练后的大鼠血清抗氧化酶系受到严重破坏,而补充黄柳菇黄酮的大鼠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血清抗氧化酶的活性.表明黄柳菇黄酮可有效降低过度训练造成的机体氧化损伤。

  • 标签: 黄柳菇 总黄酮 过度训练 血清抗氧化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中脂蛋白水平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1月至2008年9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初诊的244例乳腺癌患者及同期99例健康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血清代谢指标的变化,Spearman相关分析胆固醇、LDL-C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的关系,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无病生存率(DFS)的预后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较正常人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正常人低;血清胆固醇、LDL-C水平在ER/P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较Her-2阳性及三阴型乳腺癌低。血清胆固醇、LDL-C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TC≥5.2mmol/L组或LDL-C〉3.08mmol/L组的DFS较TC〈5.2mmol/L组或LDL-C≤3.08mmol/L组明显降低(TC68%vs77.7%,LDL-C73.4%vs86.3%,P〈0.05)。结论高胆固醇、高LDL-C血症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 标签: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无病生存率 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