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门诊、住院信息系统整合在血液患者预约住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血液实行门诊、住院信息系统整合,患者可预约住院,将其作为观察组;将2016年采用传统住院模式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住院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及床位使用率,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医生、护士及患者对预约住院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床位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医生、护士及患者对预约住院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模式(P〈0.05)。结论:通过门诊、住院信息系统整合实施预约住院模式,有效提高了血液的床位利用率,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提升了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血液科 医院信息系统 预约住院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血液易感染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血液治疗的血液疾病且有感染危险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用于血液易感染疾病患者护理,能够减少感染事件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推进整体护理工作的进展。

  • 标签: 整体护理 血液科 应用 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多学科协作机制在血液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血液 2019年 7月 -12月 864名患者,其中 2019年 7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432名患者为干预前组,采用普通管理模式; 2019年 10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432名患者为干预后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机制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 干预后组患者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干预前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实施多学科协作机制在血液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具有良好效果,可提高科室的整体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多学科协作机制 CRE主动筛查 防控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籽配合穴位贴敷预防血液化疗时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52例血液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管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6例实施耳穴埋籽配合穴位贴敷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26例给予常规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预防效果及恶心呕吐预防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预防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恶心呕吐预防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化疗患者恶心呕吐预防过程中运用耳穴埋籽配合穴位贴敷效果显著。

  • 标签: 耳穴埋籽 穴位贴敷 血液科化疗 恶心呕吐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前心理护理在血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7月到某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主要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施不同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术前心理护理 血液科 造血干细胞移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式联合PBL教学法在血液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实习的护生3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护理查房考核,统计分析不同模式的带教效果与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护理查房考核成绩、出科成绩优秀率、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显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生带教中采用临床路径式联合PBL教学法,可以丰富护生理论知识,提升其技能操作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改善血液护理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满意度,有利于发挥两种教学方法创造性及积极性的特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 标签: 血液科 护理教学 临床路径式教学 PBL教学法 教学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血液护理在带教中应用阶梯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阶梯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血液护理具有特殊性和学习难点,因此需要针对性的带教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阶梯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并得到学生的积极反馈。血液护理带教中应用阶梯式教学法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今后的带教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血液护理带教中,阶梯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2016年1月-12月实习的80名护理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跟班实习教学,观察组使用阶梯式教学法。结果使用阶梯式教学法的观察组的各方面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式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有很大促进作用,教学效果更好,推荐使用。

  • 标签: 阶梯式教学法 护理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血液护理带教中,阶梯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2017年1月—10月实习的40名护理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跟班实习教学,观察组使用阶梯式教学法。结果使用阶梯式教学法的观察组的各方面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式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有很大促进作用,教学效果更好,推荐使用。

  • 标签: 阶梯式教学法 护理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阳光心态塑造辅导对血液护士孤独感和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法:应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了我市三甲医院血液共计60名护理人员,将其当作主要研究对象,在课程开始之前应用UCLA孤独量表和幸福感量表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对护理人员实施阳光心态塑造辅导方面的培训,在课程结束以后的1周、3周、2个月、6个月、1年再次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和培训课程开始之前相比,护理人员在接受培训课程以后的1周、3周、2个月、6个月的时间里,其孤独感没有发现显著的变化(P>0.05),但是幸福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P<0.05);护理人员在接受培训课程以后的1年之后,其孤独感明显降低(P<0.05),且幸福感同样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理人员接受阳光心态塑造辅导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孤独感,并且提高幸福感,同时有着较为长期的效果。

  • 标签: 阳光心态 血液科 孤独感 幸福感
  • 简介:[ 摘 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患者PICC堵管发生率方面的效果。方法: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于2021年6月成立QCC小组,圈成员7人,通过选取圈徽圈名以及主题,活动计划,现状调查,要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以及检讨改进等程序进行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血液患者PICC堵管发生率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血液PICC堵管发生率从8% 降至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 品管圈 血液科病房 PICC 堵管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PBL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血液见习带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本院血液见习的实习生为对象,共计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对比临床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在带教内容和带教方法的满意度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结论:针对血液实习生采纳PBL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BL教学法 问题讨论式教学法 血液科 见习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启发式临床教学模式在血液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血液护理实习生60名,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启发式临床教学模式。对比考核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结果 观察组各项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维度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启发式临床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其评判性思维能力获得有效锻炼。

  • 标签: 启发式临床教学模式 血液科护理 带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循证医学教学法+情景模拟在血液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2023年9月份分配至我院血液实习的5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均25例,前组予以常规教学方法,后组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法+情景模拟,比较两组组教学质量、带教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两个方面考核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带教总满意度100.00%较对照组84.00%居于更高水平(P<0.05)。结论:循证医学教学法+情景模拟对血液临床护理带教教学质量、带教满意度提升均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荐和施行。

  • 标签: 血液科 循证医学教学法 情景模拟 带教质量
  • 简介:摘要:血液临床护理的特殊性要求护理教育必须具备针对性,而循证医学教学法和情景模拟作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提升血液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因此,循证医学教学法+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评价其对护理教育质量的提升效果,为血液护理带教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 标签: 循证医学教学法 情景模拟 血液科 临床护理带教 提升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规范化培训医师实施导师责任制结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后的带教效果,为血液规培医师带教方案的制定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规培的52名医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接受CBL教学法带教,观察组接受导师责任制结合CBL教学法带教,均带教3年。分别于带教前及带教3年后使用本院自制考核表评估两组医师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及教学质量。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带教3年后,两组骨髓穿刺术、骨髓活检术、腰椎穿刺术、鞘内注射术等操作技能评分,专科基础理论、常见病规范化诊疗、疑难病例分析、危重患者抢救等理论知识评分,医学知识、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医患沟通、理论联系实践等教学质量评分均较带教前升高(P<0.05);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师责任制结合CBL教学法有利于提升血液的规培效果和教学质量。

  • 标签: 血液科规培 导师责任制 案例教学法 操作技能 理论知识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易感染疾病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血液中80例存在感染风险的患者用随机方式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40例,给予常规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共40例,给予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感染率为,对照组的感染率为,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在血液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措施能够将感染率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整体护理 血液科 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