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路径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护理带教方式,该教学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能够使护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还能够促进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护生的专业素质,并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护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对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血液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血液护理带教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评析了在血液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的效果。从学生知识和技能提升以及患者护理质量改善两个方面论证了临床路径教学法的效果,临床路径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框架,帮助他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血液护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临床路径教学法的规范化护理和团队协作特点,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效果。因此,在血液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整体护理在血液易感染疾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血液疾病伴有感染危险的患者当中,随机收集7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患者。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后者采用整体护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整体护理在血液易感染疾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大大降低感染率,提升患者的住院安全性,减少感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整体护理 血液科易感染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层流室护理质量项目。方法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提高血液层流室护理质量项目进行具体实践。结果开展QCC活动四个月后,层流室护理质量项目较前明显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血液科层流室 护理质量
  • 简介:0引言伴随患者的住院治疗,静脉输液和静脉采血成为了临床护理的两大工作任务,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很及时的跟进患者的血标本化验,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传统的护理技术中,分开完成采血和输液两部分内容,使患者经历两次穿刺痛苦,也加大了护理工作量。尤其本科室的特殊情况,本科室的新入患者经常有采集静脉血标本、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等多项护理操作同时进行的情况,在院患者用药的多样性和高频率,加之时时跟进的血标本检验。而本科室患者每2日需进行血常规监测,从而根据化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也有很多药物需定时给药,而早6:00也正是本科室采集空腹血标本的时候,为避免患者遭受两次穿刺,本科采用防弹出采血输液两用针,它不仅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为护士提供了方便,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1]。

  • 标签: 静脉输液 采血 一针两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69例血液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性别、置管部位、置入静脉等对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结果性别、置管部位、置入静脉等因素都是影响血液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因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血液患者应尽量选择肘部以上静脉进行穿刺,以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血液科患者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血液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 10月 -2019年 11月,将我院血液 54例白血病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 27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 SAS评分指标和 SDS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 P< 0.05)。护理前,研究组的 SAS评分指标,以及 SDS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 P> 0.05)。护理后,研究组的 SAS评分指标,以及 SDS评分指标均低于参照组( P< 0.05)。结论:为血液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白血病 心理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液临床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血液实习生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双向提问式、案例式、研讨式方案;对照组实施传统式教学,实习4周后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出科成绩优秀率、实习生带教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理论考核优秀率分别为92.0%、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照组的技能操作优秀率分别为86.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照组实习生带教满意率分别为96.0%、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临床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可提高实习生的带教满意度,实习生对临床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程度更佳,值得临床教学中应用。

  • 标签: 临床教学 多元化教学 血液科
  • 简介: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手持智能通讯设备的日益普及,“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方式,以其便捷、跨平台等优势,逐渐成为学习和生活中重要的交流手段,同时也给我们临床带教常规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探讨将现代通讯手段微信引如血液带教的运用及其效果体会,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 标签: 微信 护理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140例血液出血性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57%,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出血性疾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病情有效控制和早日康复。

  • 标签: 血液科 出血性疾病 临床护理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血液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血液科 临床护理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信公众平台在血液患者输液港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植入TIVAP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3月~2017年9月在我植入TIVAP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传统电话随访的延续性护理;2017年10月~2018年3月在我植入TIVAP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TIVAP相关知识知晓率、TIVAP按时维护率、TIVA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IVAP相关知识知晓率、TIVAP按时维护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IVA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将微信公众平台用于血液病人TIVAP延续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输液港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为了提升血液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以集束化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作为本次对比项,以本院的90例血液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实施上述不同管理方式,主要目的是比较两组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护理期间采取集束化护理管理可以更好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集束化护理管理 血液科 压疮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液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集束化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血液老年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43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实行集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压疮风险评分高,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高,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血液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效果显著,能降低患者压疮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血液科 老年 压疮护理 集束化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液易感染疾病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1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且均为血液疾病且有较高感染风险,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各57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整体护理,对两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经相关研究表明,采取整体护理的观察组感染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血液易感染疾病患者而言,整体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最大程度的降低感染问题发生情况。

  • 标签: 整体护理 血液易感染疾病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在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血液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探究PDCA循环管理前后,患者输血不规范率。结果 实施PDCA管理后,输血不规范率低于输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血液输血管理中,有利于规范输血流程,降低输血不规范率,保证患者用血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科 输血 PDCA循环管理 护理安全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专科质控护理措施为血液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并发症预防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选取血液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血液专科质控护理措施。护理3个月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并发症及心理状况,并对患者出院时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VS22.22%),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95.56%VS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专科质控护理 血液科 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血液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2022年1月-9月轮转的护理学生82名,随机分为两组,即PBL组与常规组。PBL组开展PBL教学法,常规组开展血液临床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学生基础考核成绩与自学效果考核成绩。结果:PBL组实践动手能力、基础护理知识、沟通表达能力评分均较常规组明显提升,PBL组总计分值(92.36±1.92)高于常规组;PBL组兴趣爱好、主动学习、表达技巧、团队协作考核成绩均较常规组升高;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临床护理带教中运用PBL教学法对提升护理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习自主性具有重要意义,且能提高其实践操作与知识水平,整体提升血液护理效果。

  • 标签: PBL教学法 血液科 临床护理 带教 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