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应用偏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在微弱荧光信号情况下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和不同建模光谱区间对色氨酸和酪氨酸溶液浓度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发现预处理方式采用平滑、减黑暗响应和减直线操作,然后建模光谱区间采用300—500nm范围内取极值点并对300—400nm进行间隔10nm取值时得到最佳的建模效果.实验最终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酪氨酸浓度的平均预测误差为5.9%.色氨酸浓度的平均误差为8.1%.

  • 标签: 偏最小二乘法 荧光光谱 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实时荧光定量PCR在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结核患者,实验时间集中在2018年9月-2020年9月,共计90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来。本次实验分组依据为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手段,依据不同检测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乙组及丙组。甲组患者实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组患者实施抗酸染色检测,丙组患者实施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对三组患者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甲组患者中共计16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乙组患者中共计8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丙组患者中共计10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分别占总人数比重的53.33%、26.67%及33.33%,三组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结论:相比抗酸染色检测及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更加突出,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具有操作简单、等待时间较短等优势,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标签: 痰标本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正>对1025份临床血清标本用荧光定量聚合反应(FQ-PCR)的方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并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免疫学指标的对比检测。结果:HBsAg(+)、HBeAg(+)、HBcAb(+)模式HBVDNA阳性率为99.2%(390/393),其平均拷贝数为4.65×10E8拷贝/ml:在HBsAg(+)、HBeAb(+)、HBcAb(+)模式中HBVDNA阳性率为62.5%

  • 标签: HBCAB 乙型肝炎病毒 临床血清 DNA 拷贝数 免疫学指标
  • 简介:TA克隆构建含MOC1基因cDNA片段的重组质粒,作为TaqMan定量检测水稻分蘖基因MOC1mRNA的标准品,建立了检测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从水稻分蘖芽总RNA中逆转录扩增总cDNA,PCR扩增MOC1基因中设计的目的片段,将纯化的目的片段与pMD19-TSimple载体连接,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重组质粒DNA,PCR鉴定并测序分析。纯化质粒并检测260nm吸光值,确定重组质粒原液的拷贝浓度并以此制备荧光定量PCR梯度浓度标准品。对重组质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建立了MOC1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检测灵敏度达10^2拷贝,线性范围为10^2-10^7拷贝,阈值循环数与PCR体系中起始模板量的对数值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扩增效率高(E=92.8%)。成功建立了MOCI基因实时荧光PCR定量标准品,且TaqMan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可对水稻分蘖基因MOC1mRNA的表达进行准确定量

  • 标签: 水稻 分蘖 基因表达 实时定量RT—PCR TAQMAN探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方法建立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7份肺结核患者痰液为研究标本,分别采用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抗酸染色法、集菌培养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的阳性检出率为70.66%,抗酸染色法为29.34%,集菌培养法为42.51%,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的阳性检出率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P<0.05)。结论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特异性、敏感性较高,可为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V-DNA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对我中心经病理组织学诊断宫颈疾病女性500例开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V-DNA水平。结果y(Ct)=-3.3236lgx+34.713,R2=0.9986,批内、批间、日间重复性检测CV均在合格范围内;不同病理类型HR-HPV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416,P<0.05);不同类型HR-HPV阳性者拷贝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11.495,P=0.063>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V-DNA可作为宫颈癌筛查方法,筛查早期CIN病变。

  • 标签: 宫颈癌 HPV-DNA PCR 实时荧光定量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且可定量的检测马尔尼菲青霉病的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马尔尼菲青霉ITS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常规PCR扩增目标序列后,将鉴定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PCR及测序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和溶解曲线,得出拷贝数与循环阈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表达式,并做灵敏性、特异性试验。结果: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解曲线特异,相关系数为1.938,最低检测的拷贝数为8.5个/反应管。结论:建立了检测马尔尼菲青霉病的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定量分析感染程度及对治疗的指示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病 SYBR Green 实时定量PCR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并分析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DNA拷贝数与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中心确诊的结核病患者150痰样本作为结核组,另选取同期来我中心就诊的无结核表现的其他病例患者的40份痰样本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同期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和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核杆菌阳性率为72.67%,明显高于抗酸涂片法的2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例痰样本中,抗酸涂片结果阴性112例,阳性34例,疑似4例。在112例阴性结果中,有40例荧光定量PCR检测为阴性,72例检测为阳性,其中结合杆菌DNA拷贝数以102~103数量级居多;38例阳性(含疑似)结果中,有1例荧光定量PCR检测为阴性,37例检测为阳性,其中结合杆菌DNA拷贝数以103~104数量级居多,结果显示,DNA拷贝数数量级与涂片阳性程度基本呈正相关性。结论对于结核杆菌的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较涂片抗酸染色法,敏感度更高,特异性更强,且前者检测结核杆菌DNA拷贝数与后者镜检阳性程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结核杆菌 荧光定量PCR DNA拷贝数 涂片抗酸染色
  • 简介:【摘 要】目的:在宫颈癌筛查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V-DNA,探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的200例宫颈癌筛查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V-DNA和杂交捕获2代技术(HC-Ⅱ)检测HPV-DNA。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进而判断检测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诊断检测出HPV-DNA阳性病患有126例,以此作为金标准。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后,HPV-DNA阳性病患有106例,诊断正确率为84.12%;经杂交捕获2代技术(HC-Ⅱ)检测后,HPV-DNA阳性病患有74例,诊断正确率为58.73%。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V-DNA,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其诊断结果准确率高,降低误诊率,可有效筛查宫颈癌患者。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 HPV-DNA 宫颈癌筛查 杂交捕获2代技术(HC-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诊断中实施乙型肝炎病毒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20年2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HBsAg(+)、HBeAg(+)、抗-HBc(+)患者25例,HBsAg(+)、抗-HBe(+)、抗-HBc(+)患者23例,HBsAg(+)、抗-HBc(+)患者16例),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PCR检验HBV-DNA检验(研究组)及ELISA检验(参照组),比较两种检验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检验诊断后对比的各项指标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临床检验乙型肝炎病毒的过程中实施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特异性、敏感度较高,能准确真实的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程度,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DNA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100例妊娠晚期孕妇,所有孕妇均接受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细菌培养两种检测方法,以细菌培养结果为参照,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率。结果:100例受检孕妇中13例检测结果为B族链球菌感染,实时荧光定量方法中12例为阳性,88例检测结果为阴性,灵敏度为高于常规细菌培养。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可采取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B族链球菌感染检测,从而提升B族链球菌感染检出率,尽早采取治疗措施,从而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妊娠晚期 B族链球菌 孕妇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临床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探讨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的眼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干预性护理,观察患者不良症状改善情况。结果55例轻度过敏、45例中度过敏、20例重度过敏患者均经临床及时处理,所有患者过敏症状消退,机体功能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在实施眼底荧光素造影诊断过程中,应当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诊疗安全性。

  • 标签: 碘造影剂 过敏反应 护理对策 临床分析
  • 简介:3位患者均静脉注射诊断用药荧光素钠注射液20min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对症治疗给予异丙嗪25mg肌注,症状好转。

  • 标签: 荧光素钠 过敏反应 诊断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连续进行1023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6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65%。其中头晕、眼花、呼吸急促占28例,发生于造影开始2min后;血压升高12例,发生于造影结束后5~10min;恶心,呕吐14例,多发生于造影开始后5~10min之间;荨麻疹,呼吸困难8例,发生于注入造影剂15s~25min;休克2例,发生于造影开始10s~5min后。结论FFA是基本安全的眼科检查手段,应该尽可能以充分有效的护理干预最大限度减少或减轻FFA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FFA操作风险。

  • 标签: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目的:与定量比值法比较,探讨全自动直接定量法检测红细胞葡糖-6-磷酸脱氢(G-6-PD)活性的可行性。方法:同时采用定量比值法(即硝基四氮唑蓝定量法)和全自动直接定量法,检测219例肝素抗凝静脉血标本的红细胞G-6-PD活性。结果:定量比值法检测G-6-PD缺乏的阳性率为9.13%,全自动直接定量法检测的G-6-PD缺乏阳性率为9.58%,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量比值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卫生条件有限的基层医疗单位;全自动直接定量法快速准确,是一种可批量检测的理想筛选方法。

  • 标签: 定量比值法 全自动直接定量法 葡糖-6-磷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医用多清洗剂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实验研究。应用二喹啉甲酸(BCA)法建立医用多清洗剂的定量检测方法,并测定其重现性、准确性、回收率。结果:建立了BCA法测定医用多清洗剂的标准曲线、方程及样品的数据处理方法。BCA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且多次实验稳定性佳,R2均>0.95;标准蛋白回收试验,回收率<100±15%,标准偏差(RSD)<3%;BCA法测定医用多清洗剂原液及1∶50、1∶100比例稀释的医用多清洗剂样品,RSD均<5%;将医用多清洗剂原液稀释成6个浓度梯度,BCA法测得在1∶50~1∶200稀释范围内,随着稀释比例增加,蛋白浓度呈线性下降趋势。结论:BCA法可用于医用多清洗剂的定量检测,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稳定性和精确性。

  • 标签: 二喹啉甲酸法 医用多酶清洗剂 蛋白检测 眼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标志物与HBV-DNA定量和肝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乙肝患者187例,将其空腹血清送检,分析乙肝标志物与HBV-DNA定量和肝的相关性。结果本组A组和C组阳性率最高,A组的AKP,B组的ALT、GGT、AKP均有相关性。结论乙肝血清标志物、肝脏检测、HBV-DNA均可作用于了解乙肝患者情况,是具有临床价值的检测指标。

  • 标签: 乙肝标志物 HBV-DNA定量 肝脏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