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2例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62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均3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氨磺必利口服治疗,疗程均为8周,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以及阴性量表(SANS)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均通过治疗后,两组的BPRS评分以及SAN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BP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SANS评分方面研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磺必利适宜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确切。

  • 标签: 氨磺必利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共70例,根据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的35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的35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种不同的材料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为(13.4±2.4),手术时间为(128.4±35.9),术中出血量为(280.7±101.3),术后引流量为(61.5±16.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手术切口长度为(16.7±3.6),手术时间为(139.2±36.1),术中出血量为(347.2±114.6),术后引流量为(70.4±17.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为0%,感染率为2.86%,膝关节功能良好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为8.57%,感染率为17.14%,膝关节功能良好率为54.28%,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 四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36~68岁,平均52.3岁,随机分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30例(微创组)和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3月及术后6月随访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6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及接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3月及术后6月共4次随访。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切口大小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4次随访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但仅术后1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四次随访的VAS评分均比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VA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次随访VAS评分均比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月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均为100%;末次随访微创组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好,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对胸外伤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患者为我院2014年至2016年间收治的胸外伤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据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结果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对治疗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间出现术后并发症,大出血2例,心脏穿透伤1例,经过抢救治疗后发生死亡;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创伤更小,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性外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胸腔镜辅助下手术的整体治疗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1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1例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院8周后BPR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97%(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康复期 精神分裂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11年至2015年关于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报道,对其进行文献分级和系统评价。结果在有效性方面,尤瑞克林高于安慰剂,加用尤瑞克林高于基础用药,研究组6个月死亡率或依赖率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对照结果为70.2%vs55.8%;在安全性方面,研究组有一过性血压下降、面部潮红、胃肠反应及颅内出血发生,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近远期结局。

  • 标签: 脑卒中 尤瑞克林 结局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立哌唑和舒必利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符合ICD-10标准诊断为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35例和舒必利组35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有效率为88.57%,舒必利组有效率为85.7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反应及体重增加。结论阿立哌唑、舒必利均能有效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病性症状。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佳。

  • 标签: 阿立哌唑 舒必利 甲基苯丙胺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行依巴斯汀和咪唑斯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10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所应用的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依巴斯汀组和咪唑斯汀组,各54例。依巴斯汀组每次服药10mg的依巴斯汀片进行治疗,咪唑斯汀组每次服用10mg的咪唑斯汀片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依巴斯汀组的治疗有效率53(98.15%)显著高于咪唑斯汀组44例(81.4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巴斯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4例(7.41%)低于咪唑斯汀组6例(11.11%),但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行依巴斯汀药物治疗,不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依巴斯汀 咪唑斯汀 慢性特发性 荨麻疹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骨缺损与完整牙列对照组,咀嚼运动前后脑血流变化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因肿瘤手术切除导致上颌骨缺损的患者16例,另选择16名完整牙列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仪,测量两组在不咀嚼、空咀嚼5min、10min三个时段的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值(Vm)。采用SPSS13.0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两组实验对象Vs、Vd、V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段上对照组的峰流速高于病例组。时间因素对Vs、Vd、Vm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咀嚼时间的延长,峰流速均数增加。时间因素与缺损因素对Vs、Vd、Vm的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与完整牙列受试者相比,上颌骨缺损患者咀嚼运动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量一定程度减少。咀嚼运动可显著提高完整牙列受试者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增加相应脑区供血量,且随咀嚼运动时间延长(累计咀嚼10min)脑血流速呈加快趋势。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咀嚼 脑血流
  • 简介:目的探讨有限切开术在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到2016年3月本院收治80名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有限切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情况以及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5.3±9.36)分钟、骨折愈合时间(5.26±1.28)天、术中出血量(165.8±8.57)ml、以及住院时间(8.52±1.74)天都明显较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优良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25.0%)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明显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患者中使用有限切开术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下肢骨关节的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 有限切开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上消化道激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48例因对上消化道息肉行NdYag激光治疗而引发的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单一雷尼替丁治疗,治疗组则采取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治疗组1周愈合率为87.50%,2周愈合率为95.83%,均分别明显高于同时期对照组的62.50%、75.00%(P<0.05);两组4周愈合率均高达100%。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上消化道激光性溃疡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奥美拉唑 雷尼替丁 上消化道激光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采取阿立哌唑以及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的患有精神分裂症的1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服用阿立哌唑,对照组患者服用利培酮,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PANSS之间差异性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PANSS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0%,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明显缓解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另外,相较于利培酮,阿立哌唑具有更为优秀的安全性,适合在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时作为首选药物。

  • 标签: 利培酮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于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选入8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一组和二组,每组均为40例。因为一组患者选择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二组患者选择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疗八周以后,对于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评分有效率进行比较,一组与二组之间不存在有明显的差异,对于两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也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选择采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相当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而且治疗的不良反映情况也不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合理进行选择药物治疗。

  • 标签: 阿立哌唑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35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实施腹膜间隙无张力修补术(15例),B组患者实施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0例)。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情况。结果和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的发热,切口感染,阴囊水肿以及疼痛等情况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除却住院时间外,A组的手术时长和疼痛持续时间较短,P<0.05。结论两种方式均有手术时间短,复发率小,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势,安全性较强。相较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优势更为显著,建议对患者实施该方式加以治疗。

  • 标签: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子宫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腹式组和腹腔镜组,各54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腹式组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腹式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3.70%),腹腔镜组3例(5.56%)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腹式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以及恢复快等优势,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中,中西医对照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特定时间段内收治的76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西医组与中医组,分别接受西医与中医治疗,分析具体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效果较好,两组患儿的数据存在差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呼吸道 胞病毒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