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婴幼儿腹腔镜气膀胱Cohen输尿管再植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输尿管末端畸形疾病行腹腔镜气膀胱Cohen输尿管移植术患儿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14例患儿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89~110min,平均92min,术中出血均少于10ml,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皮下气肿、尿路感染和膀胱痉挛等并发症。结论:精心手术配合和围术期护理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 输尿管 再植术 患儿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老年女性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长期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经过尿动力学和临床诊断为膀胱过度活动症的229例老年女性患者。所有患者起始治疗阶段口服M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索利那新片10mg/d)1个月。经过OAB问卷调查和尿动力学检查后,上述患者被分成4个组。其中第1组59例患者继续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10mg/d,疗程为1个月;第2组51例患者接受骶神经电调节治疗1个月;第3组63例患者接受针灸治疗1个月;第4组56例患者接受口服安慰剂治疗。6个月后再通过OAB问卷调查和尿动力学检查了解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在第1组中经过总疗程2个月的初始和后续治疗后,临床和尿动力学结果表明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治疗效果至少维持了6个月。骶神经电调节的临床效果较差。第3组和第4组患者观察6个月后,患者的OAB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复发或加重。【结论】持续大剂量M受体阻滞剂对于减少老年妇女OAB的复发是有效的。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老年 女性 M受体阻滞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6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09-01摘要目的了解骶管囊肿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变化,探讨其干预措施。方法收集了2014年6月.2015年5月共27例该类型的患者病例资料,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并根据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疏导。结果所有27例病例中,表现出以痛苦、焦虑为主的有21例,表现出以自卑心理为主的有5例,担心预后不良的有25例。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临床心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稳定,没有出现因心里问题而引发相关的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顺利出院。结论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于骶管囊肿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变化是有效的。

  • 标签: 骶管囊肿[神经源性膀胱[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有关的各种因素建立预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状态的预后模型,并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评价其效果。方法收集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34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所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为人工神经网络(ANN)。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一组作为训练样本,不参与数据挖掘过程,共计27例;一组用于筛选变量及建立预测模型,参与数据挖掘过程共计107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相关评价指标来比较两种方法对于评价预后模型的准确度。结果T分期、肿瘤直径、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单发及多发、手术方式、病理分级,6项指标均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5生存状态相关(P<0.05)。ANN模型预测患者5年生存状态的准确率为85.18%、敏感度为57.14%和特异度为95.00%,Logistic回归模型的相关评价指标,准确率77.78%、敏感度44.44%、特异度94.44%。神经网络各项指标均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数据挖掘技术可从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大量信息中挖掘出有意义的指标,并利用这些指标建立预测模型来判断患者5年后的生存状态。

  • 标签: 数据挖掘 人工神经网络(ANN) 浸润性膀胱癌 预后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二次电切对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和进展的作用。方法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50例,在首次经尿道电切术后6周进行第二次经尿道电切78例(二次电切组),同期未行再次电切而常规治疗随访72例(常规随访组),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进展情况。结果二次电切的78例患者中,发现残存肿瘤者17例(21.8%),其中残存肌层浸润肿瘤者6例(7.7%)。随访12~54个月(中位时间33个月),二次电切组的肿瘤复发率和进展率分别为37.5%(27例)和18.1%(13例),未行二次电切组则分别为66.7%(48例)和20.8%(15例)。二次电切组的肿瘤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进展为肌层浸润肿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电切术后半年内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首次术后半年后,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在首次电切术后进行二次电切可降低肿瘤复发率,但不能减少肿瘤进展的风险。

  • 标签: 膀胱肿瘤 二次电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EA(自控硬膜外镇痛)在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50例,依据入院编号顺序随机分组,就术后PCEA治疗组(观察组,n=25)与术后杜冷丁、阿托品肌肉注射治疗组(对照组,n=25)对治疗结果展开分析对比。结果术后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组间差异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EA(自控硬膜外镇痛)方法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出现膀胱痉挛性疼痛症状,且优于传统肌注用药,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PCEA 膀胱痉挛性疼痛 前列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膀胱肿瘤手术中进行泌尿造口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发生的变化。方法择取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前来我院治疗膀胱肿瘤并于手术中进行泌尿造口的120例患者,作如下随机分组60例患者归入综合组,全部行以综合护理干预;另外60例患者归入常规组,全部行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给予护理的满意率。结果综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7.78±4.5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27±1.86)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综合组患者给予的满意度评价也要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在膀胱肿瘤手术中进行泌尿造口的患者来说,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预后情况,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感到非常满意,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膀胱肿瘤手术 泌尿造口 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膀胱结石患者,观察选择经尿道肾镜下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术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膀胱结石患者70例,经尿道直视的角度下,将肾镜有效置入,配合选择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术进行治疗。观察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全部一次将结石有效取尽。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较短,在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以及患者完成手术后,患者均未表现出膀胱穿孔症状以及水中毒等系列并发症。结论针对膀胱结石患者,选择经尿道肾镜下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术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确保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性,凸显此种方法治疗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经尿道肾镜下气压弹道 超声碎石清石术 膀胱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输尿管节段性切除术后膀胱灌注预防原发性输尿管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患者42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1例。两组患者均行输尿管节段性切除术,并采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6小时即行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开始行膀胱灌注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1-3年复发率相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早期膀胱灌注方法应用于原发性输尿管肿瘤行输尿管节段性切除术后预防肿瘤复发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抑制肿瘤复发,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膀胱灌注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 吡柔比星 早期灌注 常规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膀胱癌患者同期施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EVP)及膀胱癌汽化电切术(TUEVBT)的疗效。方法对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膀胱癌患者同期施行TUEVP及TUEVBT治疗,术后1周行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康复,无明显合并症,术后5例肿瘤复发,再次行TUR-RT,无前列腺窝内肿瘤种植。结论同期施行TUEVP及TUEVBT具有费用少、时间短、安全、出血少等优点,前列腺窝均未出现种植。

  • 标签: 膀胱肿瘤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
  • 简介:本项研究评估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THP)TURBT术后即刻单次膀胱灌注用于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时,局部组织中药物浓度和暴露时间或疗效的关系。研究入组2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低危)经单次膀胱灌注THP(30mg)治疗,间隔一定时间后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液中THP的浓度。

  • 标签: 膀胱灌注 吡柔比星 浅表性膀胱癌 药物浓度 TURBT 蒽环类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标准经皮肾镜(PCNL)联合膀胱软镜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间,选取单侧或双侧复杂性肾结石患者79例,建立F22标准经皮肾镜手术通道,标准肾镜下四代超声气压弹道(EMS)碎石,联合电子膀胱软镜将各盏残余结石以钬激光碎石后冲出。同期对照组80例患者,单独使用标准经皮肾镜,以超声或(和)气压弹道碎石后吸出,术后均留置肾造瘘管4-5d,导尿管5-6d,双J管4-6周,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79例患者手术时间50-140min,平均手术时间(87.68±15.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6.25±14.46)mL,平均住院天数(8.32±1.42)d,一期手术手术清石率为94.9%,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术式手术时间延长(P〈0.05),术后住院天数缩短(P〈0.05),一期清石率显著提高(P〈0.05),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出血输血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改善(P〈0.05)。术后分别随访12个月手术致肾功能损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膀胱软镜在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是安全、有效、可选择的。

  • 标签: 经皮肾镜 电子膀胱软镜 复杂性肾结石
  • 简介: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0月到2013年1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7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钬激光组31例和电切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膀胱冲洗率、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率等指标。结果钬激光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率、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膀胱穿孔率明显低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37月,中位31月,两组患者2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9.35%和27.50%,钬激光组复发率明显低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钬激光 经尿道切除术 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侧入法打开子宫下段粘连严重者的膀胱子宫反折腹膜该方式在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的优点。

  • 标签: 侧入 膀胱子宫反折腹膜 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