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型肝炎衰竭人工支持治疗期间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月行人工支持治疗的60例重型肝炎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强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重型肝炎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出院以及护理总满意度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更符合人工支持治疗重型肝炎衰竭患者护理所需,利于患者情绪改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的提高,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重型肝炎肝衰竭 负性情绪 人工肝支持治疗
  • 简介:随着对纤维化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抗纤维化的策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由过去的抗炎治疗为主转变为针对星状细胞激活为基础的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业已知道,纤维化过程实质上是机体应答各种慢性刺激,形成损伤与抗损伤反复演变的过程。期间涉及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作用以及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和沉积等复杂变化。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且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不少患者肝脏机能储备严重下降,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门静脉高压等临床症状,生命安全直接受到危害。因此,以星状细胞作治疗标靶的理念转变将为摆脱多年来纤维化临床处理的困境带来希望。本文以下就星状细胞在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及某些抗纤维化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刮痧疗法对郁气滞型疼痛的疗效及推广。方法整理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2015年3月门诊或家庭病床诊疗中采用刮经治疗郁气滞型疼痛的108例患者,并随访观查1~5年。结果治愈57例,显效4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结论刮经治疗郁气滞型疼痛是一种疗效高、见效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经 刮痧 肝郁气滞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支持治疗在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及护理干预。方法将46例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2组患者均给予保护肝脏,降低酶,退去黄胆等对症治疗及相应护理。治疗组给予新开展,新科技——人工支持治疗,对照组,常规继续对症治疗。结果2组的有效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胆红素,转氨酶值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支持者治疗能迅速消除患者体内高胆红素,高转氨酶等有害物质,让病人机体残存的肝细胞逐渐再生,逐渐代偿丧失的肝功能,最终达到恢复,取得较好的效果,是衰竭患者治疗的又一里程碑。

  • 标签: 人工肝支持治疗 肝衰竭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纤维化是由慢性损伤引起的。在慢性损伤期间,星状细胞(HSC)被激活并增殖,这导致过多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导致纤维化。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包括酒精,慢性病毒性肝炎,寄生虫,代谢性疾病和毒素或者其它药物。当纤维化不受控制后,它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现在有一些研究表明纤维化和肝硬化是可逆的。近年来中药作为抗纤维化药物效果较为明显,本综述旨在总结中药对星状细胞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保护机制。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 简介:目的:观察心康对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肝炎患者,用药前抽血检测纤维化标志物HA、LN、PLD、pCIII、pCIV,口服心康胶囊0.75克/日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时采血再次检测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结果:治疗前后比较,血清HA、LN、pCIII、pCIV有明显降低,患者区不适等症状得到改善.结论:心康能改善慢性肝炎患者纤维血清学指标.

  • 标签: 肝心康 肝纤维化 慢性肝炎 血清转氨酶 中药制剂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术治疗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转归。方法对124例衰竭患者应用PE治疗223例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转归情况。结果血浆置换术后自觉症状改善者达58.3%,血清胆红素显著下降(P〈O.01),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缩短(P〈0.01)。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一过性下降、皮疹、心慌、烦躁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早期及中晚期衰竭的患者好转率分别为89.5%及12.5O%(P〈0.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PE可显著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且安全可行。

  • 标签: 肝衰竭 血浆置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血管瘤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血管瘤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80例,采用常规性手术治疗;乙组患者82例,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甲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结论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进行治疗血管瘤临床效果好、术后恢复时间短,无术中不良反应,适宜临床应用治疗血管瘤。

  • 标签: 导管 肝动脉栓塞 肝血管瘤 临床效果 术后
  • 简介:目的:研究降脂利颗粒对急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四氯化碳(CCl4)诱导急性损伤制作损伤小鼠模型,分别给予低(100mg/kg)、中(300mg/kg)、高(900mg/kg)3个剂量的降脂利颗粒浸膏,以联苯双酯(200mg/kg)为阳性对照药物,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降脂利颗粒浸膏低、中、高3个剂量组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降脂利颗粒浸膏低剂量组降低ALT水平的作用不如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明显,中、高剂量组作用与联苯双酯组相似。降脂利颗粒浸膏低、中、高3个剂量组均能减轻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论:降脂利颗粒对小鼠急性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降脂利肝颗粒 急性肝损伤 膏剂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紧邻、外大血管细粒棘球蚴包虫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36例共45个紧邻、外大血管包虫囊肿的疗效。结果39个包虫囊肿成功行外囊完整摘除术,6个行外囊大部分摘除术,、外囊肿周围大血管均保存完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外膜、外囊完整摘除术和内囊摘除+外囊大部分摘除术治疗紧邻、外大血管包虫囊肿安全、有效。

  • 标签: 棘球蚴病 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巨大肿瘤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可侵及圆韧带根部、左管,偶尔能达到左右管汇合处。有时肿瘤长得巨大,可达到圆韧带和左管,由于将侵犯管的肿瘤完全切除存在技术上的困难[1],这种他犯常被考虑为手术切除的禁忌证。

  • 标签: 结肠肿瘤 肝转移瘤 扩大右肝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式的经皮穿刺治疗较大脓肿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1995年8月-2006年9月采用两种不同方式经皮穿刺治疗32例较大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行穿刺单管置管引流,18例行穿刺双管置管引流加持续冲洗。结果32例中6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4例为大肠埃希杆菌感染,2例为奇异变形杆菌感染。双管置管引流加持续冲洗者平均住院913d,单管置管引流者平均住院13.2d。结论经皮穿刺是治疗脓肿的有效方法,双管置管引流加持续冲洗的治疗效果最佳。

  • 标签: 肝脓肿 经皮肝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联合持续血液净化作为目前治疗衰竭、延长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在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实验具体研究将护理干预与人工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相结合对于衰竭患者的意义。方法:以对照试验理念为基础,随机非盲为实验分组方式。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人工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衰竭患者,共计54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指导,实验组接受整体护理指导。观察对比指标为患者对于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对最后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最终结论。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6.3%,而对照组较低为77.8%。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占据优势。实验组的衰竭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现象的次数较少,且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次数较多,所有数据均到达了P

  • 标签: 肝衰竭 人工肝 血液净化 整体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纤维瞬时成像诊断脂肪与BMI的关系。方法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脂肪的患病率也随之增高。脂肪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有资料显示,我国脂肪的发病率已达10%~15%。酒精性肝病是指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主要表现为酶升高和肝细胞坏死,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不同,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学表现以炎症为主,缺乏特异性表现,通常对酒精性损伤缺乏敏感性。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廉价、方便的检查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介绍超声检查在诊断脂肪和酒精方面的应用及鉴别诊断要点。

  • 标签: 超声诊断 脂肪肝 酒精肝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非酒精性脂肪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保消脂方”联合血脂康治疗,对照组给予血脂康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B超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治愈8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消脂方”联合血脂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疗效优于单用血脂康。

  • 标签: &ldquo 组药&rdquo 酒精性脂肪肝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血流阻断在泡型包虫病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连续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根治性切除的49例泡型包虫病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2例,女性27例,年龄10~62岁。按术中血流阻断方法分为Glisson组(n=22)和Pringle组(n=27)。Glisson组阻断Glisson蒂血流,Pringle组采用Pringle法阻断血流。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lisson组血流阻断时间20(15,26)min,少于Pringle组35(30,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引流管拔除时间为7(6,9)d,少于Pringle组8(7,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明显优于Pring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lisson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40.9%,9/22),Pringle组发生并发症15例(55.6%,15/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泡型包虫病患者切除术中Glisson蒂血流阻断法术后肝功能、引流管拔除时间、血流阻断时间优于Pringle阻断。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肝切除术 Glisson蒂阻断 Pringle阻断 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