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复杂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来本院内实施了复杂肘关节骨折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主要的对象,将本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中的患者使用延迟康复护理,观察组中的患者使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两个组别中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活动功能、疼痛程度以及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护理后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之后,观察组内患者的日常活动功能、疼痛程度以及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内数据对比后具备意义(P<0.05)。对照组内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内患者,两组内数据对比后具备意义(P<0.05)。结论 在对复杂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推动患者身体的恢复,患者的满意度高。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复杂肘关节骨折术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肘关节骨质增生与肘管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五大连池市中医医院治疗的56例肘管综合征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45岁(32~74),评估其肘关节骨质增生程度。结果:无明显肘关节骨质增生者10例,有肘关节骨质增生者46例。结论:肘关节骨质增生与肘管综合征的发病呈正相关性,是肘管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因素。

  • 标签: 肘关节 骨质增生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复杂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肘关节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不以科学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6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延迟康复护理,实验组利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通过采用差异性护理措施后,分析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康复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采用的护理方法对于肘关节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及Cassebaum评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术后从产生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低,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实验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肘关节骨折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呈现出来的护理效果优于延迟康复护理,通过对肘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护理过程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有助于患者康复,对于临床医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延迟康复护理 肘关节骨折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对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经过骨外科处理应用物理因子治疗,患者自行完成患肢的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应用肱尺分离技术后配合患者主动运动锻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7.1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42%,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尺关节分离技术治疗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能促进患者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肱尺关节分离技术 上肢骨折 肘关节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外洗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收录2021.5——2023.5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肘关节骨折患者,共计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就不同组别实施差异性术后治疗,展开对比分析。组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样本量组间纳入相当,对应给予常规术后持续关节被动活动训练、骨科外洗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结果:较之组间肘关节功能差异较小的治疗前数据,治疗后两组各维度均有明显改善,且Mayo评分各维度评分值均以观察组更高,结论: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接受骨科外洗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对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价值显著。

  • 标签: 肘关节骨折 骨科外洗方 针灸 推拿 肘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松解术、中药熏洗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手法松解术(每天治疗2次)及中药熏洗治疗(每天治疗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玻璃酸钠肘关节腔内注射,每周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ROM),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肘关节ROM、Mayo评分(除对照组Mayo稳定性评分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肘关节ROM[(102.9±10.0)°]、Mayo疼痛评分[(40.1±7.1)分]、日常生活功能评分[(21.1±3.8)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松解术、中药熏洗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肘关节僵硬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 松解术 中药熏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刺、推拿、骨科外洗方联合应用于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推拿、骨科外洗方联合治疗)和对照组(持续被动活动训练治疗)各50人。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

  • 标签: 针刺 推拿 骨科外洗方 肘关节骨折术 关节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开放式手术松解结合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后严重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们共收治15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均在行开放松解后辅助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随访比较术前、术后肘关节屈伸范围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4~20个月,平均12.8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主动最大伸直角度从术前的(57.1±24.2)°改善至(5.3±2.9)°,最大屈曲角度从术前的(86.6±8.9)°改善至(124.3±7.1)°,屈伸弧度从术前的(32.4±23.7)°改善至(118.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yo评分由术前(54.2±11.6)分改善至术后(82.0±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开放手术松解结合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在彻底松解的同时又能够保证肘关节稳定及早期活动,从而达到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治疗结果 开放手术松解 铰链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手法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骨折患者肘关节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以手法治疗,观察组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42%;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骨折后肘关节粘连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手法治疗 桃红四物汤 骨折 粘连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骨折后肘关节早期僵硬在使用TJAS支具配合CPM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肘关节僵硬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使用肘关节JAS支具及CPM机进行关节松解。对照组以治疗师的手法治疗及CPM机进行关节松解。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第1周肘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增加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第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第3周观察肘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开始1、2、3周及1、3月随访复查X线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再折、骨化性肌炎情况及内固定物断裂。治疗3个月后随访评价肘关节功能(HSS肘关节功能评分)治疗组评分(89.18±335)分,对照组(87.18±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此项康复治疗创伤后早期肘关节僵硬疗效较好,从而能降低肘关节僵硬的致残率,增加医疗的安全性和简便性,提高操作效率,并且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应。

  • 标签: 肘关节 僵硬 JAS支具 CP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3D打印半肘关节仿生型全肱骨假体的设计、手术要点及短期随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全肱骨切除、3D打印辅助半肘关节型全肱骨假体置换术的8例肱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情况、肿瘤学预后、假体并发症及功能状态。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37岁;骨肉瘤5例,尤文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结果假体生产周期为(9.8±2.7)d,手术时间为(209±23)min,术中出血量为(569±173)ml。术中假体植入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桡神经麻痹和1例局部复发(行截肢术)。使用LARS人工韧带或疝补片重建肩关节肘关节周围关节囊及肌腱韧带附着。术后屈肘活动度为(118±15)°(100~140°),伸肘受限度为(11±9)°(0~25°),肩关节外展(28±12)°(15~50°),肩关节前屈(26±9)°(15~40°)。术后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93量表功能评分为(24.1±1.5)分。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12~32个月),7例患者无病生存,1例带瘤生存。结论新型3D打印半肘关节型全肱骨假体具有良好的围术期安全性,可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解决了全肘关节型假体尺骨髓内柄应力集中的问题,降低了假体的远期磨损率和松动率。

  • 标签: 骨肿瘤 3D打印 全肱骨 肘关节 仿生半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异位骨化区域分布特点,探究出现不同位置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标准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拟行肘关节松解的存在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CT数据并通过Mimics 20.0软件进行重建,对患者的前内、前外、后内、后外、正后方、纯内、纯外、上尺桡等8个区域的异位骨化区域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将患者的原始损伤情况划分为肱骨远端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桡骨头骨折、冠状突骨折、肘关节脱位5种类型。以是否出现某种位置异位骨化作为因变量,以原始损伤和基线资料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将P<0.1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评估出现每种位置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例患者,其中88例(96.7%,88/91)后内侧异位骨化,62例(68.1%,62/91)正后方异位骨化,60例(65.9%,60/91)后外侧异位骨化,41例(45.1%,41/91)前内侧异位骨化,26例(28.6%,26/91)前外侧异位骨化,13例(14.3%,13/91)上尺桡区域异位骨化,8例(8.8%,8/91)纯外侧异位骨化,7例(7.7%,7/91)纯内侧异位骨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尺神经症状(OR=4.354,P=0.017)、原始肘关节脱位损伤(OR=2.927,P=0.042)是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而原始尺骨鹰嘴骨折损伤(OR=0.277,P=0.023)更不容易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原始桡骨头骨折损伤是出现前外侧异位骨化(OR=2.891,P=0.033)和后外侧异位骨化(OR=3.123,P=0.043)的危险因素。结论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异位骨化与原始损伤情况密切相关。后内侧异位骨化发生率非常高。存在尺神经症状、原始损伤存在肘关节脱位是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而原始损伤存在尺骨鹰嘴骨折更不容易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原始损伤存在桡骨头骨折是出现前外侧及后外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肘关节 骨化,异位性 危险因素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 位置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对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因骨折造成的肘关节僵硬患者分为机器人组(40例)及JAS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关节松动治疗及运动疗法等),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训练,JAS组则辅以静态渐进性牵引支具JAS治疗。2组患者均每次治疗100 min,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肘关节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检测2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旋转主动活动度(AROM)。结果治疗8周后机器人组HSS评分、MBI评分、肘关节屈伸ROM、旋转ROM、优良率[分别为(86.00±12.50)分、(95.29±4.07)分、(120.94±13.69)°、(159.21±9.01)°和76.5%]均较治疗前及JAS组[分别为(70.16±12.14)分、(91.13±4.42)分、(101.77±16.00)°、(157.00±12.59)°和54.8%]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能有效改善骨折后肘关节僵硬,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肘关节僵硬 外骨骼机器人 静态渐进性牵伸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探究康复护理的实施运用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本文笔者选取我院确诊为肘关节骨折的患者共160例,通过抽签将16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康复组,每组各有患者80例。常规组肘关节骨折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康复组肘关节骨折患者则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结果康复组肘关节骨折患者的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肘关节伸直以及肘关节屈曲评分数值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在术后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进行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肘关节骨折 术后功能恢复 干预作用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经单臂铰链式固定架进行辅助固定的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随机抽取于 2015年 10月— 2017年 10月该院收治的 42例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研究,其中对照组 21例行内固定 +石膏治疗,观察组行内固定 +支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 Mayo评分和预后效果。 结果 经对比,对照组患者的 Mayo优良率为 57.1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 90.48%;且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和前臂旋转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Mayo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两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单臂铰链式固定架进行辅助固定效果显著,可明显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 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单臂铰链式固定架;辅助固定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one-arm hinged fixator on complex elbow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Methods 42 cases of complex elbow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7. 21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plus plaster.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plus stent. The Mayo score and pro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Mayo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7.1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0.48%), and the elbow mobility and forearm rot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ayo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single arm hinged fixator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elbow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It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elbow joint function,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s safe and effectiv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肘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使用射频消融或刨刀进行关节囊松解、炎性滑膜切除对术后关节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骨关节炎性肘关节粘连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2例。射频消融组:使用射频消融进行滑膜切除和关节松解;刨刀组:使用刨刀进行滑膜切除和关节松解。对比术后关节引流量、关节屈伸活动度、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刨刀组术后引流量为(32.9±12.3)ml显著少于射频消融组(110.0±31.4)ml(P=0.00)。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射频消融组为(3.1±1.3)d,显著多于刨刀组的(1.3±0.5)d(P=0.00),但两组间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肘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时,射频消融的过多使用会增加术后引流量,使用刨刀进行滑膜切除和松解优于射频消融。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镜 关节松解 骨关节炎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肘关节韧带损伤治疗中,应用超声检查判断肘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23例肘关节损伤病例,其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15 ~ 68岁,平均年龄41.5岁。根据超声检查侧副韧带完整性作为依据,将术中应力实验结果作为治疗参考标准,以此决定肘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方式。手术均采用韧带探查锚钉固定重建缝合术。随访肘关节功能评分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超声检查中发现14例患者内、外侧副韧带均撕裂;8例患者为外侧副韧带损伤,其中5例完全撕裂;1例患者为内侧副韧带损伤。以麻醉下应力实验结果作为金标准,其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70%。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结果为优17例、良3例、中3例,优良率为87%。结论对于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后稳定性的判断,超声检查是一项价廉、高效的检查方式,也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术中结合应力实验结果对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处理作出判断。

  • 标签: 肘关节 侧副韧带 超声 应力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可调节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肘关节开放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自2013年8月至2019年3月,我们采用可调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开放性损伤高龄患者5例。肘关节开放性损伤包括肘关节后脱位、桡骨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肱骨髁骨折、冠状突骨折等病例。术后随访应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1.5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75~100分,平均87分,优良率为80%。其中1例患者出现肘关节屈伸范围40°~115°,基本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疼痛、关节不稳定、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高龄肘关节开放性损伤患者,可以把可调节外固定支架技术作为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肘关节 治疗结果 高龄 可调节外固定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