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媒体健康教育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行DSA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前者术前行传统健康教育,后者在此基础上行多媒体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 湖南长沙 41001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脑卒中后疲劳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高于对照组72.5(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FAI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下肢)、MBI评分、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脑卒中后疲劳疗效较好。

  • 标签: 培元还五汤 针刺 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入院检查缺血脑血管的病患中随机选择50例进行观察,对所有病患均实施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观察分析不同疾病患者超声指征。结果:从评估结果上看,大多数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超声结果均可发现混合回声斑块,少数患者表现为低回声斑块与强回声斑块,部分患者伴有血管内中膜增厚等征象。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良好作用效果,可直观了解血管内膜情况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为医生鉴别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部血管超声 血管内膜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1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呼吸衰竭患者误吸后导致缺血缺氧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收治 1 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呼吸衰竭患者误吸后导致缺血缺氧的患者住院诊治过程。结果:本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病情稳定,意识逐渐清醒,能完成简单指令,取得了满意效果,其护理要点包括机械通气的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与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护理。结论:对于病情危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缺血缺氧病患者,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护理任务复杂繁重,需要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技术,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误吸导致的缺血缺氧性脑病 机械通气的护理 个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缺血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缺血脑卒中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5例。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的康复路径护理方法,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式对缺血脑卒中患者行康复护理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MRI联合多层螺旋CT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放射科2022年期间进行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患者75例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了MRI、多层螺旋CT诊断,以病理学结果为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单一诊断、联合诊断的效果。结果 联合诊断灵敏度、准确度较单一诊断高(P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RI 多层螺旋CT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青年缺血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解析其护理效果。方法:从2020年2月~2021年2月之中,选择我院神内中收治104例中青年缺血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范例,应用信封抽签法加以分组,试验组、常规组,各纳入52例患者。常规组患者行传统护理,试验组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统计组间护理价值。结果:满意度为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组间各项数据并未有差异性,P>0.05。分组护理后,ADL评分、MSE评分均是试验组高于常规组,而NIHSS评分则是常规组高于试验组,P<0.05,有临床比较价值。结论:中青年脑卒中偏瘫疾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其满意度较高,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大大提升其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康复护 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偏瘫 护理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通过侧支循环开放情况评估急性缺血卒中患者取栓疗效。方法:收集近2年我卒中中心所有急性缺血卒中颅内大血管闭塞行动脉取栓术的患者资料共71例;以三级侧支循环分级(一级侧支willis环,二级侧支颅内-颅外血管代偿开放,三级侧支新生血管吻合(造影可见软膜支开放))为标准分为willis环开放组、二级侧支颅内-颅外血管开放组、三级侧支新生血管吻合开放(软膜支)组及未开放组,分别对患者基线资料、再通时间、取栓前、取栓后1周,取栓后后30天,取栓后90天NIHSS评分及mRS评分并进行不同组别疗效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一级侧枝循环开放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高于二级及三级侧枝循环开放组,不良后果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 均 <0.05;而三级侧枝循环开放组及无侧枝循环开放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其中4例术后出血,6例术后死亡。

  • 标签: 侧支循环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 将尿激酶静脉溶栓运用于急性轻型缺血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并对其产生的疗效进行深入探究。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0名急性轻型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先后就诊顺序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开展尿激酶静脉溶栓法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两周后,B组患者NIHSS评分以及mR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并且,通过对生活质量六个维度的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各指标评分同样高于A组患者,并且两组之间差异明显,为此,具备统计学意义。讨论 通过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方式治疗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复发的可能,且疗效明显,确切,因此应该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轻型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脑卒中治疗中阿托伐他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90例(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45例)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5例),观察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30d血脂水平低,NIHSS评分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急性缺血脑卒中治疗中,能减低患者血脂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托伐他汀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 r-tpa溶栓效果差的急性缺血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30例 r-tpa溶栓效果差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给予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泵入,详细记录溶栓治疗前、溶栓治疗后以及使用替罗非班后患者的 HINSS评分,并记录第 90天 mRS评分;结果 30例患者使用 r-tpa溶栓治疗时症状仍有进展或波动,加用替罗非班后症状完全得到控制,治疗前后 NIHSS评分减少,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0﹤0.01)。所有患者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 替罗非班对 r-tpa溶栓效果差的急性缺血卒中患者安全有效,但需要大样本及循证医学支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脑卒中偏瘫预后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护理模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方法82 例缺血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A组与B组,各41例。A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 B组实施神经内科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结果护理后, B组患者的FMA、ESCA、ADL、SF-36 评分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内科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诊断缺血卒中中新型磁共振影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缺血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分别行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在缺血脑卒中早期诊断中,CT的诊断率为73.8%,MRI为92.5%,两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73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