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尿道内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3例患者采用了尿道内镜下钬激光碎石的全程配合并进行了术前术后访视.结果23例患者均碎石成功,术后排石率达98%.结论术中良好的配合和做好仪器的管理、保养是保证尿道内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成功和顺利开展的关键.

  • 标签: 碎石术 激光 内窥镜检查 尿路结石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早期增强对前列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共32例活检或临床证实为前列癌行螺旋CT增强研究,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90—120ml,3ml/s,延时30—45s螺旋扫描,层厚3—5mm.结果32例中11例显示早期明显强化灶,4例显示轻度强化灶,17倒未见早期强化。结论螺旋或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能够提高前列癌的检出率。

  • 标签: 前列腺癌 螺旋CT 动态增强
  • 简介:众所周知,前列癌是老年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均寿命不断延长提高,前列癌的发病率亦有增高趋势。前列癌,在美国是老年男性癌症主要的致死病因,仅次于肺癌。根据最新报道,2002年在美国共发现前列癌189000例,死亡30200例,前列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前列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

  • 标签: 中医中药治疗 前列腺癌 治疗包 灵芝孢子油 临床分析 医疗卫生事业
  • 简介: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作为一种天然色素用于食品工业中.然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现在许多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摄食番茄制品可以降低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尤其是前列癌和胃肠道癌,而番茄红索是番茄制品中的主要类胡萝卜素.本文旨在对番茄红素的生物学特征、番茄红素预防前列癌发病的流行病学及其抗癌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番茄红素 前列腺癌 作用机制 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
  • 简介:目的介绍和评价1993年至2002年内经蝶入路显微外科辅助内窥镜切除138例大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操作技术及经验.方法138例大型垂体腺瘤,男性66例,女性72例.手术采用蝶显微外科辅助内窥镜.结果本组全切肿瘤109例,占78.9%.结论蝶显微手术仍是一种较为实用手术,显微外科辅助内窥镜可提高大型垂体腺瘤的全切率.

  • 标签: 经蝶手术 垂体腺瘤 显微外科 内窥镜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方法。方法:结合本组15例就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4例,症状好转7例,症状加重2例,死于并发症2例。结论: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医肿瘤,术野较大,肿瘤显露清楚,且能避开脑神经的阻挡,多能做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肿瘤。

  • 标签: 经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 岩斜区 颅底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血小板的活化情况、纤溶、抗纤溶及血黏度状态;探讨脂化前列素E1(凯时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作用影响及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对vWF,GMP-140,FIB,t-PA,PAI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对脑梗死患者应用凯时治疗,对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进行分析,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血液有高凝状态;该状态凯时治疗后,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且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凯时可以减轻脑梗死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高度活化,降低血黏度,对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前列腺素E1 凝血-纤溶系统 分子标记物 凯时注射液
  • 简介:2003年3月-2004年11月,我院采用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98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58例,女40例,23~58岁.左侧输尿管结石28例,右侧输尿管结石42例,双侧结石4例,尿道结石7例,膀胱结石12例,肾盂结石5例,结石横径3~20mm,长径4~22mm,其中有8例曾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未愈.

  • 标签: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围手术期 护理 出院指导 输尿管结石 膀胱结石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化脓性及坏疽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及腹行阑尾切除术治疗化脓及坏疽阑尾炎病人各380例.每组均含242例化脓性阑尾炎及138例坏疽性阑尾炎.结果开腹阑尾切除术组术后腹盆腔脓肿、围术期机械性肠梗阻及伤口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21/380、19/380和24/380,均显著高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的10/380、6/380和2/380,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腹阑尾切除术可显著降低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外科治疗 小儿 化脓性阑尾炎 坏疽性阑尾炎
  • 简介:摘要为探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4例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24例患者尿动力学和膀胱镜检查显示最大尿流率低,膀胱颈后唇明显抬高,膀胱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小梁增生。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后,22例临床症状消失,剩余尿明显减少,2例症状改善。提示尿动力学检查是客观评价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有效指标,尿道膀胱颈电切术具有手术痛苦小和住院时间短优点。是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膀胱出口梗阻 尿流动力学检查 膀胱尿道镜检查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配合。方法术前心里护理、仪器物品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进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术后无出血、感染、排斥反应等并发症。术后1天内即可下床活动。结论齐全的物品准备、细致的护理配合是减少术后风险,促进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经阴道 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对18 例有子宫切除手术适应症者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改良阴道子宫切除手术步骤,    对于阴道子宫切除术我们有以下手术体会

  • 标签: 切除术疗效 子宫切除术 疗效观察
  • 简介:脱垂子宫作子宫切除是妇科手术之一,患者多为已育的中老年女性。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我科自2005年6月~2006年4月,收治该类患者12例,均行经阴道切除术,护理效果满意,病员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脱垂子宫 阴式切除 护理
  • 简介:观察氩氦刀冷冻治疗后前列癌患者血清前列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前列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membraneantigen,PSMA)的动态变化,了解冷冻治疗对前列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并以期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收集氩氦刀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患者血清,用ELISA法检测PSA、PSMA水平.结果表明,前列肿瘤患者氩氦刀术后血清中PSA、PSMA水平较手术前有一过性上升,随后明显下降.氩氦刀可有效地杀灭前列肿瘤细胞,通过PSA、PSMA动态观察可以观察疗效,并及时发现肿瘤复发.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氩氮刀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癌近距离内放射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观察51例接受近距离内放射治疗前列癌患者的术前、术后所出现不同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前列癌患者近距离内放射治疗术后通过精心的护理,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短期内康复出院.结论制定严密的护理措施,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可减少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康复.

  • 标签: 前列腺癌 放射治疗 护理技术 病情观察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 简介:阿根廷医学专家目前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38届阿根廷泌尿科大会上宣布,被喻为老年男子“第一杀手”的前列癌的治愈率已达60%至80%据大会公布的统计材料显示,前列癌是男子泌尿系统易发的第二大疾病,发病率高达10%,是60岁以上男子发病率最

  • 标签: 医学专家 前列腺癌 治愈率 阿根廷
  • 简介:骨盆骨折引起的后尿道断裂继发尿道狭窄,因其位置深,治疗非常困难。1962年pierce首次报告耻骨入路修补后尿道狭窄获成功。此后国内外均有报告。我们采用耻骨——会阴途径为6例骨盆骨折后尿道狭窄病人施行手术,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经耻骨 后尿道狭窄 耻骨切除 后尿道断裂 尿道探杆 治疗后
  • 简介:目的分析单鼻孔蝶手术切除泌乳素微腺瘤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4年1月我们收治的泌乳素微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并依据术前血泌乳素(PRL)水平将所有患者按PRL≤100μg/L、100μg/L-200μg/L及PRL〉200μg/L分为3组研究。结果21例患者术后12例PRL水平恢复正常。3组患者术后PRL恢复正常和闭经患者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的比率分别为100%(7/7)、80%(4/5)、11.1%(1/9)和66.7%(2/3)、66.7%(2/3)、14.3%(1/7)。7例月经紊乱患者中6例(85.7%)月经恢复正常,78.6%(11/14例)的患者溢乳消失。术前曾用溴隐亭的患者与未用溴隐亭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鼻孔蝶手术是治疗泌乳素微腺瘤的有效手段.术前血PRL水平是影响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前溴隐亭治疗对手术预后无显著影响。

  • 标签: 泌乳素腺瘤 血泌乳素 经单鼻孔入路肿瘤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剥脱式胆囊切除术的术式改进。方法:我们利用分离钳电凝剥脱法解剖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电凝铲电凝剥离胆囊床。处理Calot三角解剖关系清楚,避免误伤胆总管,同时避免高频电刀热电效应对胆肠及内脏的损伤。通过临床随机32例腹腔镜剥脱式胆囊切除的手术实践,分析其技术改进原理及避免并发症发生的价值。结果:无中转开腹,全部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多数术后2天痊愈出院,最长时间为术后6天。术后肠胀气1例,恶心呕吐4例,肩背痛5例,心绞痛1例,室速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腹腔镜剥脱式胆囊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少,无手术死亡,术后恢复良好,效果满意。该术式操作简便,安全,快速,易掌握,与电钩电凝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术式改进 剥脱式 CALOT三角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