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针对肿瘤破坏导致的椎骨折,进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单纯的放疗作用微小。近年来125I放射粒子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原发或继发肿瘤并取得良好效果。经皮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可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缓解疼痛症状。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联合125I放射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经皮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联合125I放射粒子治疗的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治疗前均有顽固性背痛,CT提示有椎骨质破坏。采用目测类比评分、WHO疼痛缓解标准、功能障碍指数来评估治疗后临床症状转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病椎高度变化。随访时间为治疗后1d、1个月及6个月。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24h疼痛缓解,无神经损伤及压迫症状。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疼痛缓解情况、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随访1个月及6个月,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变化与治疗后24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水泥向椎间隙、前纵韧带下渗漏各2例无临床症状。提示经皮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联合125I放射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能迅速缓解肿瘤所致的疼痛,有效恢复病椎高度,并发症少,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骨水泥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125I 脊柱转移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230例白内障患者,对其实施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观察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其术后3天、7天、4周、8周、12周裸视力大于等于0.3分别占77.50%、85.71%、88.93%、93.21%。患者在治疗前平均角膜散光度0.81±0.82,术后3天、4周、8周、12周平均角膜散光度为0.87±0.68度、0.86±0.51度、0.85±0.83度、0.84±0.61度。白内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损害、囊膜破裂等。

  • 标签: 巩膜隧道小切口 白内障 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21-01
  • 简介:摘要随着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适应证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患者在乳房切除术后需要放疗,而伴随着乳房重建的开展,在治疗肿瘤获益的同时,放疗及其时机的选择又会给乳房重建带来影响,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和美容效果迥异。如何优化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与放疗等综合治疗的策略,尤其是乳房重建的技术和放疗时机选择等,已成为放疗科、乳腺外科和整形外科等多学科治疗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回顾和汇总该领域最新的高质量研究,从放疗及其时机选择对组织扩张器/假乳房重建的影响、假体重建率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学者了解与放疗和乳房重建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帮助临床医师优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放射疗法 乳房重建 组织扩张器 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3月-2020年12月,接诊的白内障患者120例(149眼),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乳化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研究组应用飞秒激光辅助手术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33%,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飞秒激光 白内障手术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罹患玻璃切除术后继发黄斑水肿予以地塞米松缓释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04-2021.11区间本院收治100例黄斑水肿患者作为主体展开对照分析,依据治疗方式差异性,记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前组予以常规治疗,后组采取地塞米松缓释剂眼内植入治疗,统计两组各项指标(治疗效果评估值、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值)展开细致观测并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玻璃切除术后继发黄斑水肿治疗期间通过予以地塞米松缓释剂治疗,具有改善不适症状,减少并发症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地塞米松 玻璃体切除术 黄斑水肿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并探讨将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应用在高度近视伴发白内障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从2018.2-202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度近视伴发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样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为研究对象,采取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患者(以人工晶状植入术作为治疗方案)与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于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作为高度近视伴发白内障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发生疾病复发现象的可能性,可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矫正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入技术及电极特性对人工耳蜗植入力学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电极设计、推动精准植入技术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7—12月将诺尔康标准电极、纤细电极、纤细加长电极,分别应用传统技术、机器人辅助技术(中速、低速)在耳蜗模型上进行电极植入。采用ATI Nano17Ti传感器及配套数据采集软件记录、分析植入过程力学信息。采用Origin 2020b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电极植入过程中,电极植入力随着植入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传统技术下,纤细电极的植入力峰值显著小于标准电极[(71.0±16.6)mN比(140.9±52.7)mN,Z=3.683,P<0.01],纤细加长电极的植入力峰值介于标准电极、纤细电极之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款电极的瞬时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机器人辅助技术下中速、低速植入时,三款电极的力峰值特点与传统技术时相似,但中速时标准电极的瞬时力变化[(83.9±9.7)mN/s]显著大于纤细加长电极[(69.2±4.0)mN/s],低速时标准电极的瞬时力变化显著大于纤细、纤细加长电极。在电极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机器人技术均能较传统技术降低电极植入的力峰值和力变化,机器人中速和低速植入同种电极时的力峰值、瞬时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电极的纤细化及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植入力的减小。电极长度增加会增加传统技术的植入力控难度,应用机器人辅助技术则可实现良好力控。

  • 标签: 耳蜗植入术 机器人 电极,植入 耳外科手术
  • 简介:动作大片《速度与激情6》刚刚在国内公映。这部动作大片不仅是世界电影迷的期待,也是世界众多车迷的期待,从电影与汽车融合的植入营销角度来说,“植入”味道颇重的《速度与激情》系列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

  • 标签: 原则分析 营销 电影 《速度与激情》 友善 动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术中、术后情况,探讨S-ICD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20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S-ICD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术前筛查特点、麻醉方式、植入技术要点以及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纳入1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49.5岁,年龄范围33~65岁。其中一级预防10例、二级预防6例。疾病谱为离子通道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其中2例开创性起搏器结合S-ICD治疗;13例为无插管全身麻醉+局部麻醉,3例为全身麻醉,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植入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共发生40次,正确识别并恰当放电52次;1例患者因反复出现室速、室颤引起S-ICD电风暴,最终行射频消融终止。结论对于经静脉植入ICD高风险患者,选择S-ICD是安全有效的,且学习曲线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另外,对于致命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需要起搏治疗的患者,可以尝试行单腔起搏器结合S-ICD治疗。

  • 标签: 心动过速,室性 除颤器,植入型 全皮下 恶性心律失常 单中心
  • 简介:目的探讨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与中央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比较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与中央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置港及维护时间与舒适度。结果上臂植入式输液港节省置港及维护时间,患者舒适度提高。结论上臂植入式输液港能提高工作效率,患者更易于接受,进一步提升专科护士技术价值。

  • 标签: 上臂 中央静脉 植入式输液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成形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PVPI)治疗胸椎转移瘤合并椎后缘缺损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4例胸椎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后缘缺损者(研究组)32例,无椎后缘缺损者(对照组)32例。对PVPI手术关键技术进行改良,采用二次封堵法和斜面穿刺针推注骨水泥旋转填充技术减少渗漏,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的42节椎。32例对照组患者的54节椎行PVPI手术。分别于术后第2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等指标。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在术后第2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均较术前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骨水泥量分别为(2.36±0.20)ml和(2.39±0.1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125I粒子植入量分别为(30.63±0.91)个和(32.56±0.68)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1.3%和87.5%,疾病稳定率分别为12.5%和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3.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0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OS为14.0个月,中位PFS为8.0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共有6节(14.3%)椎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2节(4.8%)为椎管内渗漏,4节(9.5%)为椎旁骨水泥渗漏。对照组患者共出现7节(13.0%)椎旁骨水泥渗漏。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均未造成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PVPI治疗椎后缘缺损的胸椎转移瘤患者,只要进行术中技术改良,注意控制骨水泥分布等问题,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胸椎转移瘤 椎体后缘缺损 经皮椎体成形术 125I粒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超乳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从我院 2017 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患者当中抽取 70 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 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根据电脑随机分组的结果对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 n=35 例)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 , 研究组( n=35 例) 行 超乳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水平 、 视力矫正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 3 月,研究组患者的 眼压水平、视力矫正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相比, 超乳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更为确切,不仅能降低患者眼压,还能有效 矫正视力,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IOL)植入术后远期混浊的原因与IOL置换术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诊断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远期亲水性丙烯酸酯IOL混浊的患者15例(15只眼)。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其中2片混浊IOL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沉淀物的位置和形态,利用能谱分析检测沉淀物中的元素成分;分析行IOL置换术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IOL置换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15例患者发现IOL混浊与首次IOL植入间隔时间为(27.3±5.9)个月,均为单眼IOL混浊,其中9例患有高血压病;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10例患者中4例糖化血红蛋白A1c明显超出正常值。混浊IOL在共焦显微镜下可见其表面有大量珊瑚状颗粒物沉淀;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颗粒物沉淀结晶以多形态聚集,上下交错,富有层次感;能谱分析证实IOL附着的沉积物中含钙、磷元素。13例(13只眼)行IOL置换术,术中4例发生晶状后囊膜破裂,3例新IOL植入睫状沟内,1例悬韧带断裂;裸眼BCVA(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IOL置换术前为1.03±0.64,IOL置换术后为0.3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水性丙烯酸酯IOL植入术后远期混浊为表面钙磷化合物沉积所致,IOL置换术能安全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视力。(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12-518)

  • 标签: 晶体,人工 丙烯酸树脂类 晶体植入,眼内 亲水性人工晶状体混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5 G微创玻璃切除联合地塞米松玻璃植入剂傲迪适(ozurdex)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前膜及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前膜及黄斑水肿应用25 G微创玻璃切除术联合傲迪适植入治疗的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视力(BCVA,logMAR)为0.87±0.63,治疗后各时间点之间视力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34,P<0.001),治疗后各时间点之间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MT为(638.59±198. 46)μm,治疗后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24.79,P<0.05),而且大致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随访期间有11眼(36.67%)黄斑水肿复发,复发时间为(3.27±0.65)个月,未发生眼部或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植入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前膜及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水肿并提高视力。

  • 标签: 前膜,黄斑,继发性 水肿,黄斑,继发性 阻塞,静脉,视网膜 玻璃体切除术 植入剂,地塞米松,玻璃体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患者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IOL)植入术后的远视觉质量不佳的原因。方法收集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SBL-3)植入的白内障患者70例,术后随访半年。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记录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中距离视力、近视力。电脑验光,绘制离焦曲线。采用Itrace检查角膜地形图、术后视觉质量、人工晶状居中性。结果共70例患者95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区域折射人工晶状植入术,其中有16例16只眼术后裸眼远视力≤0.6。7例患者人工晶状体视远区与角膜高屈光力区域(不对称散光)重合;7例患者人工晶状度数有偏差,原因为测量误差,预留误差等;2例患者人工晶状居中性偏移,调位后头晕、视物不清改善。结论远视觉质量不良的原因主要是视远区与角膜高屈光力区域重合、人工晶状度数偏差、居中性偏移等。如角膜有高屈光力区域,则视远区应避免与其重合。人工晶状度数选择预留在0~+0.25 D之间;可以选用两步法手术确定度数。术中或二次调位时通过映光点反射法确保居中。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屈光,眼 视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与超声乳化透明晶体置换术矫治高度近视两种术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1组54例104眼超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2组86例158眼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晶体置换术,术后随访3-3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结果术后3月患者裸眼视力≥0.5者1组80眼(76.9%),2组111眼(70.3%);术后12月1组91眼(87.5%),2组124眼(7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月等效球镜度数分别是I组-1.66±1.12D,II组-2.68±2.02D。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1组中于术后24小时内高眼压5眼;术后3月发生眼底黄斑出血1眼。2组中术后2月发生黄斑出血3眼;术后半年到1年间发生网膜脱离4眼;后发性白内障10眼,行YAG激光后囊切开3眼;发生2眼人工晶体移位,1眼手术复位,1眼观察。主诉夜间眩光症状者1组4例,诉视近困难者2组6例。结论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与超声乳化晶体置换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术式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术前屈光度等;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高度近视 有晶体眼 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颧牙槽嵴区微种植植入与上颌窦底位置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在颧牙槽嵴处安全植入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正畸患者的37个上颌第一恒磨牙根方的颧牙槽嵴进行锥形束CT(CBCT)测量和分析,依上颌窦底位置分为窦低组与窦高组,比较2组之间颧牙槽嵴宽度的差别。同时测量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的根长,以确定上颌种植钉植入的部位。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窦低组的颧牙槽嵴宽度显著小于窦高组的颧牙槽嵴宽度,窦低组24例,窦高组13组。男性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长度平均值为12.62mm和12.30mm,女性近远中颊根的长度平均值为11.53mm和11.15mm。结论上颌窦底的位置决定了颧牙槽嵴的宽度,窦高组可以为种植植入提供足够的骨质宽度支持。为确保牙根尖组织的安全,应在根尖上方1~2mm以上植入。男性患者的植入部位约在釉-牙骨质界以上13.62mm,女性约为12.53mm。

  • 标签: 颧牙槽嵴微种植体 锥形束CT 上颌窦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局部麻醉下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本次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2019年7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进行局部麻醉下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按照摸球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局部麻醉下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局部麻醉 白内障 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