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翼状胬肉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7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80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羊膜移植治疗)和观察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7.5%,且观察组并发症2.5%显著少于对照组17.5%,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更佳。

  • 标签: 翼状胬肉 羊膜移植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个体化切削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laser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应用德国蔡司生产的MEL-80准分子激光系统开展角膜地形图引导个体化切削LASEK矫正85例近视患者(169眼)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患者(169眼)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裸眼视力逐渐稳定并呈上升趋势。结论细致、周到的围期护理是LASEK手术矫正近视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角膜地形图 个体化切削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患者干预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对应时间段内 60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67%;此外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0.0%,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在眼部手术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得到良好恢复,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5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治疗,观察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愈率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96.6%(28/29),对照组为92.3%(24/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9%(2/29),对照组为15.4%(4/26),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能有效降低复发率,且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翼状胬肉 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治疗中翼状胬肉切除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在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翼状胬肉患者中选取60例作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分组对照组(n=30)单纯采取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研究组(n=30)则联合应用翼状胬肉切除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就2组视力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手术前,2组患者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翼状胬肉治疗中翼状胬肉切除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切除术 视力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结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翼状胬肉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50眼)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结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患者进行治疗,将其与对侧健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个月,患者的FL评分下降,SIt增加,BUT延长,泪膜脂质层光干涉图像相对于术前比率增加;术后三个月,四项结果与健眼水平一致。结论翼状胬肉切除结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改善翼状胬肉患者的泪膜功能,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翼状胬肉 泪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翼状胬肉采用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在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中筛选研究样本,样本总数为40例,时间节点为2020.04-2022.12。将其进行1-40号编号,前20号归入参照组并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治疗,后20号归入联合组并在前组情况下增加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治疗。对二组治疗后的预后恢复时间、眼部不适症状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参照组数据比较,联合组治疗后的预后恢复时间更短、眼部不适症状评分更低(P<0.05)。与参照组数据比较,联合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联合式运用在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治疗中,可缩短预后恢复时间,减轻眼部不适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切除术 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移植术 预后恢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肝、肾移植状态下心脏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方法 观察我院一例行肝、肾移植状态下行心脏手术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总结其护理经验及护理重点,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 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22d,未出现感染及排异反应,术后心脏功能达I~II级,肝肾功能良好。结论 肝、肾移植状态下行心脏移植手术难度更大、更为复杂,做好围手术期期间的护理工作对手术的成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外,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以及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心、肝、肾功能,观察排异反应的出现,防止并发症的出现,保证心、肝、肾功能良好,是保证手术成功、加快康复关键。

  • 标签: 肝移植 肾移植 心脏移植 围术期护理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LASEK)矫治薄角膜近视眼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行角膜屈光的186例(337眼)薄角膜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2例,女94例,年龄(22.8±5.2)岁,年龄范围为18~44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薄瓣LASIK组(n=158,283眼)和LASEK组(n=28,54眼)。薄瓣LASIK组行薄瓣LASIK,LASEK组行LASEK,术后3、5、10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验光、眼压以及角膜地形图等检查。结果所有患者中均未出现影响视力的并发症,术后视力稳定,无明显视力下降。术后10年,两组患者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均未见角膜扩张。术后3、5、10年薄瓣LASIK组裸眼视力的平均值(1.09±0.23、1.08±0.17、1.06±0.22)优于LASEK组裸眼视力的平均值(1.01±0.21、0.93±0.16、0.9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EK组裸眼视力术后10年与术后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P<0.05)。术后5、10年薄瓣LASIK组屈光度的平均值[(-0.16±0.49)DS,(-0.19±0.52)DS]优于LASEK组屈光度的平均值[(-0.49±0.61)DS,(-0.64±0.57)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4、64.54,P<0.05)。LASEK组屈光度术后10年与术后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5)。结论在符合手术适应证,谨慎术前设计以及合理式选择的基础上,准分子激光矫治薄角膜近视是安全有效的,在远期稳定性方面,薄瓣LASIK优于LASEK。

  • 标签: 准分子激光 薄角膜 近视 远期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100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术后处理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角膜绷带镜治疗,对比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BUT与VAS评分。结果:实验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5d实验组BUT(t=7.8521,P=0.0000)高于对照组、VAS(t=14.5241,P=0.0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应用角膜绷带镜治疗可提高眼表修复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愈合,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术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角膜绷带镜 眼表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游离皮瓣移植手术的护理新进展。方法 对于18例游离皮瓣移植的患者,术前给予心理评估及相应护理,中做好优质的手术护理配合,术后做好皮瓣的护理及观察、并发症的预防进行总结。结果 手术效果较好,术后回访3-6个月,皮瓣存活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总结 游离皮瓣移植期对医疗及护理要求较高,优质的护理可以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护理,手术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的快速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CXL)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18例25眼,平均年龄(14.4±1.3)岁。采用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的快速去上皮CXL治疗,术后随访1年,测量并分析术前与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值(Kmax)、最薄点角膜厚度(TCT)、角膜后表面高度值(PCE)、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变化。记录眼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UCVA(LogMAR)和BCVA(LogMAR)分别由术前的0.96±0.35和0.45±0.22提高至术后1年的0.84±0.33和0.34±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65、-4.843,均P<0.01)。术前SE为(8.66±5.11)D,明显高于术后1年的(8.07±5.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3,P=0.003)。术前Kmax为(58.58±9.07)D,术后1年降至(56.25±9.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7,P<0.01);其中Kmax下降1 D以上的有17眼,占68%,变化在1 D以内的有6眼,占24%,增加1 D以上的有2眼,占8%。TCT由术前的(485.0±32.5)μm下降至术后1年的(475.3±35.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6,P<0.01)。术前与术后1年PCE和EC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3,P=0.316;t=-1.424,P=0.167)。1眼术后2 d出现角膜周边无菌性浸润,经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点眼后症状好转,预后良好,其余眼未出现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的快速去上皮CXL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圆锥角膜 角膜胶原交联术 青少年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全飞秒激光角膜透镜(smile)与准分子角膜磨镶(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术后的眼表指标。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120眼)接受近视激光治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smile组给予全飞秒激光角膜透镜,lasik组给予准分子角膜磨镶。比较两组术后1、3个月裸眼视力≥20/20、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实际矫正屈光度在目标矫正屈光度的±0.5 D、±1.0 D范围内的眼占比,角膜知觉、高阶像差(HOAs)、球差(SA)、彗差(CA)、眼表指标[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结果两组术后1、3个月裸眼视力≥20/20、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实际矫正屈光度在目标矫正屈光度的±0.5 D、±1.0 D范围内的眼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smile组颞侧、鼻侧角膜知觉高于lasik组,术后3个月角膜上方、下方知觉高于lasik组(P<0.05);术后1、3个月smile组HOAs、SA低于lasik组(P<0.05);术后1、3个月smile组SIt、BUT高于lasik组,FL低于lasik组(P<0.05)。结论smile与lasik治疗近视患者均具有有效性和较高的可预测性,但smile对眼表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引入的高阶像差较小,并在术后角膜知觉恢复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近视 准分子角膜磨镶术 全飞秒激光角膜透镜术 角膜知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全飞秒激光角膜透镜(smile)与准分子角膜磨镶(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术后的眼表指标。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120眼)接受近视激光治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smile组给予全飞秒激光角膜透镜,lasik组给予准分子角膜磨镶。比较两组术后1、3个月裸眼视力≥20/20、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实际矫正屈光度在目标矫正屈光度的±0.5 D、±1.0 D范围内的眼占比,角膜知觉、高阶像差(HOAs)、球差(SA)、彗差(CA)、眼表指标[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结果两组术后1、3个月裸眼视力≥20/20、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实际矫正屈光度在目标矫正屈光度的±0.5 D、±1.0 D范围内的眼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smile组颞侧、鼻侧角膜知觉高于lasik组,术后3个月角膜上方、下方知觉高于lasik组(P<0.05);术后1、3个月smile组HOAs、SA低于lasik组(P<0.05);术后1、3个月smile组SIt、BUT高于lasik组,FL低于lasik组(P<0.05)。结论smile与lasik治疗近视患者均具有有效性和较高的可预测性,但smile对眼表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引入的高阶像差较小,并在术后角膜知觉恢复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近视 准分子角膜磨镶术 全飞秒激光角膜透镜术 角膜知觉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翼状胬肉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于 2019 年 1 月 ~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翼状胬肉患者中 选取 84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2 例给予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治疗,研究组 42 例在此基础上给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复发率为 2.3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1.43% ,具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研究组术后视力、散光程度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应用于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 干细胞移植 治疗效果 散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