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急诊内科治疗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加用美托洛尔以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7.14%、88.57% ,P<0.05;治疗前2组LVEF、LVESD相比差异小P>0.05,治疗后LVEF观察组高于对照组、LVES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其急诊内科治疗中联合运用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及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心力衰竭 急诊内科 老年患者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共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常规呼吸支持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呼吸复苏成功率以及呼吸稳定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呼吸复苏成功率以及呼吸稳定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危重症患者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复苏成功率以及呼吸稳定时间,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危重症患者 呼吸阶梯性治疗 呼吸复苏成功率以及呼吸稳定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的状态下,会导致气道黏膜出现水肿现象,气道痉挛狭窄,有显著的喘鸣、呼吸困难情况,进而诱发呼吸衰竭,在这样状态下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干预,因为患者的病情及其严重,本次就针对合并症患者临床急诊抢救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从科室住院部筛选病例,此次主要研究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种,达标患者有5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成一组(对照组)及二组(观察组),前一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后一组给予急诊抢救处理,对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转归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由于患者病情严重急需进行治疗,针对干预后的疗效进行评估,观察组抢救有效病例占比较大;因为是合并症,导致患者出现各类临床表现,此次治疗主要为了控制患者临床病症不再恶化,对症状转归情况调查,对照组有部分患者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有比较性(P

  • 标签: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 患者 急诊抢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心脏病的发生,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随着病情的恶化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这是一类进行性病症,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患者,女性患者居多,城市与农村比较而言,农村发生率较低,从地区方面来讲,北方偏高。相关数据研究显示,我国心力衰竭发生率在百分之一以上,世界上心力衰竭患者超过1000万,每年新增病例也在不断增加,本次就针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展开探究。方法:根据医院科室收治的病例情况,确定研究主体为60例,以奇偶数分类法做分组处理,一部分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将其纳入对照组,其他患者为综合治疗方法,确定为观察组,对患者治疗后的疗效、LVEF及BNP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由于心力衰竭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有极大威胁,必须及时发现治疗干预才能控制病情不再恶化,本次对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病情明显得到好转;对此次患者治疗后的LVEF及BNP方面进行评估分析,对照组有部分患者显示不理想,有比较性(P

  • 标签: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急诊内科 治疗 临床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采用儿科五级预检分诊的相关措施给急诊医疗资源利用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接诊的4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接受预检分诊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预检分诊的过程中采用儿科五级预检分诊模式。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在入院之后的检查时间、分诊时间、等待时间、诊疗时间均相对更短。结论:儿科五级预检分诊的模式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医院急诊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 标签: 儿科 五级预检分诊 应用 急诊医疗资源 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行为干预结合护患沟通技巧对儿科急诊静脉输液质量及家属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儿科门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6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结合护患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患儿的哭闹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和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哭闹率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家属的满意率(89.36%)高于对照组(6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结合护患沟通技巧能明显降低儿科急诊静脉输液患儿的哭闹率,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缓解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门诊 静脉输液质量 心理行为干预 护患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急诊急救护理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提升。方法:从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随后将他们分为两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运用优质急诊急救护理方法。对两组中毒患者从清醒时间、洗胃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维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洗胃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急诊急救护理能明显缩短患者清醒、洗胃、症状消失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抢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急诊急救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急诊急救护理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提升。方法:从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随后将他们分为两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运用优质急诊急救护理方法。对两组中毒患者从清醒时间、洗胃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维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洗胃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急诊急救护理能明显缩短患者清醒、洗胃、症状消失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抢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急诊急救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提升急诊重症患者救治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30例,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后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急诊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 护理满意度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急诊急救护理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提升。方法:从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随后将他们分为两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运用优质急诊急救护理方法。对两组中毒患者从清醒时间、洗胃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维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洗胃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急诊急救护理能明显缩短患者清醒、洗胃、症状消失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抢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急诊急救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 应用研究
  • 作者: 赵朋香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8-16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儿科,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86例,43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患儿作为对照组,43例予以优质护理干预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疗效进行数据的统计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产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但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消退所用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患儿缩短;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统计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可比性。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可明显加速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

  • 标签: 优质护理;小儿;重症肺炎肺炎;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腹胀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后腹胀的发生情况并分组;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找出重症肺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腹胀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重症肺炎患者中发生腹胀53例(40.77%),未发生腹胀77例(59.23%)。发生组气囊充气不足、合并低血钾者占比(50.94%,27/53;35.85%,19/53)高于未发生组(29.87%,23/77;15.58%,12/77),P<0.05;发生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长于未发生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前白蛋白(PAB)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长、气囊充气不足、合并低血钾、血清IL-6水平高与PAB水平低是重症肺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腹胀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重症肺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腹胀的相关因素可能与机械通气时间长、气囊充气不足、合并低血钾、IL-6水平高及PAB水平低有关。

  • 标签: 肺炎 无创机械通气 腹胀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不明原因的复杂性感染所致重症肺炎的诊断思路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以安徽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治疗成功的重症肺炎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方法对该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诊疗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系34岁男性,2017年12月出现胸闷气喘,辗转就诊省外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及重症医学科,胸部CT提示右肺不张、实变,双侧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提示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曲霉菌、念珠菌等感染,心脏彩超提示肺动脉高压,反复出现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并出现感染性休克,符合重症肺炎诊断。后因呼吸衰竭及休克难以纠正,遂经120护送由广州转至安徽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现其存在误吸,予以鼻饲。同时经积极抗感染、营养支持、气道管理等处理后,患者病情好转,但呼吸衰竭仍不能完全缓解,予以试验性抗痨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该患者抢救治疗102 d。结论青壮年患者,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可能非单一致病菌或单一致病因素。在重症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不能完全依赖于实验室检查结果,尤其是结核等非特异性病原体,需紧密结合临床,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重视细节,寻找病因,对因处理。

  • 标签: 肺炎 肺不张 胸腔积液 重叠感染 呼吸功能不全 误吸 淋巴瘤 结核,肺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是肺炎克雷伯菌的新型变种,具有毒力强、易播散的特点,主要引起肝脓肿合并多部位侵袭性感染,包括眼、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致死率极高。文中报道1例由HvKP引起的重症颅内感染患者。该例患者为44岁男性,急性起病,有发热、头痛伴意识障碍,迅速进展为颅高压、呼吸衰竭。脑脊液提示化脓性感染,细菌培养提示为肺炎克雷伯菌,除对氨苄西林耐药外,其他常用抗生素均敏感。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额顶颞叶、右侧半卵圆中心及双侧辐射冠、基底节区、丘脑、岛叶多发异常信号,脑膜及室管膜强化增多,脑组织肿胀。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又合并了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病情危重。经积极治疗,患者治愈出院,半年后随访预后良好,恢复社会功能。文中通过对该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过进行报道并回顾文献,为临床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脑膜炎,细菌性 脑脓肿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估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ICU护理方法与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01月-2021年01月到本院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74例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患儿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36(97.30%)高于对照组31(83.78%),p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ICU护理 护理满意度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干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时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56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临床研究,将5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人数为28例,其中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经临床研究得出,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78.57%);研究组患儿心力衰竭消退时间、气促缓解时间、发热消退时间、止咳时间等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护理环境等各项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重症肺炎 优质护理 小儿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分析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合并重症肺炎的情况,进一步探究普通肺炎重症肺炎之间危险因素,提出颅脑手术患者重症肺炎危险因素的防治策略,降低神经外科死亡率。方法:收集颅脑手术合并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分组。收集数据及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颅脑手术合并重症肺炎感染率2.28%,两组年龄、糖尿病、尿毒症、慢阻肺、肺挫伤、手术时间、GCS评分、脑疝、心功能不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颅脑手术,重症肺炎,危险因素,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实施后对ICU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1日~2021年12月1日研究期间ICU护理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研究分析,采用中心数字分层法将患者分为A组(普通护理)与B组(普通护理+集束化护理),各25例,观察时间指标、情绪状况。结果:护理后,B组重症肺炎患儿时间指标均低于A组重症肺炎患儿,P<0.05;护理后,B组重症肺炎患儿情绪评分低于A组重症肺炎患儿,P<0.05。结论:ICU重症肺炎患儿病情重、年龄小,护理难度较大,对其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可以改善其情绪状况,缩短其住院时间、通气时间,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重症肺炎患儿 时间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护理模式对血气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PDCA护理,对比2组患者血气、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PaO2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aCO2、TNF-α、Hs-CRP指标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护理模式对重症肺炎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患者经治疗后血气、血液生化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促进临床症状恢复,该护理模式应用意义显著。

  • 标签: PDCA 护理 重症肺炎 血气 血液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服务中应用主动防范风险护理模式对减少风险事件的作用。方法:从本院的重症肺炎患儿中抽选80例展开分析,病例纳入时间即2020.1-2021.1,抽签方法实施分组,即参比组40例、实验组40例,一般护理方案用于参比组患儿,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用于实验组患儿,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较参比组高,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参比组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确保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安全性,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应对患儿实施主动防范风险护理模式,其护理质量优异,患儿家长予以的评价较高。

  • 标签: 风险事件 重症肺炎 满意度 主动防范风险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