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我院血常规检验血细胞异常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实验组,开展血细胞形态检验工作,筛查MCH指标、HCV指标与HCT指标、阳性检出率。结果经过调查实验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采用血细胞形态检验法,能够正确反映病情异常情况,辅助临床诊断工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必要性
  • 简介:目的研究喷砂后微弧氧化(MAO)与喷砂酸蚀(SA)后MAO处理表面形貌的差异,探讨如何在保留SA获得的一级孔洞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MAO膜层的"骨小梁"样结构及富含钙磷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直径为106、250μm的Al2O3颗粒对钛样品进行喷砂,部分用氢氟酸(HF)双重酸蚀制备SA样品,再对两种样品分组,使用不同的处理电压进行MAO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膜层厚度,能谱分析仪测量表面元素含量。结果SA样品再行MAO处理可获得均匀连续的氧化膜层,并且MAO处理没有改变SA形成的基本形态,其中直径为250μm的Al2O3颗粒喷砂后双重4%HF酸蚀MAO处理表面的一级孔洞大小与成骨细胞最为接近。结论纯钛经SA和MAO复合改性后,在表面形成复合的形态特征,从而达到优化种植体表面结构和组成的目的。

  • 标签: 喷砂酸蚀 微弧氧化 纯钛 表面形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由于发热、贫血和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为危急值范围入院检查的100例患者资料,将其纳入分析组;将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0例体检者作为参照组对象,比较两组受试者平均红细胞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结果分析组患者平均红细胞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对象,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血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为90%,参照组患者血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为1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检验价值突出,能够清晰了解患者的病情状态,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与临床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与同期60名无眩晕但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体检志愿者(对照组)的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颈部CT血管成像及头部MR血管成像资料,将单因素比较的阳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将后循环缺血组患者的椎动脉狭窄程度和基底动脉迂曲程度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后循环缺血组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椎动脉变异及基底动脉迂曲的发生率分别为59.0%(72例)、55.7%(68例)、64.8%(79例)、41.0%(50例)、28.7%(35例)及30.3%(37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20例)、31.7%(19例)、35.0%(21例)、15.0%(9例)、10.0%(6例)及15.0%(9例),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2)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OR=3.891,95%CI:1.721-8.800,P〈0.01)、椎动脉变异(OR=3.231,95%CI:1.238-8.432,P=0.017)及基底动脉迂曲(OR=2.664,95%CI:1.189-5.972,P=0.017)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后循环缺血组椎动脉狭窄程度和基底动脉迂曲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椎动脉优势在基底动脉弯曲程度≥2级与〈2级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椎动脉变异及基底动脉迂曲是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椎动脉优势是基底动脉迂曲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眩晕 椎-基底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必要性。方法选取68例经过检查显示结果在危机值内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68例身体健康的自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细胞形态检验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察看,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标准值,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数量。结果研究组血细胞形态检验阳性率为92%,对照组血细胞形态检验阳性率为4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血细胞形态检验所给出的结果已作为具有关键性的指标,对患者病症的诊断及治疗疗效判定有着一定的影响,表明血细胞形态检验针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大的意义及作用,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还会有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必要性
  • 简介:通过利用交通标志的颜色特征,采用基于RGB空间的彩色分割方法进行图像分割.对分割出的图像进行灰度增强处理,比较和分析了不同边缘检测算子和阈值分割的方法,使用固定阈值分割方法对图像进行二值化,使目标区域突显.利用数学形态腐蚀算法对图像进行轮廓提取,并通过形状特征对交通标志进行形态分析.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实验,说明算法具有一定实用性.

  • 标签: 交通标志 RGB空间 阈值分割 数学形态学
  • 简介:摘要阐述了医学形态课程的特殊性,剖析了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应当通过创建精品课程、丰富教学手段、建设教学团队、重视学生课堂教学评价等举措来提高医学形态课堂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形态学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尿液红细胞形态检测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病、肾病综合征以及肾功能衰竭临床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剧烈运动、经血污染、泌尿系结石或者感染、腹部闭合伤以及腰部摔伤导致肾脏损伤的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尿液红细胞形态,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检验后,研究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型差距较大,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肾脏疾病的患者给予尿液红细胞形态检查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区分患者肾脏病变的程度,对于确诊泌尿系统出血位置和红细胞分型有着较大的意义。

  • 标签: 尿液红细胞形态学 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哺乳动物体日节律及其产生的形态基础欧可群华西医科大学610041一、哺乳动物体的日节律:哺乳动物生理活动及行为的日节律Circadianrhythm(生物体24小时昼夜节律)使机体内环境很好地、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外环境并与之保持同步。因此,被认为是机...

  • 标签: 哺乳动物 日节律 形态学基础
  • 简介:摘要高职护理人体形态由基础医学平行学科水平整合而成,各学科教学方法应有所区别。与临床联系紧密的病理学,以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为主,结合PBL、TBL教学法。基础性强的解剖和组织胚胎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和绘图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结合案例教学法。

  • 标签: 人体形态学 教学方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技术,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所有对象均接受血常规、血细胞形态检查,比较血常规、血细胞形态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结果:血细胞形态的血细胞异常率为98.98%,明显高于血常规的87.76%,漏检误检率为1.02%,明显低于血常规的12.24%,差异显著(P<0.05);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相比,血细胞形态对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检出率更高,而白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较低(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检查能够更好地检出血细胞异常,较单纯血常规检验相比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常规 血细胞形态学 血细胞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实际价值。方法:取我院接受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患者41例,另选健康体检的患者41例,分析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比较,组间各指标、血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检验时运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真实将患者的疾病状况反映出来,降低血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对疾病的判断有良好的作用,应用意义优良。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到我们医院进行临床检验的60例临床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0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检验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血细胞形态检验方式,然后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细胞形态检验精准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细胞形态检验阳性率有明显提升,(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态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住院患者随机抽取40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一时间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受检人员采集其血液样本实施血细胞形态检验,观察其检测结果并统计。结果:在检测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的检查中使用形态检查能够帮助掌握病情情况,并且能够增加诊断的准确性,临床使用价值高。

  • 标签: 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检验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70例冠心病猝死患者,时间2021年03月-2022年03月,另选取同期70例非冠心病猝死者作为对照,获取到冠状动脉狭窄病灶,将其视为标本,利用显微镜展开观察。结果 70例患者的心脏重量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Ⅰ级狭窄有14例,Ⅱ级狭窄有28例,Ⅲ级狭窄有20例,Ⅳ级狭窄有8例;70例患者中有6例心冠状动脉狭窄为Ⅰ级,有44例为Ⅱ-Ⅲ级,有20例为Ⅳ级;70例患者均呈现出心肌断裂。 结论 冠心病猝死和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以高于Ⅱ级最为多发。

  • 标签: 冠心病 猝死 小冠状动脉 法医 病理形态学 狭窄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形态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检验科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集的血液标本中选择15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检查,实验组实行形态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血液指标低于对照组,检验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符合率相对较高,比较后(P<0.05)。结果: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形态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的发生,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 标签: 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对血常规检验的作用。方法: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择102例进行血常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51)给予常规检查,观察组(n=51)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检查后,观察组血液细胞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结合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可显著提高检出率。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01月-2022年03月因为发热、贫血、血常规检查提示危急值的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个时间段的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都实施血细胞形态检验,测算其以下指标: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血细胞形态检验阳性率展开比较。结果:和参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明显更低,诊断阳性率方面明显更高,数据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检验中采取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收治的30例血常规提示贫血、发热、危急患者(观察组)以及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入院对象均行血细胞形态检验,观察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MCHC、MCV、HCT低于对照组,MCH高于对照组,血细胞形态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异常率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血细胞形态检验,并分析其在临床检验中开展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查以及血细胞形态检验。比较2组的检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CT、MCV、RDW均更低,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检测出红细胞形态异常、附红细胞体、口型红细胞、异常细胞、异形淋巴细胞比例均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开展血细胞形态检验有助于检出血细胞形态异常,对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常规 血细胞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