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脑卒中康复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0名,随机的把他们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在观察组中,采用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有很大的差异,分别为92.26%和7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康复临床治疗不仅可以将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重建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康复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40名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康复护理组62名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并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来对两组脑卒中患者分级进行评测1。结果康复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改善上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能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障碍恢复。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骨折术后肿胀应用Buerger运动的康复效果。方法将50例的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的25例患者采用Buerger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25例患者则采用传统的常规性康复训练,在5天后观察患者手术部位的肿胀情况,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下床活动第1天患肢的肿胀、疼痛和紫绀程度采用秩和检验(P<0.01);第5天的患肢的肿胀、疼痛和紫绀消退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1)。结论Buerger运动康复训练方法较传统功能训练方法,更能有效地缓解下肢骨折术后的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 骨折肿胀 Buerger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康复科出院患者延伸护理服务的护理模式最终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康复患者按其意愿分为观察组,与此同时,将同时间内来本院做康复理疗的50例康复患者按其意愿分为对照组。康复患者一般服务和延伸服务护理条件给予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服务条件。把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从愈合率、满意度(出院四周内进行调查访问)、康复质量(功能锻炼,功能改善情况等方面)。结果本院收治的观察组康复患者的功能锻炼50例(5%),对照组康复患者的功能锻炼30例(3%),把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患者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患者出院后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科患者康复前进行延伸护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一方面能够立即了解康复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情况,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康复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得到很好的功能改善,帮助康复患者解决了困难。所以康复科延伸服务在临床上是值得推广的。

  • 标签: 康复科 延伸护理服务质量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入院者43例,纳入对照组,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入院者43例,纳入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患儿家长满意度,并比较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发育商(DQ)、运动能力(GMFM)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优良率(90.70%)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研究组、对照组DQ评分、GMFM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明显提高,两组间对比,研究组DQ评分、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0.70%,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72.09%,两组间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施行康复护理早期干预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进一步改善发育商及运动能力,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 标签: 小儿脑瘫 康复护理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5月——2023年7月收治患者为研究主体,集中脑梗死偏瘫病患为研究对象,筛选共70例。按照“信封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5例。前组执行常规护理,后组执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为验证护理作用差异,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日常活动能力(ALD)和肢体运动能力(FMA)指数。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ALD、FMA指数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恢复躯体活动力,提高服务效率,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康复护理 效果
  • 作者: 赵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仁怀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贵州仁怀564500
  • 简介: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应用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每组35例,在观察组患者中实施康复护理,在对照组患者中实施常规护理。对比组间数据。结果:比较对照组患者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MAS、FMA、功能独立性评分、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MAS、FMA、功能独立性评分、生活质量,P>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护理中,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脑卒中;肢体偏瘫;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实践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间的小儿脑瘫患儿,选择80例,以抽签法分为两组(乙组,常规治疗,40例;甲组,在乙组基础上加康复治疗,40例),分析心理运动发育指数、粗大运动功能测试、治疗效果。结果:甲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粗大运动功能测试评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患儿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促进运动发育。

  • 标签: 小儿脑瘫 康复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途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抛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基础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途径。对两组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BI指数的改善程度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途径可以有效减轻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途径 干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普外科手术患者用快速康复护理后对康复效果、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3月-2019年5月抽取本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实验组每4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比康复效果、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不仅可以缩短康复时间,又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 手术患者 快速康复护理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对肺癌手术后患者康复效果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03——2022.03收治肺癌手术治疗者共计90名。以信封法平均分组常规组、实验组,各45名,分别于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护理、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肺功能康复效果、术后相关指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术后肺功能康复效果更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术后相关指标更低,P<0.05。结论:肺癌病人围手术期间开展快速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建议普及。

  • 标签: 肺癌 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统康复治疗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患者人数为72例,参选患者在我院进行诊断为脑卒中,参选患者均进行康复治疗,选取时间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这一时间段,选择抽签法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传统康复治疗)和实验组(传统康复治疗联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每组患者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评分和MMSE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和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可比性(P

  • 标签: 传统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疗法 脑卒中 应用价值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动态康复依从性干预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时段入院脑卒中患者中抽取60例,以上的患者接受双色摸球法,各30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分析组(动态康复依从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患者FMA评分、CSS、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组FMA评分、CSS、生活质量评分都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目前在脑卒中康复中安全有效的方案很多,其中动态康复依从性干预十分必要,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动态康复依从性 脑卒中 康复积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中进行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脑梗死患者,根据使用的康复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7例,干预组47例。常规组使用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使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法。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之后,干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常规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脑梗死康复护理中使用中医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治疗,临床上显示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具有耐受性好的优点,在临床治疗脑梗死过程中应积极进行应用。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梗死 功能康复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 以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接诊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及睡眠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康复效果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风患者康复治疗中中医康复联合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于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风患者中选择120例进行观察研究,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其中对照组选择中医饮食、生活习惯、情志三个方面进行康复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康复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主要针对手阳明大肠经穴及足阳明胃经穴位落实针灸治疗工作。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结果: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中医康复治疗相比,采用中医康复联合针灸治疗方法,能强化患者的神经功能,帮助患者减轻中风带来的痛苦,有助于缩短治疗周期,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可在此基础上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可见,中医康复联合针灸治疗的方式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康复 针灸治疗 中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