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内舒拿,MFNS)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FP)的对比观察,了解内舒拿对性鼻炎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分别用内舒拿和FP治疗常年性和季节性性鼻炎各30例。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按海口会议标准。用药方法:均为每日1次,每次每鼻2揿,共200μg。病人每日把症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记在日记卡上,每周复查1次,共2w。治疗前后作血尿常规和生化检查,以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内舒拿组和FP组用药次日症状和体征评分都下降,用药1w和2w继续下降。根据医生对症状和体征的评分计算,治疗结束时两组的疗效,有效率:内舒拿组96.7%,FP组,93.3%。不良反应内舒拿组发生5例次,FP组发生6例次,包括鼻、咽干燥,鼻出血,头痛、头晕,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内舒拿与FP比较,对性鼻炎同样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用药方便,每日1次,起效较快,特别适用于4岁以上的儿童,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性鼻炎的药物。缺点是价格较高。

  • 标签: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治疗 变应性鼻炎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粉尘螨滴剂治疗性鼻炎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性鼻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积分和临床症状积分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体征评分分别为(9.5±0.5)分和(1.4±0.4)分,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9.3±0.8)分和(1.2±0.3)分,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轻度局部反应发生率为5.9%。结论对性鼻炎的患者给予粉尘螨滴剂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而且治疗的安全性好,整个治疗期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粉尘螨滴剂 变应性鼻炎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中国有两句成语:“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用它们来描述自学的效果是非常贴切的。在我多年从事自学考试教学的经历中,每个班都会遇到这样两类学生:一类是平常非常用功,除了认真听课,课余时间大都用来做大量的习题,但考试效果却很不理想;一类是平常学习很轻松,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点认真总结一遍,

  • 标签: 考试效果 知识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应试技巧 考教分离 学习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性鼻炎患者采用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88例性鼻炎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将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采用药物治疗的44例为参照组,给予治疗低强度激光照射的44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性鼻炎患者采用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有必要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 临床疗效 临床症状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考察盐酸左旋咪唑经鼻腔给药治疗豚鼠性鼻炎的疗效,为治疗性鼻炎寻找新的药物.方法:建立豚鼠性鼻炎的模型;以雷诺考特为阳性对照药,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药,经鼻腔给予盐酸左旋咪唑后,观察性鼻炎豚鼠的鼻分泌物、抓痒和喷嚏情况,鼻粘膜的组织病理变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组胺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布地奈德组和左旋咪唑各剂量组经治疗均未能有效地改善豚鼠AR的临床症状.左旋咪唑低中高三个剂量组治疗后均能极显著抑制嗜酸细胞,与布地奈德组无显著性差别.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左旋咪唑治疗后能显著性地降低鼻粘膜中组胺的含量,且与布地奈德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盐酸左旋咪唑经鼻腔给药对豚鼠性鼻炎具有一定的疗效,有可能成为新的性鼻炎的治疗药.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盐酸左旋咪唑 嗜酸性粒细胞 组胺
  • 简介:性鼻炎(AR)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发生在鼻黏膜的非感染性炎性反应,肥大细胞(MC)浸润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近发现的MC表面受体白介素33受体(IL-33R)、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TSLPR)和Toll样受体4(TLR4)可以促使MC产生Th2相关效应因子,促发且维持Th2偏向,加重AR的免疫炎性反应,是研究和治疗AR潜在的靶点.本文将对上述受体的结构、表达、功能、相应配体、信号转导及其在AR中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肥大细胞 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使用鼻内窥镜低温等离子来对性鼻炎进行治疗,旨在分析治疗性鼻炎的全新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性鼻炎病人,在比内窥镜的指引下使用低温等离子术对鼻腔粘膜内筛前鼻丘、中鼻甲厚端以及肥大鼻甲、下鼻甲厚端、神级分布区等相关部位实施治疗。结果研究发现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近期有效率达到93%,一年之后的有效率达到87%。结论在鼻内窥镜下使用低温等离子对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有着定位准确、无出血、治疗效果较好以及恢复较快、并发症少、操作较为方便等特点,为治疗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鼻内窥镜 变应性鼻炎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allergicfungalrhi-ni-sinusitis,AFRS)是属于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常见类型之一,具有其独特的病理变化、临床特点及免疫反应,近年来由于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发病率逐年增高,故对于该病的研究成为热点领域,本文从该病的命名由来、免疫学、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治疗和诊断等几方面进行综述探讨。

  • 标签: 变应性 真菌性 鼻及鼻窦炎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穴埋针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性鼻炎的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于2015年7月份—2018年1月份来本院就诊的112名性鼻炎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选用耳针配合刺络放血疗法,对照组单纯使用刺络放血疗法,对治疗结果进行探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性鼻炎行耳穴埋针配合刺络放血相对单纯使用刺络放血的疗效要显著,可提高治疗效果,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经济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耳针法 刺络放血 变应性鼻炎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性鼻炎变应原体内检测与体外检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性鼻炎患者275例,皮肤检测采用皮内试验法,体外检测采用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法,根据皮内试验结果分为:极强阳性组、强阳性组、中阳性组、阳性组及阴性组。结果极强阳性组和强阳性组患者血清粉尘螨sIgE阳性率均为100%,且结果均在Ⅱ级以上,其中3级以上有64例占84.2%;中阳性组患者血清粉尘螨sIgE阳性率为97.1%;阳性组患者血清粉尘螨sIgE阳性率为71.1%;阴性组患者血清粉尘螨sIgE阳性率为7.7%;皮内试验与sIgE检测的相关系数(r=0.598,P〈0.01),显示皮内试验结果与sIgE检测结果显著相关;皮内试验的灵敏度为98.1%、与体外sIgE检测相符率为92.7%。结论粉尘螨变应原皮内试验与体外血清sIgE检测具有显著相关性和相符率高的特点,临床上可以在患者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做皮内试验作为筛查,然后再用体外检测进一步验证,这样既可以准确判断致敏原,也可以为患者节省资金。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皮内试验 血清特异性IGE 粉尘螨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熏蒸在性鼻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性鼻炎病人,随机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61例。采取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的为研究组,使用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36%比对照组80.33%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熏蒸在性鼻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整体治疗效果,降低病人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方式更加安全可靠。

  • 标签: 穴位贴敷 中药熏蒸 变应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对性鼻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治70例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另外给予延续性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选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性鼻炎患者实施护理期间,给予其延续心理护理干预,可促使性鼻炎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患者护理依从性也有所提升,非常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心理护理干预 变应性鼻炎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性鼻炎应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研究。方法 于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性鼻炎患者中选取56例纳入本次研究,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对比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患者免疫指标较高,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 性鼻炎治疗中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可提升治疗有效性,强化患者免疫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麻黄细辛附子汤 免疫能力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性鼻炎规范治疗前后对肺通气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9.1-2020.1我院84名人员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选取健康人42例,实验组应用西替利嗪加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比较两组肺通气功能指标、治疗前后肺通气指标。结果 实验组肺通气功能指标、肺通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 变应性鼻炎 规范治疗 肺通气功能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性鼻炎应用低强度激光照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性鼻炎100例进行本研究,标本列入的时间是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采用数字表法对全部病人平均分组。其中药物治疗50例,作为参照组,予以治疗低强度激光照射5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低强度激光照射 变应性鼻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性鼻炎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方式,对比常规药物治疗方式,探究其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性鼻炎患者78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且每组实施不同治疗方式,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数据。结果 实施药物治疗的对照组39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3.6%;而采取药物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方式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差异不大,无统计意义(P>0.05),但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后,两组患者在症状评分均降低的情况下,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组间差异P<0.05。结论 性鼻炎的临床治疗,采用药物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方式,治疗效果明显,实用价值较高,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药物治疗 蝶腭神经节针刺治疗 疗效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态调节在性鼻炎护理中的作用与前景。方法:选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性鼻炎患者,实验组进行微生态调节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脱敏治疗知识掌握度和脱敏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脱敏治疗知识掌握度显著提高,脱敏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调节在性鼻炎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患者对于脱敏治疗的知识理解、态度和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微生态调节 变应性鼻炎 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