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水热反应和碳气凝胶(CA)修饰的方法制备了α-Fe2O3@CA复合材料,探讨了水热合成温度、时间和添加活性剂对合成复合材料的影响,采用XRD、SEM和TGA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α-Fe2O3负载数量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法可以在碳气凝胶表面修饰空心球状和橄榄球状α-Fe2O3,且负载α-Fe2O3的数量与水热时间有关.200℃下水热合成24h时,α-Fe2O3在复合材料中负载高达96.53%.

  • 标签: Α-FE2O3 碳气凝胶 制备 形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动态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并设为缺血性脑卒中组,根据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n=12)、中度(n=16)、重度(n=14)神经功能受损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使用比色法测定IMA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IMA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6、12、24、48h时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中IMA的表达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中度、重度神经功能受损组IMA水平分别为(59.8±5.6)、(49.9±4.8)和(42.8±3.7)U/mL,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MA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指标,同时血清IMA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修饰白蛋白 神经功能受损
  • 简介:目的建立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基因修饰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方法以质粒pcDNA3-hNGFb、pEGFPN1共转染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在细胞内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鉴定NGF-β在细胞内的表达。体外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其分化能力。结果GFP在基因转染12h后开始表达,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结果表明NGF-β能在细胞中正确表达且NGF-β、GFP基因修饰不影响其增殖与分化。结论成功建立NGF-β、GFP基因修饰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中脑神经干细胞 基因转染
  • 简介:摘要: 高档的亚光涂料,以其高贵、优雅、自然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现有的消光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消光和化学消光2种方式。物理消光是指通过外加消光剂到基底树脂中形成消光涂料的方式,比如添加自然界中的高填充料、微蜡粉、无机消光粉、有机消光树脂填料等,其中纳米气相 SiO2消光粉是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消光剂。这种通过外添加消光剂的方式虽然能达到消光的目的,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消光剂的加入改变了涂料的流变性;组合物凝结导致多籽似的外观;涂层脆性增大,易破碎脱落;消光剂易沉淀使整个涂层的光泽有差异;耐揉搓、弯折以及耐摩擦性下降等。化学消光主要是通过某些化学反应合成特定的高分子树脂,利用其结构与性质本身关系或组分内(间)性质差异,不需要外加各种消光剂,而实现漆膜本身带有消光的效果。两者相比之下,化学消光树脂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除了可避免外加消光剂所带来的上述缺陷,还能减少施工流程和节省购买消光剂的成本,正成为涂料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领域。

  • 标签: 表面修饰 二氧化硅 涂料 消光性能
  • 简介:摘要: 高档的亚光涂料,以其高贵、优雅、自然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现有的消光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消光和化学消光2种方式。物理消光是指通过外加消光剂到基底树脂中形成消光涂料的方式,比如添加自然界中的高填充料、微蜡粉、无机消光粉、有机消光树脂填料等,其中纳米气相 SiO2消光粉是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消光剂。这种通过外添加消光剂的方式虽然能达到消光的目的,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消光剂的加入改变了涂料的流变性;组合物凝结导致多籽似的外观;涂层脆性增大,易破碎脱落;消光剂易沉淀使整个涂层的光泽有差异;耐揉搓、弯折以及耐摩擦性下降等。化学消光主要是通过某些化学反应合成特定的高分子树脂,利用其结构与性质本身关系或组分内(间)性质差异,不需要外加各种消光剂,而实现漆膜本身带有消光的效果。两者相比之下,化学消光树脂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除了可避免外加消光剂所带来的上述缺陷,还能减少施工流程和节省购买消光剂的成本,正成为涂料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领域。

  • 标签: 表面修饰 二氧化硅 涂料 消光性能
  • 简介:据2012年9月30日RothbartSB(NatStructMolBiol,2012Sep30.doi.10.1038/nsmb.2390)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建立起人类两个最为基本性的表观遗传标记——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之间存在的首个关联。在过去20年,科学家们已经理解到DNA内拥有的遗传密码只代表生命蓝图的一部分。

  • 标签: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遗传标记 研究人员 遗传密码 SEP
  • 简介:摘要小型泛素样修饰(SUMO)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SUMO化及去SUMO化修饰是可逆的并且处于动态平衡的稳态。异常的SUMO化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蛋白质的功能,影响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基因组稳定及DNA损伤修复、基因转录调控、维持肿瘤干细胞的特性、细胞周期调控、侵袭转移等。本文就异常SUMO化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小型泛素样修饰 小型泛素样修饰特异性蛋白酶 翻译后修饰 肿瘤
  • 作者: 张波 高杰 殷国江 张传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武汉 430070,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7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介导的翻译后修饰是机体调节蛋白质水平与功能的重要机制,在调控细胞稳态和存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过程中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尤为重要,缺血易损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 UPS)结构及功能异常,最终导致迟发性神经元凋亡。深入探究CI/RI后泛素化蛋白质修饰有助于开发治疗新策略、研发新药物。文章就UPS在CI/RI模型、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和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简要总结,同时探讨蛋白酶体调节剂的脑保护作用,有望为深入探究CI/RI后泛素化蛋白质修饰调节机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翻译后修饰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ALC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预制建筑材料,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其作为配套围护结构功能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但易开裂问题,也给建筑工程的维护带来较大问题。本文依托华为某工业项目ALC条板围护体系施工,通过对厂房类型项目ALC内外墙板安装抗裂研究、板缝质量控制以及修补工艺的研究与实践,形成配套总结技术,为相关ALC工程或基于ALC墙面装饰装修提供相关参考借鉴。

  • 标签: ALC 围护结构体系 抗裂修饰 板缝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测定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8例不同程度OSAHS老年患者和同期单纯鼾症老年患者20例多导睡眠图(PSG),心电图(ECG)、血清IMA、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比较两者之间ECG,IMA、cTnT、CK-MB水平变化及重度和轻-中度OSAHS患者IMA、cTnT、CK-MB水平变化。结果OSAHS组IMA、cTnT、CK-MB水平高于单纯鼾症组(P<0.05);重度OSAHS组IMA、cTnT、CK-MB水平高于轻-中度OSAHS(P<0.05)。结论老年OSAHS患者血清IMA水平升高,并且随OSAHS病情加重IMA平均水平升高明显,提示OSAHS患者合并夜间急性心肌缺血,血清IMA水平升高有助于早期发现OSAHS患者急性心肌缺血,对OSAHS患者合并心肌缺血进行积极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缺血修饰白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心肌缺血
  • 简介:本文应用了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复合物(CNTs/Fe3O4)修饰电极,并在修饰电极干燥过程中应用了磁场。这种在磁场作用下制备的修饰电极对多巴胺(DA)表现出很强的电催化活性。采用了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备出来的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复合物的组成、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循环伏安法(CV)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该电极对多巴胺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用DPV对多巴胺进行了测定,其氧化峰电流与多巴胺的浓度在6.0×10^-7-4.3×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9,检出限(S/N=3)为3.2×10^-8mol·L^-1。

  • 标签: 磁性纳米 碳纳米管 玻碳电极 多巴胺
  • 简介:目的采用细胞培养法观察人工角膜纯钛支架经羟基磷灰石(HA)表面修饰后,其生物相容性是否增加。方法采用第4~6代兔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直接接种于HA-Ti、Ti及盖玻片表面,培养3、24、48、72h后,用丫啶橙染色法观察材料表面细胞的黏附、伸展和增殖情况,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材料表面的细胞形态及细胞外基质产生情况。结果细胞接种3、24、48、72h后,HA-Ti表面的活细胞数多于其他材料表面(P〈0.05)。细胞接种3h,细胞扩展面积:HA-Ti〉盖玻片〉Ti。48h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HA-Ti表面的细胞扩展面积最大,细胞张力丝最长。72h后,HA-Ti表面完全被胶原覆盖。结论HA表面修饰增加了人工角膜纯Ti支架的生物活性。

  • 标签: 人工角膜 羟基磷灰石 表面修饰 角膜成纤维细胞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6-甲基腺苷(m6A)修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NSCLC患者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共包含1 037例原发肺癌组织样本和108例癌旁组织样本。分析参与m6A修饰过程的调控蛋白在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分析(WGCNA)算法识别与m6A调控因子存在共表达关系的信使RNA(mRNA)和非编码RNA(ncRNA)并根据RNA的表达模式对NSCLC患者进行共识聚类。采用t检验比较聚类亚组间m6A甲基化丰度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0个m6A调控因子,肿瘤组织中15个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YTH结构域蛋白1(YTHDC1)、YTH结构域结合蛋白1-3(YTHDF1-3)、异质核核糖蛋白A2B1(HNRNPA2B1)和HNRNPC、ALK B同源物5(ALKBH5)等],3个调控因子显著下调[M0ETTL14、含锌指CCCH结构域蛋白13(Zc3h13)、脂肪和肥胖相关蛋白(FT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THDC2和METTL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WGCNA算法识别出454个与调控因子存在共表达关系的mRNAs和400个ncRNAs[325个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23个微小RNAs(miRNAs)、28个核仁小RNAs(snoRNAs)、24个核内小RNAs(snRNAs)]。根据854个RNAs的表达模式进行共识聚类,将NSCLC患者分为2个聚类亚组(聚类1和聚类2)。WT1相关蛋白WTAP(t=14.322,P<0.01)和HNRNPC(t=15.424,P<0.01)等11个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在聚类1中均显著上调,其他9个调节因子在聚类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聚类1患者具有较高的m6A甲基化丰度。聚类1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38.16%(292/765)明显高于聚类2组的22.27%(55/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87,P<0.01)。结论通过m6A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析,有助于探讨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机制。

  • 标签: 肺癌 甲基化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化修饰即RNA腺嘌呤第6位氮原子的甲基化,这一动态过程由编码器、消码器、读码器共同调控。越来越多研究表明m6A甲基化修饰影响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如增殖、侵袭、转移、耐药等。对m6A甲基化修饰在消化系统肿瘤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新型精准诊疗策略的建立进而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

  • 标签: 甲基化 消化系统肿瘤 生物标记物 N6-甲基腺嘌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因AAD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救治的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6例,女69例;按照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入院时IMA水平;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IMA对AAD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AAD患者院内全因死亡42例,存活153例,死亡率为2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143,95%CI:1.247~4.826,P=0.011)、Stanford A型(OR=6.751,95%CI:3.189~14.291,P<0.001)、药物治疗(OR=5.133,95%CI:2.463~10.700,P<0.001)及IMA水平(OR=4.452,95%CI:2.231~8.953,P=0.004)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保护性因素(OR=0.195,95%CI:0.093~0.406,P<0.001)。IMA预测AAD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 0.838(95%CI:0.774~0.901,P<0.001),最佳截断值为86.55 U/ml,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75.2%。结论IMA可对AAD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入院时IMA水平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IMA水平较高者,应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死亡率 危险因素 缺血修饰白蛋白
  •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修饰在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及肿瘤发生的过程中均发挥重要功能,且在肿瘤发生早期就会有显著改变。基因组不稳定性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对表观遗传修饰与基因组不稳定性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未来进一步了解肿瘤发生的机制,为临床上癌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本文综述了部分表观遗传修饰的功能和机制,以及这些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与肿瘤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关系。

  • 标签: 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肿瘤 基因突变 染色体重排
  • 简介:目的:制备一种肽修饰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peptidemodifiedcarboxylatedmultiwalledcarbonnanotubes,MHR)基因载体,考察其对HEK293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方法:将羧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与精氨酸(arginine,R)和组氨酸(histidine,H)组成的短肽(HR)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反应,通过酰胺键连接得到MHR。采用1H-NMR、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取纯化后的MHR,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凝胶电泳法测定载体MHR对pEGFP质粒的包裹能力。用MHR/pEGFP纳米复合物与HEK293细胞共同培养,考察细胞摄取情况及相关基因转染情况,并测定MHR和MWCNTs-COOH对DU145和RAW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通过结构鉴定确定MHR合成成功。在氮磷比(N/P)=20时,HEK293细胞对MHR/pEGFP的摄取及转染效率高于其他N/P值时,其中N/P=20时,RAW264.7细胞对MHR/pGL3复合物的摄取率约为单体pGL3的2.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实验表明,MHR作用于DU145和RAW264.7细胞24和48h后,当MHR浓度达640μg/ml时,DU145和RAW264.7细胞的活性仍然〉80%;而MWCNTs-COOH浓度达320μg/ml时,DU145和RAW264.7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当浓度达640μg/ml时,细胞活性低于20%。结论:MHR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基因载体。

  • 标签: 肽修饰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基因载体 转染 细胞毒性
  • 简介:制备了氧化锆修饰的玻碳电极,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探究了槲皮素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制备的修饰电极在pH=7.0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对槲皮素的氧化还原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采用槲皮素的氧化峰电流作为分析信号。在浓度为2.5×10-8~5×10-5mol/L的范围内,氧化峰电流和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μA)=0.0825c-9.86184,检出限为5.35×10-9mol/L。

  • 标签: 槲皮素 玻碳电极 氧化锆 修饰电极 微分脉冲伏安法
  • 简介:耳聋,即各种原因引起的听功能减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我国普通病房新生儿耳聋的合并发病率为0.20%(880/447604),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耳聋合并发病率为2.29%(79/3446)。导致耳聋的因素可归纳为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两大方面。耳聋可有5种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Y连锁遗传、线粒体遗传(母系遗传)。而环境因素包括噪音接触、耳毒性药物的应用、感染及创伤等等。

  • 标签: 线粒体遗传 发病率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遗传性聋 修饰基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FcγRIIb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及病理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含Lewis大鼠FcγRIIb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TRE-FcγRIIb。分别包装TRE-FcγRIIb表达病毒与TET-on可诱导病毒,用其共感染DA大鼠骨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检测FcγRIIb的表达。将供体DA大鼠与受体Lewis大鼠按照体重进行配对后随机分为三组,三组均行DA-Lewis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对照组(A组)不给予任何预处理。环孢素A组(B组)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环孢素A处理。FcγRIIb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C组)术前1 d供体大鼠静脉注射FcγRIIb修饰的DA大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1×106细胞)。术后第7天分别取血和肝脏检测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变化。结果C组术后第7天肝功能异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C组术后第7天肝脏病理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的大鼠平均存活天数为12.8 d;B组的大鼠平均存活天数为65.3 d;C组的大鼠平均存活天数为58.5 d。结论FcγRIIb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以降低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减轻术后大鼠肝脏急性排斥反应。

  • 标签: 肝移植 移植物排斥 FcγRIIb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