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未治疗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下颌生长发育特点,为临床上安氏Ⅰ类错(牙合)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安氏Ⅰ类错(牙合)病例909例,按性别和颈椎骨龄(cervicalvertebralmaturation,CVM)分期分组,通过头影测量片测量不同性别不同颈椎分期患者下颌的长度及高度变化,方差分析后进行组间多重对比。结果无论男女SNB、SND角均逐渐增大,但差值并无统计学意义。在CS1-CS2和CS3-CS4期男性下颌升支生长量分别为3.54mm、3.70mm,下颌水平部生长量分别为3.86mm和4.27mm,下颌总长度生长量为6.46mm和6.22mm,增长都很显著(P〈0.01)。女性CS1-CS2和CS3-CS4期间下颌升支生长量为3.42mm和3.00Hun,下颌总长度生长为5.94mm和3.69mm,下颌水平部在CS1-CS4出现持续增长(P〈0.05)。下面高在CS1-CS4期间出现明显的增长(P〈0.05),但女性在CS4期之后增长缓慢。结论男女性患者下颌生长发育高峰期均出现在CS1-CS2和CS3-CS4期,女性下颌水平部在CS1-CS4期呈持续增长。下前面高生长较早,后面高增长较下前面高快,导致下颌平面角减小。

  • 标签: 安氏Ⅰ类 下颌骨 生长发育
  • 简介:目的:采用近距离投照技术,探索在下颌体多部位的临床检查方法。方法:利用放大入射点空间,近光源物像模糊,近片物像清晰的原理。使用普通牙片x光机,60~70kv、6~7mA、5″×7″片盒。将被检部位体表置于x线片盒中心并贴紧,x线管遮线筒口贴紧入射点皮肤表面,(实际焦点距皮肤20cm),中心线对准片盒中心曝光。结果:新创建下颌8-4及4-8口外投照位、下颌体侧位、下颌升支侧位、下颌单尖牙位、下颌切牙区后前位、腮腺造影侧位,共6个投照位置。结论:使用近距离投照技术,新创建上述六个投照新位置,摆位方便,操作简单,入射准确,影像清晰,增加了对颌面部新的平片观察点。在放射诊断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近距离投照法 下颌骨 X线平片 牙片
  • 简介:桡侧游离前臂皮瓣(RFFF)应用广泛,过去常用于包括下颌的复合缺损。该文作者旨在介绍桡侧游离前臂皮瓣在非下颌骨头颈重建中应用的经验。回顾分析1998-2014年间采用RFFF皮瓣修复的患者。结果:142例接受头颈重建的患者中,25例采用RFFF皮瓣修复,包括上颌复合体(15例),上颌-眶复合体(4例),上颌-鼻复合体(4例),喉(1例)和锁骨(1例)。

  • 标签: 头颈重建 下颌骨 骨皮瓣 应用 前臂 游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刀及涡轮手机用于复杂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起始时间为2020年7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之间,选取对象为60例在我院接受智齿拔除术治疗的阻生智齿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手术方式,组别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30例,所对应的手术方式分别为涡轮手机进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超声刀进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以及两组患者的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行拔牙手术时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患者的更少,手术所用时间比对照组的更短,两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比对照组患者的更低,且肿胀程度也更轻,两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6.67%)比对照组患者的(26.67%)更低,手术安全性比对照组患者更高,两组对比(P<0.05)。结论:在复杂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应用超声刀进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 标签: 复杂下颌阻生智齿拔除 超声骨刀 涡轮手机 临床指标 安全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造成下颌骨病变的病因,包括口腔恶性肿瘤、下颌的先天性畸形、放疗后引起的骨质坏死以及头颈颌面部的外伤等。作为颞下颌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颌的缺陷通常会导致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咀嚼功能障碍,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个体化、精准地修复重建下颌的缺损成为头颈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1例右侧牙槽深面滑膜肉瘤侵犯下颌的青年女性患者,运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 CAD/CAM)及3D打印,采用游离骼肌皮瓣精准的个体化修复重建了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术后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术前三维头模设计及个体化模板引导在下颌牵引成术中的应用,并且评估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或继发小颌畸形患者10例,均伴有中度或者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根据三维螺旋CT的数据制作三维头模,在三维头模上模拟手术截以及牵引器的安放,制作个体化模板.术中应用个体化模板指导截线的位置以及牵引器的安放.术后5~7d的间歇期后,开始以每天1mm的速度行牵引至牵引结束.术后3~6个月二次手术去除牵引器.结果10例患者顺利完成下颌牵引成治疗,第一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6±1.3)h.10例患者的20侧下颌平均牵引长度为(23.6±7.5)mm.术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andhypopneaindex,AHI)为(37.1±13.7)次/h,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oxygendesaturation,LSAT)为75.2%±18.4%;术后AHI为(2.7±4.8)次/h,LSAT为92.1%±5.3%.所有患者的牵引成区成良好,均未出现成不良、下牙槽神经损伤及牵引故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三维头模设计可以很好的模拟牵引成术中的截位置及牵引器的安放,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应用个体化模板引导可以提高下颌牵引成术截及牵引器安放的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

  • 标签: 小颌畸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三维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种数字化下颌角截导板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同一手术小组收治的女性下颌角肥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交替分配到A、B 2组,A组为常规导板组,B组为新式导板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及三维重建。术前将获得的CT数据导入Mimics 19.0,针对患者情况和要求设计个性化下颌角截线和截导板。A组以下颌截除部分设计截导板(常规导板),B组以下颌保留部分设计截导板(新式导板),并三维打印出截导板。所有患者经口内切口入路,术中用截导板引导双侧下颌角弧形截。术后1周内同样对所有患者行CBCT扫描,并观察患者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下面部形态。比较2组单侧置入导板到完成下颌角弧形截时间、术后单侧24 h引流量及术前设计与术后1周内三维重建模型下颌下缘的偏差。结果共纳入20例女性下颌角肥大患者,其中A组10例,年龄(24.3±2.3)岁(20~31岁);B组10例,年龄(24.6±2.2)岁(22~30岁)。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下颌角截,无骨折、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效果均满意。A组单侧置入导板到完成下颌角弧形截时间为(18.1±1.0) min,明显长于B组的(14.2±1.4) min(P<0.05)。A组和B组术后单侧24 h引流量分别为(107.9±12.5) ml和(112.1±13.8) ml(P>0.05)。术前设计与术后下颌下缘的偏差:A组下颌下缘前部偏差值为(2.7±1.2) mm,明显大于B组的(1.6±0.9) mm (P<0.05);A、B 2组中部偏差值分别为(1.9±0.7) mm和(1.8±0.8) 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后部偏差值为(2.8±1.1) mm,明显大于B组的(1.8±0.8) mm (P<0.05)。结论数字化截导板辅助下颌角截术,可以实现精确截,降低手术难度;新式截导板在术中就位更容易,固定更稳定,手术效率和截准确性高于常规截导板。

  • 标签: 截骨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颌角肥大 数字化手术导板 三维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结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多发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00-2010年住院治疗的下颌多发性骨折患者81例,采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结合颌间牵引治疗,术后1、3、6月复查X线或CT观察骨折愈合及对位情况并检查咬合关系恢复情况。结果伤口一期愈合、骨折断段对位良好的78例,伤口局部感染2例,经一周换药等处理痊愈;有2例个别牙咬合轻度早接触,给予调磨牙咬合及延长颌间牵引一周处理后,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结合颌间牵引是治疗下颌多发性骨折的可靠方法。

  • 标签: 下颌骨多发性骨折 坚强内固定 颌间牵引 小型钛板
  • 简介:目的探讨颅外原发下颌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57岁女性颅外原发下颌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数据库中,以"下颌(mandibular)"和"原发性脑膜瘤(primarymeningioma)"为关键词,检索截至2017年10月有关下颌原发性脑膜瘤的相关文献,共纳入7篇8例颅外原发下颌脑膜瘤的报道,均为英文文献;结合本例诊治过程,总结该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特点.结果本文1例中年女性下颌无痛性膨胀性病变,CT为境界清楚的透射影,组织学梭形肿瘤细胞伴有局部旋涡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支持脑膜瘤的诊断;手术完整切除下颌骨肿瘤,术后随访9个月无复发.结合文献报道的8例共9例颅外原发下颌脑膜瘤,男2例、女7例,年龄20~74岁;多以下颌局部膨胀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为下颌境界清楚的溶性病变,多为透射影,也可透射和非透射混合影像;组织学同颅内脑膜瘤,为纤细梭形瘤细胞束状或旋涡状排列,细胞间丰富胶原,部分细胞多边形上皮样,胞界不清,片状分布,可见砂粒体,细胞无异形;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EMA、Vimentin均阳性,孕激素受体、广谱细胞角质蛋白、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S-100蛋白、β-微管蛋白-3、CD34、B淋巴细胞瘤-2和尤因肉瘤标记物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治疗以肿块切除及下颌切除自体片移植为主要手术方式.组织学良性者预后好,手术切除可治愈.结论颅外原发下颌脑膜瘤非常罕见,需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进行鉴别诊断和诊断.手术完整切除肿块及下颌重建可治愈.

  • 标签: 脑膜瘤 下颌骨 颅外脑膜瘤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正颌外科和正畸联合治疗发育性下颌不对称畸形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发育性下颌不对称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1年1月~2015年1月。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各有5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美观程度、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美观度为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8.95±4.32)分、(37.18±4.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4±6.23)分、(46.39±5.07)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0.24±6.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2±6.03)分(P<0.05)。结论在发育性下颌不对称畸形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颌面美观程度,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发育性下颌骨不对称畸形 颌面 正颌外科 正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刀与高速涡轮钻联合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150例下颌阻生智齿分为 A组(超声刀治疗组)、 B组(高速涡轮钻法组)、 C组(超声刀与高速涡轮钻联合治疗组),每组各 50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张口受限程度及肿胀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C组联合治疗在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 A组和 B组,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肿胀及张口受限程度较 A、 B两组轻微( P< 0.05)。结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选择超声刀与高速涡轮钻联合治疗,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超声刀或高速涡轮钻治疗,联合治疗具备微创、快速、安全性高的优点。

  • 标签: 超声骨刀 高速涡轮钻 下颌阻生智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性Ⅱ类高角错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及其颞下颌关节随生长改建的相关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从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东莞健力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并拍摄锥形束CT(CBCT)的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性Ⅱ类高角组52例、青少年正常对照组54例与成人性Ⅱ类高角组患者50例,在牙尖交错位进行CBCT扫描,利用NNT viewer 5.1软件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突形态、关节窝形态与关节间隙等11项指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青少年性Ⅱ类高角组与青少年正常对照组、青少年性Ⅱ类高角组与成人性Ⅱ类高角组在上述指标上的差异。结果与青少年正常对照组相比,青少年性Ⅱ类高角组的髁突外形更小,髁突倾斜角更大,关节前间隙、关节上间隙与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更小(P<0.001)。与成人性Ⅱ类高角组相比,青少年性Ⅱ类高角组的髁突内外径、前后径与高度更小,关节窝深度与宽度更小(P<0.001)。结论青少年性Ⅱ类高角组与青少年正常对照角组在髁突形态及位置、关节窝形态上均存在一定程度差异;随年龄增大,性Ⅱ类高角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增大,但盘突关系及生长型稳定。

  • 标签: 青少年 颞下颌关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骨性Ⅱ类 高角
  • 简介:目的评价自锁式固定系统在下颌骨折临时外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下颌骨折急诊入院患者在围手术期即刻使用自锁固定系统完成临时固定。结果18例下颌骨折患者使用自锁式固定系统临时外固定,14例固位稳定,4例固位松脱。结论自锁式固定系统在下颌骨折临时外固定治疗中效果可靠,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自锁 临时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8月至2020年9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51例下颌ORN行游离腓骨瓣修复患者,其中男性109例,女性42例,年龄(54.1±10.1)岁(31~85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皮瓣存活率及术后功能等评价手术疗效。正态分布数据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M(QR)”表示,采用χ²检验进行差异分析。结果151例患者中,因鼻咽癌放疗造成的下颌ORN占79.5%(120/151);出现下颌ORN平均时间为放疗后5(6)年。受区吻合动脉以面动脉[57.2%(87/152)]和甲状腺上动脉[32.9%(50/152)]为主,二者皮瓣的坏死率[分别为10.3%(9/87)和10.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9)。受区吻合静脉以颈外静脉[48.4%(135/279)]和面总静脉[26.5%(74/279)]为主;其中25例(16.6%)吻合1条静脉,126例(83.4%)吻合2条静脉,二者的皮瓣坏死率[分别为20.0%(5/25)和7.1%(9/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97例(64.2%)患者以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修复颌面软硬组织缺损;13例(8.6%)行数字化虚拟手术设计修复,其中5例同期种植牙修复。术后17例(11.3%)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3例(2.0%)出现上呼吸道梗阻。术后皮瓣成活率为90.1%(136/151),21例(13.9%)出现皮瓣血管危象,33例(21.9%)出现颌面部创口延期愈合。随访3~24个月,110例(76.9%)患者口腔内外无瘘口,118例(82.5%)患者术后开口度改善≥0.5 cm,135例(94.4%)患者疼痛得到缓解,97例(67.8%)患者可正常饮食或进食半流质、软食,137例(95.8%)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游离腓骨瓣是修复下颌ORN缺损的有效手段,术前血管评估有助于受区血管的选择,面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颈外静脉和面总静脉可作为主要受区血管。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修复利于口内外瘘口关闭,数字化技术可更精确恢复颌面部外形,并改善患者咬合及咀嚼功能,提高下颌ORN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骨坏死,放射性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受区血管 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 数字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刀与高速涡轮钻联合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下颌阻生智齿分为A组(超声刀治疗组)、B组(高速涡轮钻法组)、C组(超声刀与高速涡轮钻联合治疗组),每组各50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张口受限程度及肿胀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C组联合治疗在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和B组,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肿胀及张口受限程度较A、B两组轻微(P<0.05)。结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选择超声刀与高速涡轮钻联合治疗,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超声刀或高速涡轮钻治疗,联合治疗具备微创、快速、安全性高的优点。

  • 标签: 超声骨刀 高速涡轮钻 下颌阻生智齿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三维定量测量方法用于评估颞下颌关节髁突改建。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且诊断为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或关节盘绞锁、采用手法复位关节盘结合前伸再定位垫治疗的41例患者(共82侧髁突)资料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31例,年龄为12~30(19.7±4.4)岁。获取治疗前后6~12个月的锥形束CT图像。根据髁突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影像中“双线征”数目定性评价髁突改建,将82侧髁突分为无改建组(0个“双线征”)、部分改建组(1~4个“双线征”)和显著改建组(5~6个“双线征”)3组。应用锥形束CT数据进行髁突改建的三维定量测量。采用基于人工预标注结合分水岭算法的半自动分割方法分别对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影像进行分割,重建颞下颌关节髁突的表面模型,应用基于距离图的初始配准和基于灰度信息的二次配准,将治疗前后的髁突图像配准重叠后髁突和髁头的体积差定量反映髁突改建程度。结果二维定性评价的Kappa值为0.66~0.87。三维定量测量髁突及髁头体积的同一研究者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值分别为0.998和0.941,不同研究者组间ICC值分别为0.999和0.942。治疗后髁突和髁头的体积较治疗前增加量分别为(41.7±90.2) mm³和(62.8±70.9) mm³。82侧髁突中无改建组21侧、部分改建组20侧,显著改建组41侧。显著改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髁突和髁头体积增加量均为最大,部分改建组次之,无改建组最小(P<0.05)。结论三维定量测量评价髁突改建程度的方法一致性和可靠性良好,定量变化值可以反映不同程度的髁突改建,其中将髁头作为感兴趣区计算的体积变化量更敏感。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髁突 骨改建 三维测量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颌后入路治疗下颌髁突骨折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口腔科门诊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收治36例下颌髁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耳前入路组和颌后入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耳前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颌后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同时,颌后入路组观察对象手术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耳前入路组(P<0.05)。结论颌后入路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下颌髁突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耳前入路 颌后入路 下颌骨髁突骨折
  • 简介:【摘要】下颌恶性肿瘤并发蕈状瘤患者不仅忍受躯体的剧烈痛苦,且还饱受自我形象受损的心理痛苦。本个案介绍了蕈状瘤的定义、诊治过程、基础护理,尤其关注患者的疼痛护理、伤口护理及心理护理,并且重视患者灵性的需求与满足,通过以上方式缓解了患者躯体及心理的痛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现将一例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思路和指导。

  • 标签: 蕈状瘤 疼痛 灵性照顾 个案护理
  • 简介:目的临床复查中,对于下颌萎缩患者,由于口底升高常导致难以放置口内平行投照牙片,而口外拍摄技术,如曲面断层片则常常存在下颌前牙区影像的失真。在本研究中,对口内平行投照牙片和曲面断层片在评估种植体周边缘吸收方面进行了比较。材料和方法应用曲面断层片和平行投照牙片对下颌前牙区的种植体周边缘吸收进行测量,对种周袋深度,种植体动度,出血指数进行临床检查并记录。在统计分析中选用Spearman相关系数。应用混合模型,临床参数及其对吸收的影响采用Bland-Altman方法计算。结果计算曲面断层片(MKII种植体系统组为2.4mm±0.2mm,Frios组为1.6mm±0.2mm)与口内平行投照牙片(相应为2.6mm±0.2mm和1.4mm±0.2mm)上的吸收测量值之间的最小均方差为0.2mm(范围为0.1~0.8mm)。上述2种X线投照技术在测量边缘吸收精确性方面临床上是可比的。结论在下颌严重萎缩,牙片放置困难的情况下,曲面断层片可以替代口内平行投照牙片来对种植体周边缘吸收情况进行评估。

  • 标签: 曲面断层片 平行投照 牙片 下颌骨前牙区 种植体 骨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长裂钻,去除部分阻生牙冠,不用去梃出患牙,这样减少了损伤及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用无菌涡轮手机换上长裂钻(阻生齿专用钻)用涡轮钻钻去部分暴露的牙冠,将牙挺子置于颊侧近中牙颈部,向上远中方向撬松挺出。结果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伤口愈合快手术时间短。

  • 标签: 下颌阻生齿 拔牙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