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其疾病自我管理状况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管理量表对203名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四个维度的得分指标分别为64.4%,64.8%,54.6%,27.3%。结论 社会心理管理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薄弱环节;

  • 标签: 自我管理 慢性肾脏疾病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脏功能疾病透析期综合护理干预价值。方法:肾脏功能疾病患者取样74例,透析时间2019年12月至2022年03月,双盲信封法分为试验组(38例,综合护理)和参照组(36例,常规护理),对比HAMD、HAMA评分,观察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后,试验组HAMD(9.35±2.17)分,HAMA(7.87±1.30)分,比参照组(11.68±2.20)、(9.64±1.35)分低,SF-36评分 护理后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肾脏功能疾病透析期实施综合护理不仅可使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纾解,还可提升其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病情。

  • 标签: 焦虑抑郁情绪 透析期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脏功能疾病透析期综合护理干预价值。方法:肾脏功能疾病患者取样74例,透析时间2019年12月至2022年03月,双盲信封法分为试验组(38例,综合护理)和参照组(36例,常规护理),对比HAMD、HAMA评分,观察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后,试验组HAMD(9.35±2.17)分,HAMA(7.87±1.30)分,比参照组(11.68±2.20)、(9.64±1.35)分低,SF-36评分 护理后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肾脏功能疾病透析期实施综合护理不仅可使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纾解,还可提升其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病情。

  • 标签: 焦虑抑郁情绪 透析期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参与机体健康防护。近年来,研究表明补体系统也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学者研究指出,补体系统扮演着人体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角色,同时也是介导组织损伤的致病性体液及细胞免疫的桥梁。因此,在开展儿童的免疫及言行肾脏疾病的治疗时,搭载着具有炎性介导的补体的靶向药物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补体 炎性肾病 炎性介导
  • 简介:摘要 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已进入人文时代,人们对医学的需求,已经不仅仅限于高新技术,更需要人的关怀和尊重,人文关怀式的医疗服务已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疾病地位越来越重,随之而来的医患之间的长期沟通成为医疗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方法 通过在医患沟通的教学中从培养学生正确态度、加强自身建设、有效的健康教育、加强与家属沟通,营造温暖和谐的医疗氛围这四个方面加强人文关怀的教育以及在人文关怀中需注意提供舒适满意的医疗环境、 让患者和家属随时联系缓解情绪、加强和患者沟通、树立信心、提高治疗积极性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结果  护理人文关怀在终末期肾病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明显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值得推广。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实行有效治疗期间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可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且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人文关怀 肾脏疾病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分析中西医结合在慢性肾脏疾病综合治疗中的策略。慢性肾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其治疗面临挑战,因为其进展通常缓慢且症状不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核心理念是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以达到更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慢性肾脏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然后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关键策略,包括药物治疗、中药辅助治疗、膳食与营养管理以及针灸等。最后,本文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优势,并呼吁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慢性肾脏疾病 中西医结合 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中药辅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液透析(血透)的护理实践及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血透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化护理措施。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优化护理实践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表示,针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优化血透护理实践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肾脏疾病 血液透析 护理实践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危害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美国,CKD的发病人数达260万,占总人口的8%。在中国,CKD发病率为13%,而在日本,约有20%的成人患有3~5期的CKD。心血管疾病是导致CKD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在控制了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影响后,仍发现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随着肾衰竭的进展而增高。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脏疾病 患者 铁代谢 疾病危险因素 CKD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老年慢性肾病早期患者开展以家庭中心为核心的肾病管理、干预模式效果情况进行对比。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管理的老年慢性肾病患者中,抽90例开展对照,随机分观察、对照两组,人数平均。对照组常规进行干预,观察组使用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早期肾病管理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血肌酐(Se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尿微量蛋白(ALB)、尿肌酐(Uer)情况进行对比,评价有误干预效果不同。结果 干预后可见,观察组Ser、BUN、ALB和Uer情况相对更低(P<0.05),而GFR要更高一些(P<0.05),取得了更加满意的干预效果,影响更加积极。结论 临床老年慢性肾病患者开展疾病干预的过程中,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早期肾病管理模式取得的干预效果相对较为满意,带来影响更加积极,有助于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优化。

  • 标签: 家庭医生 早期肾病 管理模式 老年慢性肾病 干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先后被证实可为糖尿病患者及心力衰竭患者带来显著心血管获益。近期公布的SGLT2抑制剂肾脏终点临床试验结果继续证实,其可降低伴或不伴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肾脏和心血管预后风险并降低全因死亡率。SGLT2抑制剂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逐渐引起关注。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中,已有多篇研究证实SGLT2抑制剂类药物存在多种潜在的肾脏保护机制,同时其在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on-diabetic kidney disease,NDKD)人群中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的证据也陆续出现。本文将就SGLT2抑制剂在NDKD中肾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质类 肾功能不全,慢性 糖尿病肾病 非糖尿病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sRBP)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常熟市属医院78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同期健康者66名作为对照组,测定sRBP、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BUN、CRE、sß2-MG,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病患者的sRBP的结果(88.25±29.82),对照组(49.56±15.26),肾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RBP可以作为反映肾功能异常的较敏感指标,是评价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及部位的重要参数。

  • 标签: 视黄醇结合蛋白肾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其与慢性肾脏疾病的相关程度。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探究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关系。结果年龄>80岁,性别、吸烟、遗传、高血压疾病等均为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0例患者中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发生率为3%;微量蛋白尿患病率为6%,巨量蛋白尿患病率为1%,患者血尿患病率高达11%。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是慢性肾脏疾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对慢性牙周炎进行肾脏疾病筛查,能够对患者及时进行诊断,从而采取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牙周炎,慢性肾脏疾病,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瘙痒型慢性肾脏疾病透析患者行中药皮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根据我科收治的60例瘙痒型慢性肾脏疾病透析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一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一组患者给予行中药皮肤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瘙痒型慢性肾脏疾病透析的患者,给予患者行中药皮肤护理干预措施,明显的减轻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瘙痒型 慢性肾脏疾病 透析 中药皮肤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28例肾病患者血清CysC、β2-MG的浓度,并与血清BUN、Cr、UA的浓度进行比较,探讨血清CysC和β2-MG联合检测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以35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结果(1)健康对照组血清CysC含量为(0.80±0.12)mg/L,肾病组血清CysC含量为(3.51±2.39)mg/L,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健康对照组血清β2-MG含量为(1.56±0.48)mg/L,肾病组血清β2-MG含量为(13.17±14.34)mg/L,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sC和β2-MG在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上优于其他检测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肾损伤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标签: 血清Cys C &beta 2-MG 免疫透射比浊法 肾脏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ubjectiveglobalassessmentofnutrition,SGA)评价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2~4期患者营养状态并分析其与病程进展的关系。方法对200例CKD患者进行分组:①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分为CKD2期组、3期组、4期组;②根据SGA评估分为营养正常组、轻一中度营养不良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③根据病程进展分为进展1组、进展2组、进展3组。于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分别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清钙(Ca),血清磷(P),分析CKD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病程进展的关系。结果在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CKD4期组与2期组H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期组与3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期组与3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KD2期组第1天与12个月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KD4期组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PA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1天、12个月,营养正常组、轻一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Al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一中度营养不良组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营养不良组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PA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KD患者不同营养状况与病程进展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营养不良患者进展3组发生率为92.6%。结论Alb可作为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之一。CKD患者PA随着肾功能下降及病程的延长而升高。重度营养不良对CKD患者病程进展影响较大,SGA评估CKD患者的营养状态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 慢性肾脏病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PD-1/PD-Ls通路是CD28/B7家族的新成员,除了由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PD-L1)(B7-H1, CD274)和PD-L2(B7-DC, CD273)组成外,还有可溶型PD-1(soluble PD-1,sPD-1)和可溶型PD-L1(soluble PD-L1,sPD-L1)的存在形式。这就使得PD-1/PD-Ls通路在组成和功能上更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PD-1/PD-Ls通路表达广泛,在T细胞活化和耐受中发挥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表明,PD-1/PD-Ls通路参与诱导和维持外周免疫耐受,在免疫性肾病及非免疫因素性肾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现就PD-1/PD-Ls通路的组成、功能以及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PD-1/PD-Ls通路 免疫调节 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在初诊时的临床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选自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2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首次诊断为DKD时多次尿蛋白定性/定量结果及肾功能情况,参照MogensenDKD分期方法,将患者分为MogensenIII,IV,V期,并进行各组指标间的比较。结果V期患者血压控制最差;而III、IV期患者血糖控制较差。结论根据各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策略,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及改善患者预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肾脏病 住院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家庭收入、性别、年龄、血红蛋白和疾病分期等因素对透析前阶段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50例透析前阶段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和175例健康对照人群应用生活质量评定简表(theMOS36-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采集临床相关数据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男性透析前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生理功能(t=2.121,P=0.017)、生理职能(t=2.321,P=0.041)、躯体疼痛(t=2.412,P=0.025)和心理健康领域(t=-2.121,P=0.017)得分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年龄≤47岁的CKD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中的生理功能方面优于年龄>47岁患者(t=2.891,P=0.015),社会功能方面评分低于年龄>47岁患者(t=1.981,P=0.021).血红蛋白≤90g/L的CKD患者在社会功能领域得分明显降低(F=1.432,P=0.015).CKD4期患者生理职能(F=3.121,P=0.004)、躯体疼痛(F=1.781,P=0.045)、活力(F=1.456,P=0.034)、社会功能领域(F=2.651,P=0.021)得分显著低于CKD1-3期患者.家庭收入低于2倍最低标准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尤其在生理职能(F=3.213,P=0.001)、社会功能(F=-2.231,P=0.013)、情感职能(F=3.657,P=0.001)、心理健康(F=2.476,P=0.012)领域方面.结论性别、年龄、血红蛋白、家庭收入和CKD分期是影响CKD患者透析前阶段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临床早期评估和干预CKD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慢性肾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