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诱导的心力衰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方案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脏病诱导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方案治疗(观察组,n=50)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8%,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脏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收缩末期内径检查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安排1年的随访,观察组再发心力衰竭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率为2%;对照组再发心力衰竭4例,心绞痛3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率为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心脏病诱导的心力衰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可提高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且具较高安全性,应用价值十分突出。

  • 标签: 缺血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总有效率 心脏指标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90例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分组。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心衰纠正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左心射血分数、尿量;治疗副作用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衰纠正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左心射血分数、尿量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左心射血分数、尿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改善心肺功能和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 炎症因子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白藜芦醇不但具有直接治疗脑胶质瘤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ABCG2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BCRP/ABCG2,影响原卟啉Ⅸ(PpⅨ)排出细胞。探讨白藜芦醇增强对于经5-氨基酮戊酸(5-ALA)处理过的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光治疗(PDT)效果。方法4种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系(U87MG,U251,A172和T98G)在和不同浓度(0.01~1.0μmol/L)的白藜芦醇作用之前,与5-ALA(1mmol/L)相互作用。测定白藜芦醇对细胞内外的PpⅨ水平,BCRP/ABCG2mRNA和ABCG2蛋白的表达,以及体外PDT的效果。结果0.1μmol/L或更高浓度的白藜芦醇,可以提高恶性脑胶质瘤细胞内的PpⅨ水平,在所有4种细胞系均呈药物剂量依赖性。白藜芦醇不但可以降低BCRP/ABCG2mRNA的表达水平,而且可以减少细胞膜上BCRP/ABCG2蛋白的表达;并且有效地提高恶性脑胶质瘤细胞PDT的效果。结论白藜芦醇不但可以抑制BCRP/ABCG2介导的恶性脑胶质瘤细胞内PpⅨ的外流,并且可以增加细胞内的PpⅨ的含量,从而达到提高PDT的效果。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 白藜芦醇 原卟啉Ⅸ 光动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重症急性心肌炎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心肌炎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酐水平、尿量水平、N-末端脑钠肽前体指标以及相关的临床症状情况。结果进行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能够进行比较。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酐水平、尿量水平、N-末端脑钠肽前体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急性心肌炎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重症急性心肌炎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肽对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就诊编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重组人脑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8h后,研究组的尿素氮、血肌酐、24h尿量均高于对照组,血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心静脉压、心率、毛细血管楔压、肺动脉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吸困难总改善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重组人脑钠肽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疗效,改善肾功能。

  • 标签: 重组人脑钠肽 心肌梗死 急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 标签: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左西孟旦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患者循环内分泌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衰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行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6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比较两组疗效及循环内分泌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RA、ALD、ATⅡ等循环内分泌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有效缓解患者心力衰竭情况,改善循环内分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80-01
  • 简介:【摘要】目的: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探究、分析复方丹参滴丸结合重组人脑利钠肽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中患有心竭的患者,共70例。通过掷骰子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配,35例分到对照组,另外35例分到实验组。在治疗期间内,对照组施行重组人脑利钠肽,实验组施行复方丹参滴丸结合重组人脑利钠肽。观察对比2组心衰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更低、生活质量分数更高。上述两项观察指标在2组患者中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重组人脑利钠肽,两者联合治疗的方式能提高心力衰竭的心功能,进而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重组人脑利钠肽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托伐普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基础上以托伐普坦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托伐普坦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托伐普坦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该时间节点作为研究时间,将在此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30例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将其分为两个独立小组,每组病例数为65例,将采取常规治疗的一组研究数据纳入对照组,将施以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一组数据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更具优势,P<0.05,数据统计有意义。结论:针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冠心病 急性心力衰竭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和标准心肺复苏术对心脏骤停病人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心脏骤停病人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心肺复苏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心脏骤停病人的人脑复苏效果。结果接受心肺复苏术后,观察组患者的OPCⅠ级、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存活率以及出院后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OPCⅠ级、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存活率以及出院后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对于心脏骤停病人的人脑复苏具有突出效果,不仅心脏复苏的成功率高且患者恢复时间短,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 标准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 人脑复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肾功能和脑利钠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32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16例。其中,参照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模式,实验组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模式,对比尿量、收缩压、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脑利钠肽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参数指标。结果实验组心率衰竭患者尿量、收缩压及肾小球滤过率体征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酐、脑利钠肽及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指标更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肾功能,并优化患者脑利钠肽指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心肾功能 脑利钠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3例初次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分为两组rhBNP组和对照组。rhBNP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急诊PCI术后即刻给予常规剂量静脉应用rhBNP,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于AMI急性期及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3个月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术后3个月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急诊PCI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hBNP可进一步抑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功能,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重组人脑利钠肽 左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瓣膜性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瓣膜性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瓣膜性(对照组)和非瓣膜性(观察组)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各5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心力衰竭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BNP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心力衰竭均有较好的疗效,对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瓣膜性心脏病 非瓣膜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早期未实现灌注的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方式,对照组选择硝普钠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选择用药的临床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每搏出血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应用于早期未实现灌注的急性心梗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灌注 急性心梗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60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 n =30 )与对照组( n =30 ), 所有患者均实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左西孟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 EF 值 、脑钠肽指标水平。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3.9% 和 73.3% , 组间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  2 =4.3200 , P < 0.05 );观察组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FP)特异性发夹结构RNA(shRNA)对人类胶质瘤BT325细胞系GFP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GFP基因的shRNA序列,与报告基因质粒pEGFP-N1共转染,选择最佳转染比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的效率和对GFP的抑制效应.结果质粒pSIREN-RetroQ-RNAi经双酶切得到6kb和100bp条带,结合测序验证,与实验设计的shRNA长度相符.质粒DNA与XP-1转染比例为1:25时GFP表达最强.BT325细胞干扰48h时GFP表达显著减少.结论BT325细胞系中存在RNA干扰现象,且干扰效果特异、稳定;本实验为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新的策略.

  • 标签: RNA干扰 绿色荧光蛋白 神经胶质瘤 基因表达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左西孟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近几年收录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对照组46例,通过rhBNP治疗;分析组46例,通过rhBNP结合左西孟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T-ProBNP和LVEF水平均发生较大变化,治疗前后的差异显显著,可列入统计学分析(P<0.05);分析组治疗后的NT-ProBNP和LVE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较大,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低于分析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可选择rhBNP结合左西孟坦治疗,因其临床效果明显,且具备较高安全性。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左西孟坦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