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0年5月8日至15日,江泽民同志先后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重点就加强党的建设进行调研。在上海主持召开的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他强调指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一重要论断,是江泽民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面对新的跨世纪历史任务,进行战略思考,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马列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党的任务、性质、宗旨的新诠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讲话,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对进一步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地方史志事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先进文化,代表着未来的方向。1919年在北京首先发生后举国响应的“五四运动”,是我国人民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领导下,所进行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政治运动。“五四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之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

  • 标签:
  • 简介:西北民研所举行首届中国民间文学专业(西北民族民俗)硕士论文答辩会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在西北民院举行了西北民研所首届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硕士论文答辩会。答辩会由以原新疆社科院院长、著名民族学家谷苞教授为主任、另有马通教授、郝苏民教授、郗慧民教授、唐景福...

  • 标签: 中国民间文学 民族民俗 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 裕固族 答辩会
  • 简介:文学是一种善,是一种美,更是痛苦的结晶,没有痛在里面,就不能形成美的文学。世界上所有好的艺术品,文学、诗歌、散文、音乐、绘画,都一定要有痛在里面,才有可能是一个好东西。我认为《在酒楼上》是鲁迅最好的小说。小说主人公吕纬甫回老家完成母亲叮嘱的两件事:为自己的小兄弟迁坟,老母亲对死去的爱子念念不忘;为一个小女孩送她想要的剪绒花,这个小女孩曾为了想得到这剪绒花挨过骂,结果作者的母亲一直把这事放在心上。前一件事,完成得很顺利;后一件呢,却无法完成,

  • 标签: 文学 小说主人公 母亲 高老头 艺术品 结晶
  • 简介:抗日战争前期,太原中外语文学会通过订购、翻译、出版外文书刊,成立语文学校,刊发《中外论坛》杂志等活动,推动了山西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宣传了共产党的土地革命,加强了山西民众对当时"世界形势"的了解,成为抗战前期太原社团中的佼佼者。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杜任之等中共党员的不懈努力及其对时局的灵活应对策略,办会思想亲民、开放,经营方式灵活多样等因素是分不开的。然而,时局剧变以及学会强烈的政治色彩,最终促使学会走向解散。

  • 标签: 抗战前期 太原 中外语文学会《中外论坛》
  • 简介:山东好汉,已成为对山东人的一种褒称。这话是从什么时候流传开的,已无法查考。但仔细想想,也是有其由来的。史书称山东人'粗而好勇'、'人性刚强'或'民多朴野,性皆犷直'。总之,从古以来山东人给人的印象是勇而好斗。这种风气的养成,大约与农民起义、农民战争有

  • 标签: 瓦岗英雄 徐茂公 吴用 瓦岗寨 梁山泊 生辰纲
  • 简介:顾毓琇,字一樵,堂名蕉舍,1902年生于江苏无锡。他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尤其在电机工程学研究及教学方面享有盛誉。江泽民主席当年在上海交大求学时,曾选修过他所执教的电机及运算微积课程,以后还作诗称颂他“微分运算功无比”。不过,顾毓琇又酷爱文艺,喜好写作。他从20年代初期起,在研习科学的同时,旁涉文坛,不断地挥笔创作,写出了许多感应时代、张扬个性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赢得了不容忽视的独立存在。顾毓琇出生在无锡城内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长辈们都通晓诗书礼乐,也很重视对后代的文化教育。他很小的时候,祖母和母亲就常常教他诵读古典诗文,以致他成年后,还时常感到祖母吟诵“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

  • 标签: 顾毓琇 《芝兰与茉莉》 文学人 《小说月报》 戏剧 梁实秋
  • 简介:第一期学习历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王震)史学遗产和史学研究(瞿林东)漫话各级学校历史课程的设置(朱仲玉)把喀喇汗王朝写进中国通史(魏良强)中国古代史学史分期间题(陈其泰)王国维唐尺研究综论(吴泽)一一王国维在古器物和古史研究上成就总结之一宋官修国史考(葛兆光)郑樵《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校补(吴怀祺)何干之的革命一生和史学思想(刘炼)方壮酞传略(岳华)评童书业著《春秋左传研究》(赵光贤)《泉州伊斯兰石刻》序(白寿彝)第二期严峻的历史和史学的虚实(李侃)从教学和研究看中国现代史科学体系的建立(王桧林)古代史官与典籍的形成及其作用(斯维至)传体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周春元)读《史通》札记(瞿林

  • 标签: 总目 新史学思潮 白寿彝 司马迁 文学史研究 初考
  • 简介:本文试图以苏州园林为例,剖析园林文学与园林旅游的关系,认为园林文学在对园林意境的点示、开拓、再现以及园林旅游的宣传、导游、开发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是急需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

  • 标签: 园林 文学 意境 旅游 开发
  • 简介:回族文学与回族的民族心理赵慧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是该民族的自觉,是该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回族文学自然也不例外。自回回民族开始形成,其文学便同步于历史的进程。而回族文学的发展必然是以自己本民族的鲜明特色为根基的。回回民族的心理素...

  • 标签: 回族文学 民族心理 回族穆斯林 回族作家 《穆斯林的葬礼》 文学接受
  • 简介:未来古代文学的作家作品研究向何处去?如今我们所面对的古代大诗人大作家大多像陶渊明一样,已被历代学者全面细致甚至反复地考察过了。怎样才能有所发展和突破呢?这里的'文化阐释'就是一种尝试。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影响极大,其成就和风格早有定评,读解那些质朴无华的作品并无大障碍,校释上如今也无多少发明的余地。然而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其文学个性作进一步的探讨,或许有助于了解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在晋宋之交会出现如此个性独特的大诗人;从而对我们民族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艺术追求的一个重要侧面及其演进历程有进一步的认识。

  • 标签: 个性文化 文化阐释 文学个性
  • 简介:郑振铎(1898-1958),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字西谛,有郭源新、宾芬等多个笔名,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五四”运动期间,与瞿秋白创办《新社会》杂志,倡导新文化运动。1920年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文学周刊》与《小说月报》,并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教授与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 标签: 文学研究会 郑振铎 中国民主促进会 敦煌 “五四”运动 《小说月报》
  • 简介:本文从地域角度考察了明代江西文人与台阁文学之间的关系,指出台阁体的主要成员为江西文人,而江西科举之盛、阁臣翰林之多是产生此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台阁文学的创作及文风的形成得力于秉承江西乡邦文学传统的江西文人的努力,景泰年间问世的则是江西台阁文学创作的标本.

  • 标签: 明代 江西 文人 台阁文学 科举制度 《皇明江西诗选》
  • 简介:刘基的重要著作政治寓言集《郁离子》上承先秦寓言先风并发展创新,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可说是继柳宗元后使寓言取得文学独立地位以来我国的第一部集大成之作。在这部寓言集中,刘基不仅阐明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伦理、道德等观点,还表现了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 标签: 《郁离子》 寓言文学 刘基寓言 寓言形象 审美理想 主体意识
  • 简介:《张承志文学作品选集》编后洪声我对张承志的文学印象,始于早在80年代年轻时读过的小说《北方的河》,这篇充满激情的作品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汹涌──我从未见过哪篇作品像这篇作品这样,怀着如此高尚的情感,那么动人地抒写我们中国的北方大河。后来,我又断断续续地...

  • 标签: 张承志 文学作品 短篇小说集 《北方的河》 出版社 散文集
  • 简介:前人论及汉初文化时,多关注陆贾、贾谊对秦灭亡教训的总结。本文认为,汉初统治者在思考秦因暴力统治而迅速败亡的同时,却在政治思想、朝廷礼仪、职官设置等层面移植秦文化,将其作为汉家文化建设的基础,这也成为汉初文学生存与发展的文化氛围。

  • 标签: 秦文化 秦礼汉用 文学语境
  • 简介:思想文化领域权威、高端、深刻、前沿的人物月刊思想性、阅读性、时代性理想主义人物传记月刊《传记文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是全国思想文化领域权威性的人物传记月刊,国家级中文类核心期刊,文章被《新华文摘》等报刊广为转载。《传记文学》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宗旨,以人物传记透视思想变迁,以朴素高雅的审美品位、人物生平

  • 标签: 欢迎订阅 订阅传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