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以及对应的防范措施。方法从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选择7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的为观察组。结果护理操作不当、管理制度不完善、患者依从性差、护理人员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等为心血管疾病护理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差错发生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较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疾病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差错发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血管疾病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方法静脉中心成立由经验丰富的审方药师组成的处理小组,协同医生、护士共同处理,综合分析,讨论总结,持续改进。结果5例药患纠纷得到有效解决,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近两年未再出现药患纠纷。结论审方药师参与处理药患纠纷时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消除患者疑虑,化解矛盾,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执行,杜绝药患纠纷的发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 标签: 药师 药患纠纷 应对策略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神经内科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应用效果。方法:对70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神经内科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一组归入35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安全隐患防范护理,分析两组方案的护理质量分值、不良事件情况。结果:(1)实验组的神经内科患者经由护理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护理后进行对比,其病房管理、护理操作、健康宣教质量分值较高,P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胃镜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例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经过严格护理风险管理)85例和对照组(未经过严格护理风险管理)71例,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中胃出血1例,贲门撕裂1例,肿瘤出血2例,死亡0例,总不良反应率为4.7%;对照组中胃出血2例,贲门撕裂4例,肿瘤出血3例,死亡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14.3%,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4,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助于胃镜检查的安全实施,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风险管理 胃镜 检查
  • 作者: 王瑾青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研究的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对策,将32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60例,临床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160例,临床期间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期间的风险防范意识获得显著提高,有效的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显著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92.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3%,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8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风险管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 简介:昔布类药物是一类新型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能选择性抑制环氧酶-2(COX-2),而对环氧酸-1(COX-1)影响较小。因较COX-1抑制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小,该类产品自1998年问世后的5年间拥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在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但2004年9月,美国默沙东公司突然主动宣布从全球撤回罗非昔布(rofecoxib),引发了学术界对选择性COX-2抑制剂心血管安全性问题的关注。

  • 标签: 昔布类药物 心血管 选择性COX-2抑制剂 风险评价 解热镇痛抗炎药 胃肠道不良反应
  • 简介:药品风险管理适用于药品从前体化合物筛选、新药审批、上市后监控以及药品撤出市场的整个过程。通过介绍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的新一代抗凝血药物希美加群(Exanta。)从新药审批上市到撤出市场的风险管理相关事件,以期为我国抗凝药物的监测和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从而更好地规范我国的药品市场。

  • 标签: 希美加群 药品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计划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有效减少心内科护理风险的措施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 -2019年 12 月收治的 120例心 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各 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投诉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3%,投诉率为 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 11.7%以及患者投诉率的 15.0%;观察组患者的病房管理评分、安全护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心 内科护理中的正确应用,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显著效果,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得到广大患者一致好评,在临床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建议推广普及应用。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风险 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PIVAS护士颈椎病因素,从多方面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护士健康。关键词颈椎病;医学;风险研究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表现为颈椎间盘蜕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为了解我院PIVAS护士的颈椎健康情况,我科采用调查问卷表来初步进行评估筛选,X线检查来诊断!一、对象及方法(一).调查对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PIVAS符合纳入标准的护理人员19名,均为女性,从事PIVAS的配置工作。(二).调查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对PIVAS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和所患疾病进行调查,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工龄、在PIVAS工作的时间,婚姻状况、生育状况、运动状况等。调查表设定对所患疾病的纳入标准患病时间必须是护士在PIVAS工作3个月以后所患疾病,颈椎病的判定标准采用颈椎病的试验检查即物理检查,邀请外科专业老师进行检查,它包括1.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2.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3.上肢后伸试验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有任何一项为阳性均表示有颈椎病。调查者使用统一指导语说明调查目的和填写方法。发放问卷19份,因一人上班时间不满3个月,故回收18份,回收率94.7%。(三)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PSS20进行统计学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均数±标准差,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结果表一,PIVAS护里人员的基本情况(n=18)项目均数±标准差/例数年龄30.11±4.96学历专科8(44.4)本科10(55.6)工龄(年)6±3.742待PIVAS时间(月)12.56±6.741婚姻状态已婚12(66.7)未婚6(33.3)生育状态未生育子女12(66.7)已生育子女6(33.3)二、原因与分析我院PIVAS工作繁忙,护士往往低头配药摆药数小时,节奏紧张,思想高度集中,且在工作中较长时间处于固定姿势,与病房的工作性质不同,工作不是固定一个姿势,而PIVAS护士是长时间高强度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周而复始,现导致患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长时间持续低头工作由于中心静脉配置中心的护士长时间低头或头颈持续固定某一姿势紧张工作是发生颈椎病的主要原因。在配药和摆药过程中,长时间低头配药,长时间的固定姿势极易使肌肉疲劳,造成这些肌群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易形成组织的水肿,增生,严重的可压迫脊椎神经,椎动脉,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等反应.(二)工作环境及温度静脉药物配药化疗仓是密封的,室温一般都维持在20℃~25℃,配药护士长期工作在湿度相对较低的温度中,空调系统必须长期打开,护士低头配药,使得颈部长时间受到冷风刺激,长期受到寒冷刺激就可以使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血管舒缩功能失调,从而导致血管痉挛、血流变缓凝滞,进一步导致局部组织供血、供氧不足、淋巴液回流受阻,局部入肉僵硬、痉挛等病变。颈部受凉不仅是颈椎病的致病因,还会诱发颈椎病。(三)慢性炎症武汉地区气候炎热,早晚温差也大,饮食习惯喜欢吃重口味,加上高强度的工作,导致配药护士经常发生急、慢性咽喉部炎症,文献报道,急慢性咽炎可直接刺激邻近的肌肉,韧带或者通过丰富的淋巴系统使炎症在局部扩散,造成该处肌张力降低,韧带松弛和椎节内外平衡失调,从而破坏了颈椎局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四)工作年限由于颈部退行性变是年龄相关的自然老化过程,随着工龄的增长尤其是中年以后的护士,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速度加快,加上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导致颈椎病的高发!三、防治措施(一)注意头颈部的正确姿势护士配药的时候保持正确的坐姿,工作的时间不易过长,持续工作超过一小时,就应该活动肩颈10分钟,避免肩颈肌肉僵硬!(二)注意颈部的保暖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当注意防止颈部受寒,避免空调直接进入温差大的房间的时候,或是根据气候气温低的变化,随时合理调整衣物来防止颈部受凉!(三)加强锻炼及自身按摩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加强韧带,肌肉等组织的柔韧性和抗疲劳能力,专业按摩也可以使颈部肌肉得到放松,可以缓解这些肌群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以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减少职业颈椎病的发生!结束语静脉配置中心的护士工作时间长,繁重,节奏快,容易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所以必须有效的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在工作中应该时刻保持头颈部的正确姿势,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来锻炼颈部肌群的柔韧性和抗疲劳能力,注意颈部的保暖,积极预防和防止上呼吸道的急慢性炎症,在工作中持续长时间工作,需要活动肩颈,及时按摩松弛紧张疲劳的肌肉,韧带,肌腱,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颈椎病。参考文献1.刘君莲.PIVAS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5(38)200-200.2.陈新.PIVAS的职业风险和防护J.医药前沿,2013(30)266-267.3.丁江莉,孙雅芬,姚艳凤等.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2)2223-2224.

  • 标签:
  • 简介:伦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评估所提议临床试验的风险和受益.伦理审查对风险与受益分析一般采取以下步骤:风险的鉴别与评估,确定风险已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小化;预期受益的评估,确定风险与受益比是合理的;公开风险与受益,跟踪审查.

  • 标签: 医学伦理学 临床试验 伦理委员会 伦理审查 风险与受益
  • 简介:自1992年开始,我国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2005年6月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全部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我国流行病学家在1992年和2006年分别调查后发现,2006年,我国1~4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0.96%,而1992年的这个数据为9.67%!

  • 标签: 乙肝疫苗接种 风险 免疫规划管理 抗原携带率 流行病学 病毒表面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分组探讨应对措施。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进行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对2016年7月~2017年8月的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并对针对其防范措施进行讨论。结果研究组护理工作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临床护理 风险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国内外利巴韦林批准情况及药品说明书等,并对某省利巴韦林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数据挖掘,分析我国儿童利巴韦林临床应用风险来源,以期为该药说明书修改、临床应用及监管等提供建议。方法比较分析国内外利巴韦林批准信息、使用情况及药品说明书;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某省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利巴韦林儿童ADR报告数据分析。结果国内外利巴韦林批准剂型、适应证差异明显,我国利巴韦林儿科临床应用中联合用药不当、超适应证使用等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结论建议修订完善药品说明书,对利巴韦林未批适应证和未批剂型予以关注,规范其儿科临床应用。

  • 标签: 利巴韦林 批准及使用 说明书比较 风险分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消化内科收治的90例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均为4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消化内科 实施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消费模式也发生改变。居民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发展,不断解决我国“看病难”的问题。然而,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同时,医疗事故的频繁发生成为医疗安全中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在外科医疗事故中常见的外科护理文书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出加强护理文书管理对策,保证护理文书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减少出现医患纠纷的问题。

  • 标签: 外科护理 护理文书 风险问题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药品生产的洁净区(室)环境监测是GMP中重要的一方面,洁净区(室)环境监测是运用仪器、生物等现代科技手段测定、监控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标志数据,从而对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 标签: 洁净区(室) 环境监测 悬浮粒子 浮游菌 沉降菌
  • 简介:摘要:药品研发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才能最终研发出安全有效的新药。在整个药品研发的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药品研发周期构建多向风险管理机制展开探讨。

  • 标签: 药品研发 周期 风险管理 机制
  • 简介:摘要:放射科是临床上极其重要的科室之一,可以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以及病情诊断,对于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由于放射科室的护理人员数量较少,部分时候无法完全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容易在忙乱的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增加了医患纠纷出现的概率,也给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造成了不利影响。如何减少放射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隐患因素、降低风险度已经成为临床上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放射科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讨论在放射科护理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分析有效的应对措施,现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 标签: 放射科 风险护理 应用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从药品调剂流程分析门诊药师的调剂风险。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未实施药品调剂流程管理门诊药师调配200份处方,将这一时间段分为对照组,选择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实施药品调剂流程管理门诊药师调配200分处方,将这一时间分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门诊药师的调剂情况。结果:在药品调剂流程的管理前,差错原因主要是药师原因,其次是医师原因,而患者原因与环境原因相对较少,而药品调剂流程管理后,调剂差错率显著低于管理前。结论:通过强化药品调剂流程,有利于做好门诊药师的调剂风险把控工作,积极做好事前预防、事中把控以及事后补救的优质管理举措,为进一步增强药物治疗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药品调剂流程 药品风险管理 门诊药物 调剂风险 医院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