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克霉唑阴道片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霉菌阴道炎疗效观察及对治疗效果、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定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性霉菌阴道炎患者140例,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为研究时段,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70例。对照组采纳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采纳氟康唑联合治疗。对比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排尿痛、白带异常、腰腹疼痛、外阴瘙痒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克霉唑阴道片与氟康唑联合可有效改善复发性霉菌阴道炎患者病情,加快病情恢复,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预后,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克霉唑阴道片 氟康唑 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 治疗效果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水平的变化对老年患者脑卒中相关肺炎治疗中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间接收治疗的脑卒中相关肺炎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体征、症状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观察组患者根据监测PCT与CRP水平变化情况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PCT、CRP、WBC水平测得值的变化差异,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耐药菌的检出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CT、WBC和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临床指标(痰菌培养结果、肺部阴影)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耐药菌的检出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PCT与CRP检测水平的变化,调整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卒中相关性肺炎 抗菌药物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评价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白内障患者术后预防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28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预防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术后第2天时眼内分泌物经细菌培养阴性率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的眼内分泌物经细菌培养阴性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术后第2天时的细菌培养阴性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术后的细菌培养阴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为31.25%(P〈0.05)。结论:采用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清除了眼内致病菌,且安全较高。

  • 标签: 聚维酮碘稀释液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白内障 术后感染 眼内致病菌
  • 简介:目的探讨定喘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痰热蕴肺型慢性阻塞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利川市谋道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痰热蕴肺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中西医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感染、祛痰等治疗,中西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定喘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气短气喘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X线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VC],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FEV1/FVC、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FEV1/FVC、FVC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患者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气短气喘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X线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喘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痰热蕴肺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促使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且安全高。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痰热蕴肺型 定喘汤 清气化痰丸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58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吉非替尼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21d为1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86.21%、55.17%,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访3年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吉非替尼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降低各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较高,值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吉非替尼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肿瘤标志物 生存期
  • 简介:目的:评价利奈唑胺对肺结核患者继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及其以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继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76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与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即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WBC、CRP、ESR和PCT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WBC、CRP、ESR和PCT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患者继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较为确切,并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较高。

  • 标签: 利奈唑胺 肺结核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孟鲁司特钠片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治疗。治疗10d后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以及炎因子、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和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4及IL-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明显提高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患儿症状改善时间,降低了炎因子水平,提高了免疫能力,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利巴韦林 孟鲁司特钠片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评价康妇消炎栓与妇科千金胶囊联用对产褥期产妇子宫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产褥期子宫感染性疾病产妇84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妇消炎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为78.57%(P〈0.05),而两组产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妇消炎栓与妇科千金胶囊联用治疗产褥期子宫感染性疾病产妇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安全较高。

  • 标签: 康妇消炎栓 妇科千金 产褥期 子宫感染性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冠心病老年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伴感染患者72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且安全高。

  • 标签: 冠心病 抗感染 老年患者 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利奈唑胺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患者重症结核脑膜炎的疗效及其对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重症结核脑膜炎患者82例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CRP、NSE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CRP、NSE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奈唑胺与抗结核药物联用于治疗重症结核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脑脊液CRP和NSE水平。

  • 标签: 利奈唑胺 抗结核药物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C反应蛋白 重症结核性脑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刺五加多糖(ASPs)对刀豆蛋白A(ConA)造成的免疫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7组,对照组,模型组,ASPs低、中、高剂量(36.25、72.50、145.00mg/kg)组,联苯双酯滴丸(阳性药,200mg/kg)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NF-B抑制剂/抗氧化剂,200mg/kg)组。ASPs、联苯双酯滴丸组每天疃给药1次,连续7d;对照组、模型组和PDTC组以0.1mL/10g生理盐水ig给药。于末次ig后,PDTC组ipPDTC,再于0.5h后,除对照组外均尾iv20mg/kgConA诱导肝损伤。8h后处死动物取材,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脾脏组织中IL-2、IL-4、IFN-γ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SPs显著降低血清中AST、ALT,IL-2、IL-4、INF-γ血清、脾脏组织中的蛋白含量及脾脏组织中mRNA的表达(P〈0.05、0.01),且均呈剂量相关。结论ASPs降低转氨酶活性、减少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表达,对免疫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刺五加多糖 刀豆蛋白A 免疫性肝损伤 IL-2 IL-4 INF-γ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和西地那非治疗慢性肺源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7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和西地那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肺动脉压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及肺动脉舒张压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治疗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和西地那非对于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较高。

  • 标签: 丹参酮 前列地尔 西地那非 肺心病 高血压 肺性
  • 简介:目的:评价硝呋太尔制霉素与乳酸菌阴道胶囊对患者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的疗效及其对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11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患者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6月后的病情复发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采用"医院自拟生活质量调查问卷"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3.58%)(P〈0.05),生活质量评分值为(97.49±5.68)分高于对照组为(82.64±5.33)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月的病情复发率为5.23%低于对照组为24.53%(P〈0.05)。结论: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与乳酸菌阴道胶囊联用治疗患者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

  • 标签: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硝呋太尔制霉素 乳酸菌阴道胶囊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COPD伴重症肺炎患者84例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比阿培南或美罗培南降阶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C反应蛋白和肺功能各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PEF、FEV1等肺功能指标水平测得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伴重症肺炎患者,采用比阿培南降阶梯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C反应蛋白水平和肺功能各指标值。

  • 标签: 比阿培南 美罗培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肺炎 抗生素降阶梯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与A1298C基因多态在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安全及有效,为临床诊治CR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经病理诊断确诊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0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MTHFRC677T与A1298C基因多态检测,观察不同基因型之间安全及有效的差异。结果MTHFRC677T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40%、14%,TT基因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有效率高于CC与CT基因型,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FRA1298C的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0%、34%、6%,CC基因型腹泻发生率高于AA与AC基因型,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FRA1298C中各基因型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HFRC677T与MTHFRA1298C基因多态在卡培他滨治疗CRC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但MTHFRA1298C与药物治疗有效率无关。

  • 标签: MTHFR C677T MTHFR A1298C 结直肠癌 卡培他滨
  • 简介:目的:评价摩罗丹和荆花胃康与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伴Hp感染的疗效及其对病理组织学改善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萎缩胃炎伴Hp感染老年患者70例资料,按住院床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摩罗丹与荆花胃康胶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评分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Hp清除率和总有效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上皮内瘤、肠化生和萎缩的病理组织学评分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皮内瘤、肠化生和萎缩的病理组织学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Hp清除率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摩罗丹与荆花胃康胶丸联用于治疗老年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伴Hp感染的疗效较确切,有效地缓解了病情,提高了Hp清除效果。

  • 标签: 摩罗丹 荆花胃康胶丸 慢性萎缩性胃炎 HP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美罗培南与莫西沙星对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伴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和病原菌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COPD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82例资料,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病原菌清除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各指标即最大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第1秒最大呼气量比值(FEV1/FVC)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5.12%)和病原菌清除率(91.11%)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8.05%和73.33%(P〈0.05),肺功能各指标(FVC、FEV1、FEV1/FVC)水平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美罗培南与莫西沙星联用治疗COPD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美罗培南 莫西沙星 感染性肺炎
  • 简介:目的:评价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溃疡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间就诊的UC患者90例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测得值和临床症状总积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gA、IgG水平测得值和症状总积分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A、IgG水平测得值和症状总积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A、IgG水平测得值和症状总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用对UC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改善了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症状。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症状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