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住院新生及婴儿TORCH感染的临床及TORCH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实验室资料。方法采用ELIAS法检测110例住院新生及婴儿血清TORCH特异性抗体。结果110例标本中,检出巨细胞病毒(CMV)特异性IgM27例,IgG64例,风疹病毒(RV)特异性IgM1例,IgG56例,弓形体病毒(TOX)特异性IgM及IgG为0,单纯疱疹病毒(HSV)特异性IgM0例,IgG49例。TORCH的总感染率为24.55%(27/110)。TORCH检测IgM阳性者以肝炎综合征为主,其次是呼吸道感染、VitK缺乏。结论ELISA法检测TORCH血清特异性抗体,具有方法简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及时获得检测结果等优点。

  • 标签: TORCH感染 血清学诊断 新生儿及婴儿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巨细胞病毒感染与颅内损伤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4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临床资料。患儿分为CMV-IgM阳性组(IgM阳性组)、CMV-DNA阳性组(DNA阳性组)和CMV-IgM、CMV-DNA双阳性组(双阳性组),比较3组颅内损伤差异。结果:IgM阳性组与双阳性组颅内损伤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高于DNA阳性组(P〈0.01)。3组颅内出血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更易造成新生颅内损伤。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潜伏性感染对颅内出血的影响无显著差别。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活动性感染 颅内损伤 颅内出血
  • 简介:新生持续氧驱动雾化吸入是应用高速氧气把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使药液吸入进入气管、支气管和肺泡,起到稀释痰液、利于排痰、消炎、解痉、平喘等作用,并且在雾化吸入的同时,吸入氧气,避免了因用雾化暂不能吸氧而加重缺氧等优点。是临床预防和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支气管哮喘、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等的常用方法之一。持续氧驱时,喷雾器无固定装置,可能造成治疗偶尔中断影响治疗效果。特别是暖箱内治疗,

  • 标签: 氧驱动雾化吸入 临床应用 新生儿 固定器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支气管哮喘
  • 简介: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IgG抗体阳性的新生肝脏功能状况。方法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CMV抗体。同时用速率法.终点法检测肝脏功能指标。结果160例CMVIgG阳性患儿IgM同时阳性的占38%胆汁酸(TBA)异常占98%,Y-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异常占82.5%,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异常占41.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占18%,总胆红素(TBILI)全部异常。结论感染CMV是引起新生肝炎的重要因素、加强抗感染,做好孕期保健和围产工作是降低新生感染的关健。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IGG抗体 新生儿 CMV 免疫状态
  • 简介: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对新生的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并分组对比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3月-2018年9月期间的30例自然分娩的新生纳入生长发育效果研究,并对新生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生长发育效果,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新生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手段基础上进行袋鼠式护理,对护理后两组的新生体格发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体格发育情况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护理方法挑选我院进行临床试验、工作时间不低于3年的资护师,并对参与此次研究的资护师进行编组,组员随机分配。将两名较为资深的主管护师担任两组的负责人,对团队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准许进行研究。同时保证两组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运行,并分配专门的记录人员。需对护理过程进行监督,并定期检查工作质量。对照组的新生进行常规护理,保证新生的保温,并对新生采血进行检查。同时严格按照护理流程对新生的口腔、保温、皮肤、睡眠等情况进行检查,定时定人对新生护理。研究组采用袋鼠式护理,护理模式在新生出生3d后开展,内容如下(1)营造相对舒适私密性好的空间,稳定室温,播放舒缓的音乐。(2)将新生穿好纸尿裤后,将产妇胸前衣物打开,确保新生与产妇接触时无衣物遮挡,而后将新生放置于产妇胸前,注意将其头部放置于乳房中间,脸偏向一侧,背部及身体需尽量用棉被覆盖避免新生着凉出现感冒。放置时护士需进行协助托起前颈部,保持新生与产妇最大限度的皮肤接触。并指导产妇托住新生臀部,并防止意外发生,保护新生的生命安全。在护理期间需保证产妇和新生皮肤接触时间,并指导产妇亲吻新生头部及皮肤。保证接触时间在1h/次,上午100~1200,下午1600~1800各一次,时间固定。并教授产妇出院后持续采用该护理方式。1.3观察指标对两组新生42d后进行体格发育测量,包裹头围、体重、身长增长。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处理软件选择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研究细节护理对新生先心病患儿监护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所收治的新生先心病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为(38.5±3.6)h,撤机时间为(41.1±2.3)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8/50),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先心病患儿通过实施细节护理的方式,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撤机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监护效果,值得重视。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心脏病 监护 细节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一次性给予大剂量IVIG(1g·kg^-1)静脉滴注,并根据使用时间分为两个治疗组,比较治疗组①、治疗组②、对照组三组间接胆红素胆(IBIL)的变化及光疗时间。结果治疗组①治疗24h和48h后血IB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②治疗48h后血I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所需光疗时间明显缩短(P〈0.001)。两治疗组在治疗24h和48h后血IB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①较治疗组②明显降低,前者所需光疗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IVIG治疗ABO溶血病有显著疗效,但宜早期使用才能发挥最佳作用.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不合 免疫球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53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用西门子SOMATOMSensation4四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为80-120KV,50-70mAs,层厚、层距均为8.0mm。结果53例中,正常4例;HIE49例,其中轻度36例,中度9例,重度4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提供可靠依据,并且具有检查快速、诊断准确和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少等优点。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影像学诊断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目的评价PS在足月新生肺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肺出血足月新生,随机分为组PS组(机械通气+气管内滴注血凝酶和PS)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气管内滴注血凝酶),每组20例,机械通气12h,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呼吸机的相关参数(RR、Vte、PIP、Pmean、Crs);治愈新生肺出血停止平均时间和撤离呼吸机时间及病死率。结果PS组治愈18例,死亡2例;对照组治愈17例,死亡3例,病死率(10%vs15%)较相近(P﹥0.05);PS组肺出血停止和辅助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43.78±8.14vs50.65±7.77,70.56±6.92vs76.06±7.29,h)(P﹤0.05);呼吸力学指标PS组PIP和Pmean低于对照组(27.72±1.41vs28.12±1.27,24.50±1.54vs26.06±1.25,cmH2O)(P﹤0.05),Crs高于对照组(0.85±0.13vs0.76±0.09,ml/cmH2O)(P﹤0.05),RR和Vte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氧动力学指标PaO2、SaO2比较变化相近(P﹥0.05),PS组PaO2/FiO2高于对照组(234.11±30.14vs215.88±14.30)(P﹤0.05)。结论外源性PS主要通过改善氧合及呼吸力学效应等机制,有效防治足月新生肺出血。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出血 足月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生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的应用合理性。方法对于我院住院的新生应用IVIG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将使用IVIG的适应症分成超说明书的应用适应症和核准应用的适应症。对于住院新生的超说明书应用IVIG的获益情况实行评价。结果此次住院患儿核准的应用率是40.74%;而超说明书的应用率是59.26%,其中包含了18.75%为肯定获益,18.75%为很有可能获益,31.25%为可能获益,18.75%为不可能获益,有12.50%的无法评价。结论超说明书应用IVIG在新生中已较为普遍,部分因为有足够强的循证医学证据,且已经让临床接受,可以认为是合理的;另外一部分还需要实行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应用的合理性。

  • 标签: 新生儿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超说明书使用 循证医学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 新生疾病筛查采血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择取我院 2018 年 10 月 - 2019 年 10 月疾病筛查采血新生 78 例为研究样 ,设置分组对照组( 39 例;常规护理)、研究组( 39 例; 责任制整体护理 ),对比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瘀斑、针眼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实施 责任制整体护理 干预对提高 新生疾病筛查采血成功率具有显著的价值,同时提升采血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

  • 标签: 新生儿疾病筛查 采血成功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且评价 新生黄疸护理采取健康宣传教育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 2016.06~2018.03 本科室接治的新生黄疸实施研究 , 共纳入 66 例, 按就诊单双号分组,可分为对照组 ( n= 33 )和 研究组 ( n= 33 ), 对照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以此为前提予以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效果 。 结果: 研究组家属知识掌握、满意度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提高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黄疸持续时间显著缩短 P < 0.05 。 结论 : 基于常规化护理基础上, 新生黄疸护理 采取健康宣传教育效果优异,可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为患儿提供更为安全的护理服务,值得借鉴 。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健康宣教 黄疸持续时间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NICU新生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至2020年期间,在本院接受肺炎治疗的80例新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前后动脉血气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PaO2及血氧饱均高于常规组,而PaCO2 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精细化护理 N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水胶体辅料在预防新生静脉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3月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 100例新生作为本次的研究样本,通过随机的划分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新生各 50例。其中对照组的新生采用常规留置针的医治方式,而观察组的新生应用水胶体敷料固定留置针,且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低于 6天,在输液完成过后,使用正压封管的方式封管,比较分析两组新生的静脉炎等级。结果:观察组的一级静脉炎一级发生率为 6%,二、三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 0;对照组的一级静脉炎发生率为 14%、二级静脉炎发生率为 4%、三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 2%,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状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 0.05);且观察组患儿留置针存在时间是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组间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 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在预防新生静脉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优秀,不仅延长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也使得患儿的痛苦得以减少,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水胶体敷料 置留针 新生儿 静脉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和其他民族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为有效预防延边地区朝鲜族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住院治疗的朝鲜族和其他民族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对比分析。结果延边地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依次为围产、感染、母乳、溶血及其他不明因素。对比分析,朝鲜族新生高胆红血症病因中围产和感染因素显著低于其他民族(P<0.05);母乳和溶血因素中显著高于其他民族(P<0.05)。结论延边地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主要为围产,感染和母乳因素,其中朝鲜族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中母乳因素显著高于其他民族,改善产妇哺乳期生活饮食习惯是降低延边地区朝鲜族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延边地区,朝鲜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
  • 简介:目的探究新生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50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常规组)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50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实验组)为观察对象,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进行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后,实施改进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常规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0.00%)相比常规组(12.00%)更具优势,P<0.05;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00%)相比常规组(24.00%)明显更低,P<0.05。结论新生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较多,如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医护人员自身卫生及洗手依从性欠佳、病区隔离不完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欠佳等;医院相关邵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如定期组织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加强病房环境管理等。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护理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对剖宫产患者新生脐血pH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医院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60例,随机分成去氧肾上腺素组、麻黄碱组,各30例,均采用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8—10mg腰硬联合麻醉。当收缩压在基础值80%及以下时,去氧肾上腺素组静脉注射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50—100μg/次,麻黄碱组静脉注射盐酸麻黄碱注射液5~10mg/次。胎儿娩出即刻取脐带动静脉血测pH。结果所有患者用药后血压恢复正常,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氧肾上腺素组脐带动静脉血pH高于麻黄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肾上腺素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时对母婴影响较小的升压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去氧肾上腺素 麻黄碱 血压 脐血pH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脐动脉血气在新生窒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出生的窒息新生 62例组成观察组,选取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 62例组成对照组,对两组新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内容为 Apgar评分、 pH、 PaO 2 、 PaCO2、 BE,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 pH值为( 7.121±0.065), PaO2值为( 20.4±6.8) mmHg, PaCO2值为( 64.2±8.6) mmHg, BE值为 [-( 9.2±4.3) ] mmol/L,对照组 pH值为( 7.306±0.092), PaO2值为( 23.9±7.2) mmHg, PaCO2值为( 44.9±8.2) mmHg, BE值为 [-( 6.1±3.2) ] mmol/L,观察组 pH、 PaO2、 B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 PaCO2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新生 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特点,对可能存在窒息现象的患儿及时施予各项检查进行确诊,进而提供正确的临床治疗措施以提高患儿的救治效果,保障其生命安全及将来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脐动脉 血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