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传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作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健康宣传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作用评价

曹娇

阆中市人民医院 637400

摘要:目的:分析且评价新生儿黄疸护理采取健康宣传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06~2018.03本科室接治的新生儿黄疸实施研究,共纳入66例,按就诊单双号分组,可分为对照组(n=33)和研究组(n=33),对照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以此为前提予以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家属知识掌握、满意度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黄疸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基于常规化护理基础上,新生儿黄疸护理采取健康宣传教育效果优异,可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为患儿提供更为安全的护理服务,值得借鉴。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健康宣教;黄疸持续时间;效果

新生儿黄疸致病因素为机体胆红素代谢紊乱,使游离胆红素含量增强,致患儿皮肤、黏膜出现黄染表现。一旦发病,可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重大影响,诱发相关性后遗症,不利于患儿未来发育、成长[1]。研究指出,于新生儿黄疸诊疗中配以护理干预可进行其预后水平的积极改善,亦能降低并发症。健康宣传教育(健康宣教)不同于常规护理,其涉及范围较广,可结合患儿生理、心理及发育特点实施教育指导,同时重点强调家属支持性教育,力争为患儿创造安全、有效的持续护理[2]。本研究对2016.06~2018.03接诊患儿予以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06~2018.03本科室接治的新生儿黄疸实施研究,共纳入66例。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黄疸发病指征;患儿及家属对研究持知情态度。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非自愿参与研究。按就诊单双号分组,可分为对照组(n=33)和研究组(n=33),对照组男女童比例20:13;日龄1~5d,均龄(3.52±0.27)d;研究组男女童比例21:12;日龄1~6d,均龄(3.61±0.37)d。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如若P>0.05,则具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依据常规程序展开护理:用药护理、蓝光治护及皮肤护理等;研究组立足于对照组基础施以健康宣教:①入院宣教。入院后,热情接待患儿及家属,明确病况后详细告知家属发病因素、治护程序及须知事项,降低焦虑、紧张等情绪;耐心答疑,蓝光诊疗前,与患儿家属做好沟通及解释工作,阐明蓝光诊疗的必要性,对光疗有疑问者,需及时和家属解释,告知只要保护好患儿双眼及会阴部,是对其发育无不良影响的,使其配合治护。针对采取保温箱诊疗患儿,需做好访视时间的告知工作。保持病房内良好通风,严禁对流风,穿衣合适,以免过热亦或是过冷;强化患儿皮肤黄染表现的观察,一旦有异常即刻上报于医生。②行为宣教。研究认为,喂养、饮食均可影响黄疸治护效果,所以在新生儿黄疸诊疗过程中,需强化家属喂养指导。对母乳性黄疸,需暂停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非母乳性黄疸按需喂养,母亲饮食禁忌生冷、反季节食物,降低胡萝卜素等食物摄入。由于对新生儿缺乏经验护理,家属在护理患儿时或多或少有问题存在,故而行为护理至关重要。黄疸未消退时,引导家属开展皮肤护理,清理患儿粪便,落实臀部护理,以防加重病况。③出院宣教。出院时对家属知识点掌握状况予以全面评估,对婴儿于安全照顾、防病知识及须知事项等方面加以宣教,发放健康手册。

1.3 观察指标

①家属知识掌握及满意度评分。以问卷调查表进行两组家属知识掌握及满意度评分的调查。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越好[3]

②黄疸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20.0的统计软件开展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检验用χ2,计量资料以(5f865122ee3ad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说明,行t检验,两组对比是否具统计学意义可参考P<0.05。

2 结果

2.1 家属知识掌握及满意度评分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家属知识掌握及满意度评分显著升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家属知识掌握及满意度评分(5f865122ee3ad_html_44499fe42dae45b7.png ;分)

组别

家属知识掌握

满意度

研究组(n=33)

78.69±4.58

92.35±2.21

对照组(n=33)

63.58±5.24

83.02±3.85

t

12.472

12.073

P

0.000

0.000

2.2黄疸持续时间

结果显示,研究组黄疸持续时间(5.51±1.22)d相对于对照组(8.56±1.86)而言具明显缩短优势P<0.05,对比成立,有统计学意义(t=7.877,P=0.000)

  1. 讨论

在临床上,新生儿黄疸诱发因素较多,如娩出后对环境无法短时间适应、肝脏功能发育不全等,诱发生理性黄疸,此类黄疸可在7~10d自行消失,但血内胆红素水平较高、先天性非溶血等诱发的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长,且常常有嗜睡、抽搐等严重表现,需行特殊、有效的治疗,同时结合护理干预,保证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家属知识掌握及满意度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黄疸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提示健康宣教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具理想运用效果。健康宣教包含入院健康宣教、诊疗行为宣教及出院宣教三部分内容,入院后予家属热情接待服务,建立和谐护患关系,阐明新生儿黄疸诱发因素、当前治护技术,减少家属焦躁不安感,配合治护;针对黄疸性质,予以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指导,同步指导家属对患儿实施皮肤护理,提高患儿舒适感,促进疾病康复;出院前,对患儿家属再次开展教育指导,告知患儿居家护理要点,且注重自身平时饮食,忌生理及反季节食物。观察患儿皮肤颜色,一旦有异常即刻入院,降低护理风险[4]

综上,基于常规化护理基础上,新生儿黄疸护理采取健康宣传教育效果优异,可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为患儿提供更为安全的护理服务,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慧文.健康宣传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09):77+79.

[2]李瑞红.健康宣传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皮肤病与性病,2020,42(02):309-310+313.

[3]袁新华.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应用早期护理的效果及其对产妇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4):126-128.

[4]邹海萍,王名誉.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281-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