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puhnonaryedema,NPE)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提高癫痫持续状态并发NPE的治愈率。方法总结癫痫持续状态合并NPE的1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的特征及治疗经过。其中9例比较了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NPE患者治疗前肺动脉楔压(PAWP)、PaO2/FiO2低于正常。治疗后PAWP显著下降,PaO2/FiO2迅速好转。14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痊愈,1例自动出院,1死亡。结论癫痫持续状态合并NPE的早期诊断、正确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神经源性肺水肿 癫痫 糖皮质激素 甘露醇
  • 简介:目的探讨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资料完整的GCSE住院患者二例,强直阵挛发作病史11、13年。急性胰腺炎诊断根据血尿淀粉酶化验和腹部超声波、CT检查。结果二例GCSE患者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24h后出现继发性急性胰腺炎,经静脉应用地西泮癫痫状态停止,保守和支持治疗胰腺炎痊愈后出院。随访3个月未出现GCSE和腹痛。结论GCSE可以引起急性胰腺炎.GCSE后腹痛应进行急性胰腺炎有关指标的检查,明确诊断后避免使用具有胰腺毒性的抗癫痫药物。

  • 标签: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急性胰腺炎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剂量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发病6h~14d的急性期患者126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用普通肝素钠以25U/min的速度用微电脑输液泵持续泵入;B组用普通肝素钠12500U,将其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500ml内,1次/d静脉点滴;C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d;D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和丹参注射液30ml,1次/d静脉点滴.分别观察3周后四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不良终点事件,6个月后随访其日常生活质量(ADL).结果(1)四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6%、86.69%、85.02%和76.33%,A组与B、C、D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四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1.95%、4.87%、3.26%和7.33%,A组与B、C、D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静脉内使用肝素的615例(A+B组)患者中仅3例发生脑出血;(4)6个月后随访,四组ADL评分分别为(89.27±8.56)、(72.57±9.77)、(71.66±9.37)和(51.57±6.35),A组与B、C、D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普通肝素微量持续静脉泵入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增加治愈好转率,提高远期生活质量,比低分子肝素和常规扩血管活血类药物有更好的疗效,而普通肝素(1次/d)静脉滴注远不能达到此效果.

  • 标签: 普通肝素 抗凝治疗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为探索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措施,进一步评价高压氧对PVS患者的疗效,我们对本院1999年5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颅脑损伤后PV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压氧 持续植物状态 治疗 SPECT
  • 简介: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continuedlumbarcerebrospinalfluiddrainage,CLCFD)可用于神经外科多种疾病的检查、诊断及治疗,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9年6月应用CLCFD治疗41例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持续脑脊液鼻漏、严重而难治的颅内感染和后颅凹开颅术后皮下积液和持续发热病人,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 神经外科 CEREBROSPINAL 临床应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 LUMBAR
  • 简介:持续腰大池引流(continuedlumbarcerebrospinalfluiddrainage,CLCFD)是应用腰椎穿刺的方法向椎管蛛网膜下腔置入引流管以达到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引流的目的。自Vourch等在1960年首次提到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脑脊液漏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中。

  • 标签: 颅内感染 持续腰大池引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小脑梗死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梗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调节脱水剂的用量。结果颅内压监测5~15d,平均7.8d,无探头植入引起的颅内大出血,1例发生颅内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经过术后3个月~1年的随访,根据GOS评分: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2例。结论小脑梗死患者手术后持续监测颅内压,指导降颅压药物的实施,能及早、安全拔除脑室引流,对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小脑梗死 手术 颅内压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商品名,黛力新)等药物联合治疗胸背痛伴焦虑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胸背痛伴焦虑症状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8人.A组予以黛力新+多虑平抗焦虑治疗,同时予以西乐葆止痛治疗;B组予以西乐葆单纯止痛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胸背痛的疼痛程度的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由(8.56±1.43)分下降到(3.42±1.71)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由(29.48±8.75)分下降到(12.73±7.29)分;B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由(8.61±1.24)分下降到(6.57±2.16)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由(29.33±8.91)分下降到(20.36±5.77)分。2组治疗后VAS评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的差值比较有显著性意义俨〈0.05)。结论黛力新+多虑平等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胸背痛伴焦虑症状,而单纯西乐葆止痛治疗效果不佳。

  • 标签: 焦虑症 疼痛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普通固定压力(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又叫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伴OSAH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固定正压通气,双水平正压通气。结果:观察组术前通气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与二氧化碳潴留、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OSAHS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获益更好。

  • 标签: 围手术期 持续正压通气 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组
  • 简介:目的:探讨小重量持续牵引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夜间疼痛导致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颈椎优值牵引,观察组患者实施小重量持续牵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结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发现,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各项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降低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过程中加用小重量持续牵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还能降低其睡眠障碍评分,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重量持续牵引 神经根型颈椎病 夜间疼痛 睡眠障碍 效果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资料,随机分为颅内压监测组与对照组,每组79例。比较两组脱水剂使用剂量、并发症发生率及GO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颅内压监测组甘露醇使用时间和剂量显著减少,而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1)。两组GO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时反映颅内压变化,对病人临床救治及判断预后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重型 颅内压 监测 有创性 预后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在进行规范的全身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对我科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25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2岁,均为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结果25例患者中1周内治愈8例(32%),2周内治愈16例(64%),死亡1例(4%)。结论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可以有效控制颅内感染。

  • 标签: 颅内感染 持续腰大池引流 万古霉素 鞘内注射
  • 简介:目的:探讨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毁损组与对照组,在双侧中脑腹侧被盖区(VTA)给予毁损组特异性多巴胺神经元毁损药6-羟多巴胺(6-OHDA)以减少多巴胺神经元。给予对照组双侧VTA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2周,比较2组大鼠在丙泊酚及异氟醚全麻状态下翻正反射消失时间(LORR)、翻正反射恢复时间(RORR)及睡眠持续时间。结果:丙泊酚麻醉下,毁损组与对照组比较,LORR时间显著缩短,RORR时间及睡眠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异氟醚麻醉下,毁损组与对照组比较,RORR时间及睡眠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LORR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不同药物全身麻醉状态下,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发挥的作用亦不尽相同。

  • 标签: 丙泊酚 异氟醚 翻正反射消失时间 翻正反射恢复时间 睡眠持续时间
  • 简介:目的利用持续腰蛛网膜下腔引流可以排除炎性脑脊液,又可以定时向蛛网膜下腔注药,治疗颅内感染及预防室管膜炎、脑室炎的发生.同时又可以持续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积水发生.方法在全身抗菌素治疗同时们采用持续腰蛛膜下腔引流成功治疗的80例颅内感染及术后皮肤切口瘘的患者,获得良好效果.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每日1~2次直接经导管术端用含庆大霉素8万U的脑脊液稀释液缓慢置换注入蛛网膜下腔.或者每日1次注入0.5g不稀释的氯霉素注射液[1],连用3日,每日复查CSF.结果以上病例采用本方法,颅内感染46例全部治愈.检查CSF,白细胞数<10个/L切口瘘34例,切口全部愈合.复查平扫及强化CT均未发现室管膜炎、脑膜炎影像.其中2例脑室轻度扩大,其余均未发现脑室明显扩大.结论采用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以排除炎性脑脊液,重新产生新的无菌性脑脊液,置换出炎性脑脊液,炎症消退,同时注入抗菌素,抑制细菌生长,提高免疫力,能够控制颅内感染,预防室管膜炎、脑室炎的发生,致热原消除,高烧也减退.

  • 标签: 持续腰蛛网膜下腔引流 注药 治疗 颅内感染 术后 皮肤切口瘘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评估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2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方法外,入院第3d行经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3、8、14d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流变化和比较其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第14d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额叶、基底节、枕叶NAA、Cho、Cr及NAA/Cr,Cho/Cr值的变化,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消失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额叶、基底节区域、枕叶NAA/Cr较对照组明显上升,Cho/Cr数值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结论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可以缓解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H-MRS对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质子磁共振波谱 脑代谢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持续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病历会商制度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s,aSAH)医疗服务效率改进模式对脑血管病医师的继续教育作用及其成效分析。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自2013年7月开始对脑血管病医师进行基于病历会商制度的aSAH治疗效率持续改进模式教育,评价2013年1月-6月与2017年7月-12月两个时间段脑血管病医师对aSAH患者发病72h内介入栓塞或外科夹闭术治疗率变化及患者到院距接受治疗平均时间的差异。结果通过基于病历会商制度的aSAH医疗服务效率改进模式的继续教育制度,脑血管病医师对aSAH患者的治疗效率有显著改善[患者发病72h治疗率:83.6%vs55.3%,P〈0.001;患者到院距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45.0±31.3)hvs(78.6±51.8)h,P〈0.001]。结论基于病历会商制度的aSAH医疗服务效率改进模式是一种持续高效的脑血管病医师继续教育方式。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历会商 医疗质量 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