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东莞地区2004~2007年脑卒中流行病学发病趋势及住院直接经济负担。方法监测东莞地区2004至2007年脑卒中的发病情况、住院相关经济指标及影响因素。结果东莞地区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密度为142.5/10万人年,4年来脑卒中的标准化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平均每年增长7.9%。脑卒中患者平均住院日16.6d,平均住院费用为11715.5元,脑卒中亚型(P〈0.001)、平均住院时间(P〈0.001)和预后(P〈0.001)是影响平均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结论东莞市脑卒中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缩短住院时间可能是减轻住院经济负担的合理途径。

  • 标签: 脑卒中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经济负担
  • 简介:急性脑梗死是主要的卒中类型,占所有卒中的近80%,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也是各种脑损伤后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针对缺血性损伤的不同环节进行特异或非特异的干预(包括药物与物理措施)是临床研究和临床Ⅱ、Ⅲ期试验的热点,此类干预包括血管再通重建循环、神经保护性干预、以及各种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包含中医药的治疗)。

  • 标签: 急性期脑卒中 规范化治疗 应用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死
  • 简介:目的观察国家Ⅰ类新药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对照或开放临床试验,参加随机试验的受试者依服药方法不同再分为3次/d给药(200mg/次)和2次/d给药(200mg/次)两个亚组;开放试验受试者均3次/d给药(200mg/次)。所有受试者基础用药均为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后第11天和第21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观察和记录不良事件。结果(1)随机对照试验共入选28例患者,经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后,A组(3次/d给药)有效率为83.33%(15/18),B组(2次/d给药)40.00%(4/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第11天和第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开放试验入选患者34例,与随机试验28例合计进行总体疗效评估。(2)总体疗效评估显示,总有效率为72.58%(45/6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1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明显增加(均P〈0.01);治疗后第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优于第11天(均P〈0.01)。(3)RE用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轻中度升高,发生率为4.62%(3/65),停药后可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为可逆性,临床应用安全;3次/d用药组疗效优于2次/d用药组。

  • 标签: 苯呋喃类 胶囊 脑缺血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脑卒中,又称中风,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两者发病率之比在欧美为80/20,在中国大陆为65/35。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有二:1、颈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占55%。2、心脏病的心脏手术,占40%。其它颅内、颅外病因不少,但总数不及5%。故脑缺血脑梗塞绝大多数(>95%)病在颅内而因在颅外颈部。心腔内形成的血栓,或颈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区形成的血栓,随血流经颈内动脉入颅.阻塞脑动脉的分支,从而引起脑梗塞。监控心脏病、预防心腔血栓形成,或早期发现颈部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则脑梗塞可以预防。通过无创、无痛、无害的颈部“B”型超声波简捷检测方法,在无任何临床症状的亚健康情况下,可以查出颈部颈动脉潜藏的颈内动脉斑块及附于其上的血栓,故目前脑卒中的预防已成为可能。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B超检测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体检项目 预防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地区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以年龄≥40岁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8888例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通过统一的脑卒中风险评估表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对初步筛查为高危人群的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经过脑卒中风险评估,低危5622例(63.25%),中危1537例(17.29%),高危1729例(19.45%)。研究对象男性平均年龄为62.1±13.2岁,女性60.2±12.2岁。在40~69岁年龄段,高血压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明显超重等因素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而吸烟率则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50岁组的人群体力活动量最少519(28%)。高危人群中男性453例(26.20%),女性1276例(73.80%)。男性吸烟率(41.9%)显著高于女性(5.6%);血脂异常率、卒中家族史因素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均〈0.05),人群中具有一个危险因素的比例最高为3397例(53.63%),具有4个以上危险因素者643例(10.15%)。结论八里庄地区≥40岁人群中,脑卒中危险因素整体水平较高;高血压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因素在40~70岁年龄段内,呈现增加趋势;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卒中家族史为人数分布前三位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卒中 筛查 危险因素 现况调查
  • 简介:目的:探索参芪五味子胶囊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脑卒中后合并失眠多梦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河流镇卫生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合并失眠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参芪五味子胶囊联合阿普唑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阿普唑仑进行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8.46±5.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5.74±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显效率以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为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五味子胶囊联合阿普唑仑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合并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延长其睡眠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失眠 参芪五味子胶囊 阿普唑仑
  • 简介:各相关单位:为积极参与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大力推动对脑卒中的学术研究,更好地促进临床医生之间的交流,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医杂志》、《中国中药杂志》协办,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和数源汇通(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共同发起第二届全国脑卒中诊疗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奇星·华佗再造丸”杯脑卒中诊疗实践优秀医学论文征集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 标签: 华佗再造丸 学术研讨会 脑卒中 优秀论文 诊疗 征集